手卫生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各种诊疗、护理活动都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双手。
如果手卫生不良,即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因此,目前,手卫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视,手卫生已成为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同时也是控制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的重要措施,是具有很高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目的:减少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所致的外源性感染,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同时通过控制感染,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使病人、医院和社会共同受益的目的。
二、本指南仅适用于安徽省肺科医院。
三、手卫生管理:
1、各科室制定相应的手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
2、建议医院建设或改善手卫生设施,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便捷的洗手设备与设施,提高全体医务人员洗手的自觉性。
3、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与方法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操作规程,保证洗手效果。
4、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如张贴有关洗手的宣传画等。
5、加强医护手卫生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6、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负责对全院临床、医技及有关部门手卫生的监督,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指导,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使全院医务人员将手卫生变为自觉行动。
四、洗手指征: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需要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当医务人员的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质物质污染后;
3、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4、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5、处理污染物品后;
6、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7、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8、接触伤口前后;
9、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五、洗手方法:
1、打开手龙头,在流动水下冲洗手部,使双手充分浸湿;
2、根据产品的使用说明,取适量的肥皂或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
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尤其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六、洗手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注意清洗容易污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做到彻底清洗。
2)、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
3)、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
4)、手洗净后做好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一用一消毒)或用干手器干燥双手。
5)、注意护手,防止皮肤干燥。
6)、如果使用洗手液,应注意清洁取液器。
如果使用肥皂,皂盒应具滤水功能,并保持肥皂的干燥。
七、手消毒指征: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手的消毒。
1)进行无菌操作前: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进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特殊传染病防等重点感染之前及离开这些病房脱隔离衣后。
3)接触未经消毒的仪器盒设备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和分泌液之后;接触背传染性致病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6)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如需戴无菌手套时;
八、手消毒方法: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按照洗手的方法相互揉搓双手,直至干燥。
九、手消毒注意事项:
1)如果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应先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再用流动水洗净干燥后进行各种操作。
2)双手直接为感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感染病人污染之后,应先洗手,在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后,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污染源之前,应先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净。
若不慎手直接接触到污染物,应立即在流动水下认真洗手,在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净。
十、手卫生标准:
1)、I类和II类区域的手卫生标准:I类和II类区域包括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等,手卫生标准为≤5cfu/cm2
2)、III类区域手卫生标准:III类区域包括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手卫生标准为
≤10cfu/cm2.
3)、IV类区域的手卫生标准:IV类区域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手卫生标准为≤15cfu/cm2。
各区域工作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一、手套的使用:
戴手套可阻止细菌传播和防止手部严重污染。
下列情况应戴手套:
1)、接触病人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病人的粘膜、血液、体液时,应清洁戴手套。
2)、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进行进入体腔的浸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
十二、戴手套注意事项:
1)、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或更换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2)手套破损及不同的病人指尖应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3)、当护理同一个病人,从接触污染部位在接触清洁部位,需要更换手套。
4)、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后重复使用。
十三、指甲卫生要求:
1)、剪短指甲。
2)、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健康。
3)、上班时间不戴假指甲。
院控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