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污染源识别、排放限值、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及其排放规律、大气污染的化学和物理特性、治理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如下能力:1.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国内外有关大气污染控制法规、标准及相关政策;3.能够识别大气污染源、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和性质;4.熟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5.能够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及监测方案的制定、评估和调整;6.具备跨学科综合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介绍1.大气污染的历史和现状;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任务;3.课程内容介绍。

第二章大气污染源识别和分类1.大气污染源的定义和分类;2.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3.常见的大气污染源及其排放特点。

第三章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和排放规律1.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和分类;2.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分类;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艺;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运营。

第五章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价1.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价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3.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价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实例数据分析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主要教学方法如下: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授、互动讨论等方式,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课程思路;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大气污染实验设计和实现,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3.论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专业论文,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4.学生报告: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课题或案例分析,撰写总结报告,并进行现场展示和讨论;5.综合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大气污染控制方案和评估设计,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周,其中讲课:0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课外2周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环境工程学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教材:张慧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气象出版社,2015。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一次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基础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大气污染物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及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阶段下达设计任务书(2天)指导学生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包括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技术与设备),以及净化设备的设计计算、管道布置、阻力计算、风机选型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述,提出设计目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1)理解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技术与设备;(2)掌握净化设备的设计计算、管道布置、阻力计算、风机选型等相关知识。

重点: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技术与设备难点:净化设备的设计计算、管道布置、阻力计算第2阶段选题,设计方案比选(0.5天)根据设计任务书,围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展开选题,题目可来自理论课程或社会实践。

在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和设计任务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设计工作量和实际条件,选题恰当、适中,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具有创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一、前言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本文将通过课程设计来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学习者在掌握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通过此设计,学习者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学习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制定;•学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限制。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编制。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动力煤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四部分: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四、课程设计要求1.在学习后,学生应该熟悉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2.学生需要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等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3.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任务,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Project)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课2、课程学时:2周3、学分:1.0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5、大纲执笔:环境工程教研室赵升云6、制定(修订)时间:2009-3-10二、课程教学目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续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本课程内容为,运用各种污染物的不同控制、转化、净化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除尘、除硫、脱氮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使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得到工程训练。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大气污染控制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

三、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本课程设计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大气扩散部分、颗粒污染物控制部分、气态污染物控制部分、系统设计部分。

内容涉及大气污染物扩散、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气体除尘技术及各种除尘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设计选型;烟气脱硫脱硝及空气净化,利用吸收、吸附和催化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工艺流程等。

1、基本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正确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

2、基本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污染物的典型净化工艺流程和设备。

3、基本掌握除尘器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构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英文名称: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学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由讲课、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组成。

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先修完《高等数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途径和机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以及前沿研究领域,同时,还要求掌握与此相关的标准和政策法规及其发展前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三个目标:(1)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2)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实际操作、设计等实践实验能力;(3)了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前沿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概论要求了解大气污染的分类、组成、分布及大气污染问题,理解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定义。

(1)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2)大气污染及其控制情况(3)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4)大气环境标准2、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3、教学难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燃烧与大气污染1、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了解燃料的种类、组成,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掌握燃烧的计算。

(1)燃料的性质(2)燃料燃烧过程(3)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4)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5)燃烧过程氮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6)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7)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重点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重点掌握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计算。

3、教学难点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计算。

(三)大气污染气象学1、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了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学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的概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资源子库课程教学大纲框架及格式要求(供讨论用)—.格式要求1、文件类型:文本文件,扩展名doc ,建议软件版本Word 20032、命名要求:ENVaO2.doc二.课程教学大纲框架建议采用以下格式:《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1、课程基本情况(宋体、小四号字、加粗)(段前空2格,宋体,5号字)课程名称:讲课学时:实验学时:课程学分:课程类别:授课对象:先修课程:教材:参考书目:(教材和参考书目的格式要求:作者.名称(版次).出版地点:出版社,年份)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说明课程的地位、作用及学习要求,举例如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讨论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控制方法的过程分析及典型控制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

结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它教学环节,为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

3、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宋体、小四号字、加粗)说明各章节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举例如下:第一章绪论:大气污染、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2学时)第二章燃烧过程中污染物形成机理(6学时)1.燃料的性质2.燃料燃烧过程3.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4.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5.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6.燃烧过程中其它污染物的形成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2学时)1.大气圈结构与气象要素2.大气的热力过程3.大气的运动和风第四章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4学时)1.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2.高斯扩散模式3.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4.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5.城市及山区的扩散模式6.烟囱高度的设计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4学时)1.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2.粉尘的物理性质3.净化装置的性能4.颗粒捕集理论基础第六章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8学时)1.机械式除尘器2.电除尘器3.袋式除尘器4.湿式除尘器5.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6学时)1.吸收法: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吸收动力学及吸收设备等2.吸附法:吸附过程、吸附理论、吸附设备及其计算方法等3.催化法:催化剂、催化作用原理、反应的物化过程及动力学、设备等第八章硫氧化物污染控制(3学时)1.硫循环和硫排放2.燃烧前和燃烧中脱硫技术与工艺3.燃烧后烟气脱硫技术及其研究进展4.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价5.中国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政策、措施与重大行动第九章氮氧化物污染控制(3学时)1.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2.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3.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4.烟气脱硝技术第十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控制(2学时)1.蒸气压及蒸发2.VOCs污染预防3.VOCs污染控制方法和工艺:燃烧法,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和生物法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4学时)1.城市交通趋势与机动车污染状况2.内燃机污染物形成机理3.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评价4.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综合规划第十二章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2学时)1.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2.臭氧层破坏问题3.致酸前体物与酸雨4.大气棕色云4、课程的学习要求(宋体、小四号字、加粗)说明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举例如下:1.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综合防治措施;2.掌握有关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的能力;3.掌握气态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能进行一般气态污染物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典型设备的工艺计算;4.了解大气扩散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估算大气污染物浓度和烟囱高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华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华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华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华南理工大学(华工)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大气污染的现状、原因和控制技术的综合理解,以及能够设计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能力。

课程设计通常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的内容包括:
1. 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以及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排放特征:介绍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途径,包括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生物质燃烧等。

3. 大气污染的化学过程:介绍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等。

4.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估指标,包括气象条件、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等。

实践部分的内容包括:
1. 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采样大气中的污染物,并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计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包括废气处理设备的选型和设计,以及工程的综合评估。

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学生将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包括实验室模拟和实地调研等,以加深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
理解和掌握。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纲设计周数:2周设计学分:1学分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性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任务与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续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本课程内容为,运用各种污染物的不同控制、转化、净化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除尘、除硫、脱氮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使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得到工程训练。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大气污染控制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

二、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设计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大气扩散部分、颗粒污染物控制部分、气态污染物控制部分、系统设计部分。

内容涉及大气污染物扩散、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气体除尘技术及各种除尘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设计选型;烟气脱硫脱硝及空气净化,利用吸收、吸附和催化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工艺流程等。

1、基本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正确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

2、基本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污染物的典型净化工艺流程和设备。

3、基本掌握设计、选择和运行大气污染净化系统。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与基本要求
方式:
作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一项内容,本专业课程设计的选题必须紧紧围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个主题。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工作量以及实际条件,进行恰当选题。

使学生能按照设计任务书,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培养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计算、工程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完成。

时间为一周,可安排在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

基本要求:
设计报告的重点是对设计计算成果的说明和合理性分析以及其它有关问题讨论。

设计报告要力求文字通顺、简明扼要,图表要清楚整齐,每个图、表都要有名称和编号,并与说明书中内容一致,最后成果及图表要字体工整,合订时,说明书在前,附表和附图分别集中,依次放在后面。

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方案比较分析、论证的能力;设计计算的能力等。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

课程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每个学生应完成设计图纸1张A0图纸,2张A1图纸(全图、正视图、剖视图),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参数计算,结构设计。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1、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2、酸洗废气净化系统设计
通过对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的工艺设计,初步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利用已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
平日考勤、设计报告,加上抽查提问,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重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2、评分办法:
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应提交教学大纲和设计任务书所规定完成的相关材料,由指导教师按大纲的要求批阅,并综合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

一般分为十一等级。

六、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资料
[1]郝吉明,马广大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Noel de Nevers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影印版) (第2版). 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0
[3]刘景良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粱丽明,彭林著.《城市大气有机物污染》,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5]赵毅,李守信主编.《有害气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林肇信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撰写人:陈春云审核人:保积庆参与讨论人员:保积庆、陈春云、翟志才、李士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