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A 、问所从《 桃 花 源 记
》
同
步
—、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翕然() (严然()
阡陌( )(
)
邑人() 誇太守() 垂害( )
2、 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 、xian ()来问讯 ______________ B 、便yao ()还家 C 、yuan ()溪行 ______________ D 、xdn ()病终
E 、欣然gu 『()往 ___________
F 、后sui ()无问津者 3、 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s 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 、率麦字邑人 古义 今义 C 、来此纳境
古义
今义 D 、诣太守,说女口庇 古义 今义 E 、无企魏晋 古义 今义 F 、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4、填空。
① 本文的作者是着名诗人 ____ ,名 _______ ,字 _______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_____ 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 ______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____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② 《桃花源记》以 ______________ 为线索,按照 _________ 桃源, ________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③ 文中突出44
桃源刀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突 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 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厂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B 、后遂无问津者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 •解
释下(1)
寻站所志 寻向所志 L 寻病终(
「 既出,得其船() a (6)舍
() 见滓人,乃大惊(
(2)乃
乃不知有仪 ()
武陵人捕程为业()
⑷为
) 不足毎外人道也(
屋舍俘然
()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6—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看,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 家,()设酒
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奏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________ 属: __________ 阡陌: ___________ 垂髻: 要: __________ 绝境: _______ 遂: _____________ 惋: 8、 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9、 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至少三个) 答: 10、 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① 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④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11、 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1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 、 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 、 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 、 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 、 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
() ()
Y
13、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13—一17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
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暖:遮蔽。
⑤俎豆:祭器。
14、给下列各字注音。
稷()靡()吠()
俎()孺()怡()
15、解释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义。
憩()荫()纵()斑白()
16、翻译下列两句诗。
(D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译文:
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译文:
17、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的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答:
18、节录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结合注释疏通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三)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18——21题。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
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奏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奏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醞(XT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19、文中“考渊明所记冲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20、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
①翟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②饮其水皆寿。
()
③金至百二三十岁。
()
④使武陵太守得至議()
21、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
苏轼
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2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
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三、写作
32.《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为何找不到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给读者—个答复或解释,可围绕“桃花源如何消失”这一范围去组织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________ . ___________ ;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o
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
9 .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
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
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为什么
14、翻译下列语句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hub、yan x qian md x yi、tiao
2、A•咸全、都 B.要同•邀遨请C.缘沿着D.寻不久
E.规计划
F.遂于是,就0舍弃shQ屋舍6衣看zMo着急
刼房间ji汕间隔苗率领山圆周率。
语言〉心不以语人
3、A.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B妻子妻子和儿女专指男子的配偶
C.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D. 如此像这样这样
E.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等.鲜美(指色彩)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浓
4、①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反对剥削压迫
反对战乱②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发现访问离开③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鸿犬相闻黄发垂皆,并怡然自乐
5、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6•略
7•俨然:整齐的样子屈:类阡陌:田间小路垂営:指小孩要:同•遨強请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惋:惊讶、惊奇
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9•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匕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二
10.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咸来问讯(4)先世避秦时乱(5)与外人间隔
11 •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3•桃花源星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14. j I mi f ei zti r u y f
15•憩:休息荫:遮蔽纵:纵情斑白:指老人
16. (1)春天养的蚕吐出长长的丝,秋天庄稼成熟收割而没有国家的賦税。
(2)孩子们纵情地放声歌唱,老人们欢快地到处游玩。
17 •与课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皆并怡然自乐“表达了一致的意思。
1&这些诗句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崇。
19•桃花源记20•①只②长寿③有的人④这里
21 •多过其实
22•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c
阅渎练习答案
1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4 •甚异之;黄发垂皆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屈°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蓉并怡然自乐。
5 •便要还家,设酒杀鸿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与外人间隔。
6. 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之久远
7 -为陶渊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痛苦生活而叹惋<:
8 (-)渔人进入桃花源及见到的崇象豁织开朗。
〃土地平旷
1)继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2)继续桃源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三)渔人在桃花源的生活经历
9不希望受到外人的骚扰或侵袭,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10. —是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世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三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11. 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
12. 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13. 不多余,这样写是为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渲染,增强表达效果14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