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复习:20 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大复习:20 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97
一、选择题
1.(2017·威海模拟)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解析: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发表的演说词,他对在二战时还是盟友的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材料《芝加哥太阳报》和斯大林正是针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提出的,故选A。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贵族,因此不可能是指美国人自己,排除B、C。
题干是指出存在发生战争的危险,但毕竟没有真的发生战争,排除D。
答案:A
2.(2017·荆门高三模拟)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歇尔计划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人道主义动机”即援助,“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即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欧洲,“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即对苏联的冷战。
综上可知,材料评论的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
据此判断选项:接受该计划的只是西欧国家,A项错误;二战后期,美、英、苏在雅尔塔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B项错误;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的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组建,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同时也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D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故选D。
答案:D
3.(2017·柳州模拟)《新全球史》记载:“美国试图在亚洲各地建立反共产主义的堡垒。
援助前敌人日本进行重建,在韩国和台湾培植亲美势力。
……中苏之间的伙伴关系成熟,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北京
承认莫斯科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绝对权威,以此来换得苏联在军事装备和经济上的援助。
”这段材料说明( )
A.美苏两国当时处于敌对状态
B.中苏之间通过妥协实现国家利益互换
C.美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在亚洲
D.外交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国家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
材料中没有体现美苏两国关系,A项错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因此中苏之间没有实现国家利益互换,B 项错误;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对抗,故美国的战略核心在欧洲,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扶植日本、韩国和台湾,是为了遏制苏联,维护美国利益,中苏形成伙伴关系也是为了维护两国利益,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D。
答案:D
4.(2017·邯郸摸底)1970年3月20日,美国在国家安全决定第48号备忘录中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的决定,并通知韩国方面。
作为补偿,9月2日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
这反映出( )
A.美国撤走了全部在韩驻军
B.美国放弃了全球扩张战略
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D.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
解析:美国缩减而非撤走在韩全部驻军,故A项错误;美国调整而非放弃全球扩张战略,故B项错误;美国给韩国军援的同时,并没有撤走在韩全部驻军,故C项错误;美国对韩国政策的变化,表明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故D项正确。
答案:D
5.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中国有“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
对法国而言,与中国建交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 )
A.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联合国的军事、经济制裁
C.实现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冲破美苏两极对峙的坚冰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是中法建交的前提,而不是法国面临的与中国建交的主要问题,故A项错误;中法建交没有威胁到世界安全,而且联合国不会出现B项的行为,故B项错误;法国和中国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故C项错误;当时处于两极格局下,中法分属不同阵营,D 项是法国所面临的问题,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7·银川高三诊断)下图漫画所反映主题产生的影响之一是( )
A.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C.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世界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影响的理解能力。
根据图示和所学史实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一方面使世界动荡不安;另一方面由于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
故选D。
答案:D
7.(2017·抚州模拟)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解析:二战后德国和朝鲜都被美苏等大国分区占领,由于美苏意识形态的分歧等原因加剧对抗,导致德国和朝鲜出现了国家分裂,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朝鲜分裂为朝鲜和韩国,这都是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反映,故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2017·临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但是)这几个月事情很明显,即这些肉眼可见的破坏可能远远小于欧洲经济整个系统的裂痕。
过去的10年情况是极端异常的。
狂热的备战和更狂热的战争力量的维持使得国家经济所有方面断裂。
机器失修或者完全过时。
在军事独裁和毁灭性的纳粹统治下,实际上每一个可能的企业都卷进了德国的战争机器。
因为资金的缺乏、民族主义的榨取或者单纯的破坏,长期的商业联系、私人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和船务公司消失了。
在很多国家,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已经严重动摇。
战争中欧洲商业结构已经完全坍塌。
……战后欧洲经济的重建很明显地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并且需要比已经预见到的更大的努力……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
——摘自马歇尔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材料二下文摘自美国“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
非洲、近东、远东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中南美洲某些地区,千百万人赤贫如洗,缺少就业机会,成为
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挑战之一。
……援助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发展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政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使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外界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时候若无其他国家的初步援助,这些地区的人民便无法着手这项伟大的事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马歇尔发表演讲的背景是什么?针对材料一中所说的问题,马歇尔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2)据材料二,“第四点计划”提出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3)早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大多把它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
你的看法如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出处提示时间为“1947年”,可知时代背景为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社会状况,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背景一为二战后欧洲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百废待兴,二为在苏联影响下共产党势力逐步扩大,不少国家有获取国家政权之势;第二小问是问马歇尔的解决方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马歇尔计划,即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第(2)问原因应当从时代背景中分析,二战后美苏两国互相对峙,对欧美以外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争夺。
影响从对美国和对世界两个角度考虑。
第(3)问看法主要是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深刻分析马歇尔计划。
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受了巨大破坏,各国生产萎缩,失业增加,货币混乱。
许多国家共产党蓬勃发展,有获取国家政权之势。
方案: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使欧洲恢复到正常经济状态。
(2)原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激烈对峙;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地区的需要。
影响:拓展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强化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为美国垄断资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3)看法: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
美国企图通过该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进而实现其世界霸权,因此这绝不是什么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