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体位对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体位对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吕锡琼;肖友雪;梁蓝芳
【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n the values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measured in 0° and 45° postures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ostures and the replace‐ment of routine measure .Method 47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by prospective self‐con‐trol study method .The value of CVP was first measured ten minutes after 0° posture ,the value of CVP was meas‐ured in 45°posture .Al 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linear regression by the software of SPSS13 .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values of CVP measured in two
postures(t=3 .978 ,P=0 .000) .The value of CVP measured in 0°postu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 ed with that measured in 45°posture .Their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is CVP (0°posture)=0 .393+1 ×
CVP(45°posture)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he value of CVP should be first measured in 0° posture .And the value of 45° posture can be tr ansformed into the value of 0° posture through a regression equ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VP measurement for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ho are unable to lie dow n .%目的:探讨平卧位与45°半卧位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两者有何相关性,半卧位测量法能否替代常规测量法。
方法对47例心衰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每例患者先进行平卧位测量,10 min后进行45°半卧位测量,收集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体位CVP值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平卧和45°半卧位
C V P值之间的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 t=3.97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CVP平卧=0.393+1× CVP45°半卧。
结论临床上尽量取平卧位测量CVP ,当病人无法平卧位时,采取45°半卧
位测量,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算出平卧位C V P值,同样可达到指导临床用药的目的。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2页(P411-412)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心力衰竭;体位;护理
【作者】吕锡琼;肖友雪;梁蓝芳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广西玉林537000;广西玉林市红
十字会医院心内科,广西玉林537000;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广西玉
林5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可反映整个机体静脉血的回流情况及右心功能状态的变化[1]。
动态观察CVP的变化,并结合动脉压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血容量和心脏排血的能力,用以指导临床补液、补血及强心利尿药的应用,是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常用的监测指标。
为了保持测压的准确性,每次测压时要先将患者取平卧位[2]。
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很多心力衰竭患者难以或无法保
持平卧位,此时如果强行取平卧位测量,往往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因呼吸困难而
死亡;如果不测量,又影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诊治。
CVP到底能不能半卧位测量,不少医学同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论尚无一致。
为此,笔者亦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探讨CVP在半卧位(45°)下测量有何影响,与常规平卧位测量有何相关性,能否代替常规测量方法。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47例,心功能Ⅲ~Ⅳ级。
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8~92岁,平均54.5岁。
冠心病26例,风湿
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肺心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先天性
心脏病3例。
以上患者45例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2例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均采用同一厂家生产、同一型号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1.2 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所有患者先进行平卧位测量CVP,10 min后进行半卧位(45°)测量。
平卧位测量法:采用开放式中心静脉测量法,患者
平卧位,拔下输液瓶上的输液器(输液器已事先充满液体),使输液器的上端与大气压相通,输液器下端直接与中心静脉导管外端口相接,输液瓶内的液体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平衡液),将其底端与腋中线第四肋间隙平齐作为调零点(做好标记),开放输液开关,待输液器中水柱的水平迅速下降到不再下降时,液平面与腋中线的垂直距离就是CVP[3]。
半卧位测量法:患者在半卧位(45°)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测压零点为腋中线与第四肋交点。
同一患者要求
同一护士测量。
测量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HR、BP、R、SpO2的变化,对体位改变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者终止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不同体位CVP值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平卧和45°半卧位CVP值之间的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平卧位和45°半卧位时CVP值的比较见表1。
2.2 45°半卧位对平卧CVP值所测得的散点图见图1。
结果示:平卧位CVP与45°半卧CVP值呈直线正相关(r=0.992,P<0.001),线性
回归方程分别:CVP平卧=0.393+1×CVP45°半卧。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4]。
中心静脉
压是血流动力学最常用的一种监测手段,开放式中心静脉压测量法操作简便、直观,在普通病房广泛使用。
临床上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因病情影响无法平卧,因此,寻找一种安全舒适、简便易操作的CVP测量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
随着体位的升高,CVP值呈下降趋势,与俞海萍等[5]报道一致。
平卧位与45°半
卧位CV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8,P<0.05)。
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平
卧位与45°半卧CVP值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得出线性回归方程CVP平卧
=0.393+1×45°半卧位,通过45°半卧位CVP可以计算出平卧位CVP,避免因体
位改变带来的不良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测量CVP尽量取平卧位,正常值范围(5~12 cmH2O)也是以0°体位为标
准的。
当患者无法平卧位时,不必强行平卧位测量,以免加重病情,可采取45°半卧位测量,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算出平卧位CVP值,这样不仅能达到指导临床用药
的目的,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护士工作量。
但无论哪种体位测量,均需注意:(1)保持中心静脉导管的通畅,这是监测CVP准确的关键[6]。
特别是心血管内科,大多数心衰患者需要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达到强心利尿的作用,而输液量又不宜过多,否则易导致中心静脉导管半堵塞状态;(2)选择
合适的液体,一般采用生理盐水或其他等渗液体,减少测压液体引起的误差。
(3)
测压时患者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出现憋气、咳嗽、烦躁时,让其安静10 min后再测,以减少胸内压干扰[7]。
(4)做好零点标识,减少人为误差。
(5)采用开放式测量法,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相关文献】
[1]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
[2] 周丽娟,梁英.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1.
[3] 堇娟,陈平,丁耀,等.床旁简易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方法和临床应用[J].中国急救医
学,2004,24(11):851.
[4]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9.
[5] 俞海萍,彭幼清,郭海燕,等.三种不同体位对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61-462.
[6] 杨丹丹.床旁简易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23.
[7] 郭培琴,郭亚绒,杨巧燕.体位变化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