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展开与折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展开与折叠》教案设计
②上中下三行,每两行之间只能有一条边重合。
③222、33两类是特殊的,为阶梯状。
④有的看似不属于任一类,旋转后就是其中一类了。
11.正方体的折叠:
问:我们能否把这些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成原来的正方体呢?
要求同桌互相折一折,边折叠边说一说是怎么折的?折叠前的展开图中的每个面对应的是折叠后的正方体中的哪一个面?
指名叫学生展示:边折边说。
(这一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面”转化成“体”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知道了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建立立体图形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掌握了折叠的方法,就是先要确定好其中的一个面作为底面,再把其他5个面围着底面来折,为后面的教学难点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四)、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简单的展开与折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实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研究其它的立体图形。
相信同学们随着课后的不断研究一定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不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上,而是引导学生更深一层次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这正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的一个绝好时机。
)
(五).课堂总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问:谈谈你在这节课的表现?你还有疑问吗?还想研究些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是通过提问和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进行反思,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
(六).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笑笑制作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立体图形中相对的两个面不能连在一起”来判断,进一步掌握找相对面的
方法。
)
2.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并分别标出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目的是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立体图形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
3.有一正方体木块,它的六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这是这个正方体木块从不同面所观察到的数字情况。
请问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各是多少?
4.下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祝你学习进步”六个字,请你说出每个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哪个字?
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右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右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
(注:①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②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
解析:本题可用“跃马失蹄四分开”来解决。
图中具备了三二相连的
结构,故本题有四种答案,即小方块的位置有图中 所示的四种情况
之一。
试一试:
1.(2004浙江金华)下列图形中,不是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2.(2004镇江)如图,
有一
个正方体纸盒,在它的三个侧面
分别画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现用一把剪刀沿着它的棱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则展开图可以是( )
3.(2004海南)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
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是( ).
(A )0,-2,1(B )0,1,-2(C )1,0,-2(D )-2,0,1
(2005济南中考题)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画有如图(1)中所示的粗线,
图(2)是其展开图的示意图,但只在A 面上画有粗线,那么将图
(1)中剩余两个面中的粗线画入图(2)中,画法正确的是(如
果没有把握,还可以动手试一试)
(正方体纸盒)
(A ) (B ) (C ) (D )
有关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解题规律
新课标数学课本中新添了正方体展开图,中考题也多次出现,这种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交流能力.本文对几种常见类型的解题规律,作初步的探讨.
一、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属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1.如以最长的正方形链横排为准,展开图一般是三行,个别是两行,•不能是一行或四行,最长的一行(或列)在中间,可为2、3、4个,超过4•个或长行不在中间的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如
都不是.
2.在每一行(或列)的两旁,每旁只能有1个正方形与其相连,超过1个就不是.
如
都不是.
中间的长行可折作正方体侧面,它两旁(或一旁)的正方形,与中间一行相连的折作底面,不相连的再下折作侧面.
具体说可有以下4类11种图形,如作旋转或翻折后,方向会不同,但相对位置不变,这些不重复计算.
1.“一·四·一”,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两边各1个分别作上下底面,•共有6种.
2.“二·三·一”(或一·三·二)型,中间3个作侧面,上(或下)边2•个那行,相连的正方形作底面,不相连的再下折作另一个侧面,共3种.
3.“二·二·二”型,成阶梯状.
4.“三·三”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二、找正方体相邻或相对的面
1.从展开图找.(1)正方体中相邻的面,在展开图中有公共边或公共顶点.如,•或在正方形长链中相隔两个正方形.如中A与D.(2)在正方体中相对的面,在展
开图中同行(或列)中,中间隔一个正方形.如ABCD中,A与C,B与D,或和中间一行(或列)•均相连的两正方形亦相对.
例1 右图中哪两个字所在的正方形,在正方体中是相对的面.
解“祝”与“似”,“你”和“程”,“前”和“锦”相对.
例2在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
使得它们折成正方体后,对面上的数互为倒数,则填入正方形A、B、C•的三数依次是:
(A)1
2
,
1
3
,1 (B)
1
3
,
1
2
,1 (C)1,
1
2
,
1
3
(D)
1
2
,1,
1
3
分析A与2,B与3中间都隔一个正方形,C与1分处正方形链两边且与其相连,选(A).例3 在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它们折成正方体后,对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
分析A与0,B与2,C和-1都分处正方形链两侧且与其相连,∴A─0,B─-2,C─1.例4 代出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
解A和C,D和F,B和E是相对的面.
2.从立体图找.
例5 正方体有三种不同放置方式,问下底面各是几?
分析先找相邻的面,余下就是相对的面.
上图出现最多的是3,和3相连的有2、4、5、6,余下的1就和3相对.再看6,•和6相邻的有2、3、4,和3相对的是1,必和6相邻,故6和5相对,余下是4和2相对,•下底面依次是2、5、1.
例6由下图找出三组相对的面.
分析和2相连的是1、3、5、6,相对的是4,和3相连的是2、4、5、6,相对的是1,和6相连的是1、2、3、4,相对的是5.
三、由带标志的正方体图去判断是否属于它的展开图
例7 如下图,正方体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不同图案,它的展开图可以是().
分析基本方法是先看上下,后定左右,图A图B都是□和+两个面相对,不合题意,图C “□”和“○”之上,从立体图看“+”在右,符合要求.图D•“□”和“+”之上,“○”在右,而立体图“○”应在左,不合要求,故选(C).
例8 下面各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将它们折成正方体,•则其中两个正方体各面图案完全一样,它们是().
分析首先找出上下两底,(1)是+和*,(2)是+和*,(3)(4)都是□和×,排除(1)(2),再检查侧面,(3)(4)顺序相同,所以选(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