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圈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语圏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徐灵芝
摘要: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根,日本民族也不例外,在日语圈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注意日本文化的特点和其特有的交流技巧。

在日语圈想要进行流畅的谈话交流,必须有效地运用TPO原则,用心收集谈话话题,并注意正确地使用日语敬语。

在日语圈的公共场合应对方面,无论在面试场合,接打电话场合,还是公共会议场合,都有特定的习惯和约定俗成。

只有很好地认识这些,并掌握技巧,才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日语圈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分析归纳,同日语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日语圈;谈话技巧;TPO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兴办日语专业热潮的不断高涨,日语学习者的数量迅速增加,整体日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大部分学习者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了扎实的日语语法和大量的日语词汇,获得了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的二级或一级证书,所达到的日语语言水平完全能胜任日资企业的工作或从事对日贸易工作。

然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丰富的日语语言知识,但由于缺乏日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或者留日学习生活中,因不懂得谈话技巧、与日本人相处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日语敬语使用不当等原因,影响了工作的展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本文尝试从日本社会的谈话交流技巧和公共场合应对技巧两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日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给日语教育工作者和日语学习者的教与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日语圈谈话交流技巧
(一)有效运用TPO原则
日本社会非常讲究谈话时的礼仪,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交流中,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谈话礼仪。

对日本人来说,注意不因自己不当的举止言行给周围人造成干扰或带来不便,是一种社会常识。

与别人谈话交流时,他们非常注意TPO原则的运用。

所谓TPO,T指时间(Time),P 指地点(Place),O指场合(Occasion))在日本,新员工进公司时都要接受培训,培训课程中一般都会出现「TPO789:;<」这样的内容,意思就是“言行举止要与所处场合相称”。


-•$1
语言研究
如,和上级或长辈说话时措辞必须郑重,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内容要易懂,在公共场合说话时要简洁明了等等。

「TPO789:;<」换种说法,就是在和别人交流说话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还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场合,顾及周围人的感受,不能旁若无人。

譬如,在作为公共场合的电车上接听电话时,因为日本人习惯在电车上看书或打盹儿,所以接听电话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给周围人造成困扰,招来白眼。

再如,在工作场合不能开粗俗的玩笑、在宴会场合不能过于拘谨,否则会给人造成不协调的感觉,导致谈话和交流无法顺利地进行。

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日资企业工作或在从事对日贸易的工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场合,在这些交往中,如果能以得当的言行举止融入相应的场合和气氛,顾及对方或周围人的感受,谈话或交流就会变得顺畅,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展现自我,从而促进工作或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二)用心收集谈话话题
很多日语学习者虽常有机会与日本人交谈,但往往因找不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而使谈话陷入冷场,结果白白浪费了锻炼口语或进一步了解日本人生活的机会。

在谈话交流中,对于不感兴趣的话题听众会表现出各种反应有人会直接地表现出根本不想听的表情有的人只是心不在焉地随声附和,但如果是感兴趣、有共鸣的话题,聊到酣处对方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探身畅谈。

因此,一场愉快的、成功的谈话,不仅仅是说者和听者之间单纯的语言交流,还必须有共同的话题,相互间能获得共鸣。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引起别人兴趣的话题呢?
寻找能引起别人兴趣的话题,其实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日本人很擅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进行深层的思考,从而引出很好的话题。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拿来作话题的材料随处可见&试着回想一下,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是否常会碰到心弦猛然被打动的事或脑子里突然闪现一个不错的创意?如果刻意地对这种瞬间加以注意,就会发现,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神奇、幻想、创新并充满各种趣味的世界。

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把这些能打动心弦的事或突然闪现的念头、感受记录下来,在生活、工作的谈话交流中将会成为很好的谈话题材。

可见,做个有心人,注重收集各种信息,培养好奇心,对提高日语圈的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些擅长谈话交流的人,大都有把打动心弦的瞬间或突然闪现的念头趁着记忆犹新时记录下来,或写成文字的良好习惯。

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提升在日语圈谈话交流的能力,同时,对遇到的人或事也能抱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进而通过围绕这些来自日常生活的话题的交流,感受到人际交往中的谈话乐趣。

另外,还要考虑信息源。

所谓信息源,就是话题素材的来源。

电视节目、报纸杂志、街头广告、电信网络、生活中的街谈巷议等等,每个人平时肯定有常用的信息源。

虽然我们身边到处有信息,但对这些信息如果只是漠然接受,在人际交往中是无法有效利用的。

只有带着好奇心去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归纳,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和别人谈话交流时就有丰富的内容,谈话气氛会变得热烈。

而且通过谈话交流还可以从别人那里了解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进而找到更多有趣的话题题材。

这样,和任何行业的人谈话交流时都不会缺乏话题,交际能力就能得到很大提高&
32•-
日语圈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三)正确使用日语敬语
日语的敬语形式比较复杂,基本上可以分成「尊敬語」「謙譲語」「丁寧語」三种。

「尊敬語」是说话人在讲话过程中,对谈话对方或谈话中涉及的人物的动作直接用尊敬的语言来表示敬意的表达方式。

「謙譲語」是说话人通过对自己的动作使用谦逊的说法,从而来向对方表达敬意的表达方式。

「丁寧語」是说话人用郑重的语言来向对方或话题中涉及的人物表达敬意的方式&使用敬语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说话对象正确使用相应的敬语形式&
在日本社会中敬语的使用比较频繁,尤其对长辈、上司或陌生人等说话时都要用敬语。

有些日语学习者因为敬语形式繁多,容易混淆出错,觉得说得不流畅反而难为情,所以认为不用敬语也无所谓&但在日本社会的很多场合,如果用普通的说话方式,往往会被认为“狂妄、粗鲁”,招来对方的不愉快。

例如,向陌生人问路时用「>;、>;、東京駅?@、C方?」这样不礼貌的问话方式,对方可能即便知道车站的方位也不想告知,这无疑会给人际关系造成阻碍&敬语作为一种礼仪,被认为是“社交润滑剂”,在日语圈的交际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能否熟练并正确使用敬语,直接关系到人际交往的顺畅与否&
另外在谈话交流中还要注意双方的互动&在日常谈话交流中,有的人只注重向别人推销自己的观点,却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不给对方开口的机会,尽管拥有很丰富的信息,但由于只顾自己说得开心,对方却觉得很无聊。

与此相反,有的人在谈话交流过程中光听别人讲,自己一言不发,只是偶尔一笑置之或点头敷衍,使对方无法判断是赞同还是反对,这样的谈话也是很难愉快进行的&谈话好比棒球的接球练习,必须双方互动,既不能光顾自己说,也不能只当听众,要互动参与。

由此可见,愉快而充实的谈话,必须是在双方遵守TPO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涉及话题的相互交流,加深相互间的兴趣而实现的&
二、日语圈公共场合应对技巧
(一)面试场合
日资企业选用人才时,一般通过履历书审查、笔试、面试三种考查方式,其中面试所占比重最大。

履历书或笔试仅能说明应聘人员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而面试可以考察应聘人员的性格、对工作的热情、专注性以及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素质,这些从履历书或笔试中无法了解的,所以日资企业都比较注重面试考查。

很多日语学习者在求职过程中没能重视面试这个环节,常出现虽通过了履历书审查或笔试,但由于面试时应对不当,最终导致求职失败的情况。

很多人在面试时下意识地“想很好地表现自己”,有这种想法是好的,但真正要做到,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反而会造成压力,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面试也是一种考试,所以事先进行「試験勉强」(考试准备)是理所当然的。

关于面试要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是面试前的准备事项。

(1)「身DEFG」:仪容要明朗、清爽、清洁,注意发型和化妆;(2)「持B物」:写一个须带物品清单,避免遗忘;(3)「生活HIJ」:严守时间,这是基本中的基本;(4)「情報収集」:对企业、行业做一定的调查了解,经常翻阅报纸了解时事,展示求职的诚意和热情。

■®$3
语言研究
其次是面试过程中的应对&由于面试时间较短,面试官会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应聘人员下评语,所以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关键。

要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必须注意几点:(1)进入面试会场前再次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2)进入考场后要面带笑容、礼貌地问候面试官,并报上自己的姓名;(3)站立或落座时注意身体的姿势;(4)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声音要响亮清晰,神情沉着,语调有节奏;(5)自我评价要客观,不能夸张;(6)回答提问时,不要尽是理想之类的泛泛而谈,要有具体的内容,叙述应有条理&
上述谈到的虽然都是些基本事项,但在认真准备的过程中,会一点点地产生自信,而这种自信就会让我们在面试时表现得游刃有余,最终获得成功。

这就是所谓的「準備K自信7生G、自信K余裕7生L」(准备产生自信,自信产生从容)&
(二)电话场合
电话作为快捷的通讯工具,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得到普及,可以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生命线&由于打电话时不能像面对面谈话时那样,可以从脸部表情来判断对方的想法,只能靠语言来传达意思,所以日本人认为,在打电话时尤其应注意礼节,措辞不能粗鲁,以免错过商机或失去获得重要信息的机会。

因此,在日语圈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当很好地了解日本人的电话礼仪。

首先是打电话时的礼节。

打电话前必须事先确认对方的姓名、电话内容等,并在手边准备好记录的纸笔。

与我国的习惯不同,日本人在接通电话后先要告知对方自己的姓名,确认电话对象后再进入正题。

这时一般都要进行「mn OP世話世話QFR:S」等等的寒暄,并询问对方所处场合是否方便接听电话。

此外,打电话时要注意时间,如没有紧急事情,不要在一大早或很晚的时候打。

电话虽然只是通过声音来沟通,但隔着话筒,从语调上也能了解对方的表情、态度等,这边的情况也同样可以传达给对方,所以态度一定要诚恳。

如果是工作上的电话,还须注意在结束电话时,确认自己的意思是否完全传达给了对方,以免出错。

其次是接电话时的礼节。

接电话时,提起话筒首先要通报公司名或自己的姓名「T m、XX UVWM:S」「XX社XX課US」,然后确认对方公司名、个人姓名后进入正题。

即使手头工作很忙也要客气礼貌地应答,不能露出不耐烦的语调。

如对方来电要找的人不在,须帮忙转达时,一定要记下来电人的姓名、电话号码、来电时间以及电话内容,以便看便条的人能一目了然&挂电话时不能抢先挂断,要等打电话来的人先挂,否则很不礼貌&
电话应对和敬语一样,是日本社会公务活动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三)会议场合
在日资企业的工作或在日留学生活中可以发现,日本人的日常工作讨论会、学习交流会等会议比较多,很多日语学习者觉得这种会议比较严肃、很难应付,所以害怕出席这种会议。

实际上通过参加这些会议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还可以了解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而且要适应日语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避免地经常要参加这些会议,因此,掌握会议场合的应对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参加会议时,日本人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要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掌握几点
日语圈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基本注意事项:(1)别人发言时不插嘴;(2)认真听他人发言并慎重推测发言人的真实意图;
⑶边听边确认要点;()正确把握发表自己意见的时机;(5)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要学会运用“5W1H”的方式,使内容条理清晰。

所谓的“5W1H”,是英文when(MN)、where(X A U)、who(DYK)、why(FZ)、what(何7)、how(XC[\Q)的缩写。

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要注意方式,如果按先举出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根据事实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最后在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顺序进行,会使自己的意见更具说服力,听众也能容易理解。

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日本人非常讲究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采用的方式。

如果单是提高嗓门强调自己的主张,这对会议的进程及问题的解决是无济于事的,甚至会拖延结论的得出,或在会后给同事之间的感情造成隔阂,所以日本人习惯使用「肯定的否定表現」这种方式,不直截了当地否定对方的意见,尽量在认可对方主张的基础上巧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自己的观点会比较容易地被对方接受&
综上所述,由于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日本人有其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日语学习者必须在掌握日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较好地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显现优势,并顺利地开展今后在日企的工作和学习。

对此,日语教学工作者也应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基础日语、日语会话等课程中,可以经常让学生收集一些话题进行主题演讲,或模拟各种场景,设计会话练习等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贯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及时指出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失误和问题,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练习机会。

这样不仅能达成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的日语语言知识得到充分地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0张一娟•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应用[J0.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1):53-56.
[20吴宏.试论日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含义[J0.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112-115.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