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洛姆的健全社会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弗洛姆的健全社会思想
摘要:弗洛姆积极关注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他敏锐的察觉到,虽然现代社
会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人的精神危机却日益加重。
人与外部世界的
隔阂越来越深,因此,他重新审视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需要,为达到健全的人、
健全的社会,给出了方向性的解释。
这为我们如何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弗洛姆;精神危机;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B507
一边是繁荣的社会,一边却是孤独的人。
作为20世纪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姆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不和谐的对立。
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弗洛姆重新审
视了社会出现精神危机的原因,对人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考察,并为人如何在精神
和社会层面过得更好,给出了他的独特的解答。
一、弗洛姆对社会精神危机的审视
弗洛姆认为精神健康的问题不只是个体的精神病症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陷入
精神生活危机的问题。
现代社会使人同自己、以及自己创造的事物、和他人产生
了疏离。
弗洛姆将社会的精神危机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社会的分裂。
弗洛姆冷峻地观察着二十世纪发达国家的实际状况:“我们限制一部分农业生产力,以便稳定市场,尽管有数百万人正急需我们所限
制的东西”;绝大部分人都识字,但人们却没有文化修养,我们在广播、电视等
媒体的导向下,用缺乏真实情感的精神“垃圾”刺激感官,虚假广告充塞了内心
的空虚,根本没空去欣赏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技术将我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
出来,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如何支配这些自由时间,只是在无聊的娱乐活动中空虚
地打发时间。
人们丧失了情感,失去了感知外界和自身的能力,像失去了灵魂的“物”。
人并不真正属于自己的经历。
人们只是机械地认为自己是“自己理应成
为的人”;“文化为大多数人提供了行为模式,使他们能够既带着缺陷的生活又
不会患病。
”一个健全的社会是一个符合人的客观需要的社会。
人类的生活在近
代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不再担忧基本的吃穿住等生理需要,但是人并没有
变得比之前快乐,反而陷入了空虚、被压抑和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之中。
第二部分,人与自身的分裂。
弗洛姆从讨论人的动物性本能开始,认为这些
需求大多是生理的。
但与动物相比,人类有理性和意识,因而具有生理需求以外
的需求。
为了满足那些非生理需求,人们必须脱离自然界——追求自由。
但是,
人为了融入社会之中,却不得不放弃自由。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势必会出现与个体
对个体的要求相矛盾的情况。
而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需求,不得不去压抑自己
对自由的渴求。
这样,人与人自身产生了一种分裂,即个体的自由化需求与对社
会的趋同性需求。
为了逃避人性的孤独,人们在内心之中认同了社会运作的机制,也认同了社会所传递的思想,并且通过服从与遵守,也就是机械趋同,将社会的
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将社会所期待的行动变为自己所期待的行动。
可以说,社
会为个人行动提供了指南。
而事实上,尽管我们中有真正的个人存在,那也多半
只是幻想,因为“它妨碍了清除那些造成这种局面的条件。
”而弗洛姆在这里所
要表明的是:“外部世界如何驱使人的感情与思想,而人在主观上却仍觉得是自
己的,人自己的感情与思想又如何受到压抑,并不再是自我的一部分。
”
第三部分,人与外物的异化。
人的精神生活是复杂且主观的,从弗洛姆对人
的生存需要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这样两大类构成要素,一类是
人自身由自我意识所产生的各种七情六欲的情感需求,一类是受社会影响形成的
道德观念、信仰、意识等各类综合的社会性格。
人与自身的分离是基于人自身本
性中对个性的追求与对安全感需要之间的冲突。
在弗洛姆看来,即使人成功演绎
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也并不代表人的精神生活是健康的,社会也可能生病,变得
疯狂而非理性。
弗洛姆不赞同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的,一个人的成熟健全取决于
他对现有文化及其需求的适应。
弗洛姆用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力的要求取代个
体需要和文化需要,这些要求被认为不是文化的产物,而是一种先验的“被给予”。
西方发达国家中的人们在三个领域被异化:生产、消费和休闲时间。
在生
产过程中异化已被马克思所阐释。
这并不是发达工业社会中唯一的异化领域。
在
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在消费领域也被异化了。
在此社会中,一个具有市场特征的
人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消费产品。
我们习惯了用金钱来购买和获得东西,但是弗洛姆却说这是一种“古怪的行为”。
因为金钱不一定直接等于我的劳
动成果。
当我们在花钱时候,钱变成了抽象的劳动,能够和其他所有东西交换,
只要我有钱,不管我是否真的需要或者感兴趣,我都能获得这一东西,比如即使
我不会欣赏艺术,仍然通过金钱买到并拥有一幅画作,给自己赋予了能够欣赏艺
术的能力。
即使这件商品对我只有占有和炫耀的价值。
这不是符合人的个性的获
取方式,具有创造性的合乎理性的方式应该是:“通过与想获得的东西在性质上
相称的努力来获取它。
”钱使得我们获得的方式和使用的方式相分离。
二、弗洛姆对人的社会需要的思考
弗洛姆总结了人的存在的五种需要。
第一种是亲缘性需要。
亲缘指和他人之间相互联系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
“实现人的精神健全的最迫切需要”。
第二种需要是超越性。
第三种是寻根的需要。
第四种是身份感的需要。
第五种需要是定向性和献身精神。
人的存在需要有
这些情感和精神的要求,这些需要来自人矛盾的生存处境和生存状态。
每一种需
要都是人性的一个侧面,人在面临生存困境时有退缩或者前进的选择从而会产生
相应的精神满足的方式和性格倾向。
而人获得何种满足,由他的性格结构和社会
环境决定。
如果性格倾向于创造性的,社会环境满足并促进人的创造性本能实现,则人就获得前进的、创造性的需要的满足,反之则会得到破坏性的满足,也就是
人的精神危机。
这些需求既解释了人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又解释了人为什么要放弃自由。
人
是矛盾的综合体,因此,对人的社会需要的多维度的解答,才能够深刻地说明人
为什么会这样的自相矛盾。
三、弗洛姆对健全社会的设想
弗洛姆认为,人们感到孤独,人与人之间看似无限近距离,但是却没有熟悉
和亲密的感觉。
我们的悲哀是,方便联结人们相互之间的媒介越来越多,人与人
之间的距离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遥远。
孤独被认为是“时代最具破坏性的弊
病”。
这种非外来的、非神秘的疾病的古老、无处不在,掩盖了它对个人和社会
解体的潜在能力。
在弗洛姆看来,发挥人所具有的生命能量和创造性,是克服人的精神病症,
解除孤独最好的办法。
这种生命的能量便是源自人内心的爱。
通过它消解对孤独
的恐慌,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达到真诚的情感交流,实现人和世界的真正联结。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舒展自我个性,自然展现个人真实情感。
培养创造性的爱的能力,使人的潜能可以在创造性的性格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能够消解孤独和空虚。
爱是一积极种自主的行为,它要求人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给予”体验个人生命的能量。
这种“给予”意味着关心、尊重、负责、了解,塑造人的
创造性的性格,消解占有、控制的欲望。
爱的特性决定了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感受
和领悟到爱的内涵,单纯性的思考无法领领略爱的魅力。
要想确立爱的培育和实施,需要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进行指导和约束,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形成爱,怎
么去实践爱。
在人与外界发生关联,摆脱疏离感,增强自我感的过程中,人既要
学会爱人,也要学会自爱,这样才能使人与他人结合,消除疏离感,实现同一,
但又不至于使人失去了自身。
人通过爱自己,学会推己及人,爱人类。
培育创造性的爱,要从增强自身爱的“技能”着手。
要学会爱这项技能,弗
洛姆说我们要先用心感受这项技能本身的规律,具体到爱,则是人要学会克制、
学会从自身“生产”出爱来,其次爱也需要专心致志,专心不足的表现是人无法
与自己和解,不能学会独处。
第三个要点是要有耐心,爱与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
模式格格不入,需要耐心感受,人们总在制度的催促下赶时间,出现了一种错觉,好像如果慢了就会失去些什么,但是弗洛姆却说,爱需要人慢下来,在耐心中才
能感知和学会。
社会方面,人之所以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产生人与他者关系的隔阂,形成
异化的为了消费而消费的占有性格倾向,在弗洛姆看来,都是源自社会性格结构
之中。
社会性格是在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中形成的。
如果要恢复人的精神的内
在张力,重拾心灵自由舒展,就必须对人所处的社会进行全面改革。
剔除不合理的、无法满足人的精神健康发展需要的模式,从而改造社会性格,以促进人的内
在驱动力和生命活力。
在经济上,弗洛姆认为能有效解决精神不健全的方法是从
根本上变革我们的经济。
这种经济变革最核心的理念在于关注劳动者和他所处的
劳动集体中他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联结关系不是依靠竞争,而是共同联合的关系。
同时,弗洛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改变劳动环境,提高人们劳动积极
性和参与度的具体做法。
将劳动者依据职业的差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人都处
于这样一个小的组织中不至于被湮没在集体中丧失了参与生产管理和提出建议的
权利。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社会需要保障,确保每个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
人
们能够均等地享受吃、穿、住等生存权利。
当人的动物性基本需要被满足之后,
人们在旧的经济关系中所考虑的必须工作以保证存活的问题就消解了,人便能够
自由的从事劳动,不会为了生存而勉强自己从事某一劳动,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
成为一个拥有自己“劳动”的自由人。
纠正异化的消费行为也是经济变革的重要
内容。
消费只是是满足人的精神享受的工具,而不是精神满足本身。
要纠正以占
有为目的的消费,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力。
社会引导和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制
定合理健康的消费准则。
将个人占有性消费向共享型消费转变。
四、对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的评析
弗洛姆的健全社会思想体现着人文关怀。
人的生存状态不仅仅跟他的生产劳
动相关,而且也来源于人性与人的需要。
逃避自由,亦或者说是人的异化状态,
并非是人被动地去选择而毫无抗争。
反而是,人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在以往的生
活中选择了逃避自由。
弗洛姆正视了人性的长处与弱点,并有效地说明了逃避自
由为什么能够得以实现。
人的两种需求与逃避自由的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
是因为人的需求推动着人一步一步走向了逃避自由。
但是弗洛姆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进一步指出了,人应当选择更加值得生存的方式,基于人要去爱自己为出发点,从多种角度来述说人如何去让社会变得更好。
当下,我们正处于建设美好社会的
时期,弗洛姆对发达国家的审视,值得我们积极关注,从他的思想中,吸取有益
的部分,避免走弯路,为最后能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
幸福未来助力。
参考文献:
[1]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蒋重跃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2]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谢蔷. 现代精神生活危机的洞察与解答[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4]吴珍珍. 弗洛姆“健全社会”的构想是否可能[D].苏州:苏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唐有铧(1998-),男,汉族,重庆永川人,西南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