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过关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

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C。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解析:A、D都是放热反应,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答案:B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B。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解析: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答案:B
3.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C。

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解析:A增大水的用量不能增大Na与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不变;B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C压强对溶液间和固体间的反应速率无影响;D稀硫酸改用浓硫酸后,Fe发生钝化。

答案:B
4.(2014湖南浏阳一中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2OH――2e-ZnO+H2O
碳棒:O2+2H2O+4e-4OH-,则锌片是( )
A。

正极,被还原
B.正极,被氧化
C。

负极,被还原
D。

负极,被氧化
解析:Zn发生失电子氧化反应,作负极.
答案:D
5。

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增大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
A.在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B。

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而使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
C。

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
D.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解析:A项是因为加入的KClO3受热分解生成O2,使炭粉的燃烧更加剧烈;B项是因为锌置换出了CuSO4中的少量Cu,从而形成Cu Zn原电池而加快放出H2的速率;C项是发生了反应
Fe3++3OH—Fe(OH)3↓;只有D项中MnO2催化了H2O2的分解。

答案:D
6。

下图是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

t2时,反应停止
C。

t2~t3,反应不再发生
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只要建立了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均同时存在,同时进行,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如图t2时,v(正)=v(逆),达到化学平衡,但反应不会停止。

答案:D
7.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Pb+PbO2+2H2SO42PbSO4+2H2O
B。

N2+3H22NH3
C。

Cl2+H2O HCl+HClO
D.2NO2N2O4
解析:可逆反应应在相同条件下,正反应方向与逆反应方向同时进行。

A选项中放电和充电的条件不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A
8。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 s末的v(H2)=0.3 mol·L—1·s-1,则3 s末NH
的浓度为( )
3
A。

0.4 mol·L—1
B.0.6 mol·L—1
C.0。

9 mol·L—1
D。

1。

2 mol·L-1
解析:v(NH3)=v(H2)=×0。

3 mol·L-1·s-1=0.2 mol·L-1·s-1;所以:c(NH3)
=v(NH3)·Δt=0。

2 mol·L-1·s-1×3 s=0.6 mol·L—1.
答案:B
9.可逆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消耗2 mol SO2的同时生成2 mol SO3②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③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①②B。

①③
C。

③ D.①
解析:①只提到正反应速率;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若为瞬时,不一定平衡,如保持不变,则平衡;③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即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答案:C
10。

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D。

③②④①
解析:②③④实质均为原电池装置。

③中Fe为正极,被保护;②④中Fe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差别较Fe和Sn的差别大,故④中Fe被腐蚀得更快;①中因铁不纯而发生微电池反应。

答案:C
11.(2014河北衡水中学期中测试)肼(H2NNH2,结构式)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为942、为500、N-N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

194 B。

391
C。

526.7 D。

658
解析:由图示可知断裂1 mol N2H4与1 mol O2中化学键共吸收的热量为2 752 kJ—534 kJ=2 218 kJ,设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为x kJ,则154 kJ+4x kJ+500 kJ=2 218 kJ,
x=391。

答案:B
1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用两根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7H2O;Y极:4H2O+2O2+8e—8OH—。

下列关于此燃
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为负极,Y为正极
B.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
C.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完全反应后,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D.该电池工作时,X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解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可判定A项正确;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2O2+2OH—C+3H2O,可知工作时OH—的量减少,则B项正确;反应的n(O2)为0.25
mol,根据Y极的电极反应可求出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原电池负极消耗OH—,碱性减弱,D项不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3。

(16分)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能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就是H+)和水分子通过。

其工
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2)Pt(a)电极是电池的极,Pt(b)电极发生(填“氧化”或“还原")
反应。

(3)电解液中的H+向极移动;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

(4)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5)如果该电池工作时消耗1 mol CH3OH,则电路中通过 mol电子。

(6)比起直接燃烧燃料产生电力,使用燃料电池有许多优点,其中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燃料电
池的能量转化率高,其次是。

解析:(2)a极通入燃料,燃料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b极通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

(3)燃料电池遵循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失电子反应,生成阳离子,故阳离子向正极移动.(5)CH3OH中碳的化合价为-2价,被氧化后变为+4价,消耗1 mol CH3OH,生成1 mol CO2,转移电子6 mol。

答案:(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分)
(2)负(1分)还原(1分)
(3)正极(或答成b极也行)(2分) a(2分)
(4)2CH3OH+3O22CO2+4H2O(4分)
(5)6(2分)
(6)对环境无污染(2分)
14。

(13分)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 5
12
23
2
29
31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4~5 min)反应速率最大,
原因是。

(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原因是。

(3)求2~3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4)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

Na2CO3溶液D。

CuSO4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

解析:(1)反应速率最大,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多,2~3 min产生了232 mL-120
mL=112 mL氢气,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最高。

(2)反应速率最小,即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少,为4~5 min,共产生20 mL氢气,此时H+浓度太低。

(3)可先求氢气速率,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再求盐酸的反应速率。

(4)A、B相当于降低浓度,C消耗了盐酸,减少了生成氢气的量,D增大了反应速率且消耗了锌,减少了产生氢气的量.
答案:(1)2~3 min(2分)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 min时温度高(2分)
(2)4~5 min(2分)因为4~5 min时H+浓度小(2分)
(3)0。

1 mol·L—1·min—1(3分)
(4)AB(2分)
15。

(11分)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n(NO)/mol 0.0
20
0.0
10
0.0
08
0.0
07
0.0
07
0.0
07
(1)上述反应(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在第5 s时,NO的转化率为。

(2)如图所示,表示NO2变化曲线是.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v(NO2)=2v(O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解析:(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5 s时,NO转化率为×100%=65%。

(2)由平衡体系2NO(g)+O2(g)2NO2(g)知,NO2为生成物,n(NO2)=Δn(NO)=0.020
mol—0。

007 mol=0。

013 mol
c(NO
)==0.006 mol·L—1
2
故表示NO2变化曲线的为b。

v(NO)=
==0。

003 mol·L—1·s-1
则v(O2)=v(NO)=0。

001 5 mol·L-1·s—1.
(3)a项中未指明正、逆反应速率,故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 项正确;c项中已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体积也不变,因此,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密度总保持不变,故d项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1)是(2分)65%(2分)
(2)b(2分)1。

5×10-3mol·L-1·s—1(3分)
(3)bc(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