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2018-2019学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沪科版2018-2019学年数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
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2.3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建立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师生交流的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

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挥,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

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进而达到“我要学”。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2.3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学生主要通过对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探讨、相互交流,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提高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认识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练习中巩固和熟悉合并同类项的技能。

最后,通过回顾与反思以及谈感受谈收获,把所学知识升华成理性认识。

教材分析
合并同类项是一堂探究活动课,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字母表示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以及代数式求值的基础上对同类项的定义,同类项如何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以后学习解方程、整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的基础。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
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并能识别同类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知道在求多项式的值时,一般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2.能力训练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4.个性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的意识,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通过合并同类项,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悟到学数学是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
难点:如何判断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