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决策模型

合集下载

数据模型与决策 第7章

数据模型与决策 第7章

第7章:P219第8题斯宾塞公司需要从下列一系列投资方案种进行选择。

下面列给出了所有可能的方案,以及对应的未来收益的净现值、需求资金以及3年中的可用资金:a.构建该问题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求得最大的净现值。

b.假设只能有一个仓库扩建方案可行,重新构建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c.假设,如果将新产品投放市场,则需要进行广告活动。

此时,请重新构建一个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可能选择 净现值需求资金1年 2年 3年小规模仓库扩建 4 000 3 000 1 000 4 000大规模仓库扩建 6 000 2 500 3 500 3 500测试新产品市场 10 500 6 000 4 000 5 000广告活动 4 000 2 000 2 500 1 800基础研究8 000 5 000 1 000 4 000买入新设备 3 000 1 000500900可用资金 10 5007 0008 750a.设xi=0or1选中第i个方案max 4000x1+6000x2+10500x3+4000x4+8000x5+3000x6s.t.3000x1+2500x2+6000x3+2000x4+5000x5+1000x6<=105001000x1+3500x2+4000x3+1500x4+1000x5+500x6<=70004000x1+3500x2+5000x3+1800x4+4000x5+900x6<=8750a.增加约束x1+x2<=1b.增加约束x3<=x4第7章:P219页第10题格雷夫市打算迁移其某些警察分局,来通过改变警察局的分布实现加强管制高犯罪率地区的效果。

表格是所考虑的地点以及这些地点所能管制到的区域。

a.构建一个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最少数目的地点覆盖所有区域,即最优选址问题。

可能的分布地址覆盖区域A 1,5,7B 1,2,5,7C 1,3,5D 2,4,5E 3,4,6F 4,5,6G 1,5,6,7a.设xi=0or1选中第i个点 i=A,B,C,D,E,F,G,对于任一区域,至少要分布一个点min x A+x B+x C+x D+x E+x F+x Gx A+x B+x C+x G>=1 对于点1,可能周边建驻点的点,以下类似x B+x D>=1x C+x E>=1x D+x E+x F>=1x A+x B+x C+x D+x F+x G>=1x E+x F+x G>=1x A+x B+x G>=1x A,x B,x C,x D,x E,x F,x G=0或者1第7章:P220页第16题北海岸银行打算为其全职出纳和兼职出纳制定一个有效的工作时间表。

决策理论-第七章-竞争型决策分析-博弈论

决策理论-第七章-竞争型决策分析-博弈论

田忌赛马
古代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田忌的谋士孙膑 运用计谋帮助田忌以弱胜强。
比赛规则:田忌与齐威王各出三匹马,一对一 比赛三场,每一场的输方要赔1千金给赢方。双 方的马按实力都可以分为上、中、下,但齐威王 的上、中、下均优于田忌的上、中、下。实际上, 田忌的上马、中马要优于齐威王的中马、下马。
泽尔滕
“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 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保罗·萨缪尔森
什么是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的理论,具体讲就是研究当决策主体的行为在 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 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什么是博弈?
博弈是指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决策者,在一定的 环境条件和规则下,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 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动方案中加以 选择并实施,从而取得各自相应结果的过程。 如下棋,最后的结果就是由下棋双方你来我往轮流 做出决策,决策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得出的结 果。
2. 生活中的“囚徒困境”例子
例子1:商家价格战
出售同类产品的商家之间本来可以通过共 同将价格维持在高位而获利,但实际上却是 相互杀价,结果都赚不到钱。
当一些商家共谋将价格抬高,消费者实际 上不用着急,因为商家联合维持高价的垄断 行为一般不会持久,可以等待垄断的自身崩 溃,价格就会掉下来。
譬如,2000年我国几家生产彩电的大厂商 合谋将彩电价格维持高位,他们搞了一个 “彩电厂家价格自律联盟”,并在深圳举行 了由多家彩电厂商首脑参加的“彩电厂商自 律联盟高峰会议”。当时,国家有关部门还 未出台相关的反垄断法律,对于这种在发达 国家明显属于违法行为的所谓“自律联盟”, 国家在法律上暂时还是无能为力的。寡头厂 商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价格合谋,并且还通 过媒体大肆炒作,这在发达国家是不可思议 的。

物流工程第7章 物流设施选址决策

物流工程第7章 物流设施选址决策
1
Tji
ci k1

i 1 ci
(7-13)
第二节 单设施选址模型
2)确定非经济因素对于任一可行性选址方案的重要性因子。
第1步:确定任一非经济因素对于任一可行性选址方案的重要性因子。设
Tri为任一非经济因素对于任一可行性选址方案的重要性因子,则有
Tri
Wri
k
Wri
(7-14)
i 1
n
(1 /
Ci
)
—各可行性选址方案总成本的倒数和;
mi1 —客观因素的项数;
i 1
n—可行性选址方案的数目。
(7-9)
若将各可行性选址方案的客观度量值相加,则其总
和等于1,即
n
M oi 1
i 1
第二节 单设施选址模型
4)确定主观评比值。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Sik
Wik
n
Wik
i 1
表示的因素都归为客观因素,其他的因素则归为主观因素。
3)计算客观度量值。对每个可行性选址方案,都应该计算其客观度量值,其
计算公式为
m
式中Ci—第i个可行性选址方案的总成本;
Ci Cij
Cij—第i个可行性选址方案中的第j项成本;
i 1
Moi—第i个可行性选址方案的客观度量值;
n
M oi [Ci (1 距离法 负荷距离法的目标是在若干个候选方案中,选定一个目标方 案,它可以使总负荷(货物、人或其他)移动的距离最小。 在负荷距离法中,首先需要计算新选址位置距目的地的距离, 如图7-2所示。
几何距离为
dAB (xA xB )2 ( yA yB )2 (7-5) 直线距离为
第二节 单设施选址模型

组织行为学7决策

组织行为学7决策
26
3、团体决策偏差的解决办法
先民主后集中 尊重不同意见 发挥专家作用 重大决策应反复论证
27
4、 改善团体决策技术
1)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
的程序。在此程序中,群体成员(3-7或6-12 人)只管畅所欲言,他人不可对其观念评论。 原则: ----随心所欲 ----无批评 ----尽量多 ----骑肩
确定 标准
给标准 分配权重
A B C D E F G 开发 所有 备选 方案
Aa Bb Cc Dd Ee Ff Gg
评估 备选 方案
最佳 方案 选择
15
提出问题
简化 问题
满意解决模型
x y z 设定
满意
标准
A B C 确定 有限 备选 方案
1、A1≥ x,y,z 2、A2≥ x,y,z 3、A3≥ x,y,z
19
第二节 团体决策
一、团体决策的含义
1、什么是团体决策 团体决策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主持
下,通过集体讨论,对团体中的重大问 题做出选择与决定的过程。
20
2、团体决策的特点
为了实现团体目标; 从若干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是集体共同的选择; 团体决策的执行过程表现为集体行为。
21
3、团体决策的利与弊
发现满意的方法为止
所有成员接受
政治权力因素影响
依据问题客观评价 须消除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利益
最优化方案
只求满意方案 13
3、前景理论
• 价值函数呈“S”型 • 损失曲线比收益曲线陡峭 • 问题呈现形式的变化可以改变中心参照点
的位置 • 人们依赖启发式方法决策(代表性、易得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

第一、二节是要说明在假设总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第一节是一种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不考虑总供给和货币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二节引入货币因素,说明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说明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原理。

通过本章教学,要掌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为分析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总供给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的含义与计算;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及其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教学难点:乘数的计算;IS曲线;LM曲线;IS-LM 曲线变动的影响。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一、国内生产总值(GDP)1、GDP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注意:(1)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2)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仅计算本年度产品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以前产出。

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3)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 goods :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

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

(5)按照市场价格计算。

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GDP的缺陷:(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

第七章投资决策模型

第七章投资决策模型

第七章投资决策模型投资决策模型是指为了帮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将不确定因素纳入考虑并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的一种数学模型。

投资决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市场行情、投资对象的风险和收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等。

而这些因素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投资决策模型需要将这些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分析。

在投资决策模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评估、资产负债管理、资本预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做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在进行资本预算时,投资者可以利用折现现金流量法来对不同投资项目进行评估。

该方法基于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将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并计算出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投资者可以选择最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

另外,风险评估模型也是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一环。

投资者可以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

常见的风险评估模型包括VaR (Value at Risk)模型、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模型等。

通过这些模型,投资者可以量化投资项目的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进行选择。

此外,资产负债管理也是投资决策模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投资者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来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该模型基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对不同资产进行配置和调整,以达到投资组合的最优化。

总之,投资决策模型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做出合理的决策。

通过合理应用投资决策模型,投资者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第七章 存货决策

第七章 存货决策

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用的比重达40%~~60% 是一种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金。
5
存货成本的本质是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 留和转移时所耗资源的货币表现。
(二)存货的功能(储存原因)


防止停工待料,保证正常生产 适应市场变化 ,满足批量销售 维持均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避免意外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恰当地控制存货水平, 保证销售和耗用正常进行, 加速存货周转,减少存货资金占用, 降低存货成本。
第七章 存货决策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戴春
目 录
第一节 存货的成本
第二节 经济订货批量 第三节 存货决策模型的扩展 第四节 不确定情况下的存货决策 第五节 零存货管理
2
学习目的
要对影响存货决策的成本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并在掌握存货决策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存
货决策基本模型的扩展应用。学习存货决策目的在于
6
(三)存货的管理目标


二、存货的成本
采购成本
(进价成本.购置成本)
买价(购买价或发票价格) 运杂费(运输费用和装卸费用) 采购业务费~变动订货成本 一般性费用~固定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
(进货费用)
储存成本
•付现成本 •资本成本
~固定储存成本
~变动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
停工损失、信誉损失、丧失机会等
A Q
P
+
Q 2
相关总成本最低, 对Q求导, 并令一阶导数为零。 C 或订货成本=储存成本
经济订 购批量
Q *= 2 AP / C
A / Q* AC / 2 P
最优订购批数
最低成本合计
T*
T* A

系统工程(7.1)--决策分析方法

系统工程(7.1)--决策分析方法
第七章 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 管理决策概述
一、基本概念
决策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它是决策者对系统方 案所做决定的过程和结果,决策是决策者的行 为和职责。
按照 H.A. 西蒙 (H.A.Simon) 的观点,“管理 就是决策”。因此,决策分析的一般过程也即 管理系统分析的过程。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吴锋、刘树林
2. 决策树法
所谓决策树法就是利用树形图模型来描述决策 分析问题,并直接在决策树图上进行决策分析。 其决策目标 ( 准则 ) 可以是益损期望值或经过变 换的其它指标值。
3. 多级决策树
如果只需作一次决策,其分析求解即告完成, 则这种决策分析问题就叫做单级决策。反之,有 些决策问题需要经过多次决策才告完成,则这种 决策问题就叫做多级决策问题。应用决策树法进 行多级决策分析叫做多级决策树。
( 收益大或损失小等 ) ; (2) 存在确定的自然状 态; (3) 存在着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 ; (4) 不同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 计算出来。
方法:在方案数量较大时,常用运筹学中规 划论等方法来分析解决,如线性规划、目标规 划。
严格地来讲,确定型问题只是优化计算问题 ,而不属于真正的管理决策分析问题。
三、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七章 管理决策分 析
一、管理决策概 述1. 基本概念
决策是决策者对系统方案所做决定的过程和结 果。决策是决策者的行为和职责。
决策者的决策活动需要系统分析人员的决 策支持。决策分析就是为帮助决策者在多变的环境 条件下进行正确决策而提供的一套推理方法、逻辑 步骤和具体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技术规范地选 择满意的行为方案的过程。
二、信息的价值
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 全信息,即据此可以得到完全肯定的自然状态信息 ,这样就有助于正确的决策,从而使决策结果能获 得较大的收益,但为获得完全信息的代价也相当可 观,而且在现实中和在多数情况下,要获得这种完 全信息也较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做到;另一类是抽 样信息,这是一类不完全可靠的信息。通过抽样所 获得的信息,用统计方法来推断自然状态出现的概 率,据此来选择行动方案。抽样信息虽不十分可靠 ,但为获得此类信息的代价也较小,且在实际中和 在多数情况下,也只可能获得这类信息以供决策之 需。

决策能力模型

决策能力模型

决策能力模型决策能力模型的要素决策能力模型由以下要素组成:1. 信息收集:决策过程中,收集相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决策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决策者应该主动寻找、验证和整合各种信息来源,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信息收集:决策过程中,收集相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决策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决策者应该主动寻找、验证和整合各种信息来源,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2. 问题定义:清晰地定义问题是制定有效决策的前提。

问题定义应该明确描述问题的性质、范围和目标。

只有明确定义问题,才能为后续的决策过程提供明确的方向。

问题定义:清晰地定义问题是制定有效决策的前提。

问题定义应该明确描述问题的性质、范围和目标。

只有明确定义问题,才能为后续的决策过程提供明确的方向。

3. 目标设定:在决策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决策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并确保决策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一致。

目标设定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到,以便提供明确的决策依据。

目标设定:在决策中,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决策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并确保决策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一致。

目标设定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达到,以便提供明确的决策依据。

4. 方案生成:在决策能力模型中,方案生成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涉及到产生多个潜在解决方案的能力。

决策者应该鼓励创新思维,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以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方案生成:在决策能力模型中,方案生成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涉及到产生多个潜在解决方案的能力。

决策者应该鼓励创新思维,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以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5. 评估和选择:评估和选择阶段是决策能力模型中的关键环节。

决策者应该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权衡其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此外,决策者还应该考虑相关风险和后果,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评估和选择:评估和选择阶段是决策能力模型中的关键环节。

决策者应该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权衡其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第七章 行政决策PPT教学课件

第七章 行政决策PPT教学课件
定的。
2020/12/10
14
渐进决策模式充分考虑了决策中的实际 困难,讲求灵活性和可行性。比较适用 于稳定的环境。但有一定的保守性,甚 至会对社会的根本变革起阻碍作用。
(四)综合扫描决策模式
由埃特奥尼提出。他认为传统的理性决 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都有缺陷。前者 过于理想化,后者反映的是社会中势力 强大而又组织起来的人的利益,而且忽 视了基本的社会改革。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由西蒙提出。他首先从实证的角度对传 统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指 出:
A、决策者的目标是多元和模糊的;
B、决策者并不是绝对理性的人;
2020/12/10
11
C、决策制定要受时间、精力等制约,有 时效性;
D、事实上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佳决策。
由此,他以有限理性人理论为依据,提 出了决策的“满意原则”。
决策主体是特定的; 客体范围具有广泛性; 决策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决策功能的公益性; 决策过程的政治性。
2020/12/10
2
二、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这有 三层含义: 是行政管理的起点; 是行政管理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始终。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手段。 行政决策决定行政管理的成败。决策失
2020/12/10
7
二战后,面对社会动荡和政府管理危机, 西方政治学界提倡研究政府决策行为, 逐渐形成了政治学研究中的政策科学。
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与拉斯维尔、德 洛尔和林德布洛姆等人的努力密切相关。
拉斯维尔首次对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性质及发展方向作了规定。德洛 尔则以三部论著,详尽论证了政策科学 的一系列理论。林德布洛姆提出了著名 的渐进决策模型,并与其他人一起创立 了政策分析。

第七章模型分析

第七章模型分析

第七章模型分析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中,模型分析是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评估模型的性能,理解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模型分析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模型评估:模型评估是指对模型进行定量评估,以衡量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

常用的模型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ROC曲线等。

通过模型评估,可以判断模型的优劣,并选择最佳模型。

2.模型解释:模型解释是指对模型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模型解释,可以理解模型的关键特征和决策规则,以及造成模型预测的原因。

模型解释有助于深入理解模型的内部机制,发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模型诊断:模型诊断是指对模型进行诊断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模型诊断,可以检测模型的假设是否成立,是否存在过拟合或欠拟合等问题,并对诊断结果进行解释。

模型诊断有助于发现模型中的问题,并优化模型的性能。

4.模型稳定性分析:模型稳定性分析是指对模型在不同数据集或数据集子集上的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模型稳定性分析,可以评估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预测能力,并判断模型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

在进行模型分析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可视化、统计检验、交叉验证、学习曲线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分析师更好地理解模型,提出改进的建议,并解释模型的预测结果。

总结起来,模型分析是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可以通过模型评估、模型解释、模型诊断和模型稳定性分析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

模型分析是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帮助分析师更好地理解模型的性能和局限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七章购买决策理论

第七章购买决策理论

3. 购买筛选模型
消费者购买前,一般会有已认知的品牌进入其潜意识的备 选清单,并可分为三个区域:激活区、惰性区和排除区。
不确定情境下的购买决策理论
预期理论认为,消费者会根据价值函数,从获益和损失的 角度构建不同的决策行为方案。他们往往会高估极不可能发生 的事件的概率,又往往低估极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
商场氛围影响模型
冲动性购买行为
冲动性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非事前计划的终端购 买行为,亦称为非计划性购买。
纯粹冲动性 购买
建议性购买
时尚冲动性 购买
提醒性购买
计划冲动 购买
4. 购后行为
购后过程模型
4. 购后行为
购后冲突
案例7-3 虚拟与现实——优衣库的虚拟试衣间
聚焦中国7-1 中国人购物之不同
小结
消费者是如何做出购买决策的 消费者决策模型、预期理论 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购买决策 终端购物行为的基本理论 购买情境的影响力 购后行为的分析
思考题
1. 试分析基本的消费者决策模型和特定类别的消费者决策模型之 间的区别。 2. 试讨论消费者决策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预期理论是如何分 析消费者的? 3. 试以实例说明消费者决策的RPS,LPS和EPS类型。 4. 试运用FCB方格说明购买不同类别的产品时,消费者的购买决 策有何不同? 5. 终端购买行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6. 冲动性购买的大量存在是否说明了消费者行为是不可解释的? 7. 试结合实例从购物行为的角度讨论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何不同。
方格1: 思考者 广告应重视足够理 性的诉求支持
方格3: 行动者 广告应重视购买后 的认同
案例7-2 天猫网购
方格2: 感觉者 广告应重视情感的 打动
方格4: 反应者 广告应重视消费者 的体验和自我感觉

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

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

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第一节领导战略的差不多原理一、领导战略的含义与特点(一)战略的含义一样而言,战略是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长期性、规律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其目标是指向组织的长期运作。

(二)战略的特点1.全局性战略是一种总体思想,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着眼点是全局而不是局部。

领导者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全盘考虑,着眼全局,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掉了西瓜”的狭隘思维。

2.稀有性战略性的决策是“非普遍性”的或在本组织中没有先例可循的。

战略作为决定组织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绝不是轻易就可获得的,关于组织来讲战略是一种“稀缺资源”。

3.层次性战略是关系全局性的问题,是诸要素按不同序列和层次建构的系统,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4.稳固性战略全局性与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战略必定具有稳固性的特点。

战略的制定必须能够稳固连续地实施,不能“朝令夕改”。

因此,战略的稳固性也是相对而言的,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带来战略实现条件的变化,从而阻碍到战略实现的可能,需要决策者及时地对战略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

5.前提性战略是建立在对事物以后进展规律的推测基础之上的,因此具有超时代的特点。

战略决策为整个组织的以后行动和初级的决策设置了宏观前提,其他行动和较小的决策必须在战略的前提指导下进行。

6.后继性战略不是“空泛化”的口号,它是以组织资源的投人为保证的。

也确实是说,战略也意味着对今后相当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的一种承诺。

二、战略研究的理论与推测(一)系统论治理学是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卡斯特·罗森茨森克等人把一样系统理论引入治理领域,创立了系统治理学说。

这一学说不仅为领导战略的研究提供了宏观治理理论的指导,而且使战略的实施进入了治理层面,更具有可操作性。

系统治理学要紧由系统哲学、系统治理和系统分析三大内容组成。

系统治理是治理的方式。

它借助一定的结构形式把系统的各个要素、各种力量按系统目标的要求予以配置与运行。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统治者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精英大多出自社会经济的上等阶层。 公共政策主要由占社会少数的精英制定。 公共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只反映盛行于 精英中的价值观。

2)精英模型的悖论
精英模型与现代民主国家 主权在民政治理念的矛盾。 顶层设计问题; 群众路线问题。

第二节 中国经验的理论模型


2、西方模型与中国模型的融合
1)纯粹理性和有限理性模型可 以整合到政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 中。 2)精英模型的科学决策,可以 整合到群众—领导模型中。
第三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权力机 构,合法的程序,获得合法的强制 力。 二、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三、决策过程的科学化 四、决策过程的民主化 五、决策过程的法制化




决策者的价值观影响决策; 决策者对决策目标的认识程度影响决策; 决策者的知识、对决策信息了解的程度 影响决策。
因此决策都是在有限理性的状态下进行的。


2、渐进决策模型 1)理论要点


在批评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认为决策是利益博弈的过程,因此 现存的分配模式容易延续下去,而不 是寻求激进的新方案。 墨守陈规是官僚行为的特性。 在多数领域,政策的一致性是难以 达成的。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要求: 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标; 穷尽的策略和方案; 对每种方案结果的准确预测; 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对理性模型的评价:
对决策者的理性作了过高的估计。 过分看重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 忽视了决策的社会性特质。 任何决策信息都是有限的。

决策模型资料

决策模型资料

决策模型在组织和个人生活中,决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决策模型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而建立的框架。

本文探讨了决策模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应用。

决策模型的基本概念决策模型是一种抽象的表示,用于描述一个决策问题中的各种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决策模型由决策者、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组成。

•决策者是做出决策的个人或组织。

•决策变量是可以控制或调整的参数。

•目标函数是决策者希望优化的指标。

•约束条件是限制决策变量的条件。

决策模型的类型根据决策变量的类型和决策环境的不同,决策模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决策模型:1.确定性决策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所有的参数和变量都是确定的,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2.随机性决策模型:考虑到决策参数或变量存在概率分布,将不确定性因素纳入模型。

3.多目标决策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决策者需要考虑多个目标函数之间的权衡和取舍。

4.风险决策模型:考虑到决策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设计出能够最大程度减少风险的决策方案。

决策模型的应用决策模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生产制造、市场营销、金融等。

下面以金融行业为例,介绍决策模型的应用:•投资组合优化:利用决策模型确定最佳的投资组合,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信贷评分模型:通过建立合适的决策模型,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从而减少坏账损失。

•风险管理:决策模型可以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监控和管理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总的来说,决策模型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通过建立合适的决策模型,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决策风险,实现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利益。

第七章风险决策模型

第七章风险决策模型
已知:不采取安全措施时发生全损的概率:2.5%,采取 安全措施后发生全损的概率:1%。
方案(1)的期望损失: 107500×2.5%+2500×97.5%=5125(元)
方案(2)的期望损失: 108500×1%+3500×99%=4550(元)
方案(3)的期望损失: 3000×2.5%+3000×97.5%=3000(元)
第七章 风险决策模型
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 竞争性决策 风险型决策:决策者根据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 概率进行的决策。 决策者所选择的行动方案 决策者所无法控制(或无法完全控制)的客观因素
例1:某栋建筑物面临火灾风险,有3种风险管理措施可供选 择,各方案的实施结果如表1。为简便起见,每种方案只 考虑两种可能后果:不发生损失或全损。
概率(有) 0.75 0.20 0.04 0.009 0.001 0.000
*概率(无):无自动灭火装置时的损失概率 概率(有):有自动灭火装置时的损失概率 另:未投保的直接损失为150000时的间接损失:6000元
可供选择的方案及相关费用:
表2-2
方案


1 完全自留风险,不安装灭火装置 0
2 完全自留风险,安装灭火装置。当 9000元,使用年限30 建筑物的损失达到100000元时灭 年,年维护费400元。 火装置一起损毁。
表1-1 不同方案下的火灾损失表 (单位:元)
方案
(1) 自留风险不采 取安全措施 (2) 自留风险采取 安全措施
(3) 投保
可能结果
发生火灾的损失 不发生火灾的费用
直接损失: 100000 间接损失:5000
直接损失: 100000 间接损失:5000 措施成本:2000
保费:3000

领导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第七章 决策:领导活动的科学化

领导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第七章 决策:领导活动的科学化

二、决策模式
3.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Incremental Model),是直接针对传统理性决策模式的缺陷,根据实际政策制订的特点,从 “决策实际上如何做”而不是“应如何做”的角度出发建立的一套有特色的政策 制订模式。 一、林德布洛姆对传统理性决策模式的批判:A传统理性决策模式要求有一个既 定的问题。然后才能制订方案、选择和实施方案等阶段,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决 策者面临的并不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而必须首先对所谓的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 明。B传统的理性分析并不是万能的。C决策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A渐进主义。B积小变为大变。C稳中求变。 三、推行渐进决策模式的原因 A渐进决策是与渐进政治相适应的。B渐进决策是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C渐进决 策是由现行政策的巨额成本所决定的。
四、决策的实践
四、决策的实践
决策的实践包括分析决策、做出决策和实施决策三个组成部分。
①分析决策: A.对决策的总体认知(将决策分类~分解过程~比较方案); B.确定决策风格; C.认识组织文化; D.分析决策者的责任; E.果断决策
四、决策的实践
图7-1 决策过程示意图
四、决策的实践
表7-1 什么样的组织文化氛围主宰着你所处的组织?
个人独立思考,广开言路,以便集思广益。第三,追求数量,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越多越好,不要害怕彼此之间相互矛盾。
第四,寻求意见的改进与联合,可以补充、发展和完善相同的意见,从而使某一方案更加完备。) B. 德尔斐法:其实质是采用函询调查,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对决策对象分别提出意见,然后将他们所提的意见予以 综合、整理和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随后再加以综合和反馈。如此多次循环,最终得到一个比较一

管理学离线作业三答案

管理学离线作业三答案

离线作业3参考答案第七章决策一、判断题1.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答案讲解: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一般决策。

(×)答案讲解: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及业务决策三种。

3.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答案讲解:有限理性模型。

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4.满意决策模型是在“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 √ )答案讲解: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

它的主要观点如下:①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一个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②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追求理性,决策者只要求“有限理性”。

③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5.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总额大于成本总额的点。

( × )答案讲解:盈亏平衡分析。

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在直角平面坐标系中企业利润为零的点,也即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与成本总额相等的点。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下面的描述中,哪一种对决策的描述最为准确?(③)①决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一项工作②决策是SWOT分析③决策是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人自我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④决策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工作答案讲解: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组织的决策者以其知识、经验、掌握的信息为依据,遵循决策的原理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组织未来的行动目标,并从两个以上可能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2.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②)。

①成本最低的方案②较为满意的方案③各个目标都最佳的方案④实现利润最大的方案答案讲解:满意决策。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七章-决策PPT课件

旅游消费者行为第七章-决策PPT课件
6
第一节 旅游决策概述
无论是个体旅游决策还是群体决策,其过程都包括以下阶段: (1)旅游需要识别 (2)旅游信息搜寻 (3)旅游方案评估 (4)购买决策实施 (5)购后行为
7
第一节 旅游决策概述 三、旅游决策的特点
(一)复杂性 (二)偶发性
8
第一节 旅游决策概述 四、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旅游者所处的外部环境
17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的选择
(二)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TPB模型
图11-6 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TPB模型
18
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的选择
(三)基于“刺激—反应”模型的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型
图11-7 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过程概念模型
19
本章小结
(1)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 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 过程。 (2)从狭义上讲,旅游决策的内容就是指旅游消费者的目的地选择行为;从广 义上讲,旅游决策的内容不仅包括目的地的选择,还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 乐、购物等单项旅游产品的决策,同时也应该包括对购买方式的选择,即旅游消 费者对服务提供商和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 (3)旅游决策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旅游需要识别、旅游信息搜寻、可行方案 评估、旅游决策实施和购后行为。
21
核心关键词
旅游决策(tourism decision-making) 旅游目的地(tourist destination) 目的地选择(destination choice)
22
Hale Waihona Puke (1)消费选择自由 (2)价格充分弹性 (3)预算约束 (4)没有流动约束 (5)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
销 售 策 略
N
N1 S1 S2 S3
50 30 10
市场情况
N2
10 25 10
N3
-5 0 10
图2
解:(1)因为每个行动方案在各种状态 下的最大效益值为
m a x a 1 j m a x {5 0 ,1 0 , 5} 5 0
j
m ax a2
j
j j
m a x {3 0 , 2 5, 0} 3 0 m a x {1 0 , 1 0 , 1 0} 1 0
A1,A2,A3称为行动方案或决策, 这些是可以控制因素,由决策者自己决定 。表1中右下角三行数字称为益损值,根 据这些数字的含义不同,有时也叫效益值 或损失值。
定义: 效益值或损失值构造的矩阵称为 决策的益损矩阵或风险矩阵。
4 M 5 6 6 4 2 1 1 .5 1 .2
问题2: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若 对此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是很了解, 生产的数量太小,影响企业收入, 生产的数量太大,又势必造成产品 积压,影响资金周转,给企业造成 损失,到底生产多少为宜?需要有 关人员通过市场调查作出决策。
所以,小到个人生活,大至企 业经营以及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 都需要决策。下面先介绍决策的一 些基本术语和常见的两种决策方法 。
4.1 4.1
决 策
4

甲地
A1
6
1
多雨 P N 3) (

P N 1) 0 .2 ( P N 2) 0 .5 ( P N 3) 0 .3 (
乙地
3.45
A2
5
4

多雨

丙地
2.56
A3
P N 1) 0 .2 ( P N 2) 0 .5 ( 0 .3
1.5 6
第七章
决策模型
决策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普 遍存在的一种活动,是为解决当前 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选择最佳 方案的一种过程。 下面我们先看两个问题。
问题1:某人决定到某地出差,而 天气预报说可能有寒流,考虑出 差是否要带棉大衣,带上棉大衣 无寒流是个累赘,若不带又可能 遇上寒流而挨冻,到底带不带? 这就要求作出决策.

2
1.2
多雨 P ( N 1)
此例只包括一个决策点,称为 单级决策问题。但在有些实际问 题中将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决 策点,称为多级决策问题,可以 利用同样的思路进行决策。
例2:某工程采用正常速度施工,若无 坏天气的影响,可确保在30天内按期完 成工程,但据天气预报,15天后天气肯 定变坏,有40%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但这不会影响工程进度;有50%的可能 遇到小暴风天气而使工期推迟15天;另 有10%的可能出现大风暴天气而使工期 推迟20天。对于以上可能出现的情况, 考虑两种方案:
一、决策的概念和类型 为了介绍基本概念,我们先看下面的 例子。 例1:某公司为了扩大市场,要举办一 个产品展销会,会址打算选择甲、乙、丙三 地之一;获利情况除了与会址有关系外,还 与天气有关,天气分为晴、阴、多雨三种, 据气象台预报,估计三种天气可能出现的 概率分别为0.20、0.50、0.30,
2)若遇大风暴,则仍然有下述两个可供选 择的方案:一是抽空进行施工,支付工程延期 损失费50000元,二是采用应急施工措施,实 施此措施可能有三种结果:有70%的可能减少 误工期2天,支付延期损失费54000元;有20% 的可能减少误工期3天,支付延期损失费46000 元;有10%的可能减少误工期4天,支付延期损 失费38000元。 试进行决策,选择最佳行动方案。
比较:首先考察C点,其应急措施支付额 外费用的期望值较小,故它为最佳方案, 同时划去抽空施工的方案分枝,再在C上方 标明最佳方案期望损失费用19800元;再考 虑D处的情况,应急措施比抽空施工支付的 额外费用的期望值较小,故划去应急措施 分枝,在D 上方标上50000元。 (3)计算第二级机会点B的损失费用期 望值 E B) 0.4 0 0.5 19800 0.1 50000 14900 ( 将14900标在B的上方,在第二级决策点A处
其收益情况如表1,现在要通过分析,确 定会址,使收益最大。
自然状态 收益值 选址方案 天气 概率
天气情况 N1(晴)
p1 0 .2
N2(阴)
p 2 0.5
N3(多雨)
p 3 0 .3
A1(甲)
4
6
1
A1(乙)
A1(丙)
5
6
4
2
1.5
1.2
单位:万元
表1
定义:在决策问题中,把面临的几种 自然情况叫自然状态或客观条件,简称状 态或条件。 如N1,N2,N3就是各种不同自然状态 这些是不可控制因素,但只能有一种出现。
p1 , p 2 , p 3 是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一般地,如果决策问题的可控因素(即 行动方案)用 Ai ( i 1, 2, , m ) 表示,状态 N 用 j ( j 1, 2, , n ) 表示。可以根据 n 的大 小和 p j 的信息情况将决策问题分为三类: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18000 0
提前加班
阴雨(0.4) 减少误工1天(0.5)
18000 0 24000 18000 12000 20000 54000 46000 38000 50000
19800
减少误工2天(0.3)
14900
14900
19800
C
应急
E
减少误工3天(02) 抽空施工 减少误工2天(0.7)
i j ij
2)悲观准则 悲观准则的思想就是对客观情况总是持悲观 态度,事事都不如意,即总是把事情的结果估 计的很不利,因此就在最坏的情况下找一个较 好的行动方案。也就是在每个状态下的最小效 益值中选最大值 m a x { m in a } 所对应的行动方 案作为决策。
i ij j
3、等可能准则 等可能准则的思想就是既然不能判定那种 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就认为各自然 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即
p(N
j
)
1 n
, ( j 1, 2 , , n )
然后按风险决策的方法进行决策。
例3:某厂有一种新产品,其推销策略有 三种可供选择,但各方案所需资金、时间都 不同,加上市场情况的差别,因而获利和亏 损情况不同,而市场情况有三种:N1需求量 大,N2需求量一般,N3需求量低。市场情况 的概率并不知道,其效益值见表 图2 (1)用乐观法进行决策; (2)用悲观法进行决策; (3)用等可能准则进行决策。
j
m in a 2
j
j j
m in {3 0 , 2 5, 0} 0 m in {1 0 , 1 0 , 1 0} 1 0
m in a 3
j
所以最小效益的最大值为:
m a x{m in a ij } m a x { 5, 0 , 1 0} 1 0
N2(阴)
p 2 0.5
N3(多雨)
p 3 0 .3
A1(甲) A1(乙)
4 5
6
4
1 1.5
A1(丙)
6
2
1.2
单位:万元
表1
若对上例按期望值准则进行决策,则需要 计算各行动方案的期望收益,即 E A1) 4 0.2 6 0.5 1 0.3 4.1 (
E A2) 5 0.2 4 0.5 6 0.3 3.45 ( E A3) 6 0.2 2 0.5 1.2 0.3 2.56 ( ( 显然, E A1) 最大,所以采取行动方案 A1最佳,即选择甲地举办展销会效益最大。
4 5
6
4
1 1.5
A1(丙)
6
2
1.2
单位:万元
表1
代表决策点,从它引出的分枝为方案分枝,其数目就是方案数 代表机会节点,从它引出的分枝为概率分枝,每条概率分枝代表一种 自然状态,并且标有相应状态的概率
称为末梢节点,右边数字表示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

P N 1) 0 .2 ( P N 2) 0 .5 ( 0 .3
a A1, A2, , Am 表示X行动方案, ij 表示在
自然状态 N j 下采取第 i 种行动方案的益 损值。若 a ij 为效益值时取正值;若 a ij 为损失值时取负值。下面介绍几种不确定 型的决策准则。
1)乐观准则 乐观准则的思想就是对客观情况总是持乐 观态度,事事都合人意,即总是最大效益的最 m 大值 a x{m a x a } 所对应的行动方案作为决 策。
进行比较,发现正常进度方案为最佳方案,故 划去提前加班的方案分枝,并且将14900标在A 点上方。 因此合理的决策应该是:开始以正常施工进 度进行施工,15天后再根据具体天气情况作进 一步决策,若出现阴雨天,则维持正常速度; 若出现小风暴可采取应急措施;若出现大风暴, 则进行抽空施工。
3、不确定型决策 当风险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既不 知道、也无法预先估计或利用历史资料得到时 的决策问题就称为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仍用 N 1, N 2, , N n 表示决策问题中的自然状态
(1)提前加班,确保工程在15天内完成, 实施此方案需要增加额外支付18000元; (2)先维持原定的施工速度(A—B), 等到15天后根据实际出现的天气状况再作对 策: 1)若遇小风暴,则有下述两个可供选择 的方案:一是抽空(风暴过后)施工,支付 工程延期损失费20000元,二是采用应急施工
措施,实施此措施可能有三种结果:有50% 的可能减少误工期1天,支付延期损失费 24000元;有30%的可能减少误工期2天,支 付延期损失费18000元;有20%的可能减少 误工期3天,支付延期损失费12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