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加强医学生法律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途径加强医学生法律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医改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医学服务的目的视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这就要求医学人才不但要具备医学知识底蕴,更要具备医学伦理和医疗法律的相关知识,恪守医生的义务和责任,依法行医、依法执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医疗纠纷和医闹现象必然减少。

根据我们近期在河南省内高等医学院校所做的关于医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显示,90%的学生认为法律很重要,并有42%的学生认为法律重要而选修了相关课程,不足10%的学生没有看过法治节目;当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的时候,68.2%的学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19.2%的学生用非法途径解决,12.6%的学生放弃自己的权利;但涉及到患者的基本权利,卫生法律法规等具体问题时,正确率平均不足30%。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医学生已经普遍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但是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是医学院校法学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医、法复合型师资力量短缺,法律课程学时较少等,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实效性不强。

因此,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医学生的法律教育,是提高医学生法律素质的现实办法和必然选择。

一、特色化教学内容
(一)重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引、领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必修课开设在第一学期。

对大一新生而言,一方面专业学习压力较小,对必修课的关注度较高,另一方面,大一新生刚刚开始新的人生阶段,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型时期”,该门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伦理道德和法律基础,有利于学生培养伦理和法律思维方式,依法从业的行为习惯,从而对其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在法律部分的教学内容上,分为法律观念教育、法学理论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

在法律观念教育上,主要通过当前医患纠纷的具体案例,以及医学领域的器官移植、胎盘归属、代孕生子等问题,建立起医学和法学的联系,将这门看起来和医学本身关联不大的课程变成了医学生职业入门的不可或缺的学问,培养医学生树立依法行医的职业意识。

在法学理论教育上,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在思想上树立起法律权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在法律常识教育上,结合医学专业特色,通过对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卫生法学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的入门讲解,培养医学生的法律兴趣和法律思维。

(二)充分发挥《卫生法学》课程的法律教育主渠道作用
卫生法学是由法学与医学、卫生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
的、以卫生行政法律关系和卫生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综合性法律科学。

对医学生进行卫生法学教育,既是拓宽医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需要,同时对加强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了解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法律规范,明确岗位职责,依法规范医疗卫生工作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卫生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照它们的性质进行归类,可以大致分为卫生法理,医政管理,疾病控制,医疗防疫,药品管理,血液管理,食品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卫生法学课程,多放在大三或大四,课时量在20-60之间不等。

该阶段的学生专业学习压力大,要根据医学专业特点和教学时数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讲出精华。

比如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点讲授执业医师法,医患关系的法律问题,病人的权利,医疗过失的法律责任等;对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专业重点讲授疾病控制,公共卫生法规和卫生监督执法等;对卫生管理专业要全面系统讲解卫生法学。

(三)积极发挥选修课的法律教育辅助作用
目前高等院校多实行学分制,开设有相当数量的选修课,通过开设民法、刑法、医疗仲裁与诉讼等选修课拓展医学生法律教育的渠道。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法学基础知识为铺垫,以法、医学结合的特色内容为重点。

比如,在民法的教学上,以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代理与诉讼时效制度为基础,同时与生育权,代孕母亲的法律地位,胎盘与脐带血的归属
与处分,医疗服务合同,患者隐私权,患者知情权,器官移植等内容相结合;在刑法的教学上,以犯罪主体资格,犯罪构成为基础,同时重点讲解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非法行医罪、医疗事故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等犯罪行为;在医疗仲裁与诉讼的教学上,以仲裁和诉讼法律制度的区别、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为基础,重点讲解医疗事故的鉴定、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等内容。

二、靈活化教学手段
(一)案例教学模式
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之所以备受教育者关注,主要在于案例教学能够真正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医学和法学都是是现实性、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要求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运用客观、典型的案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场景活动中,置于解决问题的主导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组织教育教学要素角度看,我们有两点需要考虑:一是案例素材选择,需要从社会关注、备受争议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遴选教学案例素材;二是高校之外的教学辅助人员的聘请,我们可以尝试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的法治实践经验的法律人作为我们案例教学的辅助教师,在课堂讨论中承担辅助和点评的任务,与学
生、教师形成互动、互助关系。

从教学模式设计角度看,案例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教学案例的程序设计上。

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历练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体现在案例推进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通过设定的题目发问,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是美国人库伯提出的,库伯强调体验式教学必须以设定学习目标为基础,以体验、感受和实证为框架,通过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等一系列有目的、有程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

从医学生法律教育的目标看,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选择性环节。

这些环节可以合并使用,也可以分别使用。

第一,旁听法院庭审。

法院的庭审是一种典型的法律适用活动,它不仅涉及法律条文的选择,还涉及对法律的理解和证据的筛选等一系列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旁听法院庭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感性角度的理解和固化课堂讲授内容的过程。

第二,参与式学习。

所谓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增强对法律的感性体验。

参与式学习必须事先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现实的法律生活之中,在实践中感知法律的庄严、神圣与权威性。

第三,情景模拟。

模拟法庭是我国高校经常使用的一种体验
式教学模式。

一是通过对参与者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律规则意识;二是通过参与法律情景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和严格的依法办事观念。

三、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活动,繁荣高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努力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律文化,营造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树立依法办事、守法为荣的风尚。

比如,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选题和宣传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主题演讲、主题征文、辩论赛,专题讲座等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