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合浦教育局教研室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0年11月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10题,共30分;第Ⅱ卷11—21题,共120分。
请把答案写于答题卡上交,试题不用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峥嵘.(yóng)漫溯.(sù)翡.翠(fěi)枯槁.(gǎo)
B. 流岚.(lán)眷.属(juàn)屏.息(bǐng)剥.蚀(bō)
C. 恪.守(gè)倔.强(jué)譬.如(pì)休憩.(qì)
D. 拙.劣(zhuó)翌.日(yì)绽.放(zhàn)邂.逅(xiè)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倾圮跫音缥渺翩然
B. 逊色山脊点辍熨帖
C. 座落坦荡分享狼藉
D. 踟蹰斑斓干燥窗扉
3. 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在短暂的生命里,海子殚精竭虑
....,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等。
B. 这里的风景区,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
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
C. 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高层主管人员,其人文品格参差不齐
....。
有的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竭诚为消费者服务;有的则利欲熏心,为谋取高额利润而不择手段,
毫无良知。
D. 大义大勇的烛之武、卧薪尝胆的勾践、能言善辩的邹忌、骄横自负的赵太后等,
先秦历史散文塑造了一系列呼之
..的人物形象。
..欲出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掠夺性的捕杀,使我国的珍稀野生动物物种正在迅速减少。
B. 要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C. 闻一多的著名,因为写新诗,因为被特务暗杀,这两件事都具有轰动效应;而
他对古典文献所做的考订工作却容易被人忽视。
D. 中学生能否迅速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语文教师的阅
读鉴赏指导。
否则,学生只是一味盲目地泛泛而读,其鉴赏水平也难以迅速提高。
5.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回,,;,,,步履茫然又急迫。
①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②我坐在矮树丛中③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④树丛
很密⑤走过我的身旁⑥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
A.③④②①⑤⑥
B. ②④③⑥⑤①
C. ⑥②④③①⑤
D. ②④⑥③①⑤
6. 下列特殊文言句式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以其无礼于晋③忌不自信④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⑤而
封之以膏腴之地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 ①③④/ ②⑤/ ⑥
B. ①⑤⑥/ ②③/ ④
C. ①②⑤/ ③④/ ⑥
D.②④/ ①③⑥/ ⑤
7.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与郑人盟. / 必庙礼.之
B. 朝服.衣冠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 吾妻之美.我者 /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 朝.至而夕设版焉 / 又郊.败之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失其所与,不知.(知道)
B.越国以鄙.远(把……做边邑)
C.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D. 又欲肆其西封.(边界)
9.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又欲肆其.西封 / 吾其.还也
B.焉.用亡郑以陪邻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皆以美于.徐公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
B. 文段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在写作方法上,全都运用的是正面描写。
C. 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 本文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宕,步
步进逼,层层深入。
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
人心弦。
第Ⅱ卷
注意: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
三、(23分)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8分)
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分)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新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半棵树
牛汉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到来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
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⑴第二节写出了半棵树的哪些特点?(4分)
⑵整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7分)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
(朱自清《荷塘月色》)
四、(22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那一颗树下
黎冬
清晨,我从家里出发,一路往东走去,走到我外出乘公交车的站台,我的两只手顿感暖热,手指头隐隐地发麻,红嘟嘟的,指腹饱胀如球。
就在等车的时分,在我的右肩上,突有一个触感,似有人用和我一样热着的饱满的手指头点了我一下。
蓦然间,我看见了,我看见满地的树籽,一颗颗圆溜溜的、黑黑的香樟树籽。
抬头看去,香樟树哦,就这么“嘀里嘟噜”地落籽了——它,落到了我的右肩上——有意思——清晨,我在这里等车,你等我来,等我站定了,就对准我的右肩头,以这样微妙的方式来招呼我,或说,你是无意的,好吧,我们都不说有意。
车子居然迟到——等什么,快去捡起它们。
我俯身,去捡香樟籽。
这一粒粒好像有厚壳的香樟籽,我把它们一颗颗捡放到我的手心里,十几粒,正好一握……那时,公交车来了。
公交车启动,坐稳。
我轻轻地放开手心,那些香樟籽已被我的手温暖了,一颗颗碧玉珠玑。
我留下一颗,把另外那些籽粒团入纸巾,放入手袋。
我用两个手指捏着那一颗,它没有我想象中的坚硬,它的壳有着很好的弹性,我用指甲去掐开它,剥开一层黑紫的外皮,见皮里是淡淡的绿色,皮子里面,还躺着一粒黝黑的小籽儿。
我把那颗小籽儿放在我的牙齿上,我尝试着去轻轻地咬它。
我知道,只要我稍微用力,它就会
裂开。
然而,不知为什么,我那无坚不摧的牙齿在这颗小籽儿面前退缩了——因我永远不能用我物质的视觉及我的理性来抵达它的内部生命,看清它那生生死死的无限性。
我没有看到那颗小籽儿的内里。
我将它扔向窗外那开始放春的暖阳里——想想,那颗湿乎乎的硬硬的黑黑的小籽儿,静静地滚落在青砖泥地的缝隙中,它,将等待着一缕春风来唤醒吗?如果它能生长,那么,我对它是那么重要,但,再重要也不过是在我不认识它的时候,它以一个高处的坠落,来引我的柔情罢了。
揉捏在我两指间的香樟籽外皮,它有一股汁液,散发着樟香……
多么富有安详的植物!它四季漾绿。
我头顶上的那一棵——它有着优美的树态,广展的树冠,经过一冬的寒冷,它仍沉静地绿着;它那秀美含蓄的叶片,是那种雅致的绿,带有透明的淡褐色,正挨挨挤挤地向天上涌;初春清晨的阳光使得枝叶间的关系明朗而又和谐;它的躯干、树枝以及成熟了的黑籽粒,各自安置调配得恰如其分,美不胜收。
是的,我不会忘记它曾向我有着深情的呢喃,它是以奇特又自然的掉落,恳请我的同情么?或说,那是一个无声呼告——它,有着古老而单纯的生活,它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不同。
仿佛,它拥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丰足的储藏,它因此满溢,淡入人世——它的籽粒在人们的脚底下被碾踏,或者,被人捡起来小心侍弄,于它,都满不在乎,因它太富有了。
它对我对它的赞美则全然无意。
14. 本文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香樟籽落在我肩头的情景,这段描写主要运用
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的描写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5.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香樟树的意象特征。
(6分)
16.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⑴揉捏在我两指间的香樟籽外皮,它有一股汁液,散发着樟香。
(3分)
⑵它的籽粒在人们的脚底下被碾踏,或者,被人捡起来小心侍弄,于它,都满不
在乎,因它太富有了。
(3分)
17. 文章结尾写道:“它对我对它的赞美则全然无意。
”这样的结尾体现了香樟树怎样
的品格内涵?这样的内涵与毛泽东的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所体现的思
想情怀有何相通之处?(6分)
五、(15分)
18. 找出下列文段中用语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4分)
高一年级一开学,班主任告诉大家,班长不是由班主任指定,而是由竞选产生。
结果,李华同学被选为班长。
李华走上讲台说:“有幸当选班长,我感谢大家。
我一定竭尽全力,日理万机为同学们服务!”王明同学则大声说:“班长,我们一定鼎力相助你!”
将改为
将改为
19. 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6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
20.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5分)
小沈阳春晚一夜走红。
有人认为,这东北爷们就是好样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总不能因为那几声叫“俗”,就抹杀了小沈阳的娱乐价值。
也有人认为,俗文化的泛滥让人担忧。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生计,已不愿意拿出力气去品味和欣赏高雅文化,使得小沈阳这种来自民间的俗文化占据了休闲娱乐上风。
六、(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笑是刚启封的美酒,醉人心怀;微笑是习习的春风,拂人面庞;微笑是问候,有无声的祝福;微笑是请柬,有无字的敬意。
一个微笑,能点燃生命的火花;一个微笑,能填平人与人之间的沟壑;一个微笑,能打开久居黑暗的心扉……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命题人:劳其莱)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1. B(A yóng——róng C gé——kè D zhuó——zhuō) 2.D(A渺——缈;B辍
——缀;C座——坐) 3.C(“参差不齐”指程度、水平等各不相同,不能用于“人品性格”的差异) 4.C(A项缺主语;B项搭配不当;D项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5.B
6.A(①③④宾语前置;②⑤状语后置;⑥定语后置)
7.B(B项一是名词作动词,一
是名词作状语;A项是名词作动词;C项是形容词做动词;D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8.A(知:明智) 9.D(A代词/表商量口气,还是;B哪里/语气词;C对于/比)
10.B(也有侧面烘托)
三、11. 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能力不如人;现在年老了,更干不了什么了。
⑵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成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12. ⑴半棵树在遭受摧残和迫害后仍具有坚韧的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
⑵托物言志。
在诗中,作者描写了一棵树,这棵树遭受雷击之后,只剩下半棵,但它
仍然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仍然像一棵树那样高而伟岸。
作者借这棵树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要像这棵树一样,面对挫折和磨难,不失斗志,不向困难低头。
13. 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百二十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之蔽甚矣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
四、14.拟人手法。
这样的描写把香樟树仁爱、安详的精神品格、把我对香樟树的亲切感体现
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5.香樟树的意象特征:①四季漾绿,优美安详;②和谐仁爱,雅致含蓄;③默默奉献,
不求回报。
16.⑴香樟树安详温馨,富于仁爱的精神正在感染和净化着人们的灵魂。
⑵香樟树淡入人世,一生只求默默奉献,不计任何回报、得失,正是它精神上最大的
富有。
17.结尾这句话,更进一步突出了香樟树胸怀宽广,为社会默默奉献,仁爱、温馨,不求
任何回报,甚至连人们对它的赞美都毫不在意的思想品格内涵;而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其内涵是一种甘愿担负民族重任,甘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甘愿奉献,不求回报”这一点上,与香樟树的品格内涵是相通的。
五、18.日理万机——全心全意(勤勤恳恳)鼎力相助——全力支持
19.每一片白云里都有天空的回忆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
20.小沈阳走红引发雅俗文化价值之争。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