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案页。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漪.沦/罗绮.长篙./蓬蒿.蝉蜕./脱.壳猝.然/鞠躬尽瘁.
B.作窠./归巢.蓊蓊
..郁郁/老翁.峻.峭/骏.马发酵./校.勘C.踟蹰./踌躇.满志珊.瑚/删.减流岚./谰.言监.生/鉴.定
D.跫.音/琼.浆慰藉./籍.贯寥廓./开阔.伛偻./衣衫褴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贸然瓦釜雷鸣闲情逸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B.炫目改弦更章出奇制胜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C.涵咏唯唯喏喏卑躬屈膝焚林而猎,竭泽而渔
D.厮杀寥若辰星少安无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为了把幼儿园办成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乐园,她把全部心血都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了。

(2)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多了。

(3)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了!
A.贯注淡薄未免B.贯注淡泊不免
C.灌注淡泊不免D.灌注淡薄未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北省面向公开招聘副厅级干部,符合条件的人士都可报告,这叫做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B.据报道,一句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然坐山观虎斗
.....,为此,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C.我们当然要准备在阅读中接受教育,但这仍然不是正襟危坐
....的一次听取,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与另一个生命的交流,在目光与声气的交换中获得一次更大的愉悦。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
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
....,击节叫好。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一些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盲目扩大和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持续攀升,出现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B.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自己却一贫如洗。

C.《东亚三国近代史》最大的特点是,编写者不再仅仅基于本国立场,而是三国共同编写,很多篇章都是三方讨论后的结果。

D.我们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论理的作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九日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着以“唱歌课”代替音乐课这一现象,此种现象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重视。

B.建设部副部长黄卫指出,当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172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直接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C.《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2]48号),这是在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有突破性的文件,首批200家试点将在近期推出。

D.林则徐到任后宣称:“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明自己禁绝鸦片的决心。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7—10题。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父恢,为南海太守。

祜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昔马援以惹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乎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祜倨,请黜之。

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

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在道譬之。

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墙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

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

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祜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

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祜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

冀遂出祜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

《后汉书·吴祜传》7.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譬:开导
B.郡中为祖道
..祖道:饯行
C.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
..移时:良久
D.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率:率领
8.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上为国家所.疑渔人——为言所.闻
B.马援以.薏苡兴谤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下面句子全都表现吴祜志节高尚的一组是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③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④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⑤祜闻而请见,与冀争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⑤
10.下列叙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吴祜自幼见识超人,其父做官之余,想刻写一部书扬名显身,被吴祜以避朝廷和权贵猜忌为由劝止。

B.吴祜为人倨傲,父亲去世后,虽生活困苦,却不接受别人馈赠;不怕得罪太守,与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结友。

C.吴祜对民温爱,小吏孙性违法,吴祜见他有悔改之心,就不加惩罚,还送衣奖赏了促命他悔改的孙性的父亲。

D.吴祜个性不乏刚烈。

为梁冀诬奏太尉李固一事,据理力争,折让上司,最后愤而辞官,以灌园种菜,读书授经为乐。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3分)
译文:
(2)功曹以祜倨,请黜之。

(2分)
译文:
(3)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

(3分)
译文:
21.古诗文默写。

(6分)
(1)《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世》)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2)上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4分)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夏夜
夏夜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

由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

或许他是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夜晚,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

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夜晚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

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

比如说,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一片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一声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

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

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宽手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并给我讲着小故事。

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
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牙给我。

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

偶尔,她也唱起儿歌。

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地美!多年之后,母亲唱的儿歌,仍能感动我,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长大一些,我就不是如此地听话了。

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

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了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半鸡、捉迷藏……
再后来,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

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

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年东西最能深深的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受到一种有力的震撼。

什么是和平,什么又是爱,它们不是在高远的天空给了我答案吗?我也就由此而不由自主地憎恨起闪电和暴雨。

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来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和平安静的一部分,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子,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着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和体味。

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所亲历的一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14.(1)文中“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从文意上看,作者所说的“真正的音乐”指的是什么?(2分)
(2)文中“我也就由此而不由自主地憎恨起闪电和暴雨”,从文意上看,“闪电和暴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分)
15.(1)文章第五段对一家人在院子晨乘凉有大段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2分)
(2)作者围绕“夏夜”主要写了月光和星空,作者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4分)
16.文中说“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综观文意,作者所“眷恋”的是什么,“敬畏”的又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6分)
17.文章的结尾说“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很美很纯的诗吗?这句话是作者对有着象征意义的“夏夜”最深切的感受,综观全文,“很美很纯的诗”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例分析做答。

(6分)
五、(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填写序号)(3分)
①因此我才把自己界定为一个坐在海边岩石上永远读着沧海的孩子。

②这是少年时代我得到的第一个启示。

③通过一个苹果打开真理大门的大科学家牛顿,你好!
④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再明亮的眼睛也只能发现海岸边的几枚贝壳。

⑤谢谢你在临终之前说你只是一个在大海边上拾贝壳的孩子。

答:
19.有些文学人物评论,虽片言只语,却能形象地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如老葛朗台——被金钱吞噬的灵魂;诸葛亮——忠臣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请参照以上示例,从下列文学人物形象中任选两位各写一则简短的一句话评语。

(4分)保尔·柯察金林黛玉别理科夫周朴园
答:
20.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4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答:
21.2005年新浪网举行中国公众最向往城市评选,要求网民推荐自己心目中最向往的城市。

假如下面城市要参加评选,请你推荐一个并为它写一个推荐词。

(不超过60字)(4分)城市:青岛北京济南南京成都西安苏州
答: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60分)
一位哲人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由此看来,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个拥有坚定的精神核心的自我,拥有这个精神的坐标轴,守住自我,我们就不会随波逐流。

另一个哲人说:“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

”他告诉我们,要打开心灵的堤坝,溶入江海,改变自我,这样的生命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呢?请以“守住自我与改变自我”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1.C
2.A B章—张即—既C咏—泳喏—诺;D辰—晨无—毋
3.D 灌注,浇进、注入。

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或(语气、语意)连贯。

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淡泊,不追求名利。

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4.C
5.B A“扩大”和“效益”搭配不当。

C“而是”所在的分句暗换主语,导致结构混乱。

D “德育”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其后加“教育”为成分赘余;另外,“中华传统美德”与“儒家经典伦理”并列不当。

6.C A项并列词语中间连接紧密、停顿很小不用顿号,应去掉顿号B项属于间接引用,应把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D项没能注意冒号的提示范围,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7.D 率:作榜样
8.A 表被动,指听到的
9.D ①表有远见③表识人④表仁简
10.B 表现的是有志节和识人
11.(8分,见译文)
(1)注意“业”、“无耻”以及“奈……何”的泽法。

(3分)
(2)注意“倨”、“黜”的译法。

(2分)
(3)注意“赋”、“市”的泽法。

(3分)
12.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今宵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3.
(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

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2)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摹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3)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下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14.
(1)“真正的音乐”指的是饱含真情,充满了爱和温馨的音乐。

(2分)(意思相同即可)(2)“闪电和暴雨”象征着那些损害和平和爱的东西。

(2分,意思相同即可)
15.
(1)表现了作者对平安祥和生活的向往(或怀念)之情;或:表现了作者对家庭的温馨和父母之爱的怀念之情。

(2分)(意思相同即可)
(2)借景抒情,作者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安谧、平安、详和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怀念;(2分)借景议论(或言理),作者通过对星空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和平与爱的深沉思考。

(2分)(意思相同即可)
16.作者“眷恋”的是星空给我的辽阔、平净、宁静(2分);“敬畏”的是星空让人心灵开阔,注视星空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2分),让人思考和平与爱、思考人生等深层次的问题(2分)。

(意思相同即可)
17.
①月夜的宁静、安谧与小溪流的水声、浣衣女的歌谣声构成的画面是一首优美的诗;
②月夜下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的温馨画面也是一首充满温情的诗;
③仰望星空,对世界、人生、和平、爱的思考是一首深沉的诗。

(6分,每点2分,意思相同即可)
18.③⑤④②①(本题3分,错一处即不得分)
19.保尔柯察金——用行动诠释生命意义的钢铁战士。

林黛玉——大观园中一束清高孤傲的空谷幽兰。

别里科夫——专制制度的卫道士。

周朴园——伪善的外表,自私的灵魂。

(每句2分,符合题意要求即可给分,句式选用示例中的任何一种均可,共4分)20.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各2分。

(1)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于学习现代化汉语的作用;
(2)以对仗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
(3)运用排比,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

21.(4分)
示例: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

山,是他挺起的脊梁,海是他宽广的胸怀。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他美丽的脸庞。

青岛,青青之岛,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

22.(60分)
依据2006年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吴恢,任南海太守。

吴祜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祜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

从前马援因为运因薏苡招致毁谤,处在嫌疑之间的事情,前代的贤人也是十分慎重的。

”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

吴祜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

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祜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祜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

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

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

”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祜后来升为胶东侯相。

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

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
双方和解。

啬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祜叫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祜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吴祜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祜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不听,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祜也径自离去。

梁冀于是把吴祜调出京城任何间相,吴祜便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本卷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