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展示图片或者影视资料,提出要求。
学生:看图片或者视频,激起探究新课的欲望。
教师总结导入:十几年前,苏明娟用她那双闪亮的大眼睛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是“希望工程”资助她从小学、中学读到大学并开始回报社会,为希望工程做事。这一生动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自主探究
依据市编探究“探究过程”的指示,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进行对照、交流、讨论、互查、互纠。
学生作读书标记,交流、讨论、互查、互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拓展延伸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情况
看一段材料,并思考相关问题。
多媒体展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题词图片。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中国的211大学》录像
“211大学名单”和“985大学名单”
阅读P99——100课文,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来自不同高校的教育发展成果:
你能否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前景作一番美秒的设想?譬如,你将为自己初中毕业后选择什么道路?你将以哪门课程作为重点选学的方向?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争相发言,相互补充。
难点
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希望工程”宣传照:“大眼睛”。请学习小组介绍照片上的姑娘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成长历程。同学们能给这幅照片加上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吗?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2),这样就不难解答了。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对“素质教育”和“党的教育方针”这两个概念作简要说明。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3)进行学习小组讨论,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议一议”: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教育“三个面向”的题词,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教师先解释“义务教育”这一概念,帮助学生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内涵。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所在村镇或社区学校普及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教师着重强调: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加深学生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成就的认识。
鉴于本子目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在问题2中这样处理:大多数学生对“科教兴国”这一概念可能不太理解,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引用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对“科教兴国”作的简明解释作补充。
各学习小组展开热烈地讨论,自由发言,相互补充,共同认识到: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人才则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从而解决了问题(1)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得出结论:20多年前,正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时刻,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这个方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2、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1)谁能说说我国实施“科教兴国”这一发展战略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哪些具体要求?
(3)思考讨论P96页“动脑筋”……。
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过渡:所谓“九年义务教育”,指的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这个基础牢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请结合教材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高等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根据教材P98页“文献资料”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各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并对各组学生的发言和展示汇报予以表扬和鼓励。
可能还有一些小组的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成就,教师对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应给予高度评价和及时指导。
议一议:“三个面向”的教育题词是邓小平在何时为哪一学校题的?请么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呢?
教师过度: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和以经济科技竞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为了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编写人高建红单位实验中学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文、观看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过程与
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培养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求异思维。
学生:看图片或者视频,激起探究新课的欲望。
教师总结导入:十几年前,苏明娟用她那双闪亮的大眼睛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是“希望工程”资助她从小学、中学读到大学并开始回报社会,为希望工程做事。这一生动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自主探究
依据市编探究“探究过程”的指示,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进行对照、交流、讨论、互查、互纠。
学生作读书标记,交流、讨论、互查、互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拓展延伸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情况
看一段材料,并思考相关问题。
多媒体展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题词图片。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中国的211大学》录像
“211大学名单”和“985大学名单”
阅读P99——100课文,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来自不同高校的教育发展成果:
你能否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前景作一番美秒的设想?譬如,你将为自己初中毕业后选择什么道路?你将以哪门课程作为重点选学的方向?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争相发言,相互补充。
难点
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希望工程”宣传照:“大眼睛”。请学习小组介绍照片上的姑娘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成长历程。同学们能给这幅照片加上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吗?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2),这样就不难解答了。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对“素质教育”和“党的教育方针”这两个概念作简要说明。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3)进行学习小组讨论,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议一议”: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教育“三个面向”的题词,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教师先解释“义务教育”这一概念,帮助学生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内涵。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所在村镇或社区学校普及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教师着重强调: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加深学生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成就的认识。
鉴于本子目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在问题2中这样处理:大多数学生对“科教兴国”这一概念可能不太理解,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引用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对“科教兴国”作的简明解释作补充。
各学习小组展开热烈地讨论,自由发言,相互补充,共同认识到: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人才则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从而解决了问题(1)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得出结论:20多年前,正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时刻,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这个方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2、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1)谁能说说我国实施“科教兴国”这一发展战略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哪些具体要求?
(3)思考讨论P96页“动脑筋”……。
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过渡:所谓“九年义务教育”,指的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这个基础牢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请结合教材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高等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根据教材P98页“文献资料”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各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并对各组学生的发言和展示汇报予以表扬和鼓励。
可能还有一些小组的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成就,教师对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应给予高度评价和及时指导。
议一议:“三个面向”的教育题词是邓小平在何时为哪一学校题的?请么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呢?
教师过度: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和以经济科技竞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为了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编写人高建红单位实验中学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文、观看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过程与
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培养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求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