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历史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 北魏孝文帝改革 (10年未考)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目的 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鲜卑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迁都 洛阳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措施
推行 汉化 政策
①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易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③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 ④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性质 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历史 作用
①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②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可,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使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考点4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0年1考)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作者 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
《齐民
祖冲之
主要
数学 历法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 界近千年
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成就
机械 制造
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①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著名书法家,锺繇独创楷书书法。 书法 ②东晋王羲之的行书、楷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代表作《兰亭集
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农业
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 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
业展
商业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 基础
③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又称夏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汉武帝时,在前代历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确
农历 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此后一直沿用。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
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
考点4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0年1考)
生活 时代
南北朝
2.人口南迁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
原因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社会相对比较安定。
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江南 地区 的开 发
表现
⑤统治者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绘画 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 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2013年21题(1)考查】
拓展
分析探究 义 1.汉字字体的演变。
(1)汉字笔画越来越简化,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2)汉字的演变说明我国文字的发展一脉相承,书法艺术文化源远流长。 (3)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使书写载体发生变化,进而为书法艺术发展 奠定物质基础。
第一部分 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目录
考点 拓展
• 考点1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 考点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南迁与江南
地区的开发 • 考点3 北魏孝文帝改革 • 考点4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分析探究
史料
• 北魏孝文帝改革。
史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 制和律令①。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 族人民的生活中②。
材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涉及面广。 ②鲜卑族文化融入汉族人民生活。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试答 推行汉化措施;自上而下;涉及面广。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影响
魏蜀吴三国实现区域性统一,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之 后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南迁与江南地区 的开发 (10年未考)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考点2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南迁与江南地区 的开发 (10年未考)
分析探究 义 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途径有哪些?
(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 族人民杂居相处。 (2)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 进一步加快。 (3)各族间的征战:各族间的征战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 于民族交融。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主要 内容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 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要术》
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
评价 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考点
考点1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10年未考)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利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军队。赤壁 之战 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三国 鼎立 局面 形成
形成
国家 魏 蜀 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