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k 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ck公式
1969年,Peck在分析了大量地表沉降数据后,提出了地表沉降槽符合高斯分布的概念。

他认为地层变形由地层损失引起,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在不排水的条件下发生的,从而假定地表沉降槽体积等于地层损失体积。

如今这个公式在世界上广泛应用,成为预估沉降槽的经典公式。

s为地面任一点的沉降值,单位为mm;
s为地面沉降的最大值,位于沉降曲线的对称中心上(对应于隧洞轴线位置),单位为mm;
m ax
x为从沉降曲线中心到所计算点的距离,单位为m;
i为从沉降曲线对称中心到曲线拐点(反弯点)的距离,一般称为“沉降槽宽度”,单位为m;
i3通过对正态分布函数二次求导,令其等于0求得;
V为隧道单位长度地层损失,单位为m
m/3;
V为地层体积损失率,即单位长度地层损失占单位长度盾构体积的百分比;这个参数的取值依赖地l
方经验。

其中,i一般由查图表或者经验公式得来,以下列举了一些关于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公式(一)Peck通过对大量地表沉降数据和有关工程资料的分析后,得出
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
Z为隧道深度,单位为m;
β为隧道周围地层内摩擦角
(二)O’Reilly和New提出一种简便的定义i值的方法,即i和隧道深度Z之间存在以下简单的
线性关系
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
K为沉降槽宽度参数,这要取决于土性;
Z为隧道深度,单位为m
(三
Clough
和Schimidt 在其关于软黏土隧道的着作中,提出饱和含水塑性粘土中的地面沉降槽宽度系数i 由如
下公式求得
i 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 ;
R 为隧道半径,单位为m ;
Z 为隧道深度,单位为m
(四)Attwell 假定沉降槽曲线正态分布,给出估算地表沉降的经验公式
i 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 ;
R 为隧道半径,单位为m ;
Z 为隧道深度,单位为m
K 和z 为统计系数
(五)藤田收集了大量的,涉及多种盾构形式的统计资料后,给出以下公式
i 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 ;
R 为隧道半径,单位为m ;
m ax s 为地面沉降的最大值,单位为mm;
A 为沉降槽断面积,单位为2m ;
A 为隧道断面积,单位为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