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格花窗的眺望》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军考真题《木格花窗的眺望》赏析
德方教育
这是2011年考军校海陆空教材散文阅读练习的第二篇,也是2011年考军校海陆空真题。
这里先介绍一下散文相关背景。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
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
《木格花窗的眺望》就属于一篇美文。
我们军考中,特别是真题的选文,不太喜欢那种慷慨激扬,或者意境和思想比较深邃的文章。
喜欢那种絮絮叨叨的闲情散文,那种无为而作的美文。
第一段,其实写得并不是太好,完全还能再提炼。
主要是从“窗”过渡到农村生活遍布“植物的灵魂”,总觉得突兀,单薄。
不美。
从第二段开始,便对这个普通的木格花窗有了感觉,因为它不是一般的窗子,它可以“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
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哦,我第一次知道,看似普通的窗也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它可以把天空、远山、月光、银河,领进母亲的世界,丰富母亲的生活。
第三段,写母亲精心培育地菜园。
韭菜、白菜、小葱、花椒,这些普普通通的植物,在作者笔下,他们是那般素雅,那样富有情味,以致让你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你平常吃到的韭菜、看到的小葱、闻到的花椒。
不信,你看——“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
第四段,抒情议论,自我感觉有些空。
但必须理解“天地生命的颜色”,所以,把第二段中的的“鲜活﹙肃静与活泼﹚、质朴﹙平民美貌﹚、浓烈 (鲜美的麻)”等词语找出来一一品析,以便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颜色”。
第五段中“那些绿,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是最让我心动的句子。
平日,只知道绿得浓郁,绿得醉人。
却从不曾想到它们竟也会“翻过窗,走进屋”。
这里的绿呀,自有一种活泼和生机!当然,看到这片绿的母亲,内心也自有一种满足和喜悦。
赏析第六段时,我问:“我们经常看到月光,谁能说说月光的形状?”孩子们面面相觑后,是无助的摇头。
而此时,阳光正好透过窗子照进来。
我走到窗前说:“看,透过窗子射进来的阳光,会把答案悄悄告诉你。
”
看到墙上四四方方的那块儿阳光,孩子们笑了。
我说:“能把人们常见的事物写的不同寻常,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而这,又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说完月光的形状,赏读继续。
文中说,失眠的母亲总爱站在窗前把那月色遥望。
那一泻千里的皎洁的月光,经过窗子的过滤,就变成四四方方的了,而母亲就把这四四方方的月光想象成一封封从天上寄来的洁白信笺。
虽然,文中没有说母亲的痛苦,但“失眠”二字却可以让我们想到母亲的苦与痛。
让人欣喜的是,母亲没有被苦难压倒,因为她看到贫困生活中的希望——那自天而降的月光信笺。
至此,大家已能读出母亲的坚强和乐观。
第八段是最让我喜欢的段落。
课下,我自己反复品读;课上,就和学生一起朗读。
这个窗子实在太可爱了,以致“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
阳光、月光洒进、照进窗子这都不稀奇,稀奇的是星星会走进来,雨点会跳进来,蝴蝶会飘起来。
这些精彩的句子,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的。
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努力的方向。
喇叭花,我家窗前也有,除了用“美丽的绽放”,我不会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
而作者却写成“几丛喇叭花藤,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的音乐”。
一个“吹奏”,把牵牛花写得灵动活泼。
当一个人写出这样的文字时,他一定达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动物,写的更妙。
“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
”有名有姓的虫儿,大家都能写出;被人忽视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也可以骄傲的走进人们的视野,一展自己的歌喉。
真的是众生平等,和谐自然!
反复阅读这段文字,心渐渐沉静起来。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境界,得需要多少生命的积累才能获得?
赏析之后,“文中提到众多的植物和动物,有何作用”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
因为是朗读、赏析、感悟同时进行,所以,我们的课堂轻松而流畅。
孩子们朗读时的会心一笑,似乎也表明他们已感受到文章之美。
《木格花窗的眺望》,我喜欢!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只在小处欣赏而没有对文章作整体把握和处理。
也许,当自己学识再多一些、积累再厚一些时,就能从容自若、举重若轻了!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