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
1.(1)长江口外海域含沙量冬夏季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1.(2)若仅考虑光照强度,与夏季相比,长江口外海域冬季()
A. 冬季风扰动海水,长江口泥沙向外海扩散
B.
夏季含沙量较大的长江水进入外海
C. 夏季风扰动海水,长江口泥沙向外海扩散
D. 冬季含沙量较小的长江水进入外海
【答案】A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长江口外海域的含沙量在冬季要显著高于夏季,冬季,
长江的水量较小,泥沙沉积位置比较靠近海岸,但由于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海水由
西北流向东南,海水流动带动泥沙流动,因此长江口的泥沙也会不断向外海扩散。

故选A。

【答案】D
【解析】(2)冬季长江口外海域的含沙量大,因此水体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数量少。

故选D。

2.(1)形成图中湖滨沙丘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2.(2)下列有关湖泊东部沙丘形态特征的推测,合理的是()
2.(3)若在该地区大力开发滑沙入湖旅游项目,则该旅游活动对沙丘影响最明显的季
节及具体影响是()
A. 流水堆积作用
B. 流水搬运作用
C. 风力堆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C
【解析】(1)图中显示沙丘多分布于湖泊的东岸,这是由于偏西风吹拂,在东侧湖岸
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流水作用小。

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蘑菇等
侵蚀地貌。

故选C。

【答案】A
【解析】(2)湖泊东部沙丘主要是受偏西风影响形成,西侧为迎风坡,坡度较缓,东
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

故选A。

【答案】D
【解析】(3)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可能开展滑沙入湖活动,AC错误。


季滑沙入湖,必定会将一部分沙子带入湖中,使沙丘高度减小,B错误,D正确。

故选D。

3.(10)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3.1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 变陡了
B. 变缓了
C. 无变化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10: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故选:A.
【答案】C
【解析】(11)从地质作用的规律来看,岩浆喷发之前岩层首先要受到内力作用的冲击而发生断裂,形成火山通道,然后岩浆才会沿火山通道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地貌。

因此,排除A选项和B选项。

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之下首先被风化和侵蚀,然后被外力搬运到低处堆积,C选项符合这个过程。

故选C。

4.(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
4.(2)图中海岸典型景观,形成原因是
A. 挪威
B. 新西兰
C. 日本
D. 西班牙
【答案】A
【解析】
【答案】C
【解析】
5.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有三个黄土带,分别是甲(沙黄土带)、乙(典型黄土带)、丙(黏黄土带)。

三个黄土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沉积
【答案】B
【解析】三个黄土带均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表层覆盖有厚厚的黄土土层,其
主要成因是历史时期风力搬运西北内陆的黄土至此,随着风力的减弱,黄土不断堆积,从而形成。

6.该大洲的地形特点是()
A. 以盆地地形为主
B. 山地、平原三大地形东西延伸
C. 大致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以高原为主
D. 中低周高,以山地为主
【答案】C
【解析】
7.(1)海雾出现的季节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7.(2)日出后沿岸海雾向陆地方向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B. 夏季寒流降温减湿
C. 冬季对流运动易遇冷
D. 冬季暖流增温增湿
【答案】B
【解析】(1)读图可知,南非西部海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夏季出现海雾
现象,B正确。

故选B。

【答案】D
【解析】(2)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日出后陆地升温快,海洋上气温比陆地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雾气在日出后逐渐飘向陆地中部,D正确。

故选D。

8.(1)山峰M与⑤居民点的相对高差可能是()
8.(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99m
B. 399m
C. 500m
D. 600m
【答案】B
【解析】根据等高线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m,M点海拔高度范围为600m-700m
之间,⑤居民点海拔高度范围为200m-300m之间,根据相对高度计算方法,M与⑤
居民点的相对高差在300m-500m之间。

B对,ACD错。

【答案】B
【解析】A、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流,不符合题意。

B、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先经过山脊,再经过山谷,在爬山,所以忽上忽下较
耗体力,故正确。

C、③居民点位于河流交汇处,且面积较大,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不符合题意。

D、站在M山顶受山脊阻挡不能看到⑤处,不符合题意。

9.(1)牛轭湖形成演变的时间顺序应为()
9.(2)形成牛轭湖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①④②③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1)根据图中的河道的弯曲分析此处的河流地貌从②图开始演化的,在河流的拐弯处形成凹岸和凸岸,在凹岸是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是堆积作用为主,所以从②图逐渐演变为①图,随着时间的延长,流水作用时间也延长,长时间的侵蚀和堆积形成了弯道连接的河流图④,最后形成牛轭湖图③。

因此,牛轭湖形成演变的时间顺序应为②①④③。

故选D。

【答案】A
【解析】(2)牛轭湖是洪水泛滥时河流冲断河曲颈部的结果,故形成牛轭湖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故选A。

10.(1)此时,M处的风向为()
10.(2)此季节,印度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的()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D
【解析】(1)读图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故M处的风向为西南风。

故选D。

【答案】C
【解析】(2)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和印度半岛地区出现低压中心,故该季节为夏季,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雨季。

故选C。

11.(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11.(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 新月形沙丘
B. 山地梯田
C. 三角洲平原
D. 滨海沙滩
【答案】B
【解析】(1)根据等高线图判读,图示地区的海拔高,等高线分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B正确;
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形,A错误;
三角洲平原地区的海拔低,等高线稀疏,C错误;
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与梯田不同,D错误。

故选B。

【答案】C
【解析】(2)可以根据等高线数值或河流流向判断地形的起伏。

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
线凸出方向相反可知,图示地区海拔西高东低,水渠流向河流。

河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河流由北向南流。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12.(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12.(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 T0
B. T1
C. T2
D. T3
【答案】A
【解析】(1)根据“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河流位于T0附近,流水的堆积作用使其面积仍在扩大,而其他平坦面现在没有河流经过,扩大的可能性很小。

故选A。

【答案】D
【解析】(2)根据题干可知,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根据流水沉积作用分选性的特点可知,由于T3处砾径最大,所以该时期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
【解析】(3)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1)尼罗河的汛期是()
13.(2)复兴大坝工程建设的区位优势是()
①流域降水丰富②大坝处落差大③中国技术支持④非洲电力需求巨大
A. 3~7月
B. 6~10月
C. 9~次年1月
D. 11~次年3月
【答案】B
【解析】(1)由材料可知,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其水量占尼罗河径流量的60%(丰水期时占68%)。

青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青尼罗河流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为汛期,主要在6~10月。

故选B。

【答案】A
【解析】(2)复兴大坝建在青尼罗河上,流域内降水丰富,大坝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有中国技术支持,①②③对。

非洲经济发展落后,目前对电力需求量小,④错。

故选A。

14.(1)正确反映e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14.(2)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A.
B.
C.
D.
【答案】B
【解析】(3)e是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其北侧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其南侧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西南风),故B正确。

【答案】D
【解析】(4)图中a e处空气上升,d处空气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故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de,D正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5.(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15.(2)为印度尼西亚进一步发展油棕产业提出建议。

【答案】1)以山地、平原为主(2分);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西南部),平原分布在东部(东北部)(2分):地势西(西南)高东(东北)低(2分)。

【解析】略
【答案】(2)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

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加大科研投入。

发展观光农业,实现经营多元化。

(任答四点得4分)
【解析】略
16.(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16.(2)指出图中虚线内区域的主要地貌类型,并说明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16.(3)分析图中虚线内区域河流分汊较多的原因。

【答案】(1)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盆地、冲积扇);地势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

【解析】(1)读渭干河及周边区域简图,结合图示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图示地区北部为山地,有河流发育;南部为平原(盆地、冲积扇),地势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

【答案】(2)冲积扇。

河流在山区流速快,挟带大量泥沙和碎石,流出山口,地势落差变小,河道宽阔,流速减缓,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解析】(2)结合图示信息,图中虚线内区域的地貌类型是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

【答案】(3)地形较平坦,河流含沙量大,且流速缓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较多沙
岛;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多个沙岛存在,促使河道摆动不定,易导致
河流分汊。

【解析】(3)读渭干河及周边区域简图,可从地形、泥沙沉积、流量季节变化等角度
解释图中虚线内区域河流分汊较多的原因。

17.(1)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

17.(2)判断该岛的温带雨林分布在东部还是西部,并说明温带雨林的存在条件。

17.(3)如果温带雨林被破坏,和热带雨林一样难以恢复,请比较其自然原因的异同。

【答案】该岛地势起伏较大,中部高四周低;以山地地形为主,沿海分布有狭窄平
原;海岸线曲折;有冰川地貌分布(或山地间有冰川湖分布)。

【解析】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来看,该岛地势起伏较大,中部高四周低;等高线
数值较大,因此以山地地形为主,沿海分布有狭窄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较破碎,因
此海岸线曲折;从图例看出该地有冰川地貌分布(或山地间有冰川湖分布)。

【答案】西部;位于南温带(或中纬度),四面环海,气温温和;冬季最冷月气温
大于 0^\circ C ;盛行西风,山地地形迎风坡,增加大气降水和土壤湿度;山地广布,
宜林地面积广大。

【解析】温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应该是在降水较多的区域,该岛屿的西部地区受西风气
流抬升影响,降水较多,因此推测是在西部。

温带雨林存在的条件可以从气温、降水、地形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位于南温带(或中纬度),四面环海,气温温和;冬季最冷
月气温大于 0^\circ C ;盛行西风,山地地形迎风坡,增加大气降水和土壤湿度;山地
广布,宜林地面积广大。

【答案】相同之处:植物所需养分大多储藏在植物体内;降水量大,淋洗作用强,土
壤较贫瘠。

不同之处:温带雨林气温较低,比热带雨林生长速度较慢,微生物分解速
度较慢。

【解析】温带雨林被破坏,和热带雨林一样难以恢复,说明二者在土壤和植被方面存
在着相同之处,植物所需养分大多储藏在植物体内;降水量大,淋洗作用强,土壤较
贫瘠。

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二者温度不同导致生物循环有差别:温带雨林气温较低,比热带雨林生长速度较慢,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