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初中英语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英语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一、词汇知识点1.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的名称。
如:teacher, book, Beijing。
2. 动词:表示行为、状态、感觉等。
如:run, sleep, like。
3. 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
如:beautiful, tall, kind。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表示时间、地点、程度等。
如:quickly, slowly, very。
5. 代词:替代名词的词语。
如:he, she, it, they。
6. 介词:表示位置、关系、方式等。
如:in, on, at。
7. 连词:连接两个词、短语、句子等。
如:and, but, or。
8.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
如:one, two, first。
二、语法知识点1. 时态:英语中常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 句型:英语中常见的句型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3. 从句:包括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等。
4. 否定形式:在英语中通过在句子中加入否定词来表示否定的意思。
5. 疑问形式:在英语中通过改变句子语序或加入疑问词来构成疑问句。
6. 介词短语:一种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结构,用来修饰名词或动词。
三、阅读技巧1. 抓主题: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题,从中找出关键信息。
2. 理解词义:通过上下文,猜测不认识的单词的意思。
3. 推理推断:通过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得出未知信息。
4. 划重点:将文章中所述的重要信息标记出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5. 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有先读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
以上是初中英语总复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堂情境及分析1.1 教学目标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了解重点复习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数学运算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及分析《总复习》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册,汇集了全册的各种题型,主要包括下面这些内容:•朗读小数;•认识面积;•用完整的分数表示;•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这些内容都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基础,而且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老师要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这些数学知识。
1.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板书、演讲、课件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既保证学生的主动性,也保证学生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总复习》的内容为基础,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论小数:在小数的表示方法中,应讲解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和借位加法、借位减法等知识点;2.认识面积:在认识面积的概念中,应讲解面积的定义,常见物体的面积等;3.分数:分数是整数和分数两个数字组成的,需要讲解分数的定义,最简分数的概念,完全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等;4.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所以我们需要重点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如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算法等。
2.2 课堂步骤通过上述内容分析,以下是本次课堂的教学步骤:2.2.1 引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对小数、面积、分数和加减法等基础知识进行简单测试;2.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介绍本次课堂将详细讲解小数的概念和其运算法则,包括+、-、×、÷四种运算规则。
2.2.2 讲解1.介绍小数运算法则,从小数点后一位开始,将位数对齐,然后进行运算;2.小数的加减乘除变式都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基本操作,需要通过实例演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数学总复习

初中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总复资料1.数与代数1.1 数与式有理数:有限或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数轴:三要素相反数绝对值:│a│= a(a≥0)│a│=-a(a<0)倒数指数零指数:a=1(a≠0)负整指数:(a≠0,n是正整数)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am÷an=am-nam)n=amnab)n=anbnan/n科学记数法:a×10n(1≤a<10,n是整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1.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及一般形式:ax²+bx+c=0(a≠0)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x1,2= (-b±√(b²-4ac))/2a4.因式分解法.根的判别式:Δ=b²-4ac>0,有两个解。
Δ=b²-4ac<0,无解。
Δ=b²-4ac=0,有1个解。
维达定理:x1+x2=-b/a,x1×x2=c/a常用等式:x1+x2=-b/a,x1×x2=c/a1.3 应用题1.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水中航行:v顺=船速+水速;v逆=船速-水速2.增长率问题:起始数(1+X)=终止数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4.几何问题1.4 分式方程(注意检验)由增根求参数的值:1.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2.将增根带入化间后的整式方程,求出参数的值。
1.5 不等式的性质1.a>b→a+c>b+c2.a>b→ac>bc(c>0)3.a>b→ac<bc(c<0)4.a>b,b>c→a>c5.a>b,c>d→a+c>b+d.2.函数2.1 一次函数1.定义:y=kx+b(k≠0)2.图象:直线过点(0,b)—与y轴的交点和(-b/k,0)—与x轴的交点。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末总复习《词语解释》

2022《四字词语解释》第一单元光芒四射:强烈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烟雾笼罩、广阔无边的样子。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
美妙绝伦: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
颇负盛名:相当的有名声。
第二单元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半夜三更:深夜。
请勿自务:请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
踉踉跄跄:指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
天造地设: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
抓耳挠腮:形容人心里焦急、苦恼、忙乱时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肉体和精神上都疲乏疲惫。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
表示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第四单元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从容镇定:表示面对任何事情能够做到淡定自若。
比较冷静。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矜持不苟: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第五单元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
露馅儿: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也说眼疾手快。
第六单元胸有成竹: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
多指为人出主意。
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
第七单元纵横交叉:形容道路等交叉在一起。
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
仪态端庄:形容一个人的仪表姿态大方而且端正严肃,举动庄重。
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
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案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教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查漏补缺,消除学生的疑惑;3. 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人物、事件和场景;2. 复习问题句型,并进行练习;3. 复习语法知识点,如时态、语态、从句等;4. 复习词汇和短语,强化记忆;5. 小组活动,进行口语对话练习;6. 答案讲解和互评。
【教学准备】1. 课文和课本;2. 复习资料和练习题;3. 黑板、彩色粉笔和橡皮擦;4. 组内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内容教师复习并概括课文中重要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细节,并提问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二、复习问题句型教师复习常见的问题句型,并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句型的用法。
三、复习语法知识点教师复习语法知识点,如时态、语态、从句等。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复习词汇和短语教师复习并强化记忆词汇和短语。
通过匹配、填空和选择题等形式,让学生巩固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五、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对话练习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对话练习,并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
六、答案讲解和互评教师集中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发表个人意见。
【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复习,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和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地复习和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1本学期是进行的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本册教材包括了八个单元的学习,期中有七个单元的新授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表面积、分数的意义,既是本册书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每一部分知识都能做到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学会,掌握,教学上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但是到新学期结束,感觉时间是那样的紧迫,上完新课,解决完练习题,时间已经结束了,自己还紧张的了不得。
反观这半年的教学,也没有在哪个环节浪费了时间,难道是课时不够,还是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按排好,有时想想,问题也不知道出现了哪里。
所以为了让知识重现。
为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我采取了以下的复习方法。
1、认真学习教参,找出本册知识的知识点,重点难点。
2、根据平时的听讲、练习及单元测评等方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特别是学生难点、易错点。
发现学生在立体几何图形求表面积及体积的有关计算,分数意义、分数的简便运算等存在最大问题。
3、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后,让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复习,如:立体图形的计算,让学生先反思自己的难点在哪里,平时出现的错误在哪里,师生共同复习两个图形的特点;从实际操作中,回顾表面积、体积公式的由来,提高公式应用的熟悉度。
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特别是带有一些小括号的题目,如何处理小括号中的运算,把平时同学们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找出规律,明白这类题目的处理方式,从而提高简便运算能力。
现在我长吁了一口气,不管结果如何,现在重点难点和同学们再重现了一次,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怎么样,成绩怎么样。
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没有好好的按排教学时间,也就是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没有好好的进行平衡,平时对差生时间照顾的太多。
中考总复习(推荐5篇)

中考总复习(推荐5篇)中考总复习第一篇:语文语文是中考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阅读理解、写作、作文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通过语文考试,以下是一些总复习的建议和技巧: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重点,要做到提前阅读并理解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和意义,并把握关键信息。
可以通过做一些模拟题来提高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
2.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善于思考和表达,懂得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3. 作文写作: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选取适当的素材和观点,构思清晰的段落结构,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第二篇:数学数学是中考的另一门重要科目,常常是同学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技巧,帮助同学们在数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1. 知识点复习:数学考试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
要对重要的概念和公式进行彻底的复习,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
2. 解题技巧:在数学考试中,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要学会分析题目,抓住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避免漏算和错算。
同时要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3. 真题演练:通过做真题,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并对自己的备考情况有更准确的评估。
可以选择一些中考数学真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篇:英语英语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它可能是一门难以掌握的科目。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技巧,帮助同学们在英语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1. 单词和词组记忆:英语考试中,词汇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要遵循“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多做词汇记忆和运用的练习。
2. 句型和语法:句型和语法是理解和运用英语的基础。
要逐个学习和理解各种句型,掌握常用的语法规则,并进行大量的语法练习。
3. 阅读和听力: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和听力是重中之重。
要通过大量的英文阅读和听力训练,提高理解能力和判断题目的准确性。
总复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顺序

总复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顺序
总复习、查漏补缺和巩固知识点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这些步骤时,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
总复习是回顾已学知识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回忆和巩固已学的内容,确保我们对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课堂笔记、教材内容以及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记忆。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参加学习小组,与他人交流并互相学习。
查漏补缺是为了弥补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遗漏或不完整的知识点。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参考书籍、资料或者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内容来填补这些知识的空缺。
此外,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向他们请教自己不理解的部分。
通过补充这些遗漏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主题或概念。
巩固知识点是为了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或者参加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在巩固知识点时,可以将知识点归纳总结成概念图、思维导图或笔记等形式,以便于复习和记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讲解给他人听或者与他人讨论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总复习、查漏补缺和巩固知识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补充的过程。
通过有序地进行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这些步骤时要坚持理性思考、开放讨论,避免敏感话题的讨论,以保证学习的和谐和平稳进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复习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计数与比较、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零和正整数的关系等知识点。
2.计数与比较:包括数的比较、多数之间的比较、多数之和的大小等知识点。
3.加减法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等知识点。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时配合多媒体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在练习时,教师会在黑板上演示解题方法,要求学生互相交流,并指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讨论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和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
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次课程的重点。
2. 复习数的认识教师讲解数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复习计数与比较教师讲解数的比较和多数之和的大小,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计数和比较的理解。
4. 复习加减法运算教师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将加减法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并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小数、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5. 教学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教学效果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相符,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合理,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不足之处在于,本次课程的学习时间较短,着重内容略多,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时间,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总复习大全

小学数学总复习大全第一部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包括0、1、2、3、4、5、6、7、8、9……,以及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如3、2、1、0、1、2、3……3. 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部分,如1/2、3/4等。
4. 小数:表示整数与分数之间的数,如0.5、2.75等。
5. 质数与合数:质数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如2、3、5、7等;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如4、6、8、9等。
二、数的运算1. 加法: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如3 + 4 = 7。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如7 4 = 3。
3. 乘法:将两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如3 × 4 = 12。
4.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得到每个等分的大小,如12÷ 4 = 3。
5. 混合运算:加减乘除混合在一起的运算,如2 + 3 × 4 5 ÷ 2。
6. 分数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如1/2 + 3/4 = 5/4。
7. 小数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如0.5 × 2.75 = 1.375。
8. 质数与合数的运算:质数和合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如2 + 3 = 5。
9. 整数运算: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如3 2 = 5。
小学数学总复习大全第二部分:计量单位与时间一、计量单位1.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于测量物体的长短。
2.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于测量物体的表面积。
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于测量物体的体积。
4.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5. 容量单位:升、毫升,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6. 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用于测量时间的长短。
二、时间1. 时间的表示:通过小时、分钟、秒来表示时间,如2小时30分钟。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

《总复习》教学反思
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收获,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一、知识点掌握情况
通过总复习,学生们对于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运用。
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通过总复习,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解题思路的梳理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帮助他们提高解题效率。
三、课堂参与度
在课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解题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这些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GSP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药品经营方式:指药品批发和药品零售。
2.药品经营范围: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经营药品的品种类别。
3.药品批发企业:指将购进的药品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经营企业。
4.药品零售企业:指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经营企业。
5.首营企业:采购药品时,与本企业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或者经营企业。
6.首营品种:本企业首次采购的药品。
7.待验:对到货、销后退回的药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隔离或者区分,在入库前等待质量验收的状态。
8.零货:指拆除了用于运输、储藏包装的药品。
9.拼箱发货:将零货药品集中拼装至同一包装箱内发货的方式。
10.拆零销售:将最小包装拆分销售的方式。
二、单选。
1药品不良反应的英文简称为( B )A OTCB ADRC Drug AbuseD POM2药品的记录及相关凭证应当至少保存()年。
特殊管理的药品的记录及凭证按相关规定保存。
( B )A 1B 5C 2D 33质量管理岗位、(C )的职责不得由其他岗位人员代为履行。
A 企业负责人岗位B 采购员岗位C处方审核岗位D验收员岗位4企业应当明确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采购、验收、营业员以及处方审核、调配等岗位的职责,设置库房的还应当包括(C )等岗位职责。
A 卫生、养护B 养护、管理C储存、养护 D 储存、复核5企业应当建立能够符合经营全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要求的计算机系统,实现药品质量可(B)。
A保证B追溯C良好D达标6.药品出库时,应当附加盖企业药品出库专用章原印章的( D ).A. 增值税专用发票B. 税票C. 出库单D.随货同行单7在( C )环境下完成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封箱工作.A.常温B.低温C.冷藏D.高温8.对实施电子监管的药品,应当在( B )时进行扫码和数据上传。
A.入库B.出库C.验收D.养护9对质量可疑的药品应当立即采取(A ),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同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确认。
总复习知识点

总复习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一、分数乘法1.分数乘分数,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积的(),()不变。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
二、分数除法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2.求一个数的倒数,只需要将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即可。
1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3.分数除法的意义与()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与其中一个因数,求()的运算。
4.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乙数的()。
三、比和按比例分配1.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
2.“:”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
3.比的()除以比的()所得的商,叫做()。
比值通常用()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分数中();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分数中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分数中的()。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是数(0除外),比值(),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这样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将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叫做()。
6.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
用分数法求解比例分配问题时,先求出各部分数占()的几分之几,最后再分别乘(),就可求出各部分应该分配到的量。
四、分数混合运算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有括号的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运算,再算()运算,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就按照()的顺序依次计算。
2.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同样适用,应用运算规律或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
五、负数1.像+3、+15、+20,……这样的数都是()。
像—6、—10,—155,……这样的数都是()。
0既不是(),也不是()。
2.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写正数时,加上“+”或者省略“+”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写出“+”的,一定要读出()号;省略“+”的,()号就不需要读出来。
期末总复习计划及教案

期末总复习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各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复习学生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点。
3. 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问和解答疑问。
3.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安排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按照复习计划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复习。
3.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通过模拟测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效果和改进的方向。
六、复习策略与技巧1. 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复习建议。
3. 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七、重点难点突破1. 识别学生掌握不足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通过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难点知识。
3.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八、模拟测试与反馈1. 设计模拟测试题,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
2. 学生完成模拟测试后,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3. 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复习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九、心理调适与激励2.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困惑,给予鼓励和建议。
3. 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十、期末考试前的冲刺1. 进行全面的复习,确保学生对各科知识点有充分的掌握。
2. 强调考试技巧,如答题速度、准确度、避免常见错误等。
期末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一)姓名家长签字按课文内容填空:(熟记)2、(1、《老师,你好》)“古今中外,!地北天南,!”改成陈述句是:。
“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
”其中,“春蚕”比喻,“理想的丝线”比喻,“甘露”比喻。
3、(2、《但愿人长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可以用课文中的“”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用课文中的“”来解释。
诗句中的“此事”指的是“”;“婵娟”在词中指。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4、(3、《古诗两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样写到:。
前两句的意思是:“和”指。
“镜”指,比喻。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
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分别把比作未磨的铜镜,把比作了白银盘,把比作了青螺。
唐代诗人李白在《峨嵋山月歌》中这样写到:。
抒发了作者感情。
后两句的意思是:“夜发”指。
“下”指。
诗中有五处地名是、、、、。
5、(4、《秋天》)秋天如同,;秋光如同 , 。
走在秋天,头顶有;捡一片黄叶 , 。
6、(《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此,天安门广场。
到今年国庆节,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周年了。
清晨,,天安门城楼在晨曦中。
,五星红旗与旭日一起升起。
第二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二是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
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
入夜,,,天安门广场。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
,,天安门广场沸腾了。
7、(6《徐悲鸿励志学画》)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是。
“功夫”指。
“有心人”文中指“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8、(7《虎门销烟》)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于年月日,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
它向全世界表明,!9、(8《泉城》)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有的,听起来如;有的,听起来如。
这句话用和手法从和两方面写出了泉水的奇丽。
珍珠泉十分神奇,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一」课题教学内容:总复习7-15题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按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准确地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区别进位与不进位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一、复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引导学生回忆11-20各数字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做练习巩固这部分内容。
例如计算:12+6,说出它们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
3、引导学生练习4、听学生汇报练习的情况,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二、复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让学生说说口诀表的特点。
2、小组讨论,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3、练习。
4、检查练习情况并作小结。
三、复习分类和认识物体书127页的15题。
四、总结、作业。
板书设计课题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二」课题教学内容:总复习1-6题教学目标1、经历复习过程,体验复习方法,感受复习的必要性。
2、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教学难点:顺序的表述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一、回顾引入回顾: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学知识?1、看目录相互说说;2、全班交流;3、教师概括。
二、沟通整理(一)数数、基数、序数以一个小组为例,进行以下活动:1、数出全组人数:(1)按座次顺数,倒数。
(2)全组人数无序地站在一起,再数。
2、他(她)的座位是第几?还可以是第几?(二)数的大小比较:数序1、根据一列数(13567)完成:(1)说出3的相邻数,并按顺序填在这列数中,这两个数与3还可以是什么关系?(2)什么数可以放在“1”的前面?它表示什么?(3)把这列数接着数到20。
2、根据0-20这列数,请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同学回答。
(三)数的组成(16)用小棒表示:(1)一根一根地数(2)拿出一捆和一根(3)在计数器上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三、综合练习板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评论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1. 文言文
- 古文阅读
- 文言文句子分析
- 古文词语辨析
- 古诗默写
- 选取常见古诗,进行默写练
- 古文名句背诵
- 背诵古文名句,理解其中的意义
2. 现代文
- 阅读理解
- 练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
- 写作技巧
- 论述文写作技巧
- 作文写作技巧
- 课文分析
- 对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3. 古代文学
- 《红楼梦》
- 红楼梦人物分析
- 红楼梦情节分析
- 《西游记》
- 西游记人物分析
- 西游记情节分析
- 《水浒传》
- 水浒传人物分析
- 水浒传情节分析
4. 现代文学
- 小说阅读理解
- 练现代小说的阅读理解题型
- 短篇小说分析
- 对常见短篇小说进行深入分析
- 作家作品鉴赏
- 了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特点
5. 修辞手法
- 比喻
- 理解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 拟人
- 理解拟人手法的运用
- 夸张
- 理解夸张手法的效果
以上是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的大致内容,包括了文言文、现代文、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全面提高语文水平,为应对初中语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一容器贮有某种理想气体,其分子平均自由程为λ0,若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降到原来的一半,其体积不变,分子作用球半径不变,则此时平均自由程为 (A) 2λ0 (B)λ0 (C)λ0 / 2 (D)λ0 / 2
4.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λ /4 (B)λ /2 (C)3λ /4 (D)λ
3g/l
4.设f (v)为速率分布函数,则 ∫ Nf (v)dv的物理意义为
v1
v2
v1 → v2 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5.在水平飞行的飞机上向前发射一颗炮弹,发射后飞机的速度为v0 , 炮弹相对于飞机的速度为v,略去空气阻力,则以地球为参考系,炮弹 的轨迹方程为 1
gx 2 2 (v0 + v) 2
(2k − 1) Rλ 2
2 5
(2 × 2 − 1) Rλ 2r λ= , = 5 ×10−5 cm = 500nm 2 9 R 2rk2 1 2rk2 1 2 ×12 (2)2k − 1 = , k= ( + 1) = ( + 1) −5 Rλ 2 Rλ 2 400 × 5 ×10 = 50.5 可观察到50个明环
则v = c [1 − (
∆t 2 1/2 ) ] = 2.24 ×108 m / s ∆t ′ ∆x′ = v ∆t ′ = c (∆t ′2 − ∆t 2 )1/2 = 6.72 ×108 m
(2)∆x 2 − c 2 ∆t 2 = ∆x′2 − c 2 ∆t ′2 ∆x = 0, ∆x′2 = c 2 (∆t ′2 − ∆t 2 ) ∆x′ = c(∆t ′2 − ∆t 2 )1/2
解:A = 0.2m, 1 = 2m / s, u= 0.5
0.2 y(m)
λ =4m λ
T= u
= 2 s,
2π ω= =π T
O
1 2
3
4
5
x
y0 = A cos ϕ = 0 ⇒ ϕ = ± v 0 〈0, sinϕ 〉 0,ϕ =
π
2
π
2
x π y = 0.2 cos[π (t − ) + ] 2 2 t x π 或y = 0.2 cos[2π ( − ) + ] 2 t 2
2 2
7*.一矩形金属框结有一表面张力系数为α的液膜,其可滑动的一边长为l, 如用力使可动边匀速且无摩擦地拉开距离∆x,则液膜的表面能比原来 增加了
2α为l , 质量为M 的均匀木棒,可绕水平轴O在竖直平面内 转动,开始时棒自然地竖直下垂,今有一质量m, 速率为v的子弹从 3 A点射入棒中,假定A点与O点的距离为 l , 求: O 4 ()棒开始运动时的角速度 1 3l / 4 (2)棒的最大偏转角
(设发射处为坐标原点,x轴沿速度方向向前,y轴竖直向下。)
6.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nm − 760nm.用平行的白光垂直入射到平面 透射光栅上时,它产生的不与另一级光谱重叠的完整的可见光光谱 是第 一 级光谱。
7.以速度v0平抛一球,不计空气阻力,t时刻小球的切向加速度的大小 aτ =
2 0
g 2t v +g t
4.如图: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O恰好和平玻璃板接触, 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 =400cm。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 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为0.3cm. (1)求该入射光的波长 (2)设图中OA=1.0cm,求在半径OA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
解:()rk = 1 r5 =
5.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总能量为E1,如果简谐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重物的质量增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总能量E2变为 ( A) E1 / 4 (B)E1 / 2 (C)2E1 (D)4E1
6.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射到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膜上,透明 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加强,则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A)λ /4 (B)λ /4n (C)λ /2 (D)λ /2n
l
A
3 9 2 1 2 解:()mv l = J ω , J= ml + Ml 1 4 16 3 3 mvl 36mv 4 ω= = 9 1 2 (27m + 16M )l 2 ml + Ml 16 3 1 3 l 2 (2) J ω = Mg (1 − cos θ ) + mg l (1 − cos θ ) 2 2 4 1 l 3 2 1 − cos θ = J ω / ( Mg + mg l ) 2 2 4
二、填空题
1.1mol理想气体经过等温膨胀,体积由V0变到2V0,则气体的 熵变为
R ln 2
472Hz
M O
2.一列火车以20m / s的速度离站而去,已知声速为340m / s, 如果机车汽笛的 频率为500 Hz,那么站在车站上的旅客听到的汽笛频率为
3.如图:长为l的均匀细杆OM可绕O轴在竖直 平面内自由转动,今将OM置于水平位置,然后 令其从静止开始自由摆下,当细杆转到竖直位置 时,其转动角速度为
2.1mol理想气体在T1 =400 K的高温热源与T2 =300 K的低温热源间作卡诺循环 (可逆的),在400 K的等温线上起始体积为V1 =0.001m3 , 终止体积为V2 =0.005m3 试求此气体在每一循环中 ()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1 1 (2)气体所作的静功W (3)气体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Q2
总复习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计算题
一、选择题
1.一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力F = 3 x 2 , 式中F以牛顿,x以米计。 则质点从x1 = 1m运动到x2 = 2m的过程中,该力做功为 (A)3J (B)7J (C)21J (D)42J
2.两个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 始时他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6J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温度。若 始氢气也升高同样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 (A)12J (B)10J (C)6J (D)5J
O
A
5.在惯性系S中,有两件事发生于同一地点,且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 ∆t = 2s; 而在另一惯性系S ′中,观测第二事件比第一事件晚发生∆t′=3s.那么 在S′系中发生两事件的地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t ′ = 1 ∆t v2 1− 2 c ⇒( ∆t 2 v ) = 1 − ( )2 c ∆t ′
7.一高速运动电子的总能量为其静能的k 倍,则电子的速度为 c c 2 2 1− k (D) ( A)kc (B)c/k (C) k −1 k k
8.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 成450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为 ( A) I 0 / 4 2 (B)I0 / 4 (C)I0 / 2 (D) 2 I 0 / 2
V2 解:()Q1 = RT1 ln( ) = 5.53 ×103 J 1 V1 T2 (2)η = 1 − = 0.25 T1 W = η Q1 = 1.34 × 103 J (3)Q2 = Q1 − W = 4.01×103 J
3.如图:一余弦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实线表示t = 0时刻的波形, 虚线表示t = 0.5s时刻的波形。 写出该波的波动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