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中西医特效经验方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肠炎中西医特效经验方详解
急性肠炎中西医特效经验方详解
急性肠炎是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人体疾病,是
常见病、多发病。

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
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临床上与急性
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

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1、基本概述
急性肠炎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病人以恶心、呕吐为表现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表现者常称为急性肠炎;临床上往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

急性肠炎是由于伙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

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

2、症状
多在进食后数小时突然出现,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呈黄色水
样便,夹未消化食物,一般无粘液脓血。

腹痛多位于脐周,呈阵发性钝痛或绞痛。

病变累及胃有恶习呕吐、上腹不适等。

伴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

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急性肠炎可以引起全身的各个部位的症状的发生,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面来观察,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体征方面的症状。

急性肠炎表现在这些方面的是: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

呕吐起病急骤,常先有恶心,继之则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

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

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感。

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体征方面:肠炎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一般急性肠炎患者病程短,数天内可好转自愈。

注意到这些症状,就可以及时的对急性肠炎进行治疗,这样我们就避免了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诊断
急性肠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急性肠炎的诊断并不难,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病人以恶心、呕吐为表现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表现者常称为急性肠炎;临床上往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

诊断标准
1.常有进食不洁食物病史。

2.多在食后短期内突然发病,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腹泻。

3.查体腹部可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4.大便常规可有白细胞、血白细胞增高。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理化检查血象
(1)血液检查: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可轻度增加,血沉略有增快。

(2)大便常规或培养:多为正常,也可见到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如系细菌感染可发现致病菌。

4、鉴别
本病当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应与消化性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鉴别。

少数病例出现腹部剧痛,应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相鉴别。

5、病理
胃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表面有片状黄色渗出物或粘液覆盖,病变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

粘膜皱壁上有糜烂、出血点。

如表层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损害则引起出血和血浆外渗,往往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严重者粘膜下层亦有充血、水肿。

沙门菌性胃肠炎时小肠是主要的病变部位,但也累及到结肠,引起痢疾样症状。

沙门菌具有侵袭性,引起粘膜炎症反应,伴粘膜下层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可深至固有层。

炎症细胞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

沙门菌分泌肠毒素,
直接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肠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过肠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泻。

6、病因
1.饮食不当
常因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受凉之后。

或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臭鱼烂虾,不新鲜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

主要由于有刺激性、生冷及腐败污染食物等因素引起。

2.肠道感染
如常见的嗜盐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感染。

3.全身性感染
如伤寒、副伤寒、肝炎及败血症等。

4.药物所致
如水杨酸制剂、砷、汞及泻药等。

5. 个别病人对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急性肠炎夏季节多发,与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有关。

急性肠炎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1)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

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

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

导致急性肠炎的发病因素----细菌和毒素的感染,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

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

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
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2)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7、危害
(1)大量便血: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博增快,血压降及血色除低,需要输血治疗。

(2)肠狭窄:临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

(3)肠穿孔: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中毒性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可高达44%,易并发肠穿孔。

(5)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
(6)腹泻:因炎症刺激所致,程度轻重不一,腹泻为本病最主要症状。

轻者每天3-4次,呈软便或糊状便,可混有粘液和脓血;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7)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8)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9)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8、救护
(1) 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暖,并且禁食12小时,以后逐渐进少量流食,如米汤、藕粉,或稀粥、面汤等,慢慢地恢复正常饮食。

(2) 适当止痛止泻。

口服颠茄片。

腹泻严重的可吃些烤焦的馒头片或糊米粥以收敛止泻。

(3) 鼓励多饮水,具体可见“急性胃炎的救护措施”。

(4) 病情轻者可不用“消炎药”。

一般可选用乳酶生、黄连素、氟哌酸等药。

(5) 腹泻严重伴脱水者,及时送医院给予静脉输液治疗。

9、治疗
(一)处理原则
急性胃炎的治疗,典型的急性胃炎,胃黏膜广泛充血。

急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有:酒精中毒,药物,感染,等。

急性胃炎的治疗
(1)去除诱因,卧床休息,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应按药物药敏试验用药。

(3)对症治疗。

脱水病人应予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发生休克者应按休克处理。

(4)中医治疗。

(二)不同类型急性肠炎的治疗
(1)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单纯性胃炎可由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

其胃粘膜病变主要为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渗出物,可伴有点状出血和轻度糜烂,本病发病多急骤,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因感染而致病者常伴有急性肠炎而有腹泻、脐周疼痛,重者可有发热、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本病病程较短,具有自限性。

其治病原则主要为祛除病因、对症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2)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常伴有出血。

口服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保素松、消炎痛、利血平、糖皮质激素等)、酗酒及危重疾病的应激状态为其常见病因。

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和黑粪;但出血量一般不大,且常呈间歇性,可自止。

急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主要为积极治疗原发病,祛除致病因素,并做相应的制酸和止血处理。

如果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应及时给予输血、输液、积极补充血容量。

(3)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是由于吞服强碱、强酸或
其它腐蚀剂而引起的胃粘膜损伤。

胃部病变在轻者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重者可有急性溃疡、胃壁坏死甚或穿孔。

本病在吞服腐蚀剂后即有口腔、咽喉部的烧灼和窒息感、舌水肿、流涎与咽下困难,并有胸骨后和上腹部剧痛,亦可有持续呃逆、呕吐、咳嗽,发热可达38℃~39℃,呼吸困难,严重者呕吐物呈血性,出现虚脱、休克甚至并发食管、胃穿孔而引起纵隔炎、腹膜炎。

本病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必须及早积极抢救,监测生命指征,应用解毒剂,营养支持及抗生素防治感染。

(4)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是胃壁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变。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

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胃溃疡、胃息肉摘除以及胃手术为其诱因。

本病起病急骤,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偶有脓性呕吐物。

本病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手术,并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急性出血性肠炎如何防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腹痛最多见,也常可为最先发症状,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左中上腹阵发性加剧性腹痛,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逐渐转为黄水样,继之即呈血水状或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质少而具恶臭,无里急后重。

出血量多少不定,轻者可仅有腹泻,或仅为粪便隐血阳性而无便血;严重者一天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

腹泻和便血时间短者仅一到两天,长者可达一月余,且可呈间歇发作或反复多次发作。

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作。

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也可呕吐胆汁。

起病后即可出现全身不适、软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少数可达41℃~42℃,但发热多于4 至7天暂退。

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本病胃肠道症状虽重,但腹部体征却相对较少。

腹部饱胀,有时可见肠型。

脐周和上腹部可有明显压痛。

早期肠鸣音可亢进,而后可减弱或消失。

本病病情轻重不一,病变仅及肠粘膜者多为轻型,病程通常为7~21天,复发者较少,而且病愈后常无后遗症。

病变严重者可在起病后1~2 天内出现大量便血而致休克,或在腹痛便血后1~2天出现高热、抽搐、意识模糊和昏迷等严重中毒症状。

此外,若病变侵及粘膜肌层,累及浆膜,出现较深的坏死、平滑肌断裂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急性胃炎的治疗,急性胃炎,主要通过外源及内源性刺激因素损伤胃粘膜导致急性胃炎。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避免这两种因数的作用,必须注意饮食卫生,不得暴饮暴食、进不洁食物或酗酒、服刺激性药物。

另外,对于可产生内源性刺激因素的原发病给予足够的重视,彻底治疗及清除之。

本病病程较短,系自限性疾病,数天内可恢复,一般不需作特殊检查。

但病情严重者,如合并脱水、酸中毒、休克及消化道出血者,必须积极处理。

(三)急性肠炎常规治疗
一般治疗:适当地进清淡饮食,使消化道适当休息,注意休息,用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和胃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治疗。

如果是肠道内外感染引起的肠炎,尤其是粘液脓血便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要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选用不同的抗生素,成人可选用新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甚至头胞类抗生素。

但儿童就不宜选用新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抗生素。

胃肠粘膜保护剂主要有思密达、必奇,可保护胃肠粘膜,凝固杀死肠道的细菌与病毒,起到止泻作用。

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常乐康、金双歧、整肠生等,主要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达到止泻作用。

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在出现腹泻初期,在家里可用米汤加少许糖盐或开水加糖进行口服防脱水,对于轻度、中度脱水,但一般没有呕吐及腹胀的病人可以只口服补液盐。

在口服ORS补液盐时特别要注意,每袋补液要一次加500ml温开水冲服,24小时未服完时一定要倒掉,重新配制。

一般按轻度脱水总量100—120ml/kg,中度脱水
120—150ml/kg体重补给。

如果是重度脱水或轻、中度脱水患者出现一般情况很差时,甚至有钾、钠、氯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时,就需要在医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护理:对于老人、儿童和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做好胃肠道隔离,急性期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肛周发红糜烂时可用20%鞣酸软膏涂局部皮肤,输液时要求按速度与量进行,四肢发凉时要注意保暖,注意病室空气流通。

恢复期重视营养,饮食中要逐渐增加易消化食物,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继发其他感染。

10、调理
急性肠炎是最常见的肠道疾病。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少的一天拉几次,多的十几次,甚至更多,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对急性肠炎患者,除注意休息和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外,在饮食方面应采取易消化、少刺激、温热适度、营养丰富、少食多餐和适时补充水分的原则。

肠炎初期: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鸡蛋面糊、细挂面、烩薄面片等。

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肠炎好转期: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蒸蛋羹、咸饼干等。

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进食4-5次。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另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有润滑肠道、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加重肠道负担,对病情不利。

肠炎恢复期:由于胃肠道尤其是肠道病理生理的改变,此时肠道对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别注意节制饮食,饮食上宜吃些清淡、软烂、温热的食物,避免过早地进食肥肉、油炸、生冷坚硬的食品以
及多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苔等。

恢复期后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饮食进餐。

首先禁酒,禁止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平时用手顺时针柔摸腹部;按时吃药,遵医嘱;注意锻炼身体。

急性肠炎饮食注意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调养在治疗胃肠炎的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如果不重视饮食调养不仅会加重病情、延长病程,而且影响疗效。

急性期病情较重,排便次数多,常伴呕吐,严重者会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此时应禁食,使胃肠道彻底休息,依靠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饮糖盐水,补充水和盐,纠正水盐代谢紊乱。

病情缓解后的恢复期,首先试食流质饮食。

一般患者呕吐停止后可选用清流质软食,注意少量多餐,以每日~7餐为宜。

开始可给少量米汤、藕粉等。

待症状缓解,排便次数减少,可改为全流质,如增加蒸蛋羹等。

尽量少用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蔗糖、过甜食物以及肉类。

流质饮食顺利过渡后,可改为低脂少渣半流饮食,仍应少量多餐,可每天5~7餐,开始时食物用量每餐不超过300毫升为宜,以后逐渐加量。

最好不用高脂肪、高糖及强烈刺激性的食品。

禁食生冷食物。

可选的食物有:鸡肉末、鱼肉、瘦猪肉末、虾仁、鸡蛋、脱脂奶、豆腐、胡萝卜、土豆、冬瓜、西葫芦、菜花、粥、龙须面、小面片、发糕、馒头等。

肠炎手术后应多喝酸奶
肠炎术后,要吃些什么呢?这一直是肠炎患者关注的问题;有的患者常感觉胃口不好或腹胀等肠胃不适,术后喝酸奶可缓解上述不适。

因为肠炎术后,肠道有益菌群平衡被打破,而适量饮用酸奶,可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

酸奶含大量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可及时为肠道“增援”有益菌群数量。

另外,乳酸菌能分解牛奶的乳糖形成乳酸,使肠道趋于酸性环境,抑制腐败菌繁殖,为肠道吸收营养扫除障碍。

同时,酸奶的双歧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醋酸、乳酸等,这些成分能有效抑制硝酸盐还原菌,阻断致炎物质亚硝胺的形成,有防炎的作用。

对于术后胃口不好的肠炎患者,酸酸甜甜的口味能刺激味蕾,增加食欲。

此外,酸奶中还含有优质蛋白,喝点酸奶既能补充有益菌群,又能补充营养。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最好在饭后喝酸奶,因为肿瘤患者脾胃虚弱,如果有食物垫底,脾胃不会受到太大刺激,从而使酸奶更好地发挥作用。

11、药物
(1)解痉止痛:腹痛可用解痉剂,如口服阿托品0.3~0.6mg或普鲁苯辛15mg~30mg,或肌肉注射山莨菪碱5~10mg,或安腹痛1支。

(2)抗菌消炎:如细菌感染,应选用抗生素药物,如黄连素0.3g,每日3次,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4次。

氟哌酸0.1~0.2,每日3次。

庆大霉素16万单位,口服,每日~4 次。

若剧烈呕吐或明显失水时,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

酸中毒时适当静点碳酸氢钠溶液。

上消化道出血时应补液或输血、冰水洗胃、口服制酸剂。

急性肠炎如何用药小儿急性肠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病(又称婴儿腹泻),其主要症状是腹泻,可因饮食不当和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引起。

肠道内感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为多见。

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者较多发病,其原因除畜乳容易污染外,还与母乳含有一种能促进双岐杆菌生长的粘多糖有关,双歧杆菌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肠道感染除细菌性痢疾、霍乱、鼠伤寒等外,其它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真菌和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腹泻均可称为肠炎。

2岁以下小儿,在秋冬季出现流行性腹泻,粪便蛋花样或白色水样便,无脓血大便的,患轮状病毒肠炎的可能性大;如发生于夏季,大肠杆菌致病的可能性大;粪便含粘液、脓血的应考虑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

(1)轻型腹泻的,要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和高脂肪饮食,暂饮米汤、豆浆、酸乳或脱脂乳,母乳喂养者要缩短喂乳时间。

重型腹泻的患儿
要速送医院救治。

在家中治疗的轻型腹泻,可口服补液盐(药铺中有售),每包冲水500毫升,少量多次喂服,一般轻度脱水的,每日每千克体重50毫升;中度脱水的,每日每千克体重80—100毫升。

吐泻好转后3-4天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小儿得肠炎,有条件时最好要做大便化验或培养以明确诊断。

大肠杆菌肠炎时,可用多粘菌素B,每日每千克体重5-10万单位,3-4次分服;或用卡那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0毫克,分—4次口服。

疗程不要超过7天,以防菌群失调。

(3)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琥乙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分~4次ngR。

(4)霉菌性肠炎可用克霉唑,每日每千克体重20—60毫克,分3次口服。

(5)病毒性肠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可用中成药卓丹止泻灵,1—3岁每次5毫升,每日3次;3-7岁,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效佳。

12、保健
急性肠炎的治愈标准是什么?
(1)症状体征消失。

(2)因呕吐剧烈或有失水、酸中毒经对症处理后纠正。

大便常规、血常规正常。

急性肠炎最怕脱水
肠炎是肠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肠炎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它常广泛地涉及胃和结肠。

因此,所谓的肠炎,实际上是胃炎、小肠炎和结肠炎的统称。

一旦得了急性肠胃炎,应该尽量卧床休息,并且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

专家指出,脱水是诺如病毒胃肠炎的主要死因,因此,防止脱水是最重要的环节。

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补水也要注意,不要一味的喝白开水。

最好饮用含适当盐分、水分的电解质水溶液,如果拼命喝白开水恐怕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