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22-09-30T07:56:43.004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1期作者:孙尽忠
[导读] 随着大众审美要求的不断变化
孙尽忠
浙江恒欣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摘要:随着大众审美要求的不断变化,将园林景观设计引进到乡村振兴建筑中,其重要性日益显现。

通过引进农村景观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标准,深入探讨了乡村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在保留了传统的乡土元素的基础上,突出了乡村的农业特性,充分运用园林景观设计及现代园艺技术,才可以尽可能地贴合社会公众的审美观念,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为此,应实际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包含因地制宜的设计和表现,设计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融入乡村的独特属性,以季节为主体设置植物景观,发展网红旅游项目在内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方式,通过构造承旧促新的乡村发展环境系统,构造管理规划合一的乡村生产性景观系统,构造保护开发同步的乡村区域性绿化系统,构造区域性的大面积风景联动系统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景观现状
1.1.乡村振兴战略
从宏观层面出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在于建设产业发展较好,生态保护宜居、乡村文化发达、管理整治充分和生活相对富裕的崭新乡村。

对此,社会各界不同领域的不同学者专家分别就自身角度出发进行了相对繁杂的不同阐述,进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体系。

而在国家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一定指示后,园林景观设计及现代园艺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越发凸显,只有同时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及现代园艺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才可以尽其所能地发挥乡村在自然友好与传统质朴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地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升乡村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1.2.乡村景观现状
当下,国家对乡村景观建设方面越发重视,为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在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及建设方面资金投入加大。

与此同时,当下的乡村景观建设项目仅达到差强人意的水平,在4个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未能较为完整地保存乡村的原始景观,新兴乡村振兴园林景观设计与传统自然人文景观之间缺乏一定的衔接与过渡,以致难以充分地继承传统自然人文景观优势。

其次。

实际的乡村景观在设计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整齐划一的整体规划,用地分配缺乏连续性,影响传统自然人文景观的呈现。

再次,过于关注乡村景观设计的目的性与呈现效果,未能较好地结合乡村发展实际,以至于乡村文化得不到应有的继承与发展,甚至危及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方式
2.1.融入乡村的独特属性
考虑到当代的城市居民通常无缘传统农业的状况,实际进行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同时包容城市园林特质与乡村景观风情,为城市居民更加切实且便利地了解乡村及传统农业提供机会,进而促进乡村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应着重于体现乡村及传统农业的独特性质,同时兼顾符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的现代园艺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而在保留熟悉感的同时提供一定的新鲜感。

在实际体现乡村特色时,应充分地参考古典园艺技术的古朴文化底蕴,以便更加有效地向城市居民呈现足以体现传统乡村文化风情的乡村园林景观。

具体而言,应参考当地的区域性特色与历史文化传统脉络设计园林景观,以差异化、本地化的园林景观表现手法呈现有利于带动乡村取得整体发展的乡村园林景观。

2.2.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表现
中国传统的园艺技术中,通常有虚隔式与实隔式2种方式。

因地制宜地设计园林景观是指立足园林景观建设用地的实际地势地貌状况,参考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情况,采用最能体现当地自然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结合园林景观建设用地周边的其他区域的实际使用功能,以固定的园林景观建设用地呈现多彩的乡村园林景观。

在实际进行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时,应仔细地观察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并通过实际调查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与审美需求,在有限的用地面积中尽可能多地巧妙设置便于休息的区域,同时追求乡村景观优化调整与当地人休息需求满足。

结合古典精巧园林建设理论与现代园艺技术,尽可能地追求功能优先。

3.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方式
3.1.构造区域性的大面积风景联动系统
乡村文化是乡村景观的立足根本,体现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只有切实地在乡村园林景观规划及设计中引入并体现乡村文化,才可以通过传统的乡村文化特质设计更加符合乡村发展历程及现状的乡村园林景观,进而以更加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方式较为切实地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实际发展。

为此,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当地风景景点,构建具备当地特色的区域性大面积风景联动系统,以整体的聚合魅力为依托,通过建设更加有魅力的乡村园林景观,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

3.2.构造承旧促新的乡村发展环境系统
乡村振兴包含多个不同的维度与方面,不仅局限于经济建设,而是立足乡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与社会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具体地进行多种多样的振兴,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通常滞后。

园林景观规划时,通常会安排在较为零散的碎片化区域中,以至于无法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功能与景观性功能。

而作为规模较为有限的规划单元,乡村景观在规划方面具备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同步进行的优势,可以较为系统协调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便为园林景观部分尽早地参与乡村景观规划之中,进而更加协调地与土地使用、市政专项规划以及乡村道路交通同时进行,以彼此间互相统筹互相协调作为乡村规划的实现基础,进而较为切实地确保乡村景观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更加充分地为乡村景观的实际建设与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3.3.构造管理规划合一的乡村生产性景观系统
应当充分考虑乡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需求,遵照生态保护客观规律,以生态环境优先,以能源资源节约优先,在宏观
层面同步治理与开发山、水、林、田等综合体系。

具体而言,首先,需要依托乡村生态环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可以取得发展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赖以成行的基础。

在实际进行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当着重关注周边建筑物的实际标高、容积率、具体建筑风格以及绿化覆盖率等各项要素,从严管控周边实际的开发建设力度,立足资源层面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其次,需要与附近的景点与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场所共同发展,根植于优势生态资源强化交通网络建设,同时提供符合旅游业发展需求的服务设施及服务人员配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此为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了发展的具体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农村未来发展的高度要求,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而运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的新型农村园林景观设计恰恰是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应当以此为依据,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超.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5):100-103.
[2]李学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园林设计研究[J].中国农村科技,2022,(06):72-73.
[3]刘大金.浅谈园林景观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J].山西农经,2022,(01):125-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