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中国各地方地名的由来
中国各地方地名的由来华北与东北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
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湖南:洞庭湖之南海南:源于海南岛
广东:广南东路云南:云岭之南
河南:黄河之南北京:居于北方的京师
河北: 黄河之北上海:上海浦
福建:福州和建州各取一字台湾:原住居民台窝湾
山西:太行山以西新疆:“故土归新”
江西:江南的西部青海:源于青海湖
湖北:洞庭湖之北浙江:钱塘江因江流曲折
四川:“益利梓夔”川峡四路澳门:Macao音译葡萄牙语“妈阁”广西:广南西路香港:东莞的香料
陕西:河南陕县之西重庆:双重喜庆
辽宁: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吉林:吉林乌拉
山东:崤山以东贵州:源于贵山
江苏:取江宁府和苏州府首字宁夏:西夏安宁
安徽: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内蒙古:内札萨克蒙古
西藏:“西藏之地”天津:源于天子津渡
甘肃:甘州和肃州各取一字黑龙江:黑龙江(河流名)
1。
中国省市区名字简称的来历
中国省市区名字简称的来历1、北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
辽国称燕京。
金国改称京都。
元朝称大都。
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简称京。
2、天津: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
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
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重庆:相对于太行山为东。
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5、湖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南。
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6、湖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北。
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7、浙江省: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钱塘江。
简称浙。
8、江西省: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
清朝时改为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
9、陕西省: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
简称陕。
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0、安徽省: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组成。
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11、江苏省: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
简称苏。
12、甘肃省:是以古代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
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13、贵州省:明朝设置贵州省。
简称贵。
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14、四川省: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
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
宋代分设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
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15、云南省:因在云岭以南而得名。
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
全国各省的简称由来
全国各省的简称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
各地简称的由来
各地简称的由来————————————————————————————————作者: ————————————————————————————————日期:ﻩ各地简称的由来各地简称的由来一、上海(沪):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二、重庆市(渝):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三、河北省(冀):说起河北省的简称,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
在中国古代的夏朝(公元前2070至前1600年),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
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
“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
河北这块土地是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
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业,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就主要的地理区域说,中北部即今保定、北京一带为燕国之区,中南部即今石家庄、邢台、邯郸一带为赵国之域,所以后世就以“燕赵”作为河北省的代称。
中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辽(公元907至1125年)把北京作为陪都,此后,金(公元1115至1234年)、元(公元1271至1368年)、明(公元1368至1644年)、清(公元1644至1911)四个朝代都先后建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把北京作为首都。
古时把国都附近的地方称为“畿辅”,因为河北省位于北京首都的周围,所以河北大地又有“畿辅之地”或“京畿”的美名。
现在,河北省依然作为首都北京的屏护,也常常被称为“畿辅之地”或“京畿”。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有些城市为什么要改名
有些城市为什么要改名首先说区域名。
我们知道,历朝历代,对于一个地方的行政划分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明代的时候两京十三省,其中一些省份比如山东,完全不同于现在的山东,这里有政治的因素,也有地理的因素(比如黄河的改道等等),所以在研究历史地理的时候,一般在解释古代地名的时候多会说“现在某某某区域,某某某地附近”而不是直接把古代地名和现代地名对等起来。
当然也存在几乎可以完全对等的或者疆界变化不大的,这里不作详细考证。
而在建制发生变化的时候,一般而言都会改变名字来进行区分。
题主图中提到的“姑苏-苏州”“琅琊-临沂”“常山-石家庄”等等,都不是严格的对等,在历朝历代建制沿革的时候区域上都有变化,为了新的建制需要新的名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一点最为重要,需要历史地理的仔细考证。
其二,有一些地名的更改确实出于明确的意图。
比如长安在明代的时候改名西安,西安在明代乃是西边的门户,边防重镇,朱元璋觉得这样改名取义“西域安宁”,当然是为了好意图;明州在明代改名宁波,朱棣觉得明州和大明朝的国号冲突了,为了避讳,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其实,不少城市和区域在历朝历代有无穷多的名字,一大串,改名的原因很多,上面说的两个比较常见。
所以,好多题主图片里提到的改掉的名字其实早就存在。
“苏州”“临沂”“枣庄”“扬州”“合肥”这些名字的历史都有几千年了,而且各有寓意,古人的审美观念不会太差,选择一个名字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合肥”是因为“肥水汇流”得名,大家的脑洞太大,才会想到两个胖子。
而好多的城市,比如南京,历史上的地名有“金陵-建康-建邺-应天-秣陵-江宁”等等,杭州历史上也有“钱塘-西陵-西州”等等名字,这些名字在审美上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无关取舍,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都是清代或者民国时候定下来的名字,那都是为了因循和便捷罢了。
中国各省区市名字由来
中国各省区市名字由来北京市简称:京由来: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部于此,改称“北京”。
中华是国时期称为北平,后复称北京。
1949 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天津市简称:津由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明永乐2 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 年设为直辖市,1965 年与河北省合并。
1967 年,天津恢复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由来: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
汉设河北县。
唐设河北道。
辖区与今有出入。
1928 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由来: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
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初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简称:内蒙古(在车牌等只能用一个字的时候,可以用蒙代替)由来: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 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建国前设内蒙古自治区。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沈阳由来:秦汉魏普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
清设辽东将军。
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 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
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由来: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 年建城。
1676 年置吉林将军。
1907 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由来:1671 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
中国各省的简称及其由来)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
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
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
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
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
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
"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
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
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
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
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中国地名的由来
中国地名的由来广东省(Guangdong Sheng)简称粤。
在我国南部。
北宋初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
宋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地。
简称广东路和广西路。
明初建广东布政使司,清置广东省。
因广东古为南越(粤)地,故简称“粤”。
广西壮族自治区(Cuangxi Zhuangzu Zizhiqu)春秋中文社区简称桂。
在我国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
北宋初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
宋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地。
简称广东路和广西咱。
明建广西布政使司,清设广西省。
1958年3月5日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广西自宋至清台所皆在桂林(宋代名桂州,明、清为桂林府),故简称“桂”。
海南省(Hainan Sheng)简称琼。
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
原为广东省海南黎族自治州。
1984年改为海南行政区。
1988年设立海南省。
因海南岛而得名。
因唐、宋时置琼州,明、清置琼州府,故简称“琼”。
百色市(Bose Shi)位于东经106.6°,北纬23.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
清置百色厅,1913年置县,1983改市。
“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
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
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凌云县(Lingyun Xian)位于东经106.5°,北纬24.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清置凌云,因县治北有凌云山,故名。
平果县(Pingguo Xian)位于东经107.5°,北纬23.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
1951年由平治、果德二县合并置平果县,取二县首字得名。
西林县(Xilin Xian)位于东经105.0°,北纬24.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邻接云南省。
宋属上林峒地,元为上林长官司。
清置西林县,因地处田林之西而得名。
中国很多城市为什么改名
中国很多城市为什么改名
中国的城市名千百年来,鲜有一直不变的,改名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分为了八大类。
一、恢复旧名
如辽宁旅大改名为大连、湖北荆沙市改名为荆州市
二、因从辖区地名而改名
如河北秦榆改名为秦皇岛、辽宁锦西改名为葫芦岛
三、原名之意有问题
如归绥改名为呼和浩特、辽宁安东改名为丹东
四、发展旅游
如安徽徽州改名为黄山市、福建崇安改名武夷山市、湖南大庸改名为张家界市、吉林浑江改名为白山市、湖北蒲圻市改名为赤壁市、海南通什改名为五指山市、江苏淮阴改名淮安、云南中甸改名为香格里拉、辽宁铁法改名为调兵山市、云南思茅改名普洱、湖北襄樊改名为襄阳、山东苍山县改名兰陵县
五、改制而改名
如1984年内蒙古昭乌达盟改制为赤峰市、1999年哲里木盟改制为通辽市、2001年伊克昭盟改制为鄂尔多斯市
六、重名而改名
如吉林西安改名为辽源
七、因矿务局而改名
如黑龙江兴山改名为鹤岗、安徽濉溪改名为淮北
八、其他
如江苏新海连改名连云港、陕西南郑改名汉中、四川渡口改名攀枝花。
古代地名变迁的原因
古代地名变迁的原因
古代地名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原因:
1.政治因素:在古代,地名往往与政治密切相关。
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政治局势的变化,地名可能会被更改或重新命名,以体现新的政治理念或纪念重要事件。
例如,由于某些政治原因,一些城市可能会被重新命名,或者在战争或政治变革后,新的政权可能会对地名进行更改。
2.地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河流改道、山峰塌陷、湖泊干涸等。
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地名的起源和含义。
此外,地理名称的变迁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了解的不断变化。
3.文化因素: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随着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一些地名可能会被更具有文化意义的名称所取代。
同时,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地名也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4.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可能会因为经济繁荣而改名,以体现其商业或工业特色;相反,一些地方可能会因为经济衰退或产业转型而失去原有的地名特色。
5.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后,一些地方可能会被重新规划和重建,因此地名的来源和意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6.语言和文字变化:随着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一些地名的发音和拼写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此外,一些地名中的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成
分可能会逐渐消失或被更广泛的语言所取代。
总之,古代地名变迁的原因多种多样,反映了政治、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了解这些变迁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地理背景,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研究古今地名更替,发现河南是被误会得最惨的。
古代叫宁邑,现在竟然叫新乡;古代叫应城,现在竟然叫平顶山,古代叫怀州,现在竟然叫焦作;古代叫颍川,现在竟然叫登封;古代叫归德,现在竟然叫商丘;古代叫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很多人高呼我高端大气的中原文明,竟硬生生地给改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调查后的事实告诉你:1.很多地名本身就是沿用的某个朝代的古地名,如“西安”之名沿袭自明朝。
2.部分地名所指代地区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例如汝南和驻马店,却不知道汝南之名现在仍在被使用,就是驻马店市所辖的汝南县。
驻马店市辖1个行政区9个县,汝南固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始于春秋的新蔡县就没历史没内涵?西周时就建立封地的遂平县(西周时为房国,唐宪宗改为遂平县)。
此外,撇开地名的历史由来不谈,很多名称本身是很有意趣的,如“商丘”,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量,居然被世人误会成不如“归德”一名,此等逻辑和审美让人叹息。
我们来简单探讨下部分被误会得最厉害的地名出处,看看到底是谁“没文化毁历史”。
时间和篇幅有限,只重点说某地区目前使用的地名渊源。
西安-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
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
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
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
长安自古帝王都,若都城改换,长安之名自然不适合沿用。
宝鸡-陈仓:宝鸡地区是周秦王朝发祥地。
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地名更改潮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地名更改潮作者:来源:《百姓生活》2017年第01期自1949年以来,中国有过4次大规模的地名更改潮,原因各有不同。
第一次:1951年政务院发文要求清理更名1951年,政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清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地名。
随后,相当数量被认为具有华夏文化优越感的地名被取消,如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迪化更名为乌鲁木齐、景化县更名为呼图壁县、懋功县更名为小金县、镇南关更名为睦南关……基本上,地名凡含有“绥”、“化”、“平”、“镇”、“宣”这类彰显中央王朝、华夏文明影响力所及之字眼者,都被更改了。
这场更名运动,本意是好的。
但具体到某个地名,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更改,却很值得商榷。
比如,云南宣威县,被认为有“宣扬大汉天威”之意,遂被更名为榕峰县。
但是,宣威县的前身是雍正五年(1727年)所设宣威州,已沿革200余年,当地百姓也已非雍正时代的土司之民,实无必要更改。
且随意更名,也破坏多年来聚附在地名上的品牌资源。
至1959年,因“榕峰火腿”海外出口不利,经国务院批准,榕峰县又改回了宣威县。
第二次:因推广汉字简化更名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出台,又有大批地名随之更改。
因为汉字简化本身乃是作为“汉字拼音化”的一种过渡手段,故当时在更改地名时,并未考虑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问题。
较为典型者,如“瑷珲”被更名为“爱辉”,只简掉了两笔,但却割断了该地名与1858年《瑷珲条约》等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至2015年,“爱辉”已被好几代人使用习惯了,却又改回了“瑷珲”。
其他很多更改,也是章法混乱。
如“大庾县”更名为“大余县”(理由是“庾”字生僻,但“大庾岭”却又不改成“大余岭”)、“沔县”更名为“勉县”(理由是“沔”字生僻,但该县之来历“沔水”却又不改)、“鬰林”更名为“玉林”(“鬰江”、“鬰南”当时更名成了“郁江”、“郁南”,独独“鬰林”非要更名为“玉林”,当地又不产玉)……第三次:“文革”时路名大革命1966年,一场更大的、深入街道巷陌的地名更改风潮袭来。
研究报告关于地名的演变
研究报告关于地名的演变地名是人们为了便于交流和记忆而给地理实体命名的标识符。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地名会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演变。
本文将从地名的演变及其原因、演变的步骤以及演变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名的演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名的基本形式保持不变,但其含义和功能发生了改变;另一种是地名的基本形式发生了变化,如音译、形译等。
地名演变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以政治因素为例,地名的改变常常与统治者更迭或国家边界的变化有关。
比如历史上,中国的北京曾先后以“镐京”、“北平”、“北京”等地名命名,这与中国的中央政权更迭和北方的政治地位变化有关。
地名的演变通常经历着多个步骤。
首先是地名的起源和初次命名,这是地名演变的起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可能会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比如我国的“南京”最早是南朝时期的建业,后来迁都于此,因而更名为“南京”。
接着是地名的发展和变化,这通常是地名逐渐被大众接受和使用的过程。
最后是地名的固定和维持,此时地名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记忆和认知。
地名的演变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名的演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转变,可以为研究历史和文化提供线索。
其次,地名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感知,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名曾先后经历过“吴淞”、“江南”、“上海”等地名,这些地名的变迁反映了当地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最后,地名的演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比如一些地方会将地名融入到旅游推广中,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地名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经历起源、发展和固定的过程,并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地名的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促进地方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 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 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 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 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 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野是史上的一个地名,其地在今新乡市北部,包括新乡市所辖凤泉区、卫辉市、获嘉县等地。牧野原非专有名词,这里是相对于殷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而言的。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也就是说,“牧野”从来不是一个专属地名,而是指城外宽阔的原野。用白话文来解释“牧野之战”,就是“朝歌城郊外发生的战役”,你会把“朝歌城郊外”当做一个地名吗?
枣庄-兰陵:枣庄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使得枣庄地区以矿业为命脉发展起来。
夏代在兰陵地区设次室邑,公元前261年楚国占领兰陵,置兰陵县。在历史上,现今的枣庄地区有部分属于兰陵县,例如在秦朝,枣庄地区东属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但枣庄作为一个依靠矿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并非由兰陵易名而来。兰陵县至今仍然存在,为山东省临沂市的下辖县。同样,请向往兰陵美酒的去兰陵县走一趟。
西安-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长安自古帝王都,若都城改换,长安之名自然不适合沿用。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 作者:
———————————————————————————————— 日期: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研究古今地名更替,发现河南是被误会得最惨的。古代叫宁邑,现在竟然叫新乡;古代叫应城,现在竟然叫平顶山,古代叫怀州,现在然叫焦作;古代叫颍川,现在竟然叫登封;古代叫归德,现在竟然叫商丘;古代叫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很多人高呼我高端大气的中原文明,竟硬生生地给改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调查后的事实告诉你:
开封-汴梁:夏朝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32年,史称老丘。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战国时期魏国在此建都大梁。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五代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名“东都”。后汉、后周、北宋均沿称“东京开封府”。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汴梁路为北京开封府,公元1379年,罢北京称号,封第五子朱橚就藩开封,称周王。之后开封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汴京的首府衙门就叫开封府。
驻马店-汝南:驻马店市古为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在这里设驿站而得名;“旧为遂平至明港间驿马驻所”;亦有说法指是因为古时这里以苎麻知名,所以被称为苎麻店。另见一说,认为驻马店是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后备粮仓、军马散养地、屯田区。驻者,停驻也;马者,军队之谓也;店者,小城之谓也。不管何种说法,均可见驻马店历史悠久、交通位置重要。196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增设驻马店地区,汝南县为驻马店地区辖县。如今的驻马店市下辖9县1区,除汝南县外,还有驿城区西平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遂平县、新蔡县。
此外,撇开地名的历史由来不谈,很多名称本身是很有意趣的,如“商丘”,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量,居然被世人误会成不如“归德”一名,此等逻辑和审美让人叹息。
我们来简单探讨下部分被误会得最厉害的地名出处,看看到底是谁“没文化毁历史”。时间和篇幅有限,只重点说某地区目前使用的地名渊源。
2003年12月25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新乡市郊区更名为牧野区,你看,人家也是把郊区称为“牧野”的。
平顶山-应城:平顶山1957年由叶县、宝丰县析置平顶山市,以环绕市区北面的山峰皆为平顶得名,1964年改为特区,1968年设市。
在平顶山这块地方,周代有个诸侯国名为“应”,“应”通“鹰”。古应国的历史自黄帝时期应龙氏立国至东周早期灭国已历数3000年之久。《汉书·地理志》颍川郡父城县班固原注:“应乡,故国,周武王弟(应作子)所封”。
商丘-归德:一万年前,燧人氏出生于商丘并在这一带建立燧明国。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帝喾高辛氏等先后在商丘建都。阏伯死后葬于封地,建有阏伯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归德”之名缘于五代,明清两代设“归德府”和“商丘县”,府县同城。1948年11月6日商丘解放,成立豫皖苏第一行政区,1948年11月18日建立商丘市。历史如此悠久的一个地名,竟然会被误会为“没历史没内涵”,悲矣!
宝鸡-陈仓:宝鸡地区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唐朝时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一说唐玄宗有关,一说和唐肃宗有关。《旧唐书▪地理书》凤翔府下载:“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揣其用意,当是取“天兴唐室”、“凤翔原野”、“宝鸡殷鸣”(历史上曾有“宝鸡殷鸣”的故事,并被当作秦国历史载入史册)的吉祥之意。
1.很多地名本身就是沿用的某个朝代的古地名,如“西安”之名沿袭自明朝。
2.部分地名所指代地区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例如汝南和驻马店,却不知道汝南之名现在仍在被使用,就是驻马店市所辖的汝南县。驻马店市辖1个行政区9个县,汝南固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始于春秋的新蔡县就没历史没内涵?西周时就建立封地的遂平县(西周时为房国,唐宪宗改为遂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