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中的地名变迁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名演变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名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f2a6a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f.png)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名演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和地名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不断变迁和演化。
本文将从不同时间段出发,探讨中国历史地理的变迁以及地名的发展演变。
1. 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以前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地理范围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流域,形成了显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文明中心之一,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中国历史地理的扩展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历史地理逐渐向东北、西南扩展。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许多小国家相互争夺领土,导致地理边界的频繁调整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重要的城市和地名开始出现,如秦朝的咸阳、汉朝的长安等。
3. 唐宋时期的地名演变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地理和地名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巅峰,大量的诗人和文人墨客纷纷写下了一批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许多诗歌和文章中描绘了当时城市和地名的美丽景色,为后世所传颂。
如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等,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
4. 现代中国的地理变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地理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废除了封建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
随后,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内战,地理边界也发生了多次调整。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地理走向了现代化。
5. 当代中国的地名演变在当代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地名也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许多老旧城市得到了现代化的改造,原有的地名可能被拆迁或改建变成了新的地名。
另一方面,新的城市和新的地区也相继兴起,为这个国家增添了新的地名。
总结起来,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名演变是一个连绵不绝、源远流长的过程。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展和变革,地名也随之发生了演变。
这些地名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历史变迁
![南京历史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51ebaa8ee53a580217fcfe03.png)
南京的历史如下:史前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在南京地区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南京地区在6000年前就出现了原始村落,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所处的年代约为前4千年至前3千年,北阴阳营文化属于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和湖熟文化。
古代明孝陵神道南京古为吴地,位于“九州”之扬州地域。
传说吴王夫差于前495年在此筑冶城。
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筑越城,是南京城垣史的发端。
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金陵邑改为秣陵县。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
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又改为“建康”。
西晋经永嘉之乱而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建康成为华夏正朔所在。
420年东晋灭亡,此后,宋、齐、梁、陈等四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直至589年被隋灭亡。
这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又与此前的吴、东晋合称为“六朝”。
南朝时的建康城人文荟萃,相当繁盛,是南京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梁武帝时城中人口已超过100万。
然而侯景之乱等战乱给建康城带来了严重破坏,隋军攻入建康灭亡陈朝后,更将建康城邑宫苑完全平毁,仅在石头城置蒋州,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次繁荣就此彻底结束。
唐代,建康故地又逐渐发展起来。
唐初在此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
唐朝灭亡后,十国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并修建了城邑。
此后南京城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
宋朝时,此地置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
元朝时为集庆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占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为京师。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0b16f9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6.png)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
但是,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有关中国地名沿革的背景信息和建议。
中国历史悠久,地名沿革复杂且多样。
在古代,地名的形成和变化往往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名可能发生了变化,而一些则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了解中国地名的沿革,你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查阅历史文献和地理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地
名演变和沿革。
2.参考现代地理书籍和地图。
现代地理书籍和地图通常会记录当前的地名及其沿
革,可以为你提供有关地名的历史和背景信息。
3.关注历史事件和政治变迁。
一些地名的变化可能与历史事件或政治变迁有关,
了解这些事件和变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名的沿革。
4.咨询当地居民和文化专家。
与当地居民和文化专家交流可以获得有关地名的最
新信息和更为详细的历史背景。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对具体的地名沿革感兴趣,可以尝试通过以上途径进行查询和研究。
中国地名变迁
![中国地名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f20b6a40767f5acfa1c7cd29.png)
地名概述地名是人类为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地物或地域名称。
所谓地物,既包括山、岭、河、湖、海一类的自然物,也包括人类建造、利用的一些人工物如运河、道路、村落、城镇、矿山等。
地域则是包括各类自然物与人工物所组成的大小不一、类别各异的区域,包括政区、自然区以及林带、渔场、工厂、农庄等等。
这些地名所代表的区域是人们经常接触,甚至须臾不离的生活或劳动场所。
因此,地名一出现,就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接触与交往也在日渐频繁与不断加强,地名的使用也随之日益广泛,它涉及工、农、运输、贸易、民政、外交以及国防等许多部门;另一方面,在地名使用过程中,地名本身又不断地发生演变。
这种演变既包括地名空间位置的变动,又包括地名含义、语词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地名更易等。
因而地名研究也就成为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不仅目前所使用的地名居于世界各国之首,而且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地名之多,更是其他任何国家难以比拟的。
地名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通名与专名。
所谓通名,即山、川、河、湖、郡、县、省、区一类的名称,显示出地名的类别。
专名才是某一类别中地名的特称,有人把通名比作人们的姓,将专名比作人们的名,仅有姓难以识别其人为谁,单有名也会混淆不清。
在习惯上将寄往安徽省蚌埠市的信写作安徽蚌埠也可以,可是寄往山西省大同市的信写作山西大同则不合适,因为除大同市外,雁北地区还有一个大同县,单写大同则会造成邮递困难。
所以这个通名不能省去。
通名有时也会转化为专名,例如浙江是一条江名,浙是专名,江是通名,但在浙江省这个地名中,省是通名,江则是专名的一部分。
又如沙市市与津市市这两个地名中,后一个市字是通名,前一个市字也是专名中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所设的一些县级市中,如万县市、达县市等其中县字也是通名转化为专名一部分的。
我国目前的大小地名,大部分都有悠久的历史,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对于旧有地名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名演变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名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7fce7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c.png)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地名演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其地理环境和地名演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历史地理与地名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的历史地理演变1. 古代中国的疆域分布古代中国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
其中,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地区,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长江流域作为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核心地区,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南地区多山地,水网密布,自古以来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流。
西北地区属于中国的边疆地区,这里既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东北地区地处辽河流域,与满洲文化渊源深厚。
2. 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辽阔的土地和多样的气候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同时,这些自然环境也对人类的生活和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黄河的泛滥给华夏先民带来了灾难,也催生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
长江流域的湿润气候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高山和河流交错的西南地区则培育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和生态系统。
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的地名演变1. 重要城市的地名演变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城市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名演变过程。
以首都北京为例,它的古名为蓟、蓟州,在元代更名为大都,明朝改为北京。
这个演变过程既反映了统治者更迭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中国历史地理的变化。
类似的演变还可以看到在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的地名变化中。
2. 地名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地名同时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大部分地名都与历史事件、地理特征、民间传说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泰山、黄山等山名都与中国古代的崇拜山水的文化传统相关。
而一些古村落如凤凰古城、周庄等的地名则反映了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通过研究中国的地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三、中国历史地理与地名的保护与传承1. 历史地理的保护中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历史地理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75c436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d.png)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中国地名沿革是指中国各地地名的变迁过程,包括地名的起源、演变、改名等情况。
地名沿革对照表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名对照,以了解地名的变迁情况。
下面是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北京市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地名历史悠久。
早在远古时代,北京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当时称为“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后来,蓟被称为“蓟门”,意为“通向蓟州的门户”。
宋朝时期,蓟门改名为“大都”,成为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大都改名为“北京”,意为“北方之京都”。
二、上海市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
早在唐朝时期,上海地区已有渔村,当时称为“上海港”,意为“河口之前”。
元朝时期,上海港改名为“上海”,此后逐渐发展为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
清朝时期,上海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迅速崛起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三、广州市广州市位于中国南方,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早在秦朝时期,广州地区已有渔村,当时称为“脚州”,意为“鱼脚地”。
汉朝时期,脚州改名为“广州”,意为“广阔的州郡”。
广州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港口之一,对中国人与外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南京市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京在古代被称为“金陵”,意为“金色的陵墓”。
金陵在秦朝时期就有人类聚居,曾是齐国和吴国的首都。
随着历史的变迁,金陵成为了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金陵改名为“南京”,意为“南方的京都”,成为中国的首都。
五、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
早在汉朝时期,香港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当时称为“乌巴”和“游牧”。
后来,香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英国殖民者占领香港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城市。
1997年回归中国后,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六、台湾省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早在古代就有人类居住。
唐朝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蕃界”,意为“番地”。
商丘古代名称演变
![商丘古代名称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c0f637483d049649a66580a.png)
商丘古代名称及地理区划的演变,简称,位于河南省最东部。
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域的衔接处。
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古代商丘的厚重历史文化更增添了这座城市的魄力。
商丘拥有五千余年的建城史,一千五百年的定都史,为帝喾之都、夏代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建国之都、宋国之都、梁国之都、南宋建国之都。
在古代,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称在不同的时期或是同一朝代也不尽相同,前后称为、商、商丘、、、、、、、、等。
到了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始置商丘县,自此,商丘一名沿用至今。
一、“商丘”一名的由来商丘因其历史文化悠长,因此致使了此刻人们对“商丘”这一名称的由来莫衷一是。
在众多的观点中要紧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商”字甲骨文的意思是子姓生活在冈上确实是“商”。
上古时,商丘一带地形并非象此刻这么平坦,有一座座土丘。
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猛兽的侵袭,多生活在丘上。
因此,商部落所居住的高地,就被称为“商丘”。
第二种说法: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先的定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
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商之都”。
王国维在《观堂林集·说商》中云:“商之国号,本于地名。
……始以地名为国号,继以为有天下之号。
其后虽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称大邑商。
”因此,商丘的商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商部族的“商”;二是指商人商业的“商”;三是指商朝的“商”。
第三种说法:“商丘”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吞燕卵而生。
古时的“丘”字有两个含义:一是居住地,一个指坟墓。
阏伯不仅在台上居住观星纪时,而且身后又葬在那个地址。
又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因此,后人称此台为“商丘”。
唐朝《括地志》云:“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
”阏伯台确实是商丘。
古代中国的历史地名与地理位置
![古代中国的历史地名与地理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343cd2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b.png)
古代中国的历史地名与地理位置古代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历史地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名的变迁与演化,我们能够窥探古代中国的历史和地理面貌。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探讨古代中国的历史地名。
一、黄河与长江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分别位于北方与南方。
古代中国以河流为中心,形成了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两大文明,沿岸形成了众多的历史地名。
黄河流经的中原地区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如洛阳、开封等都是重要的古代都城。
长江流域则是南方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例如武汉、南京等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横跨中国的北方与南方,连接了黄河和长江。
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因运河的存在而转移,从黄河流域逐渐向长江流域迁移。
运河沿线的城市逐渐兴起,如杭州、扬州等,成为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三、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经过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这条蜿蜒曲折的交通线路途经中国的西北地区,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等不同地域。
许多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城市至今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如西安、敦煌、喀什等。
这些地名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交流与贸易的历史。
四、四大古都中国历史上有四个重要的古都,分别是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
这些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北京作为现代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尤其是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等重要遗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洛阳作为中原地区的古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五、名山大川中国是一个地貌多样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大河。
这些山脉和大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成为了许多历史地名的起源。
如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是古代中国的重要自然景观,每一座山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长江是古代中国南方的重要河流,流经许多历史名城。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a25d20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0.png)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中国各个城市的古称和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些名称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地理特征、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以及政治背景。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城市的古称和地名的由来。
1. 北京(Beijing)古称为蓟(Ji),源于古代的蓟国。
蓟国是秦朝时期华北地区的一个国家,其首都就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
后来,在元朝时期,北京成为元朝的中都,也是蒙古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而北京这个名称,则是明朝时期的称谓,意为“北方的京城”,用以区别南方的南京。
2. 上海(Shanghai)古称为海上,因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东部地区,所以得名。
清朝时期,上海由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在19世纪末的租界时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商务活动。
在当时,上海被誉为“东方的巴黎”。
3. 广州(Guangzhou)古称为番禺(Panyu),意为“落日”,传说中古人在番禺渔港目送夕阳西下,因此得名。
番禺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因位于珠江口,一直扮演着国内外贸易的重要角色。
而广州这个名称则源于宋朝时的称谓“广府州”,意为“广宽而丰盛的地方”。
4. 南京(Nanjing)古称为金陵(Jinling),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认为,金陵得名于宋朝时期南京南城外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另一种传说则认为,金陵得名于冯去疾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诗句“汉升陈五世,萧、曹是知名”。
无论哪种传说,都折射出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辉煌。
5. 西安(Xi'an)古称为长安(Chang'an),意为“永远安宁的地方”。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包括西汉、东汉、西晋、隋朝以及唐朝。
在古代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而西安则是明清时期的称谓,意为“西方永久安定之地”。
除了这些城市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城市也有着丰富的古称和地名的由来。
这些城市的古称和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见证。
中国古代地名对照表
![中国古代地名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52624d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a.png)
中国古代地名对照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古代,大量的地名被用来描述各个地域,这些地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份对照表中,我们将探索一些中国古代地名,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1. 中原(Zhongyuan)中原是中国古代对黄河流域中部地区的称呼。
这个名称主要用来描述中国的中心地带,被认为是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中原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山西、河北和陕西等省份。
这片地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王朝的发源地,如夏、商、周等。
2. 蓝田(Lantian)蓝田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在古代,蓝田被认为是兵家必争之地。
蓝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角色。
3. 长安(Chang'an)长安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作为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朝代的首都,长安见证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
它是汉朝、唐朝的首都,并且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长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4. 京师(Jingshi)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首都的称呼,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几个朝代的首都都被称作京师,如秦朝的咸阳、汉朝的长安、明朝的北京等。
京师象征着政治中心和权力的集中。
5. 扬州(Yangzhou)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的长江北岸。
在古代,扬州是中国著名的城市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扬州以其发达的商业和繁荣的文化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聚集。
6. 钟山(Zhongshan)钟山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中山市。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钟山被尊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
这座山山峰陡峭、风景秀丽,也成为了旅游胜地。
7. 苏州(Suzhou)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被誉为“天堂之城”。
苏州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名城,以其优美的园林和细腻的艺术品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园林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
8. 齐鲁(Qilu)齐鲁是中国古代对山东省的称呼。
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与地名
![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与地名](https://img.taocdn.com/s3/m/a8d493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c.png)
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与地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地理与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上古时期至今,中国的地名与地理特征与国家的演变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古代历史地理划分、地名的起源与变迁以及地名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代历史地理划分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划分主要包括九州、道、郡、县四个层级。
九州划分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将中国的地理划分为九个区域,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和凉州。
九州划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地域的把控和描述,为中国地理观念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与郡则是更为具体的地理划分,道是指九州之下的大地方行政区,郡则是道下分出的次级行政区。
在古代,道与郡的划分主要基于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有些道与郡至今仍然存在,如广东道、江苏郡等。
这些地域划分不仅有助于行政管理,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地理格局和发展脉络。
二、地名的起源与变迁中国古代地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
在古代,地名通常以地理形态、地貌、山川、水系、人文历史等方面为基础,如长江、黄河、太湖、洞庭湖等。
这些地名能够直观地反映当地的地形特征和水源分布,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地名也会发生改变。
有些地名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了,有些地名经过更名或拆分,而一些地名则延续至今。
比如古代的京、延、陕等地名现在仍然存在于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如北京、延安、陕西等。
这些地名的延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线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
三、地名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地名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丰富多样。
地名的形成与演变与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很多地名都与中国的传说和神话有关,如蓬莱、崆峒、东海等,这些地名都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地名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景观特征的观察和理解,也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具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
此外,地名还承载了当地的历史与人文记忆。
分析历史地名的演变与语言变迁
![分析历史地名的演变与语言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dd4d931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f.png)
分析历史地名的演变与语言变迁历史地名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历史,它们的演变与语言变迁息息相关。
通过分析历史地名的演变与语言变迁,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起源、文化发展以及语言变迁的过程。
首先,历史地名的演变反映了地区的历史起源。
在一个地区的早期,地名通常与自然地理特征相关。
比如,城市的名称可能来源于附近的山脉、河流、湖泊或其他地理特征。
这些早期的地名凝聚着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在社会发展和政治变迁中也发生了变化。
当地区的政治中心或行政中心发生变化时,地名往往会随之更改。
这种变化反映了地区的历史演进及政治力量的变迁。
例如,中国的北京在历史上曾有多个名称,它的地名演变与政治中心的迁移紧密相连。
而另一方面,一些地名则能够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不变,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其次,历史地名的演变还反映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地名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中可能会发生变异和转化。
在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地名演变可以追溯到文化与语言的交融。
例如,台湾地区的一些地名来源于原住民语言,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的语言变迁也会受到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的影响。
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可能导致地名的更改或被遗忘。
在一些国家,政府可能更名某个城市或地区,以消除旧的政治象征。
这种更名行为反映了政治意图和历史观念的改变。
最后,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地名的演变与语言变迁,了解语言发展的过程。
地名的演变是语言变迁的一种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一些早期的地名可能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因此,地名经过演变后,它们的拼写和发音可能有所变化,这也为我们研究语言变迁提供了线索。
总之,历史地名的演变与语言变迁密切相关,它们反映了地区的历史起源、文化发展和语言变迁的过程。
通过研究历史地名,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能够推测出语言的演变和语言变迁的原因。
古地名与现地名对照表 吐槽
![古地名与现地名对照表 吐槽](https://img.taocdn.com/s3/m/2623d1d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6.png)
古地名与现地名对照表吐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中,地名是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存在。
古地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正如同一部著作不同时期用词会有所变化一样,中国古代的地名也随着历史变迁而发生变化。
因此,对中国古地名与现地名进行对照,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文化底蕴。
下面是一些知名的古地名与现地名的对照表,以及对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一些吐槽和分析。
1. 漫湾(现为敦煌市)漫湾是唐朝时期敦煌地区的一处军事据点,曾经历史上著名的玉门关之战,随着历史的变化,漫湾这个地名渐渐被淡忘。
在1954年,为了寻找一种更加富有浪漫色彩和诗意的名称,漫湾被更名为敦煌市。
这个更名,同时也是对敦煌传统文化的一次重塑。
2. 天门山(现为长沙市)天门山位于长沙市北部,是湖南文化之旅的重要景点之一。
这个地名最早见于《湖南通志》,但据史册记录,完整的天门山名称为“沉香为阳、天门为阴,沉香与天门峰合成一个阴阳夫妇”。
这个古老的地名,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虔诚崇拜和哲学思考。
3. 平原(现为河南省平顶山市)平原在春秋战国时期属鲁国,郑国于四百年前掘池引渠,灌溉周围土地,使广阔平原成为了当时黄河流域最富庶的农业地区之一。
这个名字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艰苦的劳动和聪明智慧。
4. 常山(现为保定市)常山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汉武帝时称为右北平,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北省中部,是中原平原北部的一片山地。
这个古老的地名,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化,并留下了许多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代表。
5. 和龙(现为吉林省和龙市)和龙位于吉林省中部,毗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5世纪到17世纪时,这里是中国和朝鲜民族人民友谊和平交往的重要地方。
和龙这个名字也来由于中国和朝鲜人民的和平相处,它是为了纪念古代两国之间的“和”而得名,是涵盖了中朝历史、文化与友谊的重要代表。
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
![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0b94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d.png)
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一、北方1. 北京(古称燕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燕京是其古称,源自于春秋时期的燕国。
2. 太原(古称晋阳):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古称晋阳,因为太原位于晋国的故地。
3. 呼和浩特(古称盛京):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古称盛京,意为繁荣的城市。
二、东方1. 上海(古称沪上):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古称沪上,因为上海位于长江口的沪渎地带。
2. 南京(古称金陵):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古称金陵,因为南京是金陵山的所在地。
3. 青岛(古称胶州):青岛是山东省的重要港口城市,古称胶州,因为青岛位于黄海之滨的胶州湾。
三、西方1. 西安(古称长安):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古称长安,因为西安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长安意为永久安定。
2. 成都(古称蜀都):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古称蜀都,因为成都是古代蜀国的都城。
3. 兰州(古称金城):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古称金城,因为兰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四、南方1. 广州(古称番禺):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古称番禺,因为广州位于番禺县的所在地。
2. 深圳(古称蛇口):深圳是广东省的一个特区,古称蛇口,因为深圳原本是一个小渔村,以渔业为主要产业,蛇口是其渔港的所在地。
3. 福州(古称闽都):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古称闽都,因为福州是古代闽国的都城。
以上是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这些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地名都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象征。
他们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
这些地名不仅仅是一串字,更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历史地名古今对照
![中国历史地名古今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eee62e0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d.png)
中国历史地名古今对照中国历史地名对照1:先秦——古地名或国名---所属时代---今地名或范围涿鹿---黄帝---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XXX---黄帝---河北涿鹿县东南龙门山---禹---山西河津县西北会稽山---禹---浙江绍兴一带鸣条---夏---山西运城安邑镇北南巢---夏---安徽巢县西南亳(音bo2)---商---河南商丘殷---商---阳小屯村朝歌---商---河南淇县岐山---周---陕西岐山县东北羑里(羑音you3)---周---河南汤阴县一带盟津---周---河南孟津东北孤竹国---周---河北卢龙崇国---周---陕西省沣水县首阳山---周---山西永济西南牧野---周---河南淇县西南镐京---周---陕西西安市西洛邑---周---河南洛阳市彘(音zhi4)---周---山西霍县东北骊山(骊音li4)---周---陕西临潼东南齐国(首都临淄)---年龄---山东淄博鲁国首都---年龄---山东曲阜莒(音ju3)国都城---春秋---山东树东莒县宋国首都---年龄---商丘南北杏---年龄---山东东阿县北郑国首都---年龄---河南新郑长勺---春秋---山东莱芜东北燕国都城------春秋---北京楚国都城---春秋---湖北江陵西北召陵(召音sha4)---年龄---河南郾城县方城(楚国的长城)---年龄---河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葵丘---春秋---河南兰考东XXX(盂音yu2)---年龄---河南睢县西北泓水(泓音hong2)---年龄---河南柘城西北晋国都城---春秋---山西翼城东南五鹿---年龄---河南濮阳东南城濮---年龄---山东鄄城西南践土---春秋---河南原阳西南滑国地界---年龄---河南省崤山(崤音yao2)---春秋---河南洛宁县北XXX---年龄---河南嵩县东北邲地---春秋---河南郑州市东城父---年龄---河南襄城西郢都(郢音ying4)---春秋---湖北江陵西北吴国都城---春秋---江苏苏州昭关---年龄---安徽含山县北鲁国陬邑(陬zou3)---年龄---山东曲阜东南中都---年龄---山东汶上县汶阳---年龄---山东泰安西南越国首都---年龄---浙江绍兴槜李(槜音zui1)---春秋---浙江嘉兴西南苎罗山---春秋---浙江诸暨南黄池---年龄---河南封丘县西南晋阳---春秋---山西太原市XXX---春秋---山西夏县西北平阳---春秋---山西临汾县西南韩国首都---年龄---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国都城---春秋---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国都城---春秋---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雍城---战国---陕西凤翔县咸阳---战国---陕西咸阳市东北大梁---战国---河南开封桂陵---战国---河南长垣西北马陵---战国---河北台甫县东南商于---战国---河南淅川县西南XXX---战国---山东滕县东南莒城---战国---山东莒县即墨---战国---山东平度县东南武关---战国---陕西丹凤县东南汨罗江---战国---湖南省东北部渑池(渑音mian3)---战国---河南渑池县西野王---战国---河南沁阳上党郡---战国---治所在今山西长治邺城---战国---河北临漳县西南XXX---战国---河南禹县督亢---战国---在河北涿县一带易水---战国---河北易县代城---战国---河北蔚县寿春---战国---安徽寿县西下邳---秦---江苏睢宁西北XXX---秦---山东胶南县沙丘---秦---河北广宗县西阳城---秦---河南登封东南渔阳---秦---北京市密云西南阳夏--- 秦---河南太康县大泽乡---秦---安徽宿县东南陈县---河南淮阳关中---秦---函谷关以西地区会稽郡---秦---治地点今江苏姑苏。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097f596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b.png)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研究古今地名更替,发现河南是被误会得最惨的。
古代叫宁邑,现在竟然叫新乡;古代叫应城,现在竟然叫平顶山,古代叫怀州,现在竟然叫焦作;古代叫颍川,现在竟然叫登封;古代叫归德,现在竟然叫商丘;古代叫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很多人高呼我高端大气的中原文明,竟硬生生地给改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调查后的事实告诉你:1.很多地名本身就是沿用的某个朝代的古地名,如“西安”之名沿袭自明朝。
2.部分地名所指代地区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例如汝南和驻马店,却不知道汝南之名现在仍在被使用,就是驻马店市所辖的汝南县。
驻马店市辖1个行政区9个县,汝南固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始于春秋的新蔡县就没历史没内涵?西周时就建立封地的遂平县(西周时为房国,唐宪宗改为遂平县)。
此外,撇开地名的历史由来不谈,很多名称本身是很有意趣的,如“商丘”,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量,居然被世人误会成不如“归德”一名,此等逻辑和审美让人叹息。
我们来简单探讨下部分被误会得最厉害的地名出处,看看到底是谁“没文化毁历史”。
时间和篇幅有限,只重点说某地区目前使用的地名渊源。
西安-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
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
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
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
长安自古帝王都,若都城改换,长安之名自然不适合沿用。
宝鸡-陈仓:宝鸡地区是周秦王朝发祥地。
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ad084b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f.png)
(完整word版)古今地名对照表《古今地名对照表》地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古老的地名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代表着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通过《古今地名对照表》的方式,对比古今地名,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与变迁。
一、“京都”与“北京”“京都”是中国古代皇城的泛指,代表着权力与中央政权。
而“北京”则是中国现代首都的名字。
这两个地名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古代,中国的皇城多为京都,最早的京都是在商朝,被称为商京都。
随后,周朝、秦朝、汉朝等都建立了不同的京都。
但在元朝开始,北京成为了中国的京都,成为了元、明、清三朝的都城。
直至今日,北京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二、“长安”与“西安”“长安”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名称,而“西安”则是长安所在地的现代名称。
这两个地名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东亚古代最大的城市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庶的朝代之一,长安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国内外文化和商业交流的中心。
而西安则是长安的现代名称,除了保留了一部分古代建筑和文化,还增加了现代城市的特色和功能。
三、“洛阳”与“开封”“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都城,而“开封”则是洛阳所在地的现代名称。
洛阳和开封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城市。
洛阳作为东亚古代文化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中心之一。
而开封作为古洛阳的现代名称,也保留了一部分古代历史景观,如伽蓝寺、白马寺等,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路,而“一带一路”则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仅贸易繁荣,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而一带一路则是中国在现代倡导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构想,旨在通过互联互通的合作,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各地方地名的由来
![中国各地方地名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8d1cd02f376baf1ffc4fade2.png)
华北与东北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
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汜》:“江有汜,之子归。”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地名
人文地名的产生与人类文明进程是密切联
系的。 郡县制度的产生,是人文地名诞生的划时 代事件。 出现的地名中即有郡、县,之后又有府、 郡省、京师等行政地名。 《汉书· 地理志》是我国地名学史上第一部 具有地名学研究内容的著作,它对60处地 名渊源的解释成为后世地名学的典范。
(2)影响地名变化的几种因素
地名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变动性的特点。
影响因素有 A、改朝换代。如王莽篡汉后,即对全国所 有县名进行改动。 B、行政区划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地名的改变。 如乡升县、厅改州等。新疆 C、经济变化。如旧时桂林的盐街,今时的 文化步行街。
D、社会心理变化。一些较俗的地名,随着
例:京师的解释
《公羊传》桓公九年(前703年):“京 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 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 之。” 意思是说,被周天子选为都城的地方必须 以“众多”、“弘大”之类的词语来形容 才行,也表示首都规模的恢廓广大和人口 众多,所以才叫“京师”。这就开了地名 渊源解释的先河。
6.冈,指小山。《小雅· 正月》:“谓山盖卑,戈同为 陵”。 7.丘,指隆起的地形。《陈风· 宛丘》:“子之汤兮, 宛丘之上”;
(2)表水的地名
1.浒或干.指河边。《王风· 葛藟》:“绵绵葛 藟,在河之浒”;《大雅· 江汉》:“江汉之浒”; 《魏风· 伐檀》:“坎坎优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2.洲.《丙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朱熹注:“河,北方河水之通名;洲,水 中可居之地也。”
地名史讲座
被忽略的身边文化
一、地名学概念
是近代以来出现的交叉学科,与地理学、
语言学、历史学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 系,是研究地名的由来、地名的词语构成、 演变、分布规律、功能以及地名与自然和 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
二、地名学的研究内容
①语言方面。地名由语词构成,从词汇学、词源 学、语法学、语音学、语义学、文字学的角度, 对地名进行语词分析,研究地名的语源、语音、 含义、字形及其演变 ,有助于地名的正名、正字 和正音工作。依据保留在地名中的古语成分,可 以推论古语特征。对地名中方言词汇的研究 ,可 以帮助确定方言的分布界限和词义。语言的民族 性使地名研究为探索民族分布、迁徙、心理、习 俗、信仰等提供资料。在科学的语言分析基础上, 做好不同国家和民族地名的译写规范化工作。
诗经中的方位地名
国风的篇名有周南、召南。 东门、南山、北门等;《陈· 宛丘》:“宛丘之上”、 “宛丘之下” 。 引人注目的是带“阳”字与“阴”字的方位地名很多, 如.《召南· 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秦 风· 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小雅· 六月》: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等等。但没有发现带“阴”字 者。 先民择居时多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向阳之地,故西汉初年总 结方位地名命名原则时,只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避讳改名。如许昌县,因唐庄宗李存勖避
其祖父讳李国昌而改名为许田县。 因重名而改名。如蒙山县原名永安,但湖 南、四川等地均有相同的县,故改名为蒙 山。 因追求旅游效应而改名。如黄山市、香格 里拉县、张家界市、赤壁市等。
六、地名学的命名原则
A、因自然实体而命名。如泰山、华山等山
名,漯河、泗水等名。 B、因方位而得名。甲骨文中即有: 在甲 骨文中,东单、东洹、南洮、南门、西鄙、 西单、北麓、北洮、鹿东北、河南、丘北 等。
②地理方面。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地名 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 而且还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 对古地名的位置进行考证,以及利用地名推测当 地在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对研究区 域开发历史和地理演变(如海岸、河道、湖泊、 植被、经济等),都是地名学研究在地理方面的 课题。在研究聚落起源方面,地名资料更有价值。 对地方性地名通名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当地的特 殊地理景观。
五、地名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 素
(1)地名由单名向双名、多名过渡。双名、
多名地名在殷商甲骨文中十分稀见,在春 秋时期《诗经》中已出现了不少,到战国 时期《禹贡》里能与单名地名平分秋色 。 如单名中如宛、殷、郢、蓟等;双名中如 淄博、马陵、邯郸等。 今天中单名地名仍然存在:通县(北京)、 吴县(江苏)、成县(甘肃) 等
3、早期地名的来历
我国早期地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 诗经中地名的来历多与草莱初辟的自然环 境有关。 (1)表山与地形起伏的地名
1.原,周人所说的“原”包括黄土塬和河流冲积阶地, 《大雅· 公刘》“于胥斯原”、“复降在原”的“原”即 指今陕西旬邑县一带的黄土塬,是周的先祖公刘迁都之 处。2.山,《小雅· 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 莱”; 3.阜,指大的土山。《小雅· 天保》:“如山如阜”; 《小雅· 吉日》:“升陂大阜”。 4.陵,指大的阜。《小雅· 天保》:“如冈如陵”。 5.巘,《大雅· 公刘》:“陟则在巘”,朱熹注:“巘, 山顶也。”
③历史方面。地名是时代的产物,又具有
相对稳定性,因而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 通过研究地名可以说明许多历史问题,对 研究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等都有帮助。
四、地名学源流
1、我国传统地名学源远流长,主要涉及地
名渊源、地名通名、地名命名更名规律、 地名定位、地名用字、地名读音等领域。 其中以解释地名渊源为主流。 2、我国的地名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个体地名 研究、群体地名研究和地名整体研究三个 阶段。
3.沼,指小水池。《召南· 采蘩》:“于以采蘩, 于沼于址。” 7.水,《卫风· 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 右”;《大雅· 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 绩。”
4.泽.指聚水的洼地。《陈风· 泽
陂》:“彼泽之陂。”
5.涧,指山间溪流。《召南· 采藏》:
“于以采赖,南涧之滨。”
时代的变革,需要加以调整、改变。如北 京的羊尾胡同——扬威胡同。嘴巴胡同— —醉葩胡同。母猪胡同——梅竹胡同。猪 市胡同——珠市胡同。一府因与“姨夫” 音近而改名为“后街”。 E、意识形态的作用。如许县——许昌县 (曹丕)粉饰太平与宣传而改名:民国时 期的自由平等、博爱、齐民等地名出现。 政治宣传、歧视:循化、永顺、杀虏、安 顺、镇边、镇南关等。敬仰:中山、东方 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