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逆变器厂商海外布局分析
【2020年度盘点】15家国内外负极企业扩产“追踪”
【2020年度盘点】15家国内外负极企业扩产“追踪”【2020年度盘点】15家国内外负极企业扩产“追踪”负极材料| 扩产文章来源自:高工锂电网2021-01-04 10:21:30 阅读:22000全球范围内的负极材料产能上量,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加速出局的风险。
关于恶意转载本网原创文章,故意删除高工锂电字眼的严正声明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负极材料企业“阵营”不断壮大。
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持续攀升,海外动力电池市场与国内市场双向需求带动下,现阶段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SKI、中航锂电、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积极筹备扩产,驱动负极材料扩产提速。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0年Q3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1.7万吨,同、环比增长74.1%、61.2%,预计全年出货量增长有望超30%。
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叠加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欧洲锂电自行车市场需求提升、电动工具国际企业加快国内布局、智能手机新品“换机潮”、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和视频会议等模式带动数码电池市场火热。
终端不同细分领域需求带动锂电池出货量增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水涨船高。
高工锂电获悉,目前包括璞泰来(江西紫宸)、杉杉股份、国民技术(斯诺实业)、中科电气、翔丰华、凯金能源都在加紧部署负极材料产能与石墨化加工能力。
同时,今年诸多“新兵”加入负极材料扩产大军,包括福鞍碳材料、湖北宝乾、金泰能、闽光新材料、龙蟠科技、山河智能、华舜新能源相继宣布投资或开工负极材料项目。
在海外,今年韩国浦项化学、加拿大NextSource也在积极备充负极材料产能。
全球范围内的负极材料产能上量,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加速出局的风险。
从竞争格局来看,负极材料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国内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产品毛利率持续走低。
新进入者增多的情形下,企业整体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这对其在资金投入、技术提升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阳光电源海外解决方案
阳光电源海外解决方案第1篇阳光电源海外解决方案一、前言阳光电源作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企业,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清洁、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
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现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海外解决方案。
二、目标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
重点目标市场包括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区。
2. 政策环境:各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为我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竞争态势:海外市场竞争激烈,要求企业具备核心技术、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三、解决方案1. 产品策略(1)推出符合目标市场认证要求的高品质产品,如逆变器、储能系统等;(2)针对不同市场特点,开发定制化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3)持续研发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2. 技术策略(1)加强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2)培养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公司行业地位。
3. 市场推广策略(1)参加国际知名行业展会,提高品牌知名度;(2)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拓展市场渠道;(3)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新能源项目。
4. 服务策略(1)设立海外服务中心,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2)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3)提供定制化培训,提高客户满意度。
5. 合规经营(1)遵循国际法律法规,确保公司海外业务合法合规;(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经营风险;(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实施与评估1.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和预期目标;2. 建立项目跟踪与评估机制,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3. 定期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五、风险与应对1. 政策风险:密切关注目标市场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策略;2. 市场竞争: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3. 技术风险:加强与国际技术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 法律合规:严格遵守国际法律法规,防范合规风险。
逆变器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逆变器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逆变器的分类逆变器是将光伏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的工具,主要分为组串式、集中式、微型逆变器三种,其中组串式逆变器毛利率远高于集中式。
组串式和集中式最核心的差异在于MPPT数量,随着光伏产业链的不断降本,大功率组串式和集中式逆变器4-5分/W左右的价差的影响可被多路MPPT发电量增益所抵消,组串式性价比逐渐凸显。
二、逆变器发展格局从逆变器近十年的发展格局来看,先后经历了欧洲垄断——中欧竞赛——全球一超多强的阶段。
欧洲是全球最早光伏装机的地区,2012年之前,欧洲光伏市场繁荣,新增装机量占全球60%+,因此光伏逆变器市场主要被欧洲企业垄断,其中SMA具有绝对统治力,2012年占据全球22%的份额,超出第二名ABB约15%,处于绝对龙头地位。
2013年起,政府出台标杆电价政策,集中电站项目开始陆续启动,中国光伏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并逐步取代欧洲成为全球光伏装机最大的市场。
在此背景下,主打集中电站市场的中国企业华为依靠国内的人口红利,全球份额跃升至世界第一,市场份额达到15.07%;阳光电源世界第二,市场份额达到14.78%;上能电气、特变电工也开始进入榜单。
2016年起,华为、阳光龙头地位稳固,2019年华为、阳光市场占有率达到22%和13%,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市场上形成一超(中国)多强(欧美日)的格局。
三、逆变器需求分析2019年光伏发电量为724.09TWh,光伏累计装机量619082MW,光伏占发电总量的2.68%。
随着能源电力化趋势的逐步加速,以光伏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储能储能快速导入,光伏发电在新增装机中具备成本优势,光伏发电增量占全球总发电量增量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光伏发电未来将持续增长。
光伏发电行业的持续增长将带动上游逆变器市场的增长。
据预测,2020年全球逆变器替换需求达8.7GW,且主要分布在发展较早的欧洲市场。
2020年全球逆变器更新的市场规模达7亿美元以上。
逆变器行业市场分析
逆变器行业市场分析第一节逆变器行业概述一、逆变器概述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将光伏组件发出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
光伏逆变器根据功率不同可分为:集中型逆变器、组串型逆变器和其他逆变器。
根据下游应用可分为并网逆变器、离网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
随着对清洁和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各种举措的实施,整体市场前景广阔。
二、逆变器行业分类情况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直流电需要通过逆变器才能转变为交流电并用于家用电器或并网发电。
光伏逆变器一般可以按照技术路线及功率水平分为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模块化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等。
其具体对比情况如下:1、集中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对应前述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
其逆变方式是将大量并行的光伏组串连接到同一台集中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完成最大功率点跟踪后,再经过逆变并入电网。
集中式逆变器单体容量通常在500kW以上,单体功率高,成本低,电网调节性好,但要求光伏组串之间要有很好的匹配,一旦出现多云、部分遮阴或单个组串故障,将影响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电产能。
集中式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电压范围较窄,组件配置灵活性较低,发电时间短,主要适用于光照均匀的集中式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等。
2、组串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对应前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其对数串光伏组件进行单独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再经过逆变单元以后并入交流电网,一台组串式逆变器可以有多个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块,组串式逆变器的单体容量一般在100kW以下。
相对于集中式逆变器而言,接入不同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块的组串间允许电压和电流的不匹配,因而其相对集中式逆变器而言整体发电效率更高,其发电规模亦更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
但由于其组件串联数量仍然较多,因而系统转换效率、灵活性、可控性不及微型逆变器,安全性亦弱于微型逆变器。
3、模块化逆变器模块化逆变器的使用场景为百千瓦级至兆瓦级光伏电站的电能变换,其参考了微型逆变器“分布式电能变换”的设计思路。
2020年光伏逆变器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光伏逆变器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9月目录一、逆变器行业简介、分类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5)1、逆变器简介 (5)(1)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脑和心脏 (5)(2)下游包括终端业主、EPC承包商、系统集成商和安装商 (6)2、逆变器分类 (7)3、逆变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0)(1)研发能力 (10)(2)品牌力 (11)(3)渠道开发能力 (11)二、逆变器行业需求趋势分析及空间测算 (12)1、趋势 (12)(1)组串式逆变器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升 (12)(2)逆变器存量替代需求有望步入高增时代 (13)2、全球逆变器需求及市场空间测算 (14)三、逆变器行业竞争格局及盈利能力分析 (16)1、国内企业加速海外渗透抢占市场份额 (16)(1)近年来国内逆变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16)(2)国内逆变器企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 (17)(3)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渗透率较高,美国、日本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18)2、中游企业加速崛起,落后企业陆续退出 (19)(1)行业内多数企业开始采取集中竞争战略 (19)(2)受益于细分子领域的集中竞争战略,中游企业加速崛起 (19)(3)行业持续整合,落后企业加速退出 (20)3、降本路径:功率大型化、原材料国产化和技术优化 (21)(1)功率大型化 (21)(2)原材料国产化 (21)(3)技术优化 (22)4、盈利能力:中短期有望随海外渗透率提升和降本维持在较好水平 (23)(1)多重因素作用下逆变器价格逐年下跌 (23)(2)中短期盈利能力有望随海外渗透率提升和降本维持在较好水平 (23)四、行业主要企业简析 (24)1、阳光电源:全球逆变器龙头,业绩持续增长 (26)(1)全球逆变器龙头,2020上半年业绩高增 (26)(2)储能业务继续高增,享受广阔市场空间 (26)2、锦浪科技:持续全球化布局,业绩有望持续高增 (27)(1)全球化布局,业绩高速增长 (27)(2)深度绑定优质客户,扩产缓解产能不足 (27)3、固德威:优质组串式逆变器企业,业绩有望持续高增 (28)(1)优质组串式逆变器企业,业绩持续高增 (28)(2)组串式逆变器需求有望持续高增 (28)(3)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9)(4)储能市场前景广阔,储能逆变器业绩有望持续高增 (29)五、主要风险 (30)1、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 (30)2、逆变器价格超预期下跌 (30)3、海外贸易政策变化 (30)受益于全球光伏装机增长和逆变器存量替代需求释放,逆变器需求有望持续高增:逆变器内部IGBT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普遍在10-15年左右。
电气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德业股份:储能产品继续迭代升级,16kW光储新品battle海外市场
证券研究报告作者:行业评级:上次评级:行业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强于大市强于大市维持2022年03月06日(评级)分析师孙潇雅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80009行业深度研究摘要在上一篇【德业股份】深度报告中,我们阐述过公司在众多逆变器企业中特征系始于并网,壮于储能。
近期行业与公司均有变化,我们对储能行业、德业储能逆变器业务做如下更新:核心点——行业层面,海外直接配储的地区越来越多(即光储一体项目增加)、项目功率段逐步拓展(从早期5kw,到现在10kw+)。
公司层面,对标荷兰优秀逆变器企业Victron,拟加速推广16kW单相光储混合逆变器,业务有望下半年加速。
产品变化之:光储一体项目增加——与以往不同,至少四个市场半数用户将直接配储✓原因1:光储项目经济性提升:以德国为例,预计2025年配储每度电节约50%;✓原因2:光储一体项目可充分应对余电上网政策不确定性产品变化之:储能逆变器功率段逐步拓展,德业快速响应,推出16kw单相光储混合逆变器✓产品线扩展情况:锦浪——2019年5kw→2020年10kw;固德威——2015年5kw→2021年100kw工商业储能✓功率段拓展原因:储能逆变器适应原并网逆变器功率需求——并网起步较早,功率范围普遍宽于储能;当前地面电站电站储能(>200kw)与工商业储能(50-150kw)储能应用产品仍较少——储能经济性提升,客户群扩大,逆变器功率段随之需要变化。
✓公司新品:公司拟推出的16kW单相光储混合逆变器兼具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功能,可进行直流/交流耦合切换,选择性高企业竞争力之:产品(寻找差异市场,48V低压、并离网切换时间短)+销售(对标海外爆款)+成本(效仿传统主业,一体化向上)产品端:借鉴小家电发展经验,保持及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秀新品的执行力✓光储混合逆变器具备直流耦合方案优势,保有智能交流耦合方案传统,存量和增量配储并行✓独特性(看到不一样的市场):适配48V低压应用场景(同业一般高压),采用频率下垂控制技术实现逆变器并联(16台,同业6台),并离网切换时间4ms(同业在10ms以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2摘要☐销售端:对标海外爆款并凭性价比取胜的销售策略✓相比Victron,公司8kW产品功率密度高15%,同时并联台数可达后者2.8倍(公司16台并联,Victron仅6台),8kw售价低46%(德业0.25$/W,Victron0.46 $/W ),预计新产品将延续高性价比,针对性抢占市场。
全球主要IGBT供应商大盘点
全球主要IGBT供应商大盘点作为半导体分立器件重要的组成部分,IGBT潜在市场巨大。
然而,纵观全球IGBT市场,主要被日、欧、美等国刮分,罕见中国本土厂商的身影。
据悉,大陆现在的IGBT等功率元器件几乎都依赖进口,形势不容乐观。
以下猎芯网就IGBT全球格局及主要供应商分布进行一次完整梳理。
日德企业称霸全球据猎芯网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有近70%的IGBT模块市场被三菱、东芝及富士等日系企业控制。
德系的英飞凌也是全球IGBT龙头企业之一,其独立式IGBT 功率晶体以24.7%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IGBT 模块则以20.5%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
瑞士系的ABB,长期保持着全球IGBT前十的地位,在高电压等级领域所向披靡。
美系的ON、Fairchild(已被ON收购)、ADI、Vishay等均为全球功率器件的领头羊。
全球前十大IGBT厂商据调研机构IHS于2016年公布的报告,英飞凌(Infineon)以独占全球24.5%的份额高居榜首,日本三菱电机(Mitsubishi )则以24.4%的全球份额位列第二,另一日系大厂富士电机(Fuji Electric)以12.2%的占有率夺得季军。
其他排名依次为:赛米控(Semikron)、日立(Hitachi)、安森美(ON)、威科(Vincotech)、ABB(瑞士最大的IGBT厂商)、仙童(Fairchild,已被ON收购)、丹佛斯(Danfoss)、嘉兴斯达(Starpower)、东芝(Toshiba)、艾赛斯(IXYS)、CRRC(中国中车)、IR (国际整流器)。
以上排名中,三菱电机、富士电机、日立三家为日系公司,丹佛斯为丹麦公司,ABB为瑞士公司。
英飞凌、威科及艾赛斯均为德企,威科起源于德国西门子机电集团,现由日本三菱电机控股,艾赛斯的总部则设在美国。
2014年,美国IR被英飞凌以30亿美元收购,2016年,安森美以26亿美元收购仙童。
这两起大并购,迅速改写了IGBT全球市场的格局。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研究:复盘海外风机龙头竞争格局演变,展望国内企业争占海外市场路径
投资逻辑海外整机市场格局变动主要受1)企业间整合、2)区域布局和3)产品迭代三方面影响。
2015-2022年间,海外整机市场CR4集中度从66%提升至89%。
我们认为,海外整机企业普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升市占率:1)企业间整合,或通过以收并购提供资金支持,或纵向整合完善产业链,或横向整合拓展市场,或合资成立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2)全球化布局,以平滑企业优势区域需求下降风险,同时抢占新兴市场份额;3)产品高质量快速迭代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国内整机市场格局变动主要受1)产品质量、2)客户集中度和3)产品交付能力三方面影响。
国内整机行业竞争格局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1)行业初期发展阶段,未形成龙头稳定格局;2)行业经历周期,龙头格局稳定,优势二线企业市占率快速提升。
2010-2015年为国内风电行业发展初期,由于1)低价竞争下疏于对产品质量的把控;2)客户过度集中等问题,华锐风电、联合动力市占率逐年降低,丧失龙头地位。
2016-2022年,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市占率保持行业前三。
同时优势二线企业,如三一重能、运达股份和中车风电等,受益于纵向一体化布局及产能快速扩张,在抢装潮中保证其产品交付能力,使其市占率快速提升。
风电整机全球化路径或不同于光伏&工程机械。
我国光伏与工程机械出口世界领先。
我国光伏行业最初依靠大规模高效生产的成本优势出口,之后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在光伏先进技术和装备领域也逐步建立优势并引领全球,最终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我国工程机械龙头均通过海外并购方式深度构建海外市场渠道体系。
对比可知,风电整机全球化路径或不同于光伏&工程机械。
风电整机环节除提供组装外,更需把控上游零部件的设计,因此初期无法通过成本优势出口。
考虑风机体积重、高度高,若产生安全事故危险性大,海外业主对产品质量把控更严,而由于国内风电行业发展晚于欧美市场,风机产品欧美市场认可度不足,因此风电出口相对较少。
国内外主要光伏逆变器生产商推荐
国内外主要光伏逆变器生产商推荐第一篇:国内外主要光伏逆变器生产商推荐国内外主要光伏逆变器生产商推荐:国外主要的光伏逆变器生产商:目前全球龙头SMA占据市场份额达44%。
第二梯队4个厂商合计占据32%市场,包括Fronius、Kaco、PowerOne、Sputnik、其余较有影响力的厂商包括:西门子、施耐德、爱默生、ABB等。
国内主要的光伏逆变器生产商:1.阳光电源(sungrow)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于2011年在深圳创业板融资上市。
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电力系统电源等,并提供项目咨询、系统设计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其光伏逆变器产品主要以适合国内市场的大机为主,在海外市场及小机市场并无明显优势。
2.古瑞瓦特新能源(Growatt)是现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2011年以3亿元销售额成为中国第一大光伏逆变器出口商。
2012年获得了红杉资本和招商局科技的投资,应该说是目前中国光伏业内最具成长力的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为1.5k—500k光伏逆变器。
产品在技术创新、转化效率方面都走在了国内逆变器企业最前面,最早的获得国际photon实验室A+评定,同时也成为在澳洲、欧洲、美洲等主要光伏市场最大的中国逆变器供应商。
3.南京冠亚(Guanya)以生产适合大型电站使用的大型光伏逆变器为主,在大型机方面非常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之一。
主要从事光伏/风机并网逆变电源、光伏/风机离网型逆变电源、光伏/风机控制器、户用电源的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另外,国内其他主要的或者能够成规模的光伏逆变器制造企业还有:正泰电气、中达电通(台达、台湾)、特变电工、科华恒盛、南瑞电气、许继电气、比亚迪、京仪绿能、颐和新能源、伏科太阳能、追日电气、聚能科技、索英电气等第二篇:世界光伏市场和光伏生产商排序本文由lycstone2011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光伏逆变器行业深度报告-出海加速,全球崛起
光伏逆变器行业深度报告出海加速,全球崛起1、逆变器行业简介、分类及核心竞争力分析1.1. 逆变器简介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脑和心脏。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光伏阵列所发的电能为直流电能,然而许多负载需要交流电能。
直流供电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便于变换电压,负载应用范围也有限,除特殊用电负荷外,均需要使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
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其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送给本地负载或电网,并具备相关保护功能的电力电子设备。
光伏逆变器主要由功率模块、控制电路板、断路器、滤波器、电抗器、变压器、接触器以及机柜等组成,生产过程包括电子件预加工、整机装配、测试和整机包装等工艺环节,其发展依赖于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
下游包括终端业主、EPC 承包商、系统集成商和安装商。
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的主要核心部件之一,需要和其他部件集成后提供给最终电站投资业主使用。
光伏系统在供给终端业主使用之前,存在相应的系统设计、系统部件集成以及系统安装环节,虽然最终使用者一般均为光伏地面电站投资业主、工商业投资业主或户用投资业主,但设备也可以由中间环节的某一类客户采购,比如 EPC 承包商、光伏系统集成商或光伏系统安装商。
1.2. 逆变器分类目前逆变器产品主要分为四类,即集中式逆变器(主要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功率范围在250kW-10MW)、集散式逆变器(主要用于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功率范围 1MW-10MW)、组串式逆变器(主要用于户用、小型工商业分布式和地面电站等,功率范围1.5kW-250kW)和微型逆变器(主要用于户用等小型电站,功率等级在 200W-1500W)。
其中,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汇总成较大直流功率后再转变为交流电的一种电力电子装臵。
因此,此类光伏逆变器的功率都相对较大,一般采用 500KW 以上的集中式逆变器。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的功率越来越大,从最初的 500KW 逐步提升至 630KW、1.25MW、2.5MW、3.125MW 等,同时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
光伏逆变器主要厂商市场份额、价格成本及主流技术
出口替代还有多大空间?预计逆变器环节仍有30%的海外市场替代空间☐2019年起,国内逆变器企业加速在海外的替代,但市场担心的问题一直是替代的可持续性,据此我们分析如下:☐根据2020年海外各主要公司的数据来看,海外SMA销售14.4GW,powerelectronics15GW,INGETEAM销售3.8GW,SEDG6.1GW,ENPH2.2GW,出货量合计仅42GW,约占海外整体82GW装机的52%,即反推2020年国内企业在海外的出货份额约48%。
☐由于逆变器与组件均属于光伏产业链中对品牌渠道要求较高的环节,因此可参考组件环节格局去推演未来逆变器环节的变化,2020年海外主要组件厂韩华、First Solar的出货量分别预计10、5.5GW,假设海外容配比1.2,则对应组件需求98GW,主要组件厂市场份额约16%,剩余84%的份额主要由国内厂商瓜分。
由此推测逆变器环节的终局类似,预计国内企业进行出口替代的上限可达海外需求的80%,从而剩余替代空间仍有30pct。
图: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出货份额占比逐年提升图:海外主要组件企业在海外市场份额不足20%项目数值2020年全球装机(GW)130国内装机(GW)48.2海外装机(GW)81.8海外容配比 1.20 海外组件需求(GW)98.16 海外主要组件企业出货量(GW)15.50 海外主要组件企业海外市占率16%成本低+迭代快+渠道加强,国内企业继续出口替代而之所以国内企业能够持续进行出口替代,原因有三:☐成本端,得益于机构件、电容、PCB板等原材料的国产化以及国内人工薪酬低等因素,国内企业整体成本均低于海外。
☐技术端,随着组件端的技术变化,国内逆变器企业依托国内组件企业得以率先推出更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新产品,迭代速度快于海外。
☐渠道端,头部组串式逆变器厂商近年上市募资,为发力海外渠道提供了资金支撑。
图:逆变器材料构成中可国产原材料占比较高图:国内企业2016-2020 年组串式逆变器新品数量多于SMA随IGBT 功率密度提升,组串式逆变器成本降低,逐步具备地面电站市场竞争力☐行业的另一大趋势是组串替代,主要表现在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对集中式逆变器的替代,原因如下:☐随IGBT 的迭代升级,其面积逐步缩小,功率密度不断提升,进而为组串式逆变器带来了材料节省与优化设计的空间,当前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的性价比已可与集中式逆变器竞争,2021年央国企招标中组串式占比高达88%,后续将继续在全球进行组串替代。
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国内外政策及市场竞争格局发展分析
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国内外政策及市场竞争格局发展分析一、现状得益于全球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光伏逆变器的需求量快速增长。
截止2019年底,光伏逆变器需求量达到100GW以上,累计装机量在500GW以上。
随着国内和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稳定增加,预期2025年全球装机量达到200GW,国内当年装机量达到65GW。
二、逆变器竞争格局随着国内逆变器企业华为、阳光电源逆变器业务的发展壮大,西门子、施耐德、博世、ABB等逐步退出国际市场。
2016-2018年,华为、阳光、SMA连续三年占领全球出货量前三;华为、阳光全球领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光伏逆变器一般分为三类: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
集中式逆变器:大型地面、水面、工商业屋顶(500-3400kW),代表企业有国内的华为、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等企业。
组串式逆变器:小型分布式和地面站-工商业屋顶、复杂山丘(20-300kW,目前最大250kW)、户用(20kW以下),控制效果最好;代表企业主要是Solaredge、锦浪科技、古瑞瓦特、固德威。
微型逆变器:单体容量一般在1kW以下,多路MPPT+单机集中逆变,代表企业Enphase、欧姆尼克等。
2009年国内启动“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明确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十二五”规划指出集中开发和分散利用相结合,实现集中开发、分散开发和分布式利用共同发展;“十三五”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
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9年分布式光伏装机12.2GW,占新增装机量的40%。
“十三五”规划指出,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村级大型光伏电站。
2017年迎来市场启动,2019年全年并网约 5.3GW,按照最新预期0.08元/kwh的补贴计算,2020年户用指标有望达到6GW。
《2020-2026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市场前景规划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工商企业本身用电量较大,分布式度电成本约1元/kwh(商业用电侧平价),在不考虑融资成本的情况下,按照工商业屋顶安装1兆瓦光伏电站,按 3.5元/W 的投资成本计算,投资总额为350万元,假设每年发电1200h,计算年发电约120万度,企业自发自用比例较高的情况下,约3-4年就可收回投资。
2021年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现状与进出口情况分析
2021年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现状与进出口情况分析一、光伏逆变器简介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光伏阵列所发的电能为直流电能,然而许多负载需要交流电能。
直流供电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便于变换电压,负载应用范围也有限,除特殊用电负荷外,均需要使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
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其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输送给本地负载或电网,并具备相关保护功能的电力电子设备。
目前逆变器产品主要分为四类,即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及微型逆变器。
作为光伏行业的重要子行业之一,光伏逆变器市场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以及相应技术发展的影响,2016年以来我国组串式逆变器由于其生产技术的进步,厂商对逆变器结构的优化,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的成本加速降低,1500系统的推广又降低了交流侧成本,助推组串式逆变器在地面电站市场替代集中式逆变器,至2020年组串式逆变器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67%。
二、市场竞争格局近年来受到中国市场政策波动影响,尤其是2018年531新政后,国内逆变器企业加快拓展海外渠道,加速海外布局,我国光伏企业出海速度进一步加快。
就光伏逆变器市场而言,国内逆变器企业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9%提高到2020年的60%。
由于国内组件企业全球领先,因此国内逆变器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可根据不同功率、电流需求对逆变器进行快速研发生产,第一时间满足客户需求。
从品牌竞争格局来看,华为与阳光电源是全球逆变器市场两大龙头,2020年出货量占比分别为23%与19%,合计出货量达到42GW。
考虑到头部企业已经建立的产能、服务网络、销售渠道上的规模优势,数十年长期建立的品牌,以及更多研发投入和产品线,且目前看不到逆变器技术上颠覆性的革新导致的后发优势,两大龙头竞争格局仍然稳固,中国逆变器龙头的全球化步伐有望加速,全球份额仍将提升。
同时像第二梯队品牌古德瑞特、锦浪科技等企业排名也加速提升,且未进入前十排名的固德威等中小企业成长潜力巨大。
电力设备深度报告:海外户储如日方升,先发企业持续受益
******************.cn正文目录1、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电价大幅上涨 (5)2、光伏+储能是居民经济用电解决方案 (8)2.1、电池与储能逆变器是户用储能系统核心部件 (8)高电价+成本降+高补贴,提升民众购储意愿 (11)2.1、户用光储系统经济性优异 (13)3、海外户储渗透率依然极低,欧洲持续高增长,美国有望接力 (15)德国:欧洲户用储能领头羊 (16)美国:迈入户用储能加速通道 (17)其他国家:补贴先行,市场启动 (19)市场空间:光伏装机和储能渗透率双驱动 (21)4、企业加速布局,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23)竞争格局:争相布局,加速出海 (23)产品趋势:高容量+高电压+一体机 (26)5、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28)6、风险提示 (28)图表目录图表 1:截止2021年欧洲能源进口来源份额(%) (5)图表 2:截止2020年天然气进口在欧洲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 (5)图表 3:从主要供应国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每日输气量 (5)图表 4:德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下滑约13% (6)图表 5:2022年欧洲天然气储气率 (6)图表 6:法国电价走势(€/MWh) (7)图表 7:欧洲天然气价格走势(€/MWh) (7)图表 8:德国家庭电价构成(单位:欧分/kwh) (7)图表 9:光伏和储能如何一个降低典型家庭的电网能源消费 (8)图表 10:电化学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8)图表 11:固德威ESA系列单相储能一体机、派能POWER-X一体化系统 (9)图表 12:固德威EM系列双向储能型光伏逆变器、固德威 Lynx Home F 系列高压锂电池 (9)图表 13:并网模式 (10)图表 14:离网模式 (10)图表 15:直流耦合模式 (10)图表 16:交流耦合模式 (10)图表 17:德国户用光伏系统和户用储能系统价格 (11)图表 18:2017-2020每kWh储能系统成本 (11)图表 19:德国家庭电价与光伏及储能成本对比 (11)图表 20:近期各国户用光储系统补贴政策 (12)图表 21:三种场景下的经济性测算结果 (13)图表 22:三种场景下的现金流比较 (14)图表 23:不同零售电价水平下,情景2和情景3的IRR比较 (14)图表 24:光伏+储能系统IRR敏感性分析 (14)图表 25:光伏系统IRR敏感性分析 (14)图表 26:2020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 (15)图表 27:2013-2020欧洲户用储能新增装机 (15)图表 28:2018-2020年欧洲前5大户用储能市场新增装机(单位:MWh) (15)图表 29:2018-2020年欧洲户用储能市场新增装机份额 (15)图表 30:2021H2欧洲家庭和非家庭消费者电价(德国电价水平为欧洲第一) (16)图表 31:2013-2021德国户用储能系统装机数量(套) (16)图表 32:2013-2021德国户用储能系统装机容量(MWh) (16)图表 33:德国户用光伏与户用储能年新增市场规模 (17)图表 34:2020年初至今美国城市平均电力价格 (18)图表 35:美国平均及部分地区户用光伏配置储能比例 (19)图表 36:80%的电池在住宅级与太阳能配对 (19)图表 37:截止2022Q1,意大利分布式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MWh) (19)图表 38:2016-2020年期间澳大利亚新增户用储能套数与装机容量 (20)图表 39:日本光伏发电售价变化趋势(日元/kWh) (20)图表 40:日本FIT到期用户累计数量 (20)图表 41:日本户用和工商业固定锂电池储能系统出货量 (20)图表 42:2022-2025年德国户用储能需求测算 (21)图表 43:2022-2025年美国户用储能需求测算 (22)图表 44:2022-2025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GWh) (22)图表 45:2022-2025年全球户用PCS和储能锂电池市场空间测算 (23)图表 46:2020年户用储能系统供应商(按市场份额排列) (24)图表 47:2022H1国内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融资案例(部分) (24)图表 48:2021年和2022H1各领域储能电池出货结构(含出口) (25)图表 49:2021年全球户用储能逆变器出货量占比 (26)图表 50: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28)1、 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电价大幅上涨欧洲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尤其是天然气进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表:全球逆变器市场份额排名
华为 阳光 上能电气 固德威 特变电工 正泰 古瑞瓦特 科士达 锦浪 台达 SMA PowerElectronics ABB IngetealElectic TMEIC
国家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德国 西班牙 瑞士 西班牙 法国 奥地利 美国 美国 日本
逆变器格局演变:欧州垄断打破,全球一超多强
1 光伏逆变器市场回顾——欧州垄断打破,全球一超多强
p 逆变器龙头按区域划分可以大致分为:欧州、美国、日本、中国 p 欧州垄断打破,全球一超多强。逆变器行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2012年前:欧洲垄 断。(2)2013年-2015年,中欧竞赛。(3)2016年至今,一超多强。
2015
15% 15% 4% 1% 3% 2% 1% 2% 1% 1% 12% 2% 7% 2% 3% 2% 2% 2% 6%
2016
22% 13% 5% 2% 4% 1% 1% 3% 1% 1% 10% 3% 6% 1% 2% 2% 2% 4% 5%
2017
25% 16% 4% 5% 4% 1% 2% 2% 2% 1% 8% 3% 5% 1% 2% 2% 2% 2% 3%
图表:2012年逆变器市场格局
52.47%
21.88%
All Others SMA
ABB
阳光电源
7.30%
KACO Ingeteam
施耐德 3.84% Fronius
3.58% Omron
2.48% 2.41% 1.214.2%15.%24.60%7%
Power Electronics 台达
图表:2012年光伏市场格局
2012
0% 4% 0% 0% 1% 1% 1% 1% 0% 1% 22% 1% 7% 2% 2% 2% 1% 0% 1%
2013
0% 10% 3% 1% 3% 2% 1% 2% 0% 1% 14% 2% 8% 2% 3% 1% 1% 1% 3%
2014
10% 10% 4% 1% 4% 2% 1% 2% 1% 1% 12% 2% 10% 3% 4% 1% 1% 1% 5% 1
s SolarEdge
3
日本 22.4%
其他 9.5%
印度 4.5%
欧洲 18.0%
中国 31.3%
美国 14.3%
逆变器格局演变:欧州垄断打破,全球一超多强
4 光伏逆变器市场回顾——一超多强(2016年以后)
p 一超多强格局形成:2016年起,华为、阳光龙头地位稳固,市占率遥遥领先,市场上形成一超 (中国)多强(欧美日)的格局。 p 新兴市场渐成装机主力,逆变器企业全球布局成为破局关键。
图表:全球逆变器市场集中度趋势
80%
70.85% 76.07% 74.30% 75.91% 73.00%
66.53%
70%
60% 47.53% 52.09% 50%
41.90% 45.19% 48.61% 45.67% 43.00%
40% 30%
33.02%
31.50% 20.59%
3324..0521%%
日本 印度5.5% 1.6%
其他 7.3%
中国 11.5%
欧洲 61.5%
2
美国 12.6%
逆变器格局演变:欧州垄断打破,全球一超多强
3 光伏逆变器市场回顾——中欧竞赛时期(2013-2015年)
p 中国光伏市场启动,华为、阳光电源趁势而起。2013年起,政府出台标杆电价政策,集中电站 项目开始陆续启动,中国光伏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并逐步取代欧洲成为全球光伏装机最大的市 场。在此背景下,主打集中电站市场的中国企业阳光电源、华为依靠国内的人口红利,全球份额 跃升至世界前二; 上能电气、特变电工也开始进入榜单。
图表:2019年逆变器市场格局
All Others; 27%
华为; 22%
图表:2019年光伏市场格局
其他 33.6%
中国 26.2%
锦浪; 3% TMEIC; 3%
阳光电源 13%
古瑞瓦特; 4%
SolarEdge; 4% 上能; 5% Fimer; 5%
SMA; 8% Power
Electronics; 6%
28.94%
30.88%
25.69%
30.24%
30.00%
20% 14.51%
10%
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3名
4-10名
CR10
图表:龙头稳定,腰部竞争激烈
排名 1
2
2012 SMA
ABB
2013 SMA
2014 SMA
2015 华为
2016 华为
图表:2015年逆变器市场格局
图表:2015年光伏市场格局
29.15%
15.07% 14.78%
2.16% 2.41% 3.05% 3.32% 4.20%
6.33% 7.47%
12.05%
All Others 华为 阳光电源 SMA ABB TMEIC 上能 特变电工 施耐德 Power Electronic
2018
22% 16% 5% 4% 3% 2% 1% 1% 3% 1% 8% 6% 5% 4% 2% 2% 4% 1% 3%
2019
22% 13% 5% 3% 3% 2% 4% 2% 3%
8% 6%
3%
3% 4%
3%
逆变器格局演变:欧州垄断打破,全球一超多强
2 光伏逆变器市场回顾——欧洲垄断时期(2012年之前)
4
日本 6.1%
印度 8.6%
欧盟 13.9%
美国 11.6%
逆变器趋势研判:国内厂商加速海外渗透
5 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稳定,腰部竞争激烈
p 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稳定,腰部竞争激烈。纵观光伏逆变器市场竞争格局的发展变化,近10 年以来,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2019年全球前十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达到73%。细分结构来看, 1-3名地位稳固,市占率维持在45%左右,4-10名名次不断轮换,市占率在30%左右,头部稳定, 腰部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