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湖北咸宁四校联考)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解析:题干反映龚自珍头脑中依然有着旧有的朝贡思想,说明其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C项正确。A项题干未能体现;B、D两项虽然提及朝贡,但是对题干的曲解。

答案: C

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

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答案: A

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往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儒家观念,更没有是古非今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到“比较”的范围,并没有提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不再片面和局限,故C项正确;虽然提到与西方对比范围的扩大,但是并不能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

D项错误。

答案: C

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本文在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时坚持()

A.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

C.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标准

解析:从“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可知采取中体西用思想是与当时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占主导的时代特征相符,体现的是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故C项正确。

答案: C

5.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A.“开眼看世界”B.主张“中体西用”

C.宣传维新变法D.倡导“实业救国”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可以判断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开眼看世界”是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主张“中体西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在民族危机刺激下,维新派宣传和开展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倡导“实业救国”没有宣传维新变法影响大,故D项错误。

答案: C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

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

解析: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

7.“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解析:师夷制夷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排除A项;中体西用思想也没有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 项错误。

答案: C

8.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以,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是()

A.皇帝的随从顾问B.国家的权力中心

C.朝廷的咨询机构D.政府的执行机构

解析:上下议院“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说明该机构不是皇帝的随从顾问,故A项错误;“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君主仍然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有事集群会议”,可见上下议院是个咨询讨论政务的机构,故C项正确;上下议院是朝廷的咨询机构,而非政府的执行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 C

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

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

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

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D.中国开始才引入了科学的概念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实际上主要是一种方法,不是指科学到底是什么具体的什么东西,故A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并不是浅显,而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是既要符合客观的现象又要符合主观理性,是涉及到世界观和方法论,故C项正确;对于科学的概念,中国引入较早,在甲午战后康有为就已经开始在用了,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