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烟草: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作者:本刊记者付双双/文来源:《中国烟草》2008年增刊

吉天虹/设计

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改革开放仿佛“一夜春风”吹遍中华大地。30年,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伴随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强有力的时代话语,中国烟草以解决卷烟工业生产力低下的问题为起点,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一路风雨兼程。

向“产量、规模”要效益(1982~1991年)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的卷烟市场,流行这样一首顺口溜:中华大地无“中华”,“前门”总从后门发;“牡丹”不为百姓开,“凤凰”何时到我家?卷烟市场产品的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在那个年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呼声并非“文革式”的空口号,而是人们在经历一番不理智的狂热之后,逐渐冷静了下来,开始意识到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什么阶级矛盾,而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当时,烟草行业管理混乱,各地小烟厂、手工卷烟作坊遍地开花,小商品生产方式是卷烟生产的主流。烟草行业面临盲目发展、产销失调、质量下降、效益降低

的严重局面。上世纪80年代初,一场对烟草行业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悄然降临。

1981年5月,国务院发文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对烟草行业的集中管理,改善市场卷烟供应,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决定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营,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并授予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力。”1982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成立,统一领导、全面经营管理烟草行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业务。中国烟草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烟草专卖和集中管理体制的正式确立,中国烟草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随后的两年,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建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并设立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专卖进行全面的行政管理。

中国烟草总公司组建之际,全国有几百家卷烟厂,但生产能力却十分低下,卷烟产量供不应求,卷烟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主要矛盾是解决量的供给问题,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据此,行业关停了300多家计划外小烟厂,确定了扩大生产、满足消费、增加积累的发展思路,实行了第一次战略转变,即从小商品生产方式向“产量规模效益型”发展战略的转变。

在这个“生产导向”的阶段,行业基本完成了上划任务,建立了专卖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卷烟产量明显增加,推动了整体效益较大幅度增长。为保障卷烟工业生产所需烟叶原料,1984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提出“计划种植、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对全国烟叶生产的稳定协调发展和烟叶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中国烟叶生产的格局和规模初步形成,为卷烟生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1982年到1990年,全国卷烟年产量由1885.2万箱增加到3260.4万箱,平均每年递增7.1%,实现税利由97.6亿元增加到27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3.6%。烟草成为全国创造税利最多的行业之一,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支柱产业。

1990年,当我国卷烟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箱大关时,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矛盾尖锐地暴露出来了,库存积压大幅度增加,卷烟市场疲软,大批牌号被迫降价销售,卷烟工业企业出现了90%以上的大面积亏损。1990年、1991年,行业税利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严峻的形势警示我们:主要依靠外延扩张的“产量速度效益型”发展路子已经走到了尽头。

1982~1991年行业实现税利柱状图

“质量、品种、结构”时代的来临(1992~1999年)

1992年春天,88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的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之后,发表了南巡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要“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中国大地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此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而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开始由单纯关注速度转向对质量的关注。烟草行业面对卷烟产品供应过于饱和的问题,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

在此之前,面对卷烟市场形势的变化,国家局在1990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八五”期间,烟草行业要坚持一个方针,即“控制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加效益”,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的转变。1991年8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机关现场办公时,提出“限产压库”的方针。国家局、总公司根据这一方针,严格落实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对超产的单位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同年,烟草行业适时地提出了要由“产量速度效益型”转变为“质量、品种、结构效益型”,并相应制订了坚持一个方针、实现两个转变、抓好三个基础、力求四个突破以及树立八大观念的整体发展战略,从而使烟草行业实现了第二次战略转变,进入了第二个新的更快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烟草专卖制度不断得到巩固。199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正式施行。1997年7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使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用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确立和巩固,我国的

烟草专卖行政管理和烟草生产经营的全部活动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限产压库”政策的实行,扭转了卷烟产品产大于销的被动局面。从1992年开始,全行业税利增长速度明显回升。但1996年后,行业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1997年烟叶严重产大于销,导致库存大量积压;“假、私、非、超”四种烟泛滥,对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致使1997年效益增长速度明显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局明确提出“狠抓基础,稳中求进”的工作指导思想和“一要规范、二要改革、三要创新”的工作重点,把规范作为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打私打假力度,取缔卷烟自由批发市场,全面开展烟叶流通秩序整顿,严格按国家计划组织烟叶、卷烟生产,遏制烟叶、卷烟体外循环。这些规范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到位,促进了行业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此时的中国烟草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国内买方市场已全面形成,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居于主导地位,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满足有效需求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日趋显现,中国烟草面临与跨国烟草公司的竞争;控烟运动不断推进,烟草产业的发展环境受到进一步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将发生重大转变。

当时,由于卷烟工业企业地区封锁、市场分割严重,使得竞争不足和不正当竞争同时存在,全国统一的卷烟市场尚未形成;由于政企合一,资产关系尚未理顺,行业管理仍然以行政管理为主,在管理方式、组织构架、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存在着明显差距;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分散、品牌集中度低,尚未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有较大规模的全国性品牌。行业呼唤一场更为深刻的改革。

1992~1999年行业实现税利柱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