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高考生物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1 / 152018~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I 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l 35.5 K 39 I 1271.水绵、蓝藻、黑藻全部A .是真核生物B .含有叶绿体C .是自养生物D .能有丝分裂2.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A .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B .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C .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 序列D .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3.科学家研究CO 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光照强度为a 时,造成曲线II 和III 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 2浓度不同B .光照强度为 b 时,透成曲线I 和II 光合作用强度羞异的原因是温度度不同C .光照强度为a ~b ,曲线 I 、II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 .光照强度为a ~c ,曲线I 、III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允合作用强皮4.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 .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29.(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 1 . 2 M 左右。

下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

年龄(岁)甲(百万)乙(百万)≥20 1.9 17.8 60~69 2.7 15.4 50~59 3.8 21.6 40~49 6.5 38.4 30~39 9.7 39.6 20~29 13.8 36.2 10~19 17.4 37.6 0~929.738.4。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北京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北京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北京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B】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的是【C】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D】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的是【A】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的是【D】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3小题,共50分。

2018年北京理综生物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北京理综生物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北京理综生物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生物部分生物:1-5、29、30、31化学:6-12、25、26、27、28物理:13-20、21、22、23、24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 D.胰岛素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原卷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 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小题,共40分。

6.(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2018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8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8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二氧化碳B.Na+C.胰岛素D.RNA2.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B.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C.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D.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3. 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 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A.DCIP被氧化B.需要ATP提供能量C.会产生氧气D.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4. 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B.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C.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D.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5. 用Xho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B.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C.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D.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二、非选择题6.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 Na+B. 二氧化碳C. RNAD. 胰岛素【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被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也需要能量。

【详解】: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所以选B。

【点睛】:RNA虽然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属于自由扩散。

2.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 TP合成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功能等有关知识。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是细胞中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液泡能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2018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2018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2018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 D.胰岛素2.(6分)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6分)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4.(6分)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6分)用Xho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二、非选择题6.(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6300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本试卷共分。

考试时长页,共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H 1 C 12 N 14 O 1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第一部分(选择题)56,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分本部分共小题,每小题共1.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 NaB. 二氧化碳C. RNAD. 胰岛素B【答案】1.被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该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解析】【分析】需要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2.3.胞吞胞吐也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ANa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一般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错误;【详解】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BRNA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正确;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DB 。

错误,所以选细胞的,RNA虽然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属于自由扩散。

【点睛】:2.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A. 细胞核:A TP合成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C. 高尔基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D. 溶酶体C 【答案】.【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功能等有关知识。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是细胞中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高“”“”;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溶酶体车间发送站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及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液泡能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北京高考生物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B.二氧化碳C.RNA
A.NaD.胰岛素
的是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合成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A TP D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DCIP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DCIP.B被氧化A TPA.需要提供能量C.会产生氧气.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
.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4的是....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A .鉴定B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C .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D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和Xho I Sal I用
5.
以下片段,DNA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的是叙述不正确...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图A1DNA 2B.图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Sal.泳道①中是用CIDNA 片段是单链DNAD.图中被酶切的
5
/ 1
17分).(2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系统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1)癌细胞具有无限发挥清除作用。

)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2 周;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周。

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一MEF、DB7(一种癌细胞)和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 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MEF iPSC DB7 血清8 82 免疫组77
9
空白组10
8
空白免疫组的数值明显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组的数值,说明DB7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表中②DB7和iPSC 。

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

随后空白组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iPSC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由此推测:免疫。

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

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3(~F
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B意图。

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填入④处,从C
可以用于)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4iPSC 。

5
/ 2
17分)30.()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Mp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
来确定。

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
)三个水稻抗病品种,rRRrr)、乙(rrRRrr)、丙(rr(2)现有甲(RRrrr321312211122233331DNA)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根据基因的抗病(R区分开。

这、r、方法可将样本中的R、r、R、rR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321231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

片比rF不同植株的R、r进行PCR扩增。

已知R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12111。

段短。

从扩增结果(下图)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②。

植株,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Fa.甲×乙,得到1 RRRRRR植株.用bPCR方法选出313122 rr植株r×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c.RrR321312 rRrR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rd.用PCR方法选出R312231等)编码的蛋白,R)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R、(3321蛋白结合,A、A等)编码的蛋白。

只有R也需要Mp基因(A、蛋白与相应的A321的水稻,被基因型为RRRR 和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

若基因型为RRrrRRrr321132122331。

aaaAAa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312132),几年后甲rRrrr)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a(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AaaaR313321112223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

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


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病基因Mp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

(5)水稻种植区的,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种群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Mp
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请从种植和育种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Mp(6)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的关系,两个方面给出建议。

5
/ 3
16(31分).“水为防治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

因含N、P,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华”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水库中各种生物(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

共同构成
的)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2-2;为保证鲢、鳙表示)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 。

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
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P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将鲢、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由右图可知,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

累量,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4(,从而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
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

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5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

体措施
5
/ 4
1.B 2.C 3.D 4.A 5.D
29.(17分)
(1)分裂/增殖免疫
)实验一:(2 ①高于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③抗iPSC 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iPSC
与实验二:细胞 B
④ F
)①② D ③ C (3(4)预防和治疗癌症
30.(17分)
(1)性状性状是否分离
②a、c、d、b
( 2 )①1和3
(3)感病、抗病
(4)Mp的A基因发生了突变1(5)(A类)基因(型)频率改变
(6)将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轮换/间隔种植;将多个不同抗病基因通过杂交整合到一个品种中
31.(16分)
(1)生产者(生物)群落
捕食者/天敌(2)捕食对象/食物
(3 )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比例(4(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