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行政学原理
![行政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03bf4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c.png)
行政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是行政学科中的基础性内容,它研究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的规律与原则,旨在揭示行政工作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
下面我们将围绕行政学原理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首先,行政学原理是行政学的基石。
行政学原理是通过对行政活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系列规律和原则,它涉及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行为、行政程序等方面。
行政学原理的研究对于加强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行政学原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行政目的性、行政合法性、行政组织性、行政程序性、行政效率性等。
行政目的性是指行政活动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为实现公共目标服务;行政合法性强调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公正、合理;行政组织性研究行政组织的构建、职能划分和协调机制;行政程序性关注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性和程序公正性;行政效率性注重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第三,行政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历史比较法、实证研究法等。
归纳法是从具体的行政事务中总结出一般性原则;演绎法是通过逻辑推理,从已知理论推导出行政工作的规范;历史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行政制度和行政实践的比较研究,揭示行政学原理的变迁和发展;实证研究法则是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验证和检验行政学原理的适用性。
最后,行政学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
行政学原理不仅是行政管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涉及到公共管理、组织管理、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行政实践中,运用行政学原理可以指导行政机关合理运作、优化行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为行政改革和行政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之,行政学原理作为行政学科的基础内容,对于行政工作的规范化和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行政目的性、行政合法性、行政组织性、行政程序性和行政效率性等原理,可以为行政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行政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行政学原理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拓展行政学的研究领域,为行政改革和行政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行政学原理第8章
![行政学原理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ee1f1f067cd184254b353515.png)
3.1 标杆管理的内涵
3.2 标杆管理的实施
3.3 政府部门标杆管理实施的障碍
3.1 标杆管理的内涵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日本的运 动中,首先开辟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施乐公司将标杆管 理定义为“一个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 业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绩效管理乃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
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6.2 政府绩效管理兴起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二)私营部门的成功示范。 (三)技术进步。 (四)摆脱财政困境的现实选择。
6.3 政府绩效管理过程
(1)绩效评估。 (2)绩效衡量。 (3)绩效追踪。
3.3 政府部门标杆管理实施的障碍
(一)缺乏持续改善政府部门绩效的外在压力。 (二)缺乏衡量政府服务绩效的客观标准。 (三)政府部门目标的பைடு நூலகம்样性。
(四)政府部门的保守天性也制约着标杆管理方法在政府部门的
应用前景。 (五)政府部门的财政约束。
第四节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4.1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1.3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立法。 (二)仲裁。 (三)普法教育。
1.4 思想教育手段
思想教育手段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对社会公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信念和行为动机,从而引导他们的行为,使之朝着有利于行政管 理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思想教育手段的特点:
2.4 目标管理方法在政府部门应用的局限性
(1)政府部门所具有的政治属性使得政府部门目标含糊不清。 (2)政府部门对程序的遵从甚于结果。 (3)政府部门工作绩效的可衡量性差。 (4)不能依据目标的完成情况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5)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不容易确定未来的组织目标。 (6)目标的制定趋于短期考虑而忽视了长远目标。
行政学讲义
![行政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78e40904693daef5ef73d82.png)
PPT文档演模板
行政学讲义
(3)衍射型(Diffracted Model)的工业型行政模式
A.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前苏联式的管制经济 ; B.民众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 ; C.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原则 ; D.沟通渠道发达 ; E.社会高度专业化,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12/6
行政学讲义
行政环境的特点
多
复
可
互
样
杂
变
动
性
性
性
性
PPT文档演模板
行政环境特点
行政学讲义
三、分类 Classification
1、按地域划分 :国际行政环境和国内行政环境 Geographical (1)国际社会环境 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情况 A、国际社会的政治情况:和平和发展;强权政治,“伊拉克问题” B、国际社会的经济情况:经济秩序和经济差距; C、国际社会的文化情况:文化侵略,“民主”、“快餐”
统一 ;
PPT文档演模板
行政学讲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节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
一、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
(一)决定、制约行政管理
1、适应政治环境的性质 2、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 3、适应文化环境等综合状况
特定文化、社会背景 如美国“大熔炉”效应,适应多文化的管理模式; (City Manager in Oakland,CA,USA) (My Photo) (mayor) 4、适应自然环境的特点 日本、西班牙等海洋岛屿型国家——海外殖民扩张; 中国——地大物博,“安于现状”;
2. 1957年、1961年雷格斯(Fred W. Riggis) 《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生态行政学》: 生态模式(Ecological Model)集大成者
行政学原理知识点
![行政学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a7d9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0.png)
行政学原理知识点行政学作为一门研究行政管理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和优化政府及各类组织的管理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行政学原理知识点:一、行政的概念和特点行政,简单来说,就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公共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其特点包括:权威性,行政行为通常基于法定的权力和职责;公共性,行政活动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系统性,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协同运作;动态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发展。
二、行政职能行政职能是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包括政治职能,如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职能,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文化职能,如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社会职能,如提供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
行政职能的转变是行政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社会发展,行政职能的重心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三、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活动的主体,是为实现行政目标而建立的机构体系。
其结构形式包括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
行政组织设计需要遵循目标明确、权责一致、分工协作、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当等原则。
良好的行政组织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目标。
四、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行政组织中的关键角色,负责指挥、协调和引导组织的活动。
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包括法定权力、奖赏权力、强制权力、专家权力和参照权力。
优秀的行政领导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能够做出科学决策,有效地激励下属,推动组织发展。
五、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行政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做出的决定。
行政决策的类型包括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行政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拟定、方案评估和选择、决策实施和监督等步骤。
科学的行政决策需要遵循信息充分、程序合法、民主参与、科学预测等原则。
六、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行政执行的环节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行政学原理
![行政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2efaed83c4bb4cf6ecd15a.png)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征求意见稿)教务处编印二〇〇九年六月行政学原理课程编号:课程属Principle of Administration 3141034 学科基础课学分: 3 学分学时:48 学时(讲课:48 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程性必修先修课程:适用专公共事业管理 / 行政管理教材:《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彭和平编著, 2004 年出版。
开课院公共管理学院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掌握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行政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清楚行政学发展和演变的轨迹;运用所掌握的行政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指定文献;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互动;课后及时复习,积极沟通,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第 1 章绪论( 3 学时)(1)掌握行政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行政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3)理解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4)了解公共管理和行政学主要内涵的一致性;(5)初步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2.第 2 章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4 学时)(1)掌握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意义;(2)熟悉主要西方行政学的理论与学说;(3)理解西方行政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4)了解行政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5)初步了解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关系; 3.第 3 章公共行政组织( 3 学时)(1)掌握公共性组织与公共行政组织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2)熟悉公共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3)理解行政组织的基本结构形式、模式及特征;(4)了解公共行政组织的理论基础及其演变发展;(5)初步了解行政组织的若干具体形态; 4.第 4 章行政领导( 3 学时)(1)掌握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2)熟悉领导理论的特点;(3)理解领导体制的基本涵义及其类型;(4)了解组织系统内部的权力结构、权责关系;(5)初步了解中央与地方的政府间关系;5.第 5 章公共行政职能与政府职能( 4 学时)(1)掌握公共行政的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2)熟悉政府职能与行政权力的关系;(3)理解政府职能、公共行政职能以及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4)了解西方有关行政职能的经典论述;(5)初步了解西方有关行政职能的评析;6.第 6 章公共权力( 3 学时)(1)掌握权力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基础;(2)熟悉行政权力的涵义、性质及其确立和发展;(3)理解行政主体的概念、分类及法律关系;(4)了解行政职权的概念与内容;(5)初步了解行政职权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7.第 7 章公共政策( 3 学时)(1)掌握公共政策的涵义;(2)熟悉公共政策的类型;(3)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4)了解公共政策的合法化途径;(5)初步了解公共政策的合理化过程; 8.第 8 章行政执行( 3 学时)(1)掌握行政执行的概念及其特点;(2)熟悉行政行为的三种类型的涵义、内容;(3)理解影响行政执行的三个因素;(4)了解行政执行运作方式和活动过程;(5)初步了解不良行政执行的具体表现和治理方法; 9.第 9 章公共行政决策( 4 学时)(1)掌握行政决策的涵义、特点及其主要类型;(2)熟悉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理解行政决策与政策制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了解行政决策的一般步骤和影响因素;(5)初步了解三种决策理论和模式的内容、特点; 10.第 10 章人事行政( 3 学时)(1)掌握人事行政的含义、职能及其重要作用;(2)熟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和内容;(3)理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4)了解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两种公务员分类制度;(5)初步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动态平衡规律; 11.第 11 章财务行政( 3 学时)(1)掌握财务行政的概念和职能;(2)熟悉国家决算与国家预算的关系;(3)理解国家预算的概念、编制和审批以及执行;(4)了解税收及税收制度的特性和分类;(5)初步了解公共产品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12.第 12 章绩效测评和管理( 3 学时)(1)掌握行政效率与行政效果的关系;(2)熟悉绩效测评的概念、类型和历史演变;(3)理解绩效测评的标准、指标体系与测评方法;(4)了解绩效测评类型和代表理论;(5)初步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和标杆管理; 13.第 13 章行政监督( 3 学时)(1)掌握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行政监督的类型和机制;(3)理解内、外部监督机制的方式和作用;(4)了解不同的行政监督方式的比较;(5)初步了解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4.第 14 章公共治理模式( 3 学时)(1)掌握政府角色定位与治理模式之间的关系;(2)熟悉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的联系和区别;(3)理解公共治理模式的发展;(4)了解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5)初步了解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产生及其影响; 15.第 15 章公共行政改革( 3 学时)(1)掌握公共行政改革的内涵;(2)熟悉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目标;(3)理解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4)了解公共行政改革的理论模式;(5)初步了解公共行政改革的阻力及其对策;三、大纲说明1)作业和报告:作业: 4 次,课程论文: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 20%、期末考试成绩 80%)4)是否使用多媒体:是5)其他:四、参考书目1、《行政管理学》,张永桃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2、《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3、《公共管理学》,张成福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4、《公共行政学》,张康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制定人:刘永高审定人:薛恒批准人:焦冶。
行政学原理 第一章 课件
![行政学原理 第一章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50098002d276a200292e61.png)
• 行政的概念阐释 • 行政的界限
• 公共利益与行政的目标导向
第一章 行政学概念论
第 一 节
行政的概念阐释
古代中西方不同的行政理念 近、现代的几种典型界定
第一章 行政学概念论
1.1 古代中西方不同的行政理念
(1)中国古代的行政理念 在古代中国文献中,‚行政‛一词的基本含义就是管理国家事务, 统治天下。其中是,‚行‛是行使、管理、实施的意思,‚政‛则是 指国 家政务。 古代中国的行政理念其实是一种混沌的政府管理理念,其中包含
目的性上是一致的,就是‚在官员与雇员的处
置下,对各种资源加以最有效能的利用‛
这是基于管理主义的一种行政概念。 特点:强调行政的管理特性,技术性,以效率为直接目标 弊端:忽视了行政的主体特性,忽视了民主宪政的基本价值
第一章 行政学概念论
(4)从政治学角度,行政只是政治的一
个专业领域,或是政治行为的一种
这是基于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的行政概念。 弊端:政治与行政的功能分立假设缺乏与国家功能的直接承担 者——也就是各种国家机构的直接对应性。实践中没有一个机构只是 单纯地行使执行功能。这就是使得二分法成为一种纯粹的理论假设, 在实践中找不到对应当行政管理主体。
第一章 行政学概念论
(3)从管理主义视角,行政与其他管理活动在
• 广义的行政涵义。认为行政是一种与政治相 分离的、实现国家目的的执行活动。
怀特:‚行政乃是为完成或为实行一个 政 权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古德诺:‚行政是执行国家意志的职能。‛
• 狭义的行政涵义。认为行政是除立法、司法 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
魏劳毕 :‚行政是政府组织中行政机关所管 辖的事务。‛
行政原理培训课件
![行政原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5e17a04028915f804dc2c2.png)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9:23 :1509: 23:150 9:23We dnesda y, November 25,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 .2520. 11.250 9:23:1 509:23 :15Nov ember 25, 2020
•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25日 上午9时 23分20 .11.25 20.11. 25
back
•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1 .2520. 11.25W ednesd ay, November 25, 2020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 9:23:1 509:23 :1509: 2311/2 5/2020 9:23:15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250 9:23:1 509:23 Nov-20 25-Nov -20
(一)能级原则的含义 “能级”的含义
波尔
丹麦物理学
家。他对原子科
学的贡献使他无 疑地成了20世纪 上半叶与爱因斯
坦并驾齐驱的、
Niels Henrik David Bohr 最伟大的物理学
1885~1962
家之一。
能级
物理学的这一概 念给现代管理理论以 深刻的启示!
能
级 原
把管理任务和承担任
馈 原
象的动向,及时对客观 则
变化做出反馈,以确保
管理不偏离目标的原则。
“没有反馈,管理就没有效能” “没有有效的反馈,就没有有效 的管理”
back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 弹
行政法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法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f777eb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d.png)
讲授、作业、讨论
教材或参考资料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版次
书号
与行政诉讼法
应松年等
高等
马工程教材
其它(More)
备注(Notes)
行政法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LAW2316
学时
48
学分
3.0
课程名称
中文政法原理
(英文)Administrative Law Theory
课程性质
必修
授课对象
本科
授课语言
中文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后续课程
课程负责人
(Instructor)
3
讲授、讨论
课外作业、课堂讨论
法治要求
法治精神、基本原理
第四章
《公务员法》等法律,重点把握公务员的权利义务
3
讲授、讨论
课外作业、课堂讨论
忠于宪法、廉洁奉公
法治要求,掌握法律要求
第五章
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分类和效力
5
讲授、讨论
课外作业、课堂讨论
依法行政
行政行为基本原理,分析工具
第六章
行政立法的主体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要件
课程网址
(CourseWebpage)
课程简介(中文)
(Description)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的本科学生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行政法的学说和制度的基本体系、内容及其最新发展,并能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应的法律实际问题。课程内容包括行政法基本特征、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制定、行政行为原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程序法。本课程中教师会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课程作业和课堂案例分析讨论。
行政学课件第三章 行政职能
![行政学课件第三章 行政职能](https://img.taocdn.com/s3/m/d29b345a804d2b160b4ec0bc.png)
行政职能
教学目的
理解行政职能的涵义、特性 了解行政职能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把握行政职能的构成 认识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对行政职能进行准确定位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家职能与行政职能概述 第二节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第一节 国家职能与行政职能概述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决策职能
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职能,主要包括目 标和计划在内。行政机关进行管理活动,首先必须 根据客观实际资料,确定行政目标和任务,并具体 设计出实现目标的方案、步骤、方法等。 决策活动贯穿于行政过程的始终。具体说来,确定 组织的使命目标,制定各种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等, 都需要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决定选取哪一 个,这便是计划工作中的决策问题。组织机构的设 置,部门划分方式的选择,集权分权关系的处理, 以及各职位人员的选配等,这些是组织工作中的决 策问题。在控制过程中,控制标准的制定,活动执 行情况的检查和检查时点的选择,是否存在偏差、 偏差性质的确认以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选择等等, 这些方面也都需要决策。
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的基 本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本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
其一, 有助于正确把握转变政府职能的真正内涵。
其二, 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小资料: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与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政府行政职能种类很多,形成一个结构严密的职能体系,可以从多 个角度进行分类。最常用的分类主要是两种:即行政管理的基本职 能和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从政府的基本职责角度进行的分类,包括政 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二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是政府对整个国家和社 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作用范围广泛涉及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 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但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又可将经济 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统一划归社会职能。政治职能因国 家的阶级性质而有差异,社会职能则是不同的国家所共有的职能。 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也称政府管理的程序性职能。这是从行政过 程角度对行政职能的分类。行政管理是一个过程,具有一定的程序, 也即要通过多个管理环节来完成政府所承担的行政任务,实现行政 目标。这也是任何现代国家政府所共有的管理运行职能。一般而言, 可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运行职能划分为四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 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公共行政学概论02行政人员及其责任
![公共行政学概论02行政人员及其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db1493ef6294dd88d0d26bce.png)
2.4 行政问责制
• 2.4.1 行政问责与问责制
– 建立和完善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意义:
• 行政问责制有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 行政问责制有助于形成自觉负责的行政理念 • 行政问责制有助于抑制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 象
18—14
2.4 行政问责制
• 2.4.2 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
18—2
2.1 作为特殊职业群体的行政人员
• 2.1.1 行政人员
– 行政人员也就可以称为行政工作人员,有两个方面 的含义:
• 一是指一定的行政体系中的全部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各 级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 • 二是指在政府部门中工作的具体的工作人员。
– 行政人员在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时代有 很大的差异。 – 行政人员具有双重身份。 – 划分行政人员个人行为与行政行为的标准。
18—9
2.3 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
• 2.3.1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
– 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其公 共权力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法律以 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在这种意义上使 用的行政责任概念,实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 职业责任。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人员违 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 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 责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15
2.4 行政问责制
• 2.4.2 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
– 行政问责制是责任政府实现的重要机制,没 有问责,责任就无法落到实处。而问责就需 要明确政府的不同责任。 – 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 政府的政治责任 政府的行政责任 政府的法律责任 政府的道德责任
行政学原理导论
![行政学原理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997340e53a580217fcfe43.png)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国内的统治,加剧了政治经济矛 盾,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使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 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行政学原理导论
由于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形成了大量的“过 剩”资本。资本主义为了消化大量的过剩资本,逐 渐形成了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断同盟,主要采取 国际卡特尔的形式,即各国垄断企业之间签定瓜分 市场、确定价格、规定商品销售量等的协定,或共 同组织统一的销售机构。在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 瓜分世界的同时,帝国主义国家还在政治上结成各 种联盟,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 激烈斗争。列强之间在经济实力和世界领土瓜分上 的不平衡发展,终于导致了1914年爆发的帝国主义 重新分割世界的世界大战。
● 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行政管理实践发展的要求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生产和社会关 系比较简单,与此相适应,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都不太复杂,行 政管理还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使是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初 期,各国普遍奉行的是消极主义和放任主义政策,政府职能十分有限 行政管理也尚缺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必要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行政学原理导论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
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 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 的变化,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 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1)行政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 (3)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
行政管理学课件(1)
![行政管理学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0d6d10f0508763230121227.png)
行政管理学课件(1)
三、行政程序的简化
v 行政程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v 目标取代:表现为极度僵化的办事作风,机械地坚持原则,
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v (5)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行政管理学课件(1)
v 学习本章重点掌握: v 行政程序的涵义与特性;行政工作程序化的
内容和意义;行政程序简化及其步骤; v 行政计划 v 行政基本方法 v 行政技术
行政管理学课件(1)
第一节 行政程序
一种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程序。 v (3)技术方法。
行政管理学课件(1)
行政方法的作用
v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 v (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
成本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v (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
针、政策的重要保证。 v (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
(三)、行政程序的特点(六个)
v 1、合理性; v 2、有序性; v 3、例行性; v 4、稳定性; v 5、适应性; v 6、系统性。
行政管理学课件(1)
(四)、与行政计划、行政规则的区别
v 行政计划是决定行政程序的依据; v 行政程序只是实现计划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v 行政规则与行政程序虽然都是行政章程,但
v 行政方法即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为实现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内外部环境和管 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原则 指导下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的总 和。
行政法基本原理概述.pptx
![行政法基本原理概述.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7388d3502d276a200292eba.png)
(二)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 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行政法 的内容)
(1)行政管理关系(最基本的行政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由行政管理关
内部行政关系既是行政管理科学的问题,也是行政法学的问题。
法律如:
《宪法》
甲行政机关
《国务院组织法》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政府组
领
织法》
导
《公务员法》
和 监
乙行政机关
平行关系
丁行政机关
督
关
系
所属关系
某司
丙行政机关 某派出机构
某处 某科
工作人员
2.行政法是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行政法的 实质)
(1)为什么需要控制与规范行政 权
(三)行政法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法学学 科
本书体系
行政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行政法的法源
一.概述 (一)行政法法源的含义 行政法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法律规
范的来源、出处。
(二)国外行政法法源简介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二、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一)宪法和法律 (二)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三)行政立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
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其他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
织;公民;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组织和外国人。
上述不同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不同
的,处于管理一方的主体称为行政主体,处于被管理
一方的称为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 职权与职责
行政学原理课程设计 (2)
![行政学原理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2afb7c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f.png)
行政学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行政学原理,理解行政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政府和行政部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职责。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行政学概述:行政学的定义、特征和历史发展•行政组织与管理: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和责任•行政法律与规章制度:行政法律、规章制度的概念、种类和作用•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决策的过程、方法和影响因素;行政执行的机制、程序和问题•行政效率与公正:行政效率、公正的内涵、评价标准和实现途径•行政责任与监督:行政责任的种类、范围和方式;行政监督的形式、对象和作用•行政改革与创新:行政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趋势;行政创新的内涵、机制和要素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教师讲解行政学原理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认知和理解•课堂讨论: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就行政学相关话题展开批判性思考和讨论•个案分析:教师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文献阅读:教师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实践体验:教师组织学生到政府机构实地考察、调研,以加深学生对行政学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评估与考核1. 课程评估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估模式,包括以下方面:•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个人作业:学生完成的独立思考、文献阅读和个案分析等方面的作业•课程论文:学生撰写的课程论文,要求针对具体问题,运用行政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2. 考核要求本课程期末考核包括以下要求:•课程论文:撰写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分析和研究一个具体的行政学问题,使用行政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包括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论文要求结构严谨、论述清晰、数据统计完整、参考文献规范。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考察学生对行政学原理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占总成绩的50%。
行政学原理第1章
![行政学原理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9ebdc6ae79563c1ec5da71af.png)
2.2 行政学在西方的发展
2.2.1 行政学在西方的初创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 在威尔逊、古德诺等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基础 上,经过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工商企业管 理理论的推波助澜,最终通过怀特的系统化理论框架而逐渐创立起来 的。
•
2.1 行政学在西方的产生
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迫切需要有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来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使 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应运而生。
•
2.1 行政学在西方的产生
● 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工业的进一步 迅速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迅速 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这一时代,在管理理论研究方面最著名 的人物是美国的泰勒(泰罗)。泰勒所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探讨 的是如何在工厂企业推行“科学管理”。
•
2.1 行政学在西方的产生
● 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 ③ 在工人与管理者之间提倡对话,培养合作精神,保证工人采 取科学的方法工作; ④ 在工人与管理者之间进行明确的、适当的分工,以保证管理 程序的进行。
•
2.1 行政学在西方的产生
● 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
•
2.1 行政学在西方的产生
● 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行政学正是在上述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产生,然后迅速扩及到西方各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行政决策模式
(五)公共选择模式 公共选择理论将市场决策中的“经济人假设”用于政府决策分析。 该 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一样都是不完善,政府官员对自身效用的追求会 导致政府预算最大化,使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下,政府机构所遵循的政 策往往是由该部门领导人根据自己对共同利益的理解来决定的,而不是 真正符合最大限度增加共同利益的目的。 该理论主张通过市场竞争达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目的,主张对政 府官员的决策行为进行必要的制约。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3 行政决策模式
(三)渐进决策模式 这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理性决策模式 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决策模式。 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者只需考虑那些与现存的政策具有渐进差异 的政策方案,不必调查与评估全部的政策方案;只需考虑有限的几个政 策方案而不是涉及所有逻辑上可能的方案;对每个政策方案也只评估几 个很可能产生的并且很重要的后果。 决策的制定和完善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是谨慎的步步试错过 程,而不是对以往政策的推倒重来。
决策的共性: 目的性;选择性;过程性。 行政决策的特性: (1)决策主体的特定性; (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 (3)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4)决策后果的强制性。
浏素
作为一种组织活动过程,行政决策从信息收集到方案选择等一系列 环节都会受到政府机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干扰,这就会影响到行政决策 的有效达成及其实施。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4 行政决策体制
(二)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团。它是指由多学科专家、学 者组成的专门从事广泛智力开发、协助决策中枢系统进行正确决策的辅 助性机构。这一系统的任务是以建议、参谋等形式为决策机关和行政领 导者服务,向他们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并发挥决策过程中的辅助性作 用。 建立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原因: (1)行政决策的复杂性 (2)行政决策者的局限性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4 行政决策体制
(二)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组织形式: (1)内部咨询机构。它是指在政府系统内部设置的专门提供决策 咨询服务的辅助决策机构。例如我国的政策研究室、调研室、发展研究 中心等。 (2)外部咨询机构。它是指政府系统之外的,接受政府的项目和 咨询任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谋方案的辅助决策机构。与政府内部决策 咨询系统相比,其优点有:①相对客观公正;②效率较高。 (3)柔性咨询机构。它是指为了完成某一项专门任务而临时组成 的咨询机构。
(1)信息干扰。 (2)环境的不确定性。 (3)决策成本。 (4)外部的公众压力。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3 行政决策模式
决策模式是指可供决策者在决策时遵循的一定的程序和方式。 (一)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目标上追求最优化,使决策方案达到 收益最大,损失最小,效用最好。 但是在现实中,决策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知识、能力、资源、时间 及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因此,难以具有完全的理性及认识能力,不可 能做出最佳选择。所以,理性决策模式是一种过于理性化的决策模式。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2.2 行政执行的影响因素
对于执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决策者在执行之前就能有针对性 地预防执行偏差的出现。
(1)不确定性。环境变化,执行者对决策意图的理解,执行者的 执行能力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 课程网站
2020/11/25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第一节 行政决策
1.1 行政决策的内涵 1.2 行政决策的影响因素 1.3 行政决策模式 1.4 行政决策体制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1 行政决策的内涵
行政决策,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通过收集信息、 确定目标、设计方案以及做出选择等方式进行的决策活动。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4 行政决策体制
(三)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是行政决策组织体系的基础。决策信息系统由决 策信息专职人员、信息机械设备、信息技术程序等构成,专门从事信息 的收集、加工、贮存、传递工作。 决策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获取信息 (2)处理信息 (3)贮存信息 (4)传输信息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第二节 行政执行
2.1 行政执行的内涵 2.2 行政执行的影响因素 2.3 行政执行的过程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2.1 行政执行的内涵
行政执行,就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等相关主体围绕既定决策方 案的落实所采取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沟通等活动的总称。
(1)执行主体的多元化。 (2)执行的目标导向。执行关注的是行政管理活动的结果,而不 仅仅是它的过程。 (3)决策过程的延续。 (4)执行过程的动态性。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4 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不同行政决策机构和人员在决策活动中的分工与 协作关系。
(一)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主要职责: 确定决策目标 拟定备选方案 选择决策方案 监督、修正
决策中枢系统的能量既取决于行政领导者的知识、智慧、能力、经 验以及作风和性格等个人素质,也依赖于决策人员的群体知识能力结构、 人际关系结构和气质结构等群体结构的优化。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3 行政决策模式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这是西蒙在批评了理性决策模式之后提出的一种决策模式。西蒙认 为,纯粹理性是不可能的,在现实中,所有决策都是有限理性基础上的 决策。这是因为: (1)人的知识具有不完备性; (2)预见的困难; (3)选择范围的有限性; (4)时效的局限。
浏览该文件行政学原理课程网站
1.3 行政决策模式
(四)综合扫描决策模式 这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阿米泰·埃特奥尼提出的一种决策 模式。 综合扫描决策模式既要解决理性决策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 难,又要尽力补救渐进决策模式的弱点,使这两种模式相互结合、相互 补充,从而提高做出最佳决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