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模板 (1)
导学案模板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3.14<-πB.-1 >-1C.3.5>-3.4D.- <-2
课后反思:
1.下列各图表示数轴是否正确?为什么?
⑴
⑵
⑶
2.指出数轴上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
3.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4,3.5,-1.5, ,0 ,2.5.
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成一行.
4.大小比较,用<把它们都连起来.
⑴3.6与-2.5;⑵-3,14与-4;⑶-6与-1.6;⑷-3, -2.3, -3.2;⑸ , .
学习难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一、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P27---29
预习检测:
1.数轴三要素:.,,.
2.正数大于,负数小于,正数负数
3.⑴-2+6;⑵0-1.8;⑶-3.5-4;
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你能借鉴温度计,试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3,—4, 0.5,—1.5吗?
5.填空题
(1).在数轴上,-0.01表示A点,-0.1表示B点,则离原点较近的是_______.
(2).在所有大于负数的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 (3).在所有小于正数的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
6.在数轴上有一个点,已知离原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这个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
7.已知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的数为3,这个点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是_______个单位长度.
课题:2.2数轴
教师个性化设计、学法指导或学生笔记
学习目标: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2.会指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并能把有理数在数轴上用点准确的表示出来;3.数轴上点的大小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初中数学导学案
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初中数学组摆金发】 1课题:加权平均数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 83 78 75【学习目标】乙73 80 85 82 1、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简单分析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学习过程】(分析:将所占比例看作它们各自的权,即听占有3份,说占一、自主学习份,读占份,写占份,合计份。
)1、一组数据88,72,86,90,75的平均数是;解:x甲= = ,2、一组数据12,12,12,12,4,4,4,4,4,13的平均数是____3、一组数据有5个20,4个30,3个40,8个50,x乙= = ,∴应该录取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为_____ ;二、合作交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加权平均数的求法: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例1: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郊县人数(万)人均耕地面积(公顷)A 15 0.15 例题3: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B 7 0.21C 10 0.18 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个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求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示:总耕地面积总人口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分析:人均耕地面积=)A 85 95 95 解:∵总耕地面积=B 95 85 95总人口=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人均耕地面积=例题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初中数学组 摆金发】2解:(1)A 的平均成绩为= (分). 归纳小结:B 的平均成绩为 = (分). 1、加权平均的公式:一般地,C 的平均成绩为 =(分).2、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常见见形式:所以(1)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2)各个数据所占的成分比(3)比例的形式(2)根据题意,3人的测试成绩如下: A 的测试成绩为=(分)三、巩固提高B 的测试成绩为= (分) C 的测试成绩为=(分)1、某中学举行“红五月”歌咏比赛,六位评委对某位选手的打分为77,82,78,95,83,75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因此候选人将被录用.是 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学时:11.1.1三角形的边一、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二、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三、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三角形概念及分类1、学生自学教科书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如图,线段____、______、______是三角形的边;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图中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三角形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如图1,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腰是__________,底是_________,顶角指_______,底角指___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DEF 是特殊的_______三角形,DE=____=_____.图1四、练习一:1、如图.下列图形中是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___?A B C D E F A B C2、图3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知识点二:知道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并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探究:请同学们画一个△ABC,分别量出AB,BC,AC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AB+BC_____AC AB+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从中你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022年初中数学精品导学案《认识勾股定理》导学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1.1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认识勾股定理学习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开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学习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还分别存在着两边相等和三边相等的特殊关系。
那么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研究的问题:勾股定理。
出示投影1〔章前的图文 P1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
出示投影2。
〔书中P2 图1一2〕并答复:1、观察图1一2,正方形A中有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个面积单位。
正方形B 中有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为个面积单位。
正方形C 中有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为个面积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结果的?在学生交流答复的根底上教师接着发问。
3、图l一2 中,A、B、C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老师板书。
A + B=C ,接着提出图1一1中A、B、C的关系呢?二、做一做出示投影3〔书中P3 图1一3,图1一4 )提问:1、图1一3中,A 、B、C之间有什么关系?2、图1 一4中,A 、B 、C 之间有什么关系?3、从图1一l 、1一2 、1一3 、l一4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老师总结: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1、图1一1、1一2、1一3、1一4中,你能用三角边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同学的交流根底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导学案模板
表内除法第五课时
姓名
安绍军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
课题
时间
编号
学习内容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教具学
具准备
班班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四、归纳总结,重点解疑。
五、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六、回顾提练,总结升华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
业
日
志
作业布置内容:
作业布置目的:
作业批改情况:
1.书写干净,正确率高的有:
2.知识掌握不太牢固,格式不太正确的有:
3.典型错例分析:
4.补救措施:
初中数学 导学案1:近似数
近似数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或有几个有效数字;能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习流程:
一、情境引入
1. 概念学习: (1)四舍五入: 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 的近似值
精确到个位: ≈ (精确到1)
精确到十分位: ≈ (精确到
精确到百分位: ≈ (精确到
精确到千分位: ≈ (精确到
(2)有效数字:对一个近似数,从左面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练习1:说一说下列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为 ; 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为 ; 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为 ;
练习2:生活五线谱:小亮用天平称得罐头的质量为2.026千克,按下列要求求近似数:
(1)精确到千克 ≈ 保留____个有效数字。
(2)精确到千克 ≈ 保留____个有效数字
(3)精确到1千克 ≈ 保留____个有效数字
二、难点破析
1、×104 有几个有效数字? 类比: 万 有几个有效数字?
2、×104 精确到哪一位? 类比: 万精确到哪一位?
⋅
⋅⋅141592654.3的值为ππππππ
练习3、营养专家建议,一个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人,每天需要饮水1890毫升
(1)你能把1890毫升精确到1000毫升吗?
(2)若把1890毫升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呢?
练习4、“神州”5号绕地球14圈,路程60万千米,如果你是航天工作者,请你计算一下飞船平均每圈飞行多少千米?(保留3个有效数字)
三、小结与困惑。
导学案的设计(模板)
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是实施“ 12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载体。
导学案的编制核心要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效果测评。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
一节课一篇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 四个级别。
【A 级】为“识记类内容” ,部分内容也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
【B 级】为“理解类” ,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 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 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 121”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
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指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的设计模块复“121”课堂导学案模块习巩固1. 自主学习2. 合作探究3. 展示点拨4. 测评反馈新课( 讨论交流 )预习《×××××》导学案(第×课时)课外部分【复习巩固旧知识】(10-15 分钟)【课前预习新知识】(10-15 分钟可以放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课堂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的内容、步骤与方法环节要求(导)学习内容(学)自时间安排 A 级;识记类内容主方式方法(100%的学生要掌握。
)学(提示语)习合时间安排 B 级:理解类作方式方法 C 级:应用类交(提示语)(80%的学生要掌握。
)流展时间安排 D 级:拓展类示方式方法. ( 40%—60%的学生要掌握。
)点(提示语:拨展示方式)测时间安排原则:学什么,考什么评方式方法量要合适;印刷时可以独立出来。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精选5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数学导学案模板
板书设计
位置
左 右
作业布置
课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单元名称位置第(4)课时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位置,教材练习二1、2、3、4题。
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 (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经历“左、右”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 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教学内容
准备课——比多少,教材第6~8页的内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修改版]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初中数学教学引导案例设计(修正版)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设计:1. 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白板作图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教学目标:(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白板作图,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运用图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运用白板作图,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运用白板作图)?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初中数学导学案模板 (1)(整理).pptx
温馨提示:角相 等线才平行哦!
四、达标检测 四、反馈检测
我的课堂我做主
- 2-
我收获我快乐
学海无 涯
五、我的收获(反思总结)
攻略秘诀:联想 我们学习的平 行线的判定方 法并转化是个 不错的想法哦!
我的课堂我做主
Hale Waihona Puke - 3-我收获我快乐
学海无 涯
§4.8 平行线
主备人
张红霞
单位
朝歌镇中 编 号
01
课型
新知探究课
课时
第 1 课时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二、合作探究 (1)新知探究
我的课堂我做主
- 1-
我收获我快乐
学海无 涯
(2)全员展示 小组展示→友情补充→共识结论
三、精讲点拨 一般结论+重点、难点、易错点、提升点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导学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本教材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
在九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和课堂探讨为主要教学方式。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相似与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解二次方程、函数及其图像、直线和圆、统计初步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对于学生未来在高中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的教学特点在于,倡导小组合作和课堂探讨,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水平。
同时,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高中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
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本教材共分为十个单元,约需45个课时。
第一单元:实数(6课时)1.实数与实数的比较2.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实数的运算4.实数的应用5.勾股定理6.课题小结第二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6课时)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构造2.坐标系中的距离和斜率3.图形的对称性及平移和旋转4.关于坐标系的初步应用5.一次函数与斜率6. 课题小结第三单元:一次函数(7课时)1.函数的概念2.一次函数的图像3.一次函数的特征及表示4.一次函数与图象的位置关系5.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6.一次函数的应用7.课题小结第四单元:相似与全等(6课时)1.相似与全等的概念2.相似的判定3.相似的性质及应用4.全等的基本条件5.全等的分类6.课题小结第五单元:三角形(7课时)1.三角形的基本概念2.中线、高线和中心线3.角平分线和内心4.垂心、外心和内切圆5.勾股定理的证明6.三角形的面积7.课题小结第六单元:勾股定理(4课时)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证明3.勾股定理的应用4.课题小结第七单元:解二次方程(4课时)1.二次方程的概念2.解二次方程的方法3.关于二次方程的注记4.课题小结第八单元:函数及其图像(5课时)1.函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函数的图像与变化规律3.函数的平移与反演4.函数的合成和分解5.课题小结第九单元:直线和圆(5课时)1.直线的概念和性质2.直线的位置关系3.圆的概念及性质4.圆的位置关系5.课题小结第十单元:统计初步(5课时)1.统计的基本概念2.统计数据的描述3.频数、频率和频率分布图4.统计调查及其误差5.课题小结总结通过对《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应该加强对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等的重视,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课堂探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初中数学 导学案1:等可能性
等可能性一、学习目标:1、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2、理解等可能概念的意义,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3、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随机观念,初步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一)感悟体验: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已学过随机事件,如果请……实验1:同学抛掷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硬币落地。
请思考:问题1:硬币落地后哪一面朝上有几种可能结果?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吗?问题2:每掷一次,有几个结果出现?有无第二个结果出现?问题3: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吗?为什么?请根据实验填空:在上面的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________ 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______个结果出现。
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让我们再看一个实验……实验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0个小球,分别标有0、1、2、3、 (9)10个号码,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
请思考:问题1:每次取出一个球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吗?问题2:每次试验有几个结果出现?有无第二个结果出现?问题3: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吗?为什么?请根据实验填空:你能回答这两个试验有什么共同特点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二)揭示概念: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实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辨一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依据。
(1)掷一枚质量均匀的骰子,出现六种点数中任何一种点数的可能性相同。
(2)在一个装有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竹签的盒子中,从中任意抽出一支签,抽到三种颜色签的可能性相同。
初中数学优质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学习任务单导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
学习任务单(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理解去分母的依据,会正确地去分母,把分数系数方程转化为整数系数方程.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3.通过去分母解方程体会数学转化和整体思想.
4.通过求解丢番图的年龄和选做题中的古诗题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 课前习任务
预习新课:3.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
◆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化简:23(1)3
x +⨯-
2.去分母:10+121
64x x +=
【学习任务二】
3.例题 解方程: 10121164x x x ++-
=-
4.你能帮“小马虎”正确解出方程吗?
2151(1) 164x x -+-= 121(2) 262x x +--=
5.丢番图的年龄:
11115461272
x x x x x +++++=
6.拓展练习: 解方程
1.20.310.30.2x x -=+
课后学习任务
必做题:课本P91习题3.1 第5、7题.
选做题: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中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众僧刚好都用尽.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名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诗的意思:3个僧人吃一碗饭,四个僧人吃一碗羹,刚好用了364只碗,请问寺内有多少僧人?。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篇一: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七年级上册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全册)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一、: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来自: 小龙文档网: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 导学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直线AB、CD被直线EB所截,
∠B和是同位角,∠B和是内错角,
∠B和是同旁内角.
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与∠2是同位角B、∠2与∠3是同位角
C、∠1与∠3是同位角D、∠1与∠4不是同位角
四、拓展提升:
如图所示,直线DE截AB、AC,构成八个角.
学习过程
学教记录
一、自主预学:
1、通过认真阅读课本P6-P7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了8个角.
(1)在这图中,哪些角是对顶角?
对顶角有怎样的位置特征和数量关系?
(2)∠1与∠5又有怎样的特殊的位置特征呢?
还有哪几对角也有这样的位置特征?
具有这样的位置特征的角我们称它们是什么角?
课题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辨认.
1、由自主预学总结收获: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在怎样的图形中形成的?
(2)在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三种特殊角时,你抓住哪些关键点?你有何好方法?
2、实践运用:
(1)完成课本P7的课内练习ex1,P8的作业题ex1、ex2.
(2)学习例题:
例、如图,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F.如果内错角∠1与∠2相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么同位角∠1与∠4相等吗?同旁内角∠1与∠3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