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课文精读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1)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3)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使情感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选择性笔记。
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 蛮横(hèng) 毁灭(huǐ)
赋予(fù) 和蔼(ǎi) 舆论(yú)
2、生词积累
污蔑: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
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笔记。
积累字词
(4)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
(庄—桩 锤—捶 布—怖 陪—赔)
3、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吗?( )
(3)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篇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1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及反思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色彩鲜明的优秀散文,是散文中的佳品。

它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记叙,表达了奇伦皮特高中毕业生对世界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最后的确定性的深刻感受。

教学这篇文章,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教学本篇文章以及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理解散文的方法。

(2)理解散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熟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理解文章,认识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2)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3)能够理解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由、寻求和平和幸福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的方法,掌握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

(2)运用关键词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1)利用PPT进行教学,对散文的特点、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

(2)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如“自由”这个核心词汇。

2.互动式教学(1)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个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

(2)让学生读散文,并分析文章中的词汇,难点和复杂的句式。

(3)数学家板书,出示文本。

逐步指导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关闭手机、电子产品,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走廊上粘贴一些与自由有关的海报,如“自由平等”像南非,美国各州七头蛇标志,亚利桑那州孤儿院场景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3.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深入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4.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品味课文中独特的语言艺术,学会欣赏和创作具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词汇和成语的掌握:如“殉国”、“忍辱负重”、“昂首挺胸”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在口语、书面语中的应用。
-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
2.教学难点
-对讲演语气和情感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讨论,把握讲演中的情感变化,理解演讲者的激情和决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讲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讲演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的讲演》教案:
1.理解课文背景,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其贡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讲演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习作者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掌握重点词汇和成语,如:“殉国”、“生提出疑问,发现他们对于讲演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如撰写简短的讲演稿、模拟讲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3课 旅鼠之迷》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3课 旅鼠之迷》课件

文章结尾说
“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我们应该学什么呢?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人类照 我们这样繁殖,结果会怎样呢???
我还想:当 人类数量急 剧膨胀,威 胁到人类生 存的时候, 你们能像我 们这样大规 模地视死如 归,舍生取 义吗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写作手法: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 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 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
本课四字词语收集 仓皇逃窜 紧追不舍 小心翼翼 急中生智 饶有兴趣 自言自语 神秘莫测 无言以对 齐心合力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永无休止 无所畏惧 浩浩荡荡 前赴后继 全军覆没 难以置信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稀奇古怪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相辅相成

=>
=>
如果一对旅鼠从3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生7胎,每胎12 只,一共就是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 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 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 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 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 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 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 只,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 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 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 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3月份的 两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 气候、疾病和天敌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几乎还有50万只。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课件(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课件(共39张PPT)

整体感知
最卑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历史上
事件 暗杀李公朴

最无耻
后 一
为何被暗杀
争取民主和平

的 讲
真理是一定胜利的
发扬云南人民 的光荣传统

完成历史任务 随时准备牺牲
1.听录音(多媒体播放),学生试读。注意讲演的气势 与感情,把握文章的强烈感情。 2.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 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 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鉴赏写作
写作技法
心理的描述。通过对心理的剖析,往往可以知道某些 行为举止的真实意图。对敌人心理的抨击,往往也是最直 接、最有杀伤力、最易致敌人于万劫不复的境地的战术。 闻一多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点。如在第四节中:“不知他们 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也很简单,他们 这样疯狂害怕,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恐怖啊!”暗杀李 先生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在恐怖”,这一心理剖析, 一针见血地戳穿敌人的虚弱本质,向大家证明敌人不过是 只“纸老虎”,给敌人以压力,给人民以动力。
4.分析重点句: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 人民毁灭的! 【交流点拨】此句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更有力地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说明反动派终将被人民消灭。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交流点拨】号召青年发扬云南民主运动的光荣传 统,加强团结,坚持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表明随时为 真理献身的决心。
3.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 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交流点拨】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 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 锋。
4.本篇讲演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1)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 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本篇演讲多 用口语。 (2)语句饱含激情。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 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振聋 发聩,使听众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 先生高超的讲演技巧。 (3)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感情。 如:第1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 要打要杀,……”;第2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无耻 啊!无耻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精品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即兴讲演。

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公朴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作坚决的斗争。

全文措辞慷慨激昂,讲演语言短促犀利,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2)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2.难点:理解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读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澳门》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发出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他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卑劣..(bēiliè)屠.杀(tú)捶.击(chuí)毁.灭(huǐ)卑鄙.(bǐ)蛮横..(mánhèng)赋.予(fù)挑拨离间.(jiàn)(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悲愤:悲痛愤怒。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课件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课件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文化,自上古时期发展至今,始终保持着多样与交融相结合的态势。
•B.中华文明与东、西方不听文明的每一次碰撞,都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
•C.受外来文化影响,中国绘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变化,但民族特色依然保存。
•D.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中国文化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d
闻一多
讲演词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大型的群众集
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一般是讲话人对较为 重大的问题或是某个专门问题的论述。讲演词具 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 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
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走近作者
闻一多,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参
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
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 学教授。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 烛》《死水》等。1946年7月15日, 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追悼会回家途中
被暗杀。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 “最后一次讲演”是针对什么事而讲?(事由) 2.“最后一次讲演”是针对什么人而讲?(听众) 3.“最后一次讲演”是表明了什么观点、态度?
些特务分子在会场上抽烟说笑,故意捣乱,造谣说李先 生被暗杀是“桃色事件”。
看到这种情景,会场上的人都很气愤。闻一多先 生更是怒不可遏。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立 即走上讲台,拉过话筒,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即兴
讲演。
当天下午,他被特务分子开枪杀害。因此,这篇
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因为是即席讲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从小说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2、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都德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兴趣,导入新课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板书:最后一课都德)二、出示活动任务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1866年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扎》,186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它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2、背景介绍本文写的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精讲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精讲本篇是丁肇中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丁肇中在这篇演讲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世界上的未知世界。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丁肇中()授予()遵照()彷徨()()实践()不知所措()2、形近字┏授:授予┏措:措施┏致:招致┗受:接受┗错:错误┗至:极至3、词语解释【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荣幸】荣耀而幸运。

【授予】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

【清谈】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袖手旁观】藏手于袖,在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

【一帆风顺】本指帆船一路顺风。

亦用为祝人旅途安吉之辞。

比喻境遇顺利或办事容易。

【激变】课文中指急剧变化。

也指因刺激而生变乱。

4、文学(文体)常识丁肇中,当代第一流的________。

一九七六年他获得了________奖。

本文是作者于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八日在北京_________举行的“_________”大会上接受________奖时发表的演讲。

【参考答案】1、丁肇中(zhào)授予(yǔ)遵照(zūn)彷徨(páng huáng)实践(jiàn)不知所措(cuò)4、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人民大会堂情系中华特别荣誉二、课文学习1、课文的标题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它最早在什么地方提出来的?【明确】格物致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最早是在《大学》里提到的。

2、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明确】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时代背景的理解:闻一多的讲演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学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可能不够了解,需要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讲演的历史意义。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对讲演中所蕴含的情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教师需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讨论等,引导学生体验并表达情感。
-创作与实践:学生在创作自己的讲演稿时可能会遇到无从下笔的难题,教师应提供指导,如选题、构思、表达等,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讲演激发听众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语音、语调等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讲演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然而,我也意识到在难点解析部分,部分学生对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仍存在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分析课文结构: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把握讲演的整体框架。
-掌握词汇与短语: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口语和写作中恰当运用。
-口语表达技巧:培养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节奏和表情来传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模仿并创作出自己的讲演。
举例: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通过对比“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和“我们必须爱我们的民族,因为这是我们的自信心的源泉!”两句,让学生感受设问和强调在表达上的差别。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教学课件】

诸葛亮的 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 庶、石广元、 孟公威等一 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 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 略”。
20
每 有好 会读 意书
便不 欣求 然甚 忘解 食
21
不求甚解——马南邨
22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 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25
一、读一读 劝诫( jiè ) 曲( qū )解 要jué( 诀 ) huò( 豁 )然贯通
王粲( càn ) 狂妄( wànɡ ) 死kōu( 抠 )
26
速读,整体感知,把握要点:
1、什么是驳论文? 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
自己的主张。
2、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4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 理的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 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5
培根(1561—1626), 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哲 学家、作家,他的散文对 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 大。他的作品风格平易流 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 启人深思。
6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 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典哲学, 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 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 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 《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导, 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

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

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旅鼠之谜》优秀教案13旅鼠之谜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

文章从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联想到人类毫无限制的繁衍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从而警示人类关注人口问题,关注生态平衡问题。

内容浅显,但带给人们的思索是深刻的。

本文虽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

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

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本文的重点,不是在于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以叙述为主的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能力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

2.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

3.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多角度理解其对人类的启示。

突破方法:全文共28个段落,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应是第7段到第17段。

精读这一部分,对抓住全文主要内容很有帮助。

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

教学方法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分析:第一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 杀死”和 “ 站起来”作对比,给了敌人有力的打击 ,表达了作者 对未来充满信心,号召人民前赴后继,斗争到底。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 量的?
陶行知和田汉是怎样根据现实情境确定话题的?
他们这样讲话有什么丰富含义?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任晓庄学校的校长。一次, 他邀请戏剧家田汉等人为晓庄师范的师生和附近的农 民演出。师生和农民在大礼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 陶行知先生致了热情洋溢而又诙谐幽默的欢迎词,他 说:“今天是田汉欢迎田汉。我们晓庄师范是为种田 汉办的学校,我们也都是庄稼汉。所以我以一个‘种 田汉’代表的资格来欢迎田汉。”田汉高兴地作了答 词,他说:“我虽然名字叫田汉,从小也生长在长沙 的田间,但我毕竟是一个假田汉,陶行知先生才是一 个真田汉。我这个假田汉,接受陶行知这个真田汉以 及在座许多的真田汉的欢迎,实在感到不胜荣幸之至。 我们一定要向真田汉学习。”他们两人的讲话赢得了 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3.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正反对比论证 (4)比喻论证 (5)引用论证
三、议论文的语言: 准确性 严密性 逻辑性 生动性
四、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并列结构 递进结构 总分结构)
第四单元 活动 探究
单元学习目标
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 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 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 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 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 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旅鼠之谜》优秀教案
13旅鼠之谜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

文章从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联想到人类毫无限制的繁衍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从而警示人类关注人口问题,关注生态平衡问题。

内容浅显,但带给人们的思索是深刻的。

本文虽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

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

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本文的重点,不是在于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以叙述为主的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

2.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

3.领会、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多角度理解其对人类的启示。

突破方法:全文共28个段落,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应是第7段到第17段。

精读这一部分,对抓住全文主要内容很有帮助。

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预习课文,同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

教学方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那么,“旅鼠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斑羚飞渡》中老斑羚及镰刀头羊为了种族的生存自我牺牲的精神令
我们震撼,但是它们是被迫采取悲壮行动的。

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小动物北极旅鼠,它们为了种族的生存而自杀,那是一种更为壮烈的死亡。

今天,我们就来揭示旅鼠之谜,让我们倾听这一弱小生命所撞击出来的生命最强音。

(三)教师展示搜集的旅鼠的图片。

你知道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吗?你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知道它们为了种族的生存而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揭示旅鼠之谜,一起去倾听这一弱小生命所撞击出来的生命最强音吧。

二、预习查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美挑衅迷惘笃信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三问题设计,合作探究
【1 】、速读课文,思考旅鼠有哪几个奥秘?画出文中的标志性句子。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大奥秘:繁殖之谜。

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

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要求学生按照丹尼斯的计算方法验算一下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第二大奥秘:自杀之谜。

旅鼠的繁殖能力虽然惊人,但并非年年如此,丰年多生,歉年少生。

更令人不解的是?别的动物都以皮毛肤色作为保护色,以免遭天敌杀害,例如变色龙、蛇、青蛙等均有此生存之道。

而北极旅鼠的变色绝对令人费解,因为它们是为了吸引天敌来杀死它们、吞食它们,这真是让人疑惑而又叹为观止。

第三大奥秘:投海之谜。

其他动物的迁移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例如生活在非洲、南美洲的许多动物均是如此,而旅鼠的迁移走的却是不归路,因为数百万只旅鼠的浩浩荡荡的大队伍,纷纷跳进大海、葬身大海。

【2】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
1.北极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惊人”表现在哪里?
2.旅鼠为什么会有这种奇异的现象?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3.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开类似的自然之谜?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2.思考讨论两个问题,小组整理学习结果并找代表发言;
(1)作者写作本文只是向人们介绍旅鼠的奥秘吗?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还有什么意图?
(2)想一想、说一说在本文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①反观人类自身,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②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物极必反,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会出现新的转化趋势。

③科学探索无止境,大自然之谜有待进一步地去研究、探讨。

3.根据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为什么?
提示:
(1)记叙文。

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具备六要素。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果——丹尼斯就旅鼠的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2)说明文。

理由:全篇讲的都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四、当堂达标,巩固提升
见课中导学1------8小题
五、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

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

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作者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因此,本文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

六、作业布置,安排预习
请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

完成下课预习学案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从视觉上明确北极旅鼠的样子,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增强了直观性,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学生带着趣味研习课文。

注重了对文本的朗读,采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谈启示、说出一些人类尚未破解的自然之谜时,发言热烈,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联系了地理、生物上学到的知识。

有的小组还画了一幅漫画,来表现人类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的后果。

学生动手、动脑,将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有的小组发言机会不是很多,还有的小组发言机会主要集中在了几个人身上,没能让绝大多数同学得到口头表达的锻炼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