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生物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德育目标教案

高中生物德育目标教案

高中生物德育目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德育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德育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尊重生命的观念
4.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生态文明意识
教学内容:
1. 生物德育的定义和意义
2. 生物德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
3. 生物德育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 生物德育与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污染、动物保护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德育的重要性。

2. 教学: 讲解生物德育的定义、基本原则和与环境保护、人与动物的关系等内容。

3. 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物德育。

4. 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动物救助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5. 总结: 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德育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评价:
1. 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学习成绩: 利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考察学生掌握生物德育相关知识的情况。

3. 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班级表现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和生物德育意识的提升情况。

扩展活动:
1. 组织学生参加生态旅行、动物保护志愿项目等活动,深化生物德育意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倡导环保、关爱动物等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思考如何提高生物德育教学的效果。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德育教学目标达成。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林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临床实验室工作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而课程思政教学则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成长。

今天我们将探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案例,并从多个角度呈现这一主题。

一、课程思政教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融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各种伦理和职业道德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检验结果,如何对待患者信息的保密等,这些都是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案例分析我们将从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举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在临床应用中,当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学生应如何调整心态,并正确应对。

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总结与展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思政教育的理念,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和讨论,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做好思想和实践准备。

个人观点:我认为,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良好人格的医学人才。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和思考,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案例,从而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推进这一工作。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临床实验室工作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而课程思政教学则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成长。

新课程生物教师素质的重构

新课程生物教师素质的重构

态度 和 习惯 的培养 , 淡 化学生 机械 重复 的身体 练习 。 因此 , 教
学 中, 教师要 灵活运用 游戏 教学 、 愉快教 学 、 情 境教 学等方 法
和手段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调 动他们 的学 习积极 性 、 主 动 性和创造性 , 为学生 留有 充分想象 的余地和 思考 的空 间 , 从而
结构 。现代 科 学的发 展 , 出现 了 自然 科学 和社 会科学 交叉 融
教 学管 理 , 促进课 程不 断完善 。二 是对学 生学业 达成 的情 况 进 行评 价 。既要重 视对知 识和技 能 的评 价 , 还 要重视 对学 习
态度、 情 意表现 和合作 精神 、 健康行 为 的评价 , 特 别是 在操作
从 现代 教育发 展 的需要看 , 生物 教师在 自身知识进 取上
应 努力 做到 :
1 . 教师 要具有 精深 的专 业知识 。 教师 首先认 真钻研 生物 专业知 识 , 孜 孜不 倦 , 刻 苦学 习, 使 自己具 有扎 实的专业 基础 知识 , 并能在 一定程度 上处理 生物教学 中 出现 的 问题 , 对于 生 物学科 的最新研 究动态 , 要有 所知 晓, 使 自己拥有足够 的专业 知识 。 其次 要认真 地学 习和 掌握现代 教育 学 、 教学 论 、 教育 心
合 的趋势 , 自然科 学和 社会科 学互 相影 响 。教 师要想 把 自己
的学科教好 , 就要 把“ 专” ( 钻研本 学科 专 门知识 ) 与“ 博” ( 了解
( 一) 知 识结构
使他们在愉 快和谐 的氛 围中积极主动 的学 习; 教学评 价上 , 由 单一 的教师 评价 转化为 小组评 价 、 学生 评价和 自我 评价 等多 种评价 相结 合的综 合评价 , 从而促 使学 生个 性 、 能 力、 品质 和 心理等 方面 的发 展 。 这就要 求教师 在教 学 中要 不 断反思 和总 结教 学经验 , 提 高课 堂教学 效果 。 3 . 创新 能力和 科研 能力 。 现 代生物 教学要 求教 师不 只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自己想 问 的各 种 问 题 ; ( 5 ) 还“ 评价权” — — 包 括 自评 和 他 评 、 发表感受等。 “ 五还 ” 对解放学生 、 活 跃 课 堂 起 到 了推 动 作 用 , 学 生 的积 极 性、 对 课 堂 的感 情 态 度 发 生 了积 极 的 变 化 。 六 尽 量 :新 课 程 的教 学要 求 教 师 在 课 堂 中尽 量 让 学 生 独 立 观察 ; 尽量让 学生独立思想 ; 尽量让学 生实践操作 ; 尽 量 让 学 生
兵” 、 “ 兵强兵” 的方 式 。
“ 天平” 意识 :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 教 书 和 育 人 是 分 放 在 两个 托 盘 中 的砝 码 , 要 使 天 平 永 远 处 于平 衡 状 态 , 教 师 要 在 教 学 实践 中做 到教 书 和育 人 并 重 ,教 师 要 把 教 书 育 人 内化 为 自身 需 要
六个环节 : 预 习交 流 、 明确 目标 、 分 组合作 、 展示提升 、 穿 插 巩固 、 达标测评 。 分 组合 作 — — 教 师 口述 将 任 务 平 均 分 配 到 小 组 ,一 般 每 小 组 完 成一 项 即可 。
“ 镜子 ” 意识 : 树 立“ 平面镜 ” 意识 , 即经常性地 以人为镜 , 时
第1 0卷 第 2期
V0 1 . 1 0 No . 2





Re a d a nd W r i t e Pe r i o di c a l
2 0 1 3年 2月 Fe br u a r y 2 01 3
言 同 新 课程 改革 背景 下生物 教师 如何提
鲜 怀 和
让它鲜明唯美 ; 修 炼 自己 的 心 灵 , 让它平和美 丽 ; 修 养 自 己 的气 质, 让它超凡脱俗 ; 修 炼 自己 的灵 魂 , 让它崇高圣洁; 修 炼 自 己的 人生 , 让 它 阳光 幸 福 。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 、在 平 时 的教 学 过程 中渗 透德 育
态度也会影响学生,教师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用心指导,所 有这些都有教育作用。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之 间的协作,
总之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在生物教学过程 中更
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并不 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它需要生物教师
讲课 时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 ,同学生一起讨论,也强调 同学之 多花 时间和精力,找到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 间的协 作,有疑难 相互探 讨解决 ,有 错误 、缺 点相互指 出改 能使德育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必须面 向现 正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 、 团结协作能力。总之 ,思想品德 教育必须寓于教学的全过程 , 我们要做到全过程育人。 代化,面 向未来 ,面 向世界,必须彻底摆脱应试教育 的影响, 充 分 发 挥 各种 智 力 与 非 智 力 因 素 的作 用 ,发 挥 各种 先 进 手 段 的
学态度 、一定 的探索精 神和创新意识 。生物科学史 ,生物科学
以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大 自然、爱护 生物 的情感。在保护生物圈

五 、在 小资 料 中渗 透 爱 国主 义教 育 我 国幅 员 辽 阔 , 自然 环 境 复 杂 多 样 , 从 而孕 育 了极 其 丰 富
节 内容 中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模拟 召开 ‘国际 保 护 生物 圈 ”研 ‘ ‘
辅 助 功 能 ,注 重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才 能 促 进 中 学 生 物 课 堂 教 学
的 良性 发 展 , 才 能使 我 们 的 青 少 年 学生 具 有 创 新 意 识 、创 新 能 三、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 教师要培养学生乐于探 索生命 的奥秘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 力 ,树 立 起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价 值观 和 健 全 的 人 格 。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素养育人的要求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素养育人的要求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素养育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强调学生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材通过介绍生物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人口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理解生物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通过设计实验、制作模型、观察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教材通过介绍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营养与健康、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总之,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素养育人的要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
方面的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继续致力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希望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具体而言,我计划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德育工作:
1.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爱护生命,珍惜自然资源,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生物知识的传授,渗透生命尊重和保护的理念,引导学生重视生态环境,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2.组织学生参与环保、爱护动植物等活动,实际行动感受生态
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

3.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塑造。

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注重他人情感和利他精神的培养。

4.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育学生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倡导
诚信守规。

在日常教学中,我将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与学生平等对待,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我将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载体,深入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摘要】本文主要是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分析该课程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和成长的积极作用,并讨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引导。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介绍和思政要素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

文章强调了《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价值,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强调了思政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思政教育的深入探讨和思考,可以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思政、重要性、融入、影响、成长、积极作用、教师、引导、意义、价值、未来发展、思政教育、高校、课程、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微生物学》课程《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世界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这门课程通过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微生物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致病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环境、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关系。

《微生物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深入的微生物学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的微观世界。

《微生物学》课程不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思维拓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增进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概述课程内容《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涉及微生物世界的学科,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代谢、遗传、病原性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人类生活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涵盖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的基本生理与代谢、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微生物在医学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作者:孙晓燕朱永军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11期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德育为先,知识为主,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作为生物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优秀的德育素材,伴随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将其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活习惯生命观环保意识一、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生命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身体健康是前提,心里健康是关键,因此挖掘教材中健康素材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例如,水盐平衡的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低血糖、脂肪肝、肥胖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的预防与治疗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有利于学生关注健康,从自身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远离毒品和不洁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保护等生物知识的的讲解,渗透人类之间的竞争,人要学会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从而形成健康的心里,养成良好的行为。

提升学生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形成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热爱,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殖细胞的形成,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的讲解,介绍生命的孕育和抚养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由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到现在,是父母费尽心血的结果;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教学中通过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率,特点及遗传病的危害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唯一性,自己的生命已不再等同于一个普通生物的生命,此时你的生命已承载着一种责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生命的损伤会给家庭带来痛苦和创伤,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德育教案高中生物

德育教案高中生物

德育教案高中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珍贵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重视动植物的生存和权利,提倡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生命的概念,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

2.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素材。

2.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一个鲜活的生物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尊重。

二、探讨生命的珍贵(15分钟)
1.让学生提出生命的定义及特点。

2.引导学生探讨生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认识生态环境(15分钟)
1.介绍生态环境概念及其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20分钟)
1.讨论不同的保护动植物的方式和方法。

2.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和爱护身边的动植物。

五、课堂讨论及总结(10分钟)
1.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和分享。

2.对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进行总结。

作业布置:
设计一个小小的爱护动植物行动计划,包括行动目标、行动计划及实施方式。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际行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发表时间:2018-05-31T15:45:34.4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作者:郭玉芬[导读]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学生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和自然等诸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人格。

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中学郭玉芬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基础学科的目标之一。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学生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和自然等诸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人格。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首次采用的一个概念,它是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是比“知识与技能”目标更有价值的东西。

该目标更具有教育功能,充分凸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反映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化。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不失时机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隐形性,即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水乳交融,自然渗透,隐而不露的水平。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很下功夫,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明确知识传授点和德育渗透点,并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使可渗透的内容具体化。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自身的,比如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二是个人与社会的,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个人与自然的,比如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

这些情感的培养,在生物学科中主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体验和教师的有效引导来实现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尊重生命的意识生物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活动中接触的很多材料都是鲜活的生命,比如实验中用到的花草树木、蚯蚓、鼠妇、小鱼等等。

这时就可以教育学生不要攀折树木,要善待小动物,在实验中要尽量减少它们的痛苦,实验结束后要尽快把它们放归大自然或鱼缸中去。

《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及其规律。

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仅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医学、农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校教育中,遗传学课程一直是生物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促进学生对于遗传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是当前遗传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拟探讨《遗传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以期为遗传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遗传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立场。

《遗传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定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遗传学理论与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科学发展的态度和观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学内容设置,加强思政教育引导。

在《遗传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案例、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科学研究和发展与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联系。

在讲授基因工程技术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等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思政教育实效。

在《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交互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学发展与社会伦理、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普活动,走进社区、学校等开展普及遗传学知识、宣传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拓展思政教育空间。

在《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浅谈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浅谈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

浅谈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生物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学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教育学理论、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

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生物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物教学肩负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这就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

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任务。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也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

而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生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生物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那么,如何较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我国一些珍贵的特有物种,特别是远在四五千年前古代劳动人民就有了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许多种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源于我国,我们的航天飞机带上天的植物种子,通过我们取得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我们今天的生活。

2024年初中生物教师德育总结

2024年初中生物教师德育总结

2024年初中生物教师德育总结
在2024年,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的德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通过生物知识的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我鼓励学生了解和关注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了大量的实验,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鼓励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勇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生物实验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项目。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我还组织了一些班级活动,如科普讲座和科研比赛,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鼓励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现状,并提醒他们科技的进步和创新需要伦理和社会的约束。

我鼓励学生关注生物伦理和道德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方面的工作,我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生命意识、科学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不断学习和探索更好的德育方法,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作者:李福香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社会发展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各学科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是中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对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初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思想道德的引导,使孩子们的思想有一个健康的发展.同时,与孩子们的生存环境也有直接关系。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德育的內容并不像其他有些学科一样在教材中以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的。

由于生物学属于理科,使我们比较容易重视知识体系讲授,而忽略其德育内容的渗透。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内容,而且还要对孩子们做好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物学作为一门中学阶段重要的教育学科,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实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尤为重要。

我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把自己的经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教授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的同时,不能脱离社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设计,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以丰富适当的形式呈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例如:学习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告诉学生在做完实验时将鼠妇放回到大自然,教育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命。

学习人体的营养构成一节时,介绍了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的含量比较多,有机物的含量少,因此骨的弹性小,易骨折。

告诉学生们要关照老年人的行动,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的老年人过马路,公共汽车上要主动给老年人让座。

培养孩子们的尊老爱幼的精神。

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作者:陈文斌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6期摘要:公德教育是生物学科隐性课标的要求。

初中生物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公德教育素材,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与优势渗透公德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能使公德教育鲜活生动,富有成效。

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公德;人际公德;秩序公德;教学渗透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5-5843(2007)06-0102-02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生物教育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社会公德的核心价值观。

初中生物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蕴涵着丰富的公德教育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物科技”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既是学科隐性课标的要求,也是生物教师育人的职责。

一、初中生物教材中公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把社会公德分为了三个方面:生态公德、人际公德和公共秩序公德。

(一)生态公德生态公德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是初中生物公德教育的核心。

1.热爱自然,珍爱生灵。

这是生态公德的基础观念,人教版初中生物在“生物与生物圈”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家园。

阐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星罗棋布,俯拾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人类的由来、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二号等,都揭示了人与其他生物共有一个家园,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从而培养学生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节约资源,抵制污染。

地球蕴藏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教学中,“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的讲授,阐述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造成资源匿乏、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人类只有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的生活观念。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摘要:课程思政教育近年来已经受到广泛重视。

本文主要对生物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思政工作开展现状探索生物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积极探索生物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合理策略,致力于通过合理的课程调整强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为生物教学与德育工作的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生物教学;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引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生物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带来了契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重点。

对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呈现出必要性,对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积极创设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思政体系。

1生物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生物教学实施课程思政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层次了解生物学内涵,另一方面可以以生物教学为重要契机,发挥对课程思政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的思政素质培养。

特别对于大专学校而言,面对的学生差异性很大,鼓励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对于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这也是结合思政教育开展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推进高校长期稳定发展、强化新时期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2生物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合理策略2.1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模式是生物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思政教育开展效果具有深远影响。

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考点的接收。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物学科与学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在教学方面,也大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对于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此,生物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同时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教育全面开展,为学生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结合生物学科知识发表对生物学以及思政知识的看法,逐渐形成思政感悟分享的生物课堂学习模式,以创新的形式带动生物教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生物德育教案初中

生物德育教案初中

生物德育教案初中
年级:初中
科目:生物德育
目标:
1. 了解生命的伟大,体会生命的可贵;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心和责任心;
3. 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2. 不同生物的生命特征及生存规律;
3. 人类对生命的影响和责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教材及相关资料;
3. 视频资源;
4. 植物和动物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伟大和可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生命的概念及本质;
2. 讲解不同生物的生命特征和生存规律;
3. 分析人类对生命的影响和责任。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1. 分组观察植物标本,了解不同植物的生存特点;
2. 观察动物标本,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方式。

四、讨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强调生命的珍贵和宝贵,激励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生物德育课,学生将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敬畏心和责任心,增强了爱护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将这种美好的品质传承和发扬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中生物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生物教师以良好的师德风范为表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真诚关爱,心灵贴近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资源,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各科教师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共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关键词:表率关爱渗透协作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的职责,也是所有科任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这就是说,科任教师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义务,我们生物教师也不例外。

古人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说明,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传授文化知识与技能技巧,更要注意塑造学生的灵魂,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那么,中学生物教师怎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为人师表,典范作用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生物教师和其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老师一
样,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格的影响者,更是行为、道德的示范者。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内在和外表都能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的甚至能影响着学生的终身。

所以,我们应该率先典范,为人师表,衣冠整洁、得体,举止大方,谈吐文明、高雅,言行一致。

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示范学生,以和蔼的微笑去对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关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去引导学生,以严谨的执教去教育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去启迪学生,以美好的心灵去熏陶学生。

这样,我们良好的师德风范,就能使学生在老师的表率作用中受到良好影响。

二、关爱,心灵贴近引导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第一,教师必须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做好朋友。

巴威尔说:“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获得。

”亲近每一个学生,民主平等的谈话中了解学生,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从中求得教育的最佳时机,用爱的圣火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明灯。

比如:二0一0年十一月的一节生物课中,各组的同学都在激烈讨论问题,只有六组的邓蒙蒙伏在桌上是睡非睡、没精打采的,我过去亲切地问:你是生病了还什么?但他不言不语,也不理不睬。

平时该生虽然有些叛逆、消极、学习也不够认真,但是还挺有精神的,也能接受老师的意见。

课后,把他叫到我办公室,让他坐在我旁边,
发现他好像有心事,我便问:你衣服穿得这么单薄冷不冷?昨天晚上睡好没有?学校的饭吃起香吗?这时,他就哭了。

后来在谈话中才知道:他父母离婚都再婚,都不支持他学习,不管他的读书和生活的一切费用,这都由七十六岁的爷爷支付。

如今,爷爷生病卧床已几月,爷爷不能给他钱也无人照看。

现在他一天吃两餐,甚至吃一餐,并且是同学借的钱。

我知道后,把他叫在我家里来吃饭,给他衣服避寒,并和班主任一起跟他家长联系、做工作,最后把他读书、生活的费用和爷爷病床无人照看的问题解决了。

从此以后,这位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这件事,全班学生也很受感动。

第二,尊重和信任学生。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是师生沟通的开始,学生需要的是榜样不是单纯的批评,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绝对不能对学生含沙射影,冷嘲热讽。

在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内心里都是向上的,都会进步,都会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第三、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眼里不应有优生、“差生”之分和高低贵贱之分。

每位学生都有其特长,都需要教师的呵护与关爱,都具有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力,我们要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

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既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以利于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挖掘教材,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
生物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将思想品
德教育渗透在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之中,适时适度地选取教材中的有关人物、学科文化、科技成果以及有关科学家历经的艰辛探索、研究过程和发明创造的事迹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根据生物教材内容的特点安排一些合作探究、互帮互学等学习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各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学业成绩,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多利用各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学生,既要表扬个人所取得的成绩,也要赞扬合作小组共同协作所取得的成功。

这样,不仅能引领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乐观进取、勇往向前,也能使学生在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集体中快乐成长的健康心理形成。

四、团结协作,合力效应熏陶学生
科任教师之间存在着教育对象的同一性,教学目标的统一性。

因此,生物教师与其他科任教师之间应多理解、多沟通、多协作。

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行为等要求要一致。

生物教师与班主任老师应多沟通,多联系,了解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教育管理的工作意图,注意维护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在班主任老师认可的前提下,生物教师应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灵动性,以自己的教育风格与班主任老师一道对任教班级齐抓共管,携手共创“优良班纪班风”。

老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合力效应,效果更加显著。

老师之间的协作,这本身也是对学生
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与示范。

教师在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应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规律性,坚持常抓不懈和连贯性。

教育要讲究方法,灵活多样,且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做到及时且耐心,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把握时效性,使学生的思想能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天职。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巴威尔的《教育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