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晨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3课 窗前晨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3课 窗前晨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现实,是现代诗歌 的一个特征。《窗前晨景》就是这样一种诗 歌。说到早晨,读者一定会联想起清新的空 气、初升的太阳以及人生的希望等美好的事 物,这首诗却有违一般的想象,描写的是琐 碎日常生活中人们麻木的精神现实。
(2)相关知识 现代诗歌的特征之一:关注生存现实 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现实,是现代诗歌 的一个特征。诗人不仅要描写自然、美、爱 情等传统题材,也要将目光转向城市、街道、 人群、日常生活,甚至也要去捕捉那些不美 的、“丑”的事物,将他们融合进诗歌。
美国习惯了在国际事务中唯我独尊、顺昌逆 亡。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哲学家乔姆斯基在 《9·11》一书中,历数美国近年在世界各地 有违公道的胡作非为,在美国国内有很大影 响。
第二,美国有没有必要从“教导文明”转向 “学习文明”?美国曾经是一个善于学习他 人长处的年轻的朝气蓬勃的文明国家。但是, 美国政客的倨傲狂妄事实上也影响了美国的 民间社会,使得美国的意识形态对于不同的 文化、宗教、族群、国家缺乏必要的尊重。 反恐使得那种我称之为“美国价值的原教旨 主义”在一部分人中日益膨胀起来。目前, 这种心态已经影响到很多方面。
2.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艾略特自称在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政治 上是保皇派,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艾略特 的诗受法国象征派诗歌、文艺复兴后期英国 剧作家和玄学派诗歌的影响,形象具体准确, 思想和感情融合用联想和暗示为联系,反映 了2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怀疑和幻灭 的情绪,到了30、40年代又有向宗教中求解 脱的情绪。
扭.曲niǔ 纽.带niǔ 电钮.niǔ
沮.丧jǔ 咀.嚼jǔ 徂.暑cú
三、词语辨析 (1)逗留·停留 逗留:暂时停留。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 例:①今年春节她在家乡_逗_留__了一个星期。 ②我们不能_停_留__在目前的水平上。

最新精编人教版高中语文《窗前晨景》 诗歌欣赏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精编人教版高中语文《窗前晨景》 诗歌欣赏精品教学课件

拈连
•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 也在我心上流过。 (宗璞《紫藤萝瀑布》)
• 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 瘦得了我的肉,瘦不了我的骨。 (杨沫《坚强 (甘萍《潮湿的心》)
•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周杰伦《菊花台》)
拈连

一阵阵棕色波浪般的雾从街的尽头

向我抛上一张张扭曲的脸,

又从一位穿着泥污的裙子的行人的脸上

撕下一个空洞的微笑,微笑逗留在半空, 又沿着屋顶一线消失了。
情感主旨
探究
知人论世
走近诗人
艾略特悲观地看到, 欧洲文明在物质生活的欲望中 日益崩溃,人们精神世界庸俗、 空虚如同一片荒原,价值观念的破灭造成了 心灵的异化。 诗歌描写了伦敦人们精神麻木地活在黑暗的 现实,刻画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无意义与沮丧。
审丑
以丑衬美
反复朗读 吟咏诗韵
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 全班齐读

• 1、一切景语皆情语


• 2、拈连独特的修辞效果

• 3、反复朗读,吟咏诗韵
布置作业
以《窗前晨景》为题, 尝试用拈连手法
写一首表现你独特思想的小诗
• 碗掉到地上碎了,我的心也碎了 (学生习作)
• 十五的夜晚,月圆,人不圆 (学生习作)
表达效果
“潮湿的灵魂” “撕下一个空洞的微笑”
朗读指导
语气轻重 语速快慢

窗前晨景

艾略特

地下室厨房里,她们把早餐盘子洗得乒乓响; 沿着众人践踏的街道边沿,

我感到女仆们潮湿的灵魂
在地下室前的大门口沮丧地发芽。
窗前晨景
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024年晨景教案教学文档

2024年晨景教案教学文档

2024年晨景教案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晨景》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重点讲解第一至三自然段,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清晨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讲解:针对第一至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表达。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晨景》2. 内容:a. 作者:某作者b. 主题:清晨美景,感悟人生c. 写作背景:介绍文章写作背景d. 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e. 语言表达:赏析文章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b. 仿写一段描绘清晨美景的文字,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作者感悟:生活美好,充满希望;要珍惜时光,努力向前。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但部分学生对文章情感表达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优质教案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优质教案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首作品,让学生解和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培养他们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5章——《晨景》欣赏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晨景》音乐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习音乐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欣赏中。

3. 培养学生音乐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基本要素掌握,对音乐情感理解。

2.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和分析《晨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清晨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感受。

随后,播放《晨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清晨气息。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基本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等。

(2)以《晨景》为例,分析其音乐特点,如旋律流畅性、节奏规律性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其他音乐作品,如教材中《晚霞》等。

4. 分组讨论(10分钟)a. 《晨景》给你带来怎样感受?b. 你觉得《晨景》音乐特点有哪些?c. 你在其他音乐作品中是否发现类似特点?5. 小组汇报(10分钟)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晨景》优质教案2. 板书内容:音乐基本要素:旋律、节奏、和声《晨景》音乐特点:旋律流畅、节奏规律七、作业设计2. 答案提示:《晚霞》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节奏平缓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如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音乐,如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学会用音乐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培养他们音乐素养。

2024年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

2024年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

2024年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晨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晨景》交响诗,了解作曲家及创作背景;学习音乐主题,分析音乐结构;体验音乐情感,培养音乐审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以及他的《晨景》交响诗,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晨景》,使学生掌握音乐主题,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主题的辨识和分析;音乐结构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卡片等。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清晨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

2. 初听:播放《晨景》交响诗,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3. 了解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以及《晨景》的创作背景。

4. 学习音乐主题:引导学生辨识音乐主题,分析音乐结构。

a. 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主题哼唱。

b. 分析音乐主题的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c. 介绍音乐结构,如序曲、发展部、尾声等。

5. 深度欣赏:再次播放《晨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细节,如和声、配器等。

6. 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讨论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想象。

六、板书设计1. 《晨景》2. 内容:a. 作曲家:格里格b. 音乐主题:清晨、大自然、生活c. 音乐结构:序曲、发展部、尾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关于《晨景》的音乐欣赏短文。

答案提示:可以从音乐主题、音乐结构、个人感受等方面进行描述。

2. 课后练习:哼唱《晨景》的音乐主题,并尝试用简笔画描绘音乐中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

2. 拓展延伸:a. 了解格里格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欣赏。

音乐课《晨景》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音乐课《晨景》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音乐课《晨景》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作品《晨景》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历史的兴趣。

2. 指导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清晨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晨景》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感受清晨的美好景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清晨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清晨的美好。

引导学生分享所听到的声音,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晨景》。

2.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作品《晨景》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挪威民族音乐的特点。

3. 音乐欣赏:播放《晨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清晨景象。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晨景》创编一段新的音乐。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清晨景象融入音乐创作中。

5. 例题讲解:分析《晨景》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讲解其表现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随音乐,用手势表示音乐的节奏和强弱。

六、板书设计1. 《晨景》2.作曲家:格里格3.音乐特点:挪威民族风格,清晨景象4.板书内容:音乐要素、表现手法、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晨景》为灵感,创作一首描绘清晨景象的短诗或绘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格里格的其他作品,了解挪威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以清晨景象为题材进行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晨景》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2.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晨景》创编一段新的音乐。

4.3《窗前晨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4.3《窗前晨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窗前晨景》教学简案赏析指导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现实,是现代诗歌的一个特征。

诗人不仅要描写自然、美、爱情等传统题材,也要将目光转向城市、街道、人群、日常生活,甚至也要去捕捉那些不美的、“丑”的事物,将他们转化为诗意,《窗前晨景》就是这样一种诗歌。

说到早晨,读者一定会联想起清新的空气、初升的太阳以及人生的希望等美好的事物,这首诗却有违一般的想像,描写的是琐碎日常生活中人们麻木的精神现实。

艾略特有一个著名的主张,诗人要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一种“客观对应物”,以避免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这首诗就是从一种观察者的角度出发,分别描写了城市生活的两个场景:第一节,写的是在地下室厨房里刷盘子的女仆,她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劳动,精神也受到了戕害。

诗中没有出现的城市是伦敦,伦敦以多雾、潮湿著称,诗人也重点写出了一种“潮湿”感,这与女仆们的工作环境相关,但诗人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潮湿”:“我感到女仆们潮湿的灵魂/在地下室前的大门口沮丧地发芽”。

究竟“灵魂”怎么会潮湿呢,又怎么会如植物一样发芽呢?为了使思想获得一种知觉化的呈现,像艾略特这样的现代诗人,经常会故意增强语言的跨度和跳跃性,在相差很远的不同事物、经验间寻找一种联系,用朱自清先生的话来说,这种手法叫“远取譬”(我们一般熟悉的修辞,如比喻,都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所以是“近取譬”)。

在这一段中,“灵魂”虽然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潮湿”“发芽”则是生活的具象,与“灵魂”本不属于同一个范畴。

但是,当抽象的“灵魂”获得了具象的表达,读者似乎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下室中的沮丧和压抑:“潮湿”的灵魂,像一堆土豆被封闭在地下室里,由“潮湿”导致的“发芽”,暗示了一种精神的变异和病态。

第二节,诗人的目光转向了街道,地下室中的阴暗场面,更大的范围的场景替代。

“一阵阵棕色浪波般的雾”,进一步传达出城市生活的潮湿感、肮脏感。

更有意味的是,在诗人笔下,“雾”也被人格化了,它不仅笼罩了城市,还是一个施动者,“向我抛上一张张扭曲的脸”。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属于欣赏课,内容为《晨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晨景》这首歌曲,通过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歌词描绘的画面,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教材章节为第二章“美丽的早晨”,详细内容包括歌曲背景介绍、歌词学习、音乐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晨景》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的韵律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分析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的韵律感和音乐分析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的意境,感受音乐的美,学习音乐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2. 学具:歌词单、音乐分析表格、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2. 新课学习:a. 播放《晨景》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b. 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中的画面。

c. 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d. 学习歌词,让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韵律。

e. 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学习音乐分析方法。

3. 随堂练习:a. 学生填写音乐分析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组进行歌唱表演,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晨景》2. 内容:a. 歌曲背景b. 歌词c. 音乐分析d. 音乐欣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模仿《晨景》的韵律,创作一首关于早晨的小诗。

b. 根据音乐分析表格,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2. 答案:a. 早晨的阳光洒满大地,鸟儿在枝头欢唱,小草绿了,花儿开了,生活多么美好。

b.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歌曲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晨景》这首歌曲,学生对音乐欣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音乐分析方法的学习上,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高二语文同步课件:4.3 窗前晨景(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同步课件:4.3 窗前晨景(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赏读: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 鬼中的英雄。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借失败后宁死也不肯逃往江东的项羽,讽刺逃往 江南、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题王维兰关烟雨图》
赏读:言既有诗情又有画意,感情、形象兼备。原文是: “味摩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唐 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单是·但是 单是:即单纯是,单单是。
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
例句1:设立国庆的目的,是希望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国人都能够 对国家有所感恩,在享受国泰民安的幸福时,应学会追忆, ________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味地强调休闲,代替了纪念,终于使 国庆节在一些人眼里,只剩下了“购物、旅游的黄金周”。 例句2:商场中不打折的往往都是所谓的“新品”,且不论其究竟 是否真为新品,________那毫无商榷余地的“一口价”就值得消 费者冷静斟酌。 答案 但是 单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主旨归纳 本诗的主题就是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诗人描绘了这个世 界中厌倦生活的人们的空虚无奈,展现了一个无聊冷清的世界。 表达了渴望改变这种现状的愿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名句赏析
1.一阵阵棕色浪波般的雾从街的尽头/向我抛上一张张扭曲 的脸。
赏析 “一阵阵棕色浪波般的雾”,进一步传达出城市生活 的潮湿感、肮脏感。更有意味的是,在诗人笔下,“雾”也被人 格化了,它不仅笼罩了城市,还是一个施动者,“向我抛上一张 张扭曲的脸”。读到这里,我们不由会联想起庞德《在一个地铁 车站》里对幽灵般脸孔的呈现,“人脸”似乎脱离了人的身体, 成为了雾气中空洞的、扭曲的形象,街道上行人麻木的精神状态, 也被表现了出来。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4-3窗前晨景同步练习新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4-3窗前晨景同步练习新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4—3窗前晨景同步练习新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创新设计】高中语文4-3窗前晨景同步练习新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6分) A.沮.丧(jū)棕.色(zōnɡ)女仆.(pǔ)B.纨绔.(kù)市侩.(kuài) 喟.然(kuì)C.看.护(kàn) 落.枕(luò)莅.临(lì)D.弄.堂(nònɡ) 伎俩.(liǎnɡ) 央浼.(měi)解析A.沮—jǔ,仆—pú;C.看—kān,落-lào;D.弄—lònɡ。

答案 B2.下列各组字形书写有误的一组是()(6分) A.厨房泥污里程碑B.空洞渡江唱双簧C.鬼秘关键百页窗D.斗殴涵养胡萝卜解析鬼-诡,页—叶.答案 C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6分)A.《窗前晨景》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的主题.B.微笑逗留在半空,又沿着屋顶一线消失了。

C.思念像水一样有重量,水越多就越重,思念越多也越重;人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就像人离不开水一样。

D.生态环境随着日益改善,自入冬以来,荣成天鹅湖已迎来了2 600多只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的大天鹅。

解析A.主宾搭配不当;C。

应为“无时无刻不〞或“时时刻刻都〞;D。

语序不当。

“随着〞应在“生态环境〞之前。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6分)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人教版语文选修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3课《窗前晨景》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3课《窗前晨景》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3课《窗前晨景》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 选出下列加线字音有误的一项()A . 前仆(pú)后继风尘仆仆(pǔ)形单影只(zhī)B . 只(zhǐ)争朝夕窗明几(jī)净几(jǐ)次三翻C . 曲高和(hé)寡和(hé)衷共济宁(níng)缺毋滥D . 息事宁(níng)人刀耕火种(zhòng)种(zhǒng)瓜得豆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寒暄打烊鼓噪犄角之势孤身只影B . 妍媸饿莩鬼秘杯盘狼藉涡角虚名C . 怂恿乘张错戡插科打诨窗名几净D . 愁怅陶冶咂摸向隅而泣前合后偃3. 下列有关诗句抄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B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十五州”“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C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D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只应守寂寞还掩古园扉”4.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①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②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③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极多。

④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⑤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⑥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A . ⑤③①②⑥④B . ⑤③②①⑥④C . ⑥④②①⑤③D . ⑥④②①③⑤5.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春天,乘着温湿的微风探首窗前问讯我的健康情况了。

“谢谢你,可爱的春天”,我说。

B .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晨景》。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美丽的晨景”中,详细介绍了清晨大自然的美景,如朝霞、晨雾、鸟鸣等;第二章“晨景中的音乐”中,通过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晨景》,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美妙结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清晨大自然的美景,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通过欣赏《晨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音乐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感受音乐中的意境。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吉他等乐器。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清晨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清晨的美好。

2. 例题讲解:讲解《晨景》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与大自然之间联系的理解。

4. 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晨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晨景》2. 内容:(1)美丽的晨景:朝霞、晨雾、鸟鸣等(2)晨景中的音乐:《晨景》乐曲特点(3)音乐与大自然:联系与感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晨景”为主题,创作一幅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学生作品,以展示他们对音乐与大自然之间联系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美妙结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更多描绘大自然美景的音乐作品,如《四季》、《海》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交融。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窗前晨景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窗前晨景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窗前晨景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创.伤(chuānɡ) 撇.下(piē)模棱.两可(lénɡ) 削.足适履(xiāo)B.精髓.(suǐ) 沮.丧(jǔ)请君入瓮.(wònɡ) 奸佞.小人(nìnɡ)C.晕.车(yùn) 拮据.(jū)呱.呱坠地(ɡū) 鼓足干劲.(jìn)D.纰.漏(pī) 许诺.(nuò)攻城略.地(lüè) 叨.陪鲤对(dāo)解析:选C A项,“削”应读“xuē”;B项,“瓮”应读“wènɡ”;D项,“叨”应读“t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报负逗留徇职压榨B.发芽践踏扭曲棕色C.范畴肄业妇儒蓝图D.陷井恬淡授与姣好解析:选C A项,“报”应为“抱”,“徇”应为“殉”。

B项,无误。

C项,“儒”应为“孺”。

D项,“井”应为“阱”,“与”应为“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往今来,生来死去的人何止________?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却是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

②________的书籍,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终身努力去学习。

哪怕只是触到冰山一角,都会令人受益匪浅。

③老百姓痛恨官府催粮催捐。

苛捐杂税________,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

A.多如牛毛恒河沙数浩如烟海B.恒河沙数浩如烟海多如牛毛C.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恒河沙数D.恒河沙数多如牛毛浩如烟海解析:选B 多如牛毛:形容极多。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恒河沙数:形容数量极多,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

4.(2015·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前晨景》教学简案赏析指导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现实,是现代诗歌的一个特征。

诗人不仅要描写自然、美、爱情等传统题材,也要将目光转向城市、街道、人群、日常生活,甚至也要去捕捉那些不美的、“丑”的事物,将他们转化为诗意,《窗前晨景》就是这样一种诗歌。

说到早晨,读者一定会联想起清新的空气、初升的太阳以及人生的希望等美好的事物,这首诗却有违一般的想像,描写的是琐碎日常生活中人们麻木的精神现实。

艾略特有一个著名的主张,诗人要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一种“客观对应物”,以避免浪漫主义的感情宣泄,这首诗就是从一种观察者的角度出发,分别描写了城市生活的两个场景:第一节,写的是在地下室厨房里刷盘子的女仆,她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劳动,精神也受到了戕害。

诗中没有出现的城市是伦敦,伦敦以多雾、潮湿著称,诗人也重点写出了一种“潮湿”感,这与女仆们的工作环境相关,但诗人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潮湿”:“我感到女仆们潮湿的灵魂/在地下室前的大门口沮丧地发芽”。

究竟“灵魂”怎么会潮湿呢,又怎么会如植物一样发芽呢?为了使思想获得一种知觉化的呈现,像艾略特这样的现代诗人,经常会故意增强语言的跨度和跳跃性,在相差很远的不同事物、经验间寻找一种联系,用朱自清先生的话来说,这种手法叫“远取譬”(我们一般熟悉的修辞,如比喻,都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所以是“近取譬”)。

在这一段中,“灵魂”虽然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潮湿”“发芽”则是生活的具象,与“灵魂”本不属于同一个范畴。

但是,当抽象的“灵魂”获得了具象的表达,读者似乎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下室中的沮丧和压抑:“潮湿”的灵魂,像一堆土豆被封闭在地下室里,由“潮湿”导致的“发芽”,暗示了一种精神的变异和病态。

第二节,诗人的目光转向了街道,地下室中的阴暗场面,更大的范围的场景替代。

“一阵阵棕色浪波般的雾”,进一步传达出城市生活的潮湿感、肮脏感。

更有意味的是,在诗人笔下,“雾”也被人格化了,它不仅笼罩了城市,还是一个施动者,“向我抛上一张张扭曲的脸”。

读到这里,我们不由会联想起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里对幽灵般脸孔的呈现,“人脸”似乎脱离了人的身体,成为了雾气中空洞的、扭曲的形象,街道上行人麻木的精神状态,也被表现了出来。

下面,是诗中最惊人的一句,诗人的目光聚焦在人群中一个单独的个体上:“又从一位穿着泥污的裙子的行人的脸上/撕下一个空洞的微笑”。

“空洞的微笑”,是一种表情,但诗人又一次发挥了想像,将表情也实体化了,它似乎成了贴在脸上的一张纸,被“雾”粗暴地撕了下来。

在震惊的效果中,对生存现实的冷酷观察,也随之被深化了:“空洞的微笑”之所以能被撕下,也说明它的不真实,只是庸碌的现代人脸上的面具而已。

然而,诗人没有就此罢休,他的视线继续追踪着被撕下的“微笑”,和诗中所有出现过的“非实体”事物一样,“空洞”的微笑像一张轻飘飘的破纸,在空中、在雾中飞荡,最后消失在空无中,给人留下一种彻底的无力与空虚之感。

表面上,这首短诗只是描摹了即目所见的“城市风景”,但在诗人的目光中,无论城市和人群,都发生了变形,在抽象与具象,虚与实,可能与不可能之间,诗人自由地建立着关联,更为深入地挖掘出生活表象下的生存现实。

教学建议一、预习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此诗,思考一下它与以往读过的诗歌在风格、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二、作品讲解1.“审丑”是现代诗歌的特点之一,结合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向学生继续说明现代诗人为什么要描写不美的事物,“审丑”在美学上有什么价值。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地下室的厨房,一是外面的街道,两个场景都被潮湿的雾气笼罩,引导学生感受在这样的“场景”中,诗人寄托了什么情绪,并讲解这种“客观对应物”的手法与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有何不同。

3.此诗在修辞上的另一特点,是借助语言的跳跃和陌生化组接,实现一种“思想知觉化”的效果。

可以举出艾略特其他类似的诗句(见后面的参考材料),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这种手法的特点,还可分析“思想的知觉化”与“通感”手法之间的联系。

4.这首诗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看待诗人对待城市生活的态度,还可以向他们简单介绍一下艾略特的名作《荒原》。

三、扩展与比较“思想知觉化”与“远取譬”,虽然是现代诗歌尝试的技巧,但其实已渗透到当代的语言当中,尤其在广告、网络、时尚的媒体文字中,跳跃性的、跨度很大的修辞方式已很多见,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语言现象,集中讨论这些用法是否会破坏语言的纯净。

参考资料一、艾略特(1888—1965)(王佐良)艾略特也许不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但毫无疑问是最有影响的英语诗人。

通过他自己的诗,也通过他的一整套文论,艾略特把他的现代主义传播到了世界上一切对诗歌革新有憧憬、有实践的地方,在整整半个世纪之内使人们读他,谈他,学他,也骂他,反对他,至今余波未息。

然而这是一种奇怪的现代主义,因为伴随而来的是一种正统的传统观──不仅仍然要传统,而且要以罗马天主教、英国国教为中心的传统,只不过他认为传统连续不断,时时更新,古今优秀文学是“同时并存”的。

在实践里,当然艾略特泄露了他的偏爱,他的美国出身(因而比欧洲文人更倾倒于欧洲文化),他也有过的浮华、气盛的青年时期(因而故作惊人之言,说什么《哈姆雷特》是一个艺术上的失败,密尔顿是破坏了英语表达力的罪魁等等),同时也确实有效地改变了高雅社会的一部分文学趣味,使他们放下浪漫派,拿起玄学派、法国后象征派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诗剧。

艾略特的诗里也有这一些和更多的文学作品的“同时存在”,因为摘引别人作品是他写诗的手法之一。

不止摘引,他还借用神话、传说、哲学和心理学的新理论、人类学社会学的新成果,等等,因此他最著名的作品《荒原》看起来就像是大量引语的拼贴画。

这样的引语识者不多,于是他又加了大量注释,使得读诗又变成了做学问。

没有人能只靠摘引和注释写出好诗来;艾略特除了掉书袋之外,是有真实诗才的。

首先,他敏锐地看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所遭遇的文明危机,他对这危机的严重性的认识也远比一般时事观察家要深得多,而危机范围之大则他认为从“不真实的城市”一直伸展到每人的灵魂之中。

其次,他运用了一种技巧,既能传达这样一个复杂的主题,又能把读者卷入新的诗风。

他不容许他的读者──当然也不容许他自己──堕入甜美的、感伤的抒情调子,因为那样的调子引不出危机感;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大力反对浪漫主义。

针对浪漫派的优美音调,他选择了无韵的自由诗作为主要形式,其风格特点是散文化、口语化。

针对浪漫派的黄昏、月亮、玫瑰之类,他用新的形象去震惊读者。

今天,读者当然不再感到震惊了。

但在《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发表之初(19),人们是不习惯艾略特的这类形象的:朝天空慢慢铺展着黄昏好似病人麻醉在手术桌上街连着街,好像一场讨厌的争议带有阴险的意图要把你引向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些形象里既有现代城市生活,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心智活动,都传达了尖锐的现实感。

艾略特的匠心,还见于更切近日常生活的形象:我是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那我怎么能开始吐出我的生活和习惯的全部剩烟头?特别是读者容易忽略过去的:呵,我变老了……我变老了……我将要卷起我的长裤的裤脚。

一个简单的动作,然而代表了一片心情:只有心情上衰老的人才那样小心保护裤脚,才为了方便而放弃雅观。

这一形象也就起了“客观关连物”的作用──这一理论,连同它的名词,都是艾略特提出的。

至于《荒原》,那么整诗就笼罩在一大形象之内:20世纪的西方是一片荒原,没有水来滋润,不能生产,需要渔王回来,需要雷声震鸣──而实际上水又所在都是,河流和海洋,真实的和想像的,都在通过韵律、形象、联想,通过音乐和画面,形成了一条意义的潜流。

在这等地方,我们又看出艾略特的丰富和深刻,看出他从现代艺术学到的作曲和构图的新原理。

他完全可以写得很美,只不过这是一种节奏和色彩组成的美,例如:有时我能听见在下泰晤士街的酒吧间旁,一只四弦琴的悦耳的怨诉,而酒吧间内渔贩子们正在歇午,发出嘈杂的喧声,还有殉教堂:在它那壁上是说不尽的爱奥尼亚的皎洁与金色的辉煌。

(至此为止的引文,系查良铮译;下面出自《四个四重奏》的引文,系裘小龙译)四弦琴的悦耳的怨诉,渔贩子的嘈杂的喧声,带来了生命力,而最后则是建筑美和“它那壁上说不尽的皎洁与金色的辉煌”。

这样一段诗出现在两个小职员有欲无情的幽会的描绘之后,就显得分外美丽,荒原的枯燥和寂寞也就暂时地打破了。

艾略特并不停顿原地。

在发展的路上,他有成功,也有失败。

所谓失败,是指他在诗剧上的试验。

他想在20世纪的条件下复兴17世纪型的诗剧。

他写出了不少好台词,像《大教堂谋杀案》里借用宗教仪式来作的形式试验也是成功的,但是尽管他在50年代下了很大力气一连写了五六个剧本,其中多数还曾上演,甚至盛大上演,并且博得好评,现在我们看得清楚:《元老政治家》之类的剧本已被遗忘,诗剧也没有复兴。

倒是在大写诗剧之前,艾略特已经发表了另一部大作品:《四个四重奏》。

真正的成功是在这里。

艾略特本人说过他羡慕贝多芬后期写的几个四重奏,认为在那里音乐进入了更高级的纯粹的境界。

《四个四重奏》也进入了纯粹的境界,大段的回旋式的陈述里包含着对人生的沉思,对乡村景物的感应,自我反省,自我辩论,以及对诗歌语言的关注:去年的话属于去年的语言,而明年的话等待另外一个声音。

但同时,诗又满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今天的现实:当黑色的鸽子吐着闪光的舌头在他归途的地平界下经过轰炸机出现了,英国的命运同时间和历史交叉在一点,这又是真正的战争诗。

艾略特立在战争的黑夜里,想起了曾居斯土的祖先,想起了英国的将来。

这时他早已脱去了炫奇的外衣,沉静下来,只靠深刻的思考、近乎透明的语言、余响不绝的音韵,写下了他最好的诗。

(选自《英诗的境界》,三联书店1991年版)二、《窗前晨景》赏析(耿建华)艾略特是现代英美诗人中极有影响的一个。

他自称在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政治上是保皇派,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他的创作和理论对英美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艾略特提出两个重要的诗歌批评概念:“感受的分化”和“客观对应物”。

他认为诗人表达思想感情不能像哲学家或技巧不高明的诗人那样直接说出,而要找到“客观对应物”。

换言之,就是要靠具象来传达。

要用“客观对应物”,把所对应的思想情感,间接地表现出来。

《窗前晨景》这首短诗,就体现了他的创作主张。

这首诗,据袁可嘉先生剖析,是“表达作者(一个天主教徒)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卑微琐屑不胜轻蔑的思想”。

艾略特是天主教徒,他看不起城市里那些丧失了宗教信仰的俗人,他认为那些人只有卑微的生活欲念,而缺乏崇高的精神信仰,他们的灵魂是空虚的。

这种观点在他的长诗《荒原》以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四个四重奏》中都有表现。

诗人的这一思想是怎样通过“客观对应物”来表达的呢?还是让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首诗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