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ppt5 北京版
《北京版必修一《洛阳牡丹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洛阳牡丹的相关知识,强调信息提取的全面准确性。
2.品味散文大家笔下准确、简明、富于趣味的说明语言。
3.通过对文章字里行间信息的捕捉,体会作者以及洛阳人对牡丹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简明的说明语言。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出的趣味。
四、教学方法交流研讨。
五、教学过程1.播放学生作业中有关牡丹诗配画的幻灯片,导入新课。
过渡:我们的网络作业是缩写《洛阳牡丹记》,要求用白话文,百字左右。
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缩写的情况。
2.展示学生作业中三个缩写段(有关牡丹的知识)的内容。
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洛阳牡丹相关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明确提取信息需全面、准确的要求。
牡丹花最好的是出自洛阳。
牡丹花品种甚多,有的花名是以人名命名的,也有的是以地名命名的,还有的是以颜色或寓意命名的。
牡丹花中,有一种名叫千叶肉红花的,它最早是被一个砍柴人在山中寻得,后又卖给了魏仁浦,然后开始受众人所喜爱的。
牡丹花花期不长,因此古代人把花蒂用蜡封起来。
要想种出好的牡丹,那么就要靠嫁接了,有的接花人把接头放在热水中烫一下,这也许是方法吧!——魏立桐[问题:翻译不准确、主要信息点有遗漏、信息点不准确等]牡丹在各地都有盛产,而洛阳所出的牡丹为天下第一。
洛阳人最爱牡丹,牡丹花的花名以不同方式命名。
花王为姚黄,花后为魏花。
牡丹在宋朝时达到了鼎盛。
洛阳的风俗是爱花,春天,所有人都插花到花败时。
洛阳向宫廷进花,用菜叶包裹保鲜,民间插花技术也盛传。
——王晓烨[问题:比上一段好,但仍有信息点不准确与信息点有遗漏的问题]牡丹非洛阳独有,唯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牡丹始盛于唐,繁盛于宋,品种多达24种,花型硕大,花色斑斓。
其中姚黄为王,魏花为后。
洛人甚爱牡丹,每至牡丹盛开之日,人皆鬓插牡丹,竞为游遨。
好品种需嫁接,为进贡还需用“菜叶藉覆法”“蜡封花蒂法”储运,因此,这些技术也日趋完备。
——郭怡亭[相对较好,由学生进行解读]以上均由学生点评、总结,教师适当点拨。
洛阳牡丹记翻译【北宋】欧阳修PPT课件
(5)花之钟其美,与夫瘿木拥肿之钟其恶,丑好虽 异,而得分气之偏病,则均。
3
(6)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 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
(7)其后破亡,鬻其园,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 (8)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
花,虽负担者亦然。 (9)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使马上不动摇。以蜡
封花蒂,乃数日不落。 (10)洛人于寿安山中斫小栽子卖城中,谓之山篦
子。人家治地为畦塍种之,至秋乃接。姚黄一 接头直钱五千。
4
三、翻译句子
1、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 2、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
3、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
牡丹而可知也。
4、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今越花不及
8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一项是D A. 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B. 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 C.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D. 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
9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皆彼土之尤杰者
尤杰:最好、最优秀的
B.列第不出三已下
(D )
皆彼土之尤杰者 千叶李、红郁李之类 其推于物也 说这多言洛阳于三河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不相同 C.两个“之”字不相同,两个“于”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相同,两个“于”字也不相同
12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列第:排列
C.在天地昆仑磅礴之间 昆仑:指天地的广大淆杂
洛阳牡丹记ppt4(微课) 北京版
两年前,母亲不慎摔碎髋关节,听说换钛关节需要5万多医疗费,怕我们为此支付费用,母亲坚决不同意手术。尽管手术风险和康复难度极大,最终在医生和我们的再三动员下,八十多岁高龄的母亲以惊人的忍受力终于闯了过来,并经过锻炼恢复了部分行走功能。毕竟年事已高,手术之后,母亲的起居生活至少需要二名子女日夜进行 照料。因为如此,母亲多次流泪说:让你们又花钱又淘力,我真是对不起你们。长辈如此向下辈道歉,着实让我们的心酸楚到极点。每次听到母亲这么说,我们只能在以泪洗面的同时,尽一切可能地以最大的行孝方式让母亲宽心。无论我们付出多大努力,终究挡不住母亲体质急剧下降 。对这一切,母亲心里十分明白。她多次对我们念叨:
母亲生于战乱纷飞的年代,年幼时正值国家遭受日寇侵略,被迫与家人一起四处逃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年轻到中年时期,因生育我们儿女七个,又因我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母亲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挑起了与她体格极不相称的家庭重担。本来母亲是做会计也可以教书的,但一堆孩 子拖了后腿,无奈当了童子军头头。她一面穿上草 鞋当起搬运工扛码头,一面组织七个小不点开山挖鹅卵石挣收入、到郊外开荒种菜、捡柴禾、采野菜、拾麦子等,以保障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和供我们上学。因母亲性格坚强,无论遭受人生多大的磨难,她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洛阳牡丹记》原文由“花品 序”、“花释名”及“风俗记” 三部分组成。请判断课文各个段 落分别节选自原文的哪个部分。
2019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洛阳牡丹记》word教案
通假:直
特殊句式:
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有池台古寺废宅”,定后)
始进(于)御(省,“御进”,状后)
使(之于)马上不动摇(省)
洛人于寿安山中斫小栽子卖(至)城中(“城中卖”,状后)
接花工尤著者(“尤著接花工”,定后)
三、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展示学生作业中三个缩写段(有关牡丹的知识)的内容
学生记语音和句读
学生读书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阅读,筛选要点,归纳概括。比一比,哪组言简意赅。
学生查工具书,列出虚词的义项。
学生说各段重点
从诗词入手引出说明对象
用艳丽的牡丹图片吸引学生研究的兴趣
文学常识注意积累
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己学会找重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特殊句式: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状语后置)
3、合作学习: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文章(包括诗词等)。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第一课时:1、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缩写《洛阳牡丹记》,要求用白话文,百字左右。
第二课时:1、归纳本文的重点文言知识点
2、认真读书,思考:洛阳牡丹为什么是天下第一,牡丹之王?思考课后练习。
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教学
用具
PPT
教学
时间
三课时
教学
过程
见下页
板书
设计
结构:
(1-4)花品序第一(品种);
(5-8)花释名第二(名称);
(9-11)风俗记第三(风俗)。
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阶段:
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洛阳牡丹记》word公开课学案
《洛阳牡丹记》
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号,晚年又号,谥,是(朝代)文学家、史
学家,与代的、,代的苏洵、苏辙、、曾巩合称
“”。
二、重点字音
1.瘿( )木
2.美恶( )隔并
3.旌( )其所异者
4.潜( )溪绯( )
5.一擫
( )红 6.鹤翎( )红 7.莲花萼( ) 8.魏相仁溥( )家 9.斫( ) 10.十数缗( ) 11.鬻( )其园 12.张幄( )帟( )
13.衙校( ) 14.棠棣() 15.藉( )覆 16.篦()子
17.畦塍( ) 18.蘸()杀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翻译全句。
1.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于洛花敌。
2.予甚以为不然。
……;又况天地之和气,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3.夫中与和者,有常之气。
其推于物也,亦宜为有常之形。
4.洛阳之俗,大抵好花。
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5.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使马上不动摇。
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
四、思考题
1.文中第三段“说者”认为洛阳牡丹之美缘于什么?欧阳修怎么看待“说者”的观点?
2.以“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为引子,说说你对“名气”的看法。
2016北京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洛阳牡丹记》word教案
课题
洛阳牡丹记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2、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3、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2、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教学
用具
PPT
教学
时间
三课时
教学
过程
见下页
板书
设计
结构:
(1-4)花品序第一(品种);
(5-8)花释名第二(名称);
(9-11)风俗记第三(风俗)。
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阶段:
1、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
3、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教育目标:1、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2、、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难点
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②你同意谁的观点?
参考:强调物种内在原因是对的。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对内在原因是什么,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学上的说明。旁批认为这里喻指对个性发展的肯定,对于文学家的作品做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学”原理。就欧阳修这篇文章而言,可能对“得于气之偏也”还会有进一步阐发。
洛阳牡丹记 作者 翻译 字词72页PPT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洛阳牡丹记ppt4(微课) 北京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北国的深秋,万物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以”
1、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 因为,介词
2、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
相当于“而”,连词
3、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没:凭借,介词
4、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相当于“而”,连词 5、延州红,以州著: 因,介词而”,连词
7、寺僧耕之以植桑麦: 相当于“而”,连词
二 暗恋会导致的奇怪行迹
那是第一次见到叶少天。后来的许多天里,蕊敏都拖着亚宁一起去护城河边溜达。她知道自己是想遇上他,一想到这里,她的心就慌成一团,堵得很。 亚宁在满是野姜花的傍晚枕着胳膊大声地宣布,蕊敏,我暗恋了!我暗恋播音室的广播员,他的声音像糖。那姿态,好像暗恋是一件漂亮的新衣裳,拿出来炫耀一下。
8、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 用,介词
洛阳牡丹记ppt5 北京版
以:用来
5—7段: 主要写牡丹的名称,突出魏花、姚黄,
说明其“王中之王”与“(王)后”的 特殊地位。
这里为什么详写魏、姚?是不是在卖 弄掌故?
作者详写魏、姚,其中颇多传奇色彩,读来
饶有趣味。但这样写并不是在卖弄掌故,因 为若无魏花(出自官家)、姚黄(出自民间) 这样不寻常的品种,那么牡丹在洛阳何以能 稳坐花中之王的宝座,就不免让人产生疑问。 所以详写魏花、姚黄的不同凡响,是说明洛 阳牡丹特殊地位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或:有的,有时 以:用 旌:表明,显示 所:助词,相当于“之“和“的 “ 志:名词作动词,作为标志 著:显著,著名 牡丹花的命名,有的用姓氏,有的用州县,有的用 地区,有的用颜色,有的显示它的不同并以此作为 标志。
第七段重点句
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 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 缗。 阅:看 税:征税,收费 乃得:于是才能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缗:一千个钱称为一缗 魏家池塘馆阁甚大,据说这种牡丹初面世时,有想去 看一眼的,每人收费十多个钱,才让登舟渡池到养花 的地方去看,魏家每天可收到上万钱。 重点字 斫以卖魏氏 斫:用斧头砍或削 鬻其园 鬻:yù 卖
说明洛阳牡丹从什么时候开始兴
盛——始盛于唐,然未有若今之盛。 回答了洛阳牡丹何时取得特殊地位 的问题。
牡丹成名前有怎样的的境遇?
“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
第” “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自唐则天以后 ……未闻有以名著者 ” “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
第九段重点句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 力倡导古文,主张文章明道、致用,并奖 掖、提拔后进,唐宋八大散文家中宋代五 位大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在散文、诗歌创 作和史传编写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以散文 创作造诣最高。
洛阳牡丹记ppt3 北京版
译文:洛阳至东京有六个驿站。原先(洛阳)不(向东京)进献牡丹花。 自徐州李相迪担任留守时,才开始向东京进献牡丹。每年派衙校一员,骑 着驿马,一天一夜赶到京城,所进献的不过是姚黄、魏花三数朵。用菜叶 把竹笼子里面垫好、盖好,使花在马上面不动摇。用蜡把花蒂封好,就可 让花几天不凋零。
问母亲是怎么把我们养大的,母亲说像吆喝小猪一样,唱着哆来咪发嗦啦西就把你们七个喂大了。母亲是旧社会的小学生,街坊邻居喊她三先生。她长期读书看报记日记,留下的日记本有十多个,里面有家事国事,更有亲戚朋友无所不包的大事小事。母亲和蔼可亲,与邻里和睦相处。 尽管自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不管哪家遇到了困 难,她总是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与邻里共渡难关。她信仰一个观点:给予别人的越多,获取就越多。
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 东 尤:边尤”其、特别。 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 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 备:充当。 敌:匹敌
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果天下 注意两个“以”的用法
之第一也。
不见齿:被动句
译文:牡丹出产在丹州、延州,在东部出产在青州,在南部也出产在越州, 而出产在洛阳的牡丹现在是天下第一。洛阳人所说的丹州花、延州红、青州 红的牡丹,都是那些地方的特别杰出的牡丹,可是来到洛阳,才能够充当众 多牡丹中的一种,排列次序不会超出三等以下的范围,(这些花)不能够单 独和洛阳的牡丹花匹敌。而越州的牡丹花因为产地远很少见到,不被人说起; 然而即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己炫耀,把(自己的牡丹)和洛阳牡丹一争高 下。这样洛阳牡丹花,果真就是天下第一了。
北京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洛阳牡丹记》文本素材 北京版必修1
高中语文《洛阳牡丹记》文本素材北京版必修1牡丹产于丹州、延州,往东则有青州,南面的越州也产牡丹。
而洛阳的牡丹,现在是天下第一。
洛阳所说的的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等等,都是那些地方培植的最好的品种,可是到了洛阳,这些花才不过充得上众多牡丹中的一种,排列次序,不会超出三等以下的范围,哪一种也不能与洛阳牡丹分庭抗礼。
而越州牡丹因产地远,很少见,当然更不为人所重视,而即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夸,拿来和洛阳牡丹一争高下。
这样洛阳牡丹就稳稳地享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誉。
洛阳的花也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都不比其他地方出产的差,但洛阳人并不特别看重,称为果子花,或叫什么花什么花,而到牡丹则不称名称,就直接叫“花”。
这意思就是说天下真正的花就洛阳牡丹一种,它的名声无人不知,不借称说牡丹的名称就知道说的是它。
洛阳人对洛阳牡丹的爱重就到了这中程度。
说(洛阳牡丹之所以特别好的原因)的人大都认为洛阳处于三河之间,自古就是善地,古时候周公凭借精密计量考察太阳的出没,在这里测知寒暑变化与风雨调顺与不调顺的规律,因而这里是天地的中央,草木开花得到天地中正平和之气最多,所以洛阳牡丹独与其他地方不同。
我对这种说法很不以为然。
洛阳在周朝所拥有的地域里,四方诸侯来纳贡,道里远近差不太多,是九州的中央,可是在广大无比的天地之间,洛阳未必处在正中。
又何况天地平和之气,应当是遍布四方上下的,不应是局限在某一地区之中而偏私于谁的。
所谓中正平和,是一种普遍、一般之气,它推及到各类事物,这些事物也应是普遍、一般的形态。
事物的一般形态,是不甚美也不甚恶。
到了事物内在之气出了问题,美与恶两种因素的正常转换被阻隔,就导致事物呈现极美与极恶的不同形态,这都是缘于内在之气偏离平和。
花卉集中地表现美,瘤子肿块集中地表现恶,在丑与好方面虽然很不相同,但都缘于内在之气偏离常态,这点却是一样的。
牡丹花的命名,或用姓氏,或用州县,或用地区,或用颜色,或显示其作为标志的某种特色。
洛阳牡丹记
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 第,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自唐则天已后,洛阳牡 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 咏花草,计有若今之异者,彼必形于篇咏,而寂无传焉,唯 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万朵”而已, 亦不云其美且异也。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今越花 不及洛阳甚远,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译文:牡丹最初在文字上没有记载,只作为药记载在《神农本草 经》上,但在花里没有很高的地位,和荆棘没有差别,当地人 都砍取把(它)当作柴禾。自唐代武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开始 兴盛,但还没有凭借名目著名的。像沈佺期、宋之问、元缜、 白居易等人,都善于吟咏花草,推想如有像今天这样独具特色 的牡丹,他们一定会在作诗中予以表现,可是他们并没有这类 诗流传。只有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一诗,只是写 “一丛千万朵”而已,也没有写出什么美而且特异的地方。谢 灵运说永嘉竹间中、水流边牡丹很多,但现在看到南方的牡丹 比洛阳的差得很远,这说明洛阳牡丹自古以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兴盛过。
说者多言洛阳于三河间,古善地,昔周公 状语后置句 以尺寸考日出没,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
此盖天地之中,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故 发语词,引出
独与它方异。予甚以为不然。夫洛阳于周所有 下文论述。
之土,四方入贡道里均,乃九州之中,在天地 昆仑磅礴之间,未必中也;又况天地之和气,
宜:应当
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 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马坡,其 地属河阳,然花不传河阳,传洛阳。洛阳亦 不甚多,一岁不过数朵。
译文:叫做姚黄的牡丹,(特点是)千 叶黄花,出于民间姚氏之家。这种牡丹问世, 到今天不到十年。姚氏住在白司马坡,那地 方属于河阳地区,但这种花不在河阳流传, 却在洛阳流传。洛阳流传的也不多,一年不 超过几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池塘的古庙或废宅处,形成临时街市,搭上帐幕,笙歌之声 远近相闻。
第十段重点句
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以菜叶实 竹笼子藉覆之,使马上不动摇,以蜡 封花蒂,乃数日不落。
进:进献 以:用 实:填塞 藉覆:藉,以物 垫衬。覆,盖 动摇:晃动
总结思考:题目“洛阳牡丹”能简单的理解为 “洛阳那个地方的牡丹花”吗?
❖ 本文作者并不是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特征和一 般的分类说明,而是用被说明事物最为鲜明 的特征——洛阳牡丹的特殊性作为立意之本, 紧扣这个中心,融汇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 实、花卉与文学、花卉与生活、种花与赏花 等丰富素材于一炉(极富人文色彩),写成 了这篇绝妙的文字。
5、文章结构
根据据欧阳修的《诗本义》记载,《洛阳牡丹记》, 是记凡三篇。一日花品叙,二曰花释名,三曰风俗记。
(一):第(1)段--第(4)段,曰花品叙,“洛 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主要写洛阳牡丹 为各地牡丹之最;牡丹为洛阳各类花卉之王;以及辩 证地看待了“洛阳地脉花最宜”的历史定论。
(二):第(5)段--第(8)段,曰花释名,“当 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
(三):第(9)段--第(11)段,曰风俗记,首 略叙游宴及贡花,馀皆接植栽灌之事。
结构图解:
1、天下牡丹,洛阳第一
2、洛
阳
4、绝世之美,缘于个性
5、概括列举,罗列命名
牡
6、姚黄牡丹,花中新贵
幄帟 wò yì
月坡堤 dī 衙校yáxiào 棠棣坊 dì fāng
藉覆 jièfù 篦子bì 畦塍 qíchéng
蘸zhàn 磅(páng)礴(bó)瘿(yǐng)木
旌(jīng)其所异 樵(qiáo)者 鬻(yù)其园 笙(shēng)歌 溥(pǔ)
4第、一翻段译重点句,解释重x点词
重点句
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 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 敌。
2、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 有初步了解。
3、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 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 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难点:
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 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2、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 醉翁,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 (今属江西)人。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 《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 六一。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 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所进献的不过是姚黄、魏花三数朵。用菜叶把竹 笼子里面垫好、盖好,使花在驿马上不晃动,用 蜡把花蒂封好,就可让花几日不落。
第十一段重点句
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盖其不接则 不佳。
大抵:大都 盖:连词,大概因为。说明原因,带有测度之 意。 接:嫁接 一般洛阳人家家有牡丹,而很少有大树的,原因是牡丹要嫁 接才好,不嫁接品种就不好。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 力倡导古文,主张文章明道、致用,并奖 掖、提拔后进,唐宋八大散文家中宋代五 位大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在散文、诗歌创 作和史传编写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以散文 创作造诣最高。
他的文章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 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遵循法度 又委婉巧妙,议论纡(yū)舒有致又富有内在 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又十分严 密。
导入新课
"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这 “第一香”指的是什么呢?(牡丹)牡丹 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 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 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 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 兴旺的象征。
《洛阳牡丹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 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地区,有的用颜色,有的显示它的不同并以此作为 标志。
第七段重点句
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 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 缗。 阅:看 税:征税,收费 乃得:于是才能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缗:一千个钱称为一缗 魏家池塘馆阁甚大,据说这种牡丹初面世时,有想去 看一眼的,每人收费十多个钱,才让登舟渡池到养花 的地方去看,魏家每天可收到上万钱。
备:充当 出:超出 已:通“以” 敌:匹敌 洛阳所说的的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这些花,都是那些地方
特别好的品种,可是到了洛阳,这些花才能充当众多牡丹中的 一种,排列次序,不会超出三等以下的范围,哪一种也不能与 洛阳牡丹分庭抗礼。
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 不敢自誉,以与洛花争高下。是洛阳者,是 天下之第一也。
❖ 作比较
❖ 第一段用其它地方的牡丹和洛阳的牡丹作比 较,意在表明:各地牡丹中,洛阳牡丹最棒。
❖ 第二段用洛阳其它花卉和牡丹作比较,意在 表明:洛阳的各种花中,牡丹最棒。
3、4段与1、2段有怎样的关系?
❖ 3、4段紧承1、2两段。 ❖ 前面说洛阳牡丹极美,这里回答了它为
什么极美。 ❖ 也映带着下文——不是洛阳地理位置使
洛阳在周朝所拥有的地域里,四方诸侯来纳贡,道 里远近差不太多,是九州的中央,可是在广大无比 的天地之间,洛阳未必处在正中。又何况天地平和 之气,应当是遍布四方上下的,不应是局限在某一 地区之中而偏私于谁的。
第四段重点句
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隔并而不相和入,故 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
病:问题,毛病,缺点; 这里名词动用, 出现问题 故:连词,所以,因此 偏:不公平
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秋时立券买之,至 春见花乃归其直。
直:价值,价钱 姚黄一个接头值到五千钱,秋天时立下契约买定,嫁接好,
到春天见到开花才付给工钱。
洛人甚惜此花,不欲传,有权贵求其接头者, 或以汤中蘸杀与之。魏花初出时,接头亦直 钱五千,今尚直一千。
或以:或,有的。以,用 蘸:物进入水中或其 他液体中 直:价值,价钱
到了事物内在之气出了问题,美与恶两种因 素的正常转换被阻隔,所以事物呈现极美与 极恶的不同形态,这都是缘于内在之气偏离 平和。
花之钟其美,与夫瘿木拥肿之钟其恶, 丑好虽异,而得分气之偏病则均。
之: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成分 钟:聚集,专注 偏病:偏:不公平;病:问题,毛病,缺点;偏病: 尤言不正常。 均:等同,差不多
他的《秋声赋》、《醉翁亭记》、《丰乐亭 记》、《泷冈阡表》、《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都是传 世佳作。他独撰《新五代史》、与宋祁合修 《新唐书》、著《集左录跋尾》十卷,再创 金石学的风气。有《欧阳文忠公集》.
3、生僻字注音
绯桃fēi 一擫红yè 鹤翎红líng
斫 zhuó 缗mín
第九段重点句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虽负担者亦然。
俗:习俗,风俗 大抵:大都 无:无论 虽:即使 然:这样 洛阳百姓的习俗,是大多喜欢花,一到春天,城里不分贵贱都
要插花,即便是挑担子卖苦力的也不例外。
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 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
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 乖:不顺 此盖天地之中 盖:副词,大概。 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 华:通“花”
第三段重点句
夫洛阳于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贡道里均,乃九州之中。在天 地昆仑旁礴之间,未必中也;又况四方上下,宜遍被四方 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周:周朝 里:里程 均:等同,差不多 乃:是 况:何况 被:及,遍及 自私:偏私
著称 自唐代武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开始兴盛,但还没有听
说过凭特殊名目著称的。
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今越花 不及洛阳甚远,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 盛也。
不及:比不上 若:像 是:指示代词,这 谢灵运说永嘉竹林中、水流边牡丹很多,但
现在越地的牡丹比不上洛阳的,这足以说明 洛阳牡丹自古以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兴盛过。
见:被 齿:提及,重视 誉:夸奖 而越州牡丹因产地远,很少见,当然更不被
人重视,而即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夸,拿来 和洛阳牡丹一争高下。这样洛阳牡丹就稳稳 地享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誉。
第二段重点词:
皆不减它出者 而洛阳人不甚惜 至牡丹则不名
减:不及 甚:很 名:用作动词,
呼其名,称其名
第二段
重点句:
然,是洛阳人对它有着非比寻常的喜爱 使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文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的翻译和重点词的解释。
第五段重点句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 色,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 以姓著
或:有的,有时 以:用 旌:表明,显示 所:助词,相当于“之“和“的 “ 志:名词作动词,作为标志 著:显著,著名 牡丹花的命名,有的用姓氏,有的用州县,有的用
第八段重点句:
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 高第,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唯以:只因为 高第:高高的地位 薪:柴火 牡丹花最早不见于文字记载,只作为药记载在《神农 本草经》上,但在花里面没有很高地位,与荆棘没大 差别,当地人砍来当柴火。
自唐则天已后,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 然:但是 闻:听说 以:凭借 名:名目 著:显著,
重点字 斫以卖魏氏 斫:用斧头砍或削 以:用来 鬻其园 鬻:yù 卖
❖ 5—7段:
❖ 主要写牡丹的名称,突出魏花、姚黄, 说明其“王中之王”与“(王)后”的 特殊地位。
这里为什么详写魏、姚?是不是在卖 弄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