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之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之异同
你知道上当是什么感觉?
当你穿着狠心买的新衣服充满期待地上班,同事说她在商场也看到过,现在是五折。
当你满足地坐在飞机的头等舱,邻座那位向你炫耀他的票比你便宜大半。
当你把费尽周折团购回来的电器拿去和小区门口的零售店
一比,发现算下来根本不便宜。
当然,你一定也经常体验过占便宜的快乐。比方说,以诱人的价格抢到了前往昆明的往返票或网站的限购吐血价商品,感觉非常划算。动态定价与价格歧视
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波尔顿探究当消费者发现有人
以更低廉的价格买了同样的产品时,他们会有什么反应。事实证明了中国和美国消费者不同的态度,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相似的态度。
总的来说,美国消费者只要买到便宜货就会觉得公平,如果不便宜他们就觉得不公平,不管和他们比较的购物者是朋友还是陌生人。而这边厢,中国消费者更在乎和朋友的攀比结果。对中国人来说,陌生人对他们的影响没有朋友的影响大,而美国人则一律对价格歧视很敏感。
除此之外,首次购物者和忠实顾客相比较,差异化价格会影
响他们对价格的公平感,及顾客和商家的关系。对美国消费者而言,他们是第一次购买还是忠实顾客似乎无关紧要,拿到低价就是公平,多付了钱就是不公平,不管他们和商家的关系如何。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如果忠实顾客付了高价,这会令他们更加愤怒。中国消费者“对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本质更为敏感”。
研究者认为,做市场营销需要理解顾客怎样确定什么是公平的,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公平是重复购买的推动力”,因此理解顾客的想法是经营成功的关键。而且,在动态定价的趋势下公平问题可能会更为频繁地出现,现在“更多的公司尝试向不同的顾客以不同的价格出售相同的产品”,包括酒店、机票和书籍等物品。互联网的快捷让企业制定不同的价格和迅速修改价格更为便捷,但是互联网公开交流也使得消费者更容易发现市场上的不均等。
虽然朋友间分享价格信息可能更普遍,但是互联网使消费者有更多机会了解陌生人付了多少钱。例如,其他消费者贴在eBay、旅游社区网站TripAdvisor和其他类似网站上的价格信息。如果顾客发现自己比别人多付了钱,而决定去别处购买,那么厂家的动态定价策略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有些消费者更愿意坚信动态定价就是价格歧视。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美国和中国很有趣,因为美国一个是成熟的市场,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在今天的全
球化经济中,美国企业有必要理解中国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的所思所想,而中国企业同样需要读懂美国人的心思。
不同的定价选择
一个联合进行的中国企业和市场研究项目的研究者请中国、美国两国的大学生阅读以下这个多变量的假设场景:“你要买一件衬衫。你在商店找到一件你喜欢的,付了(39.95美元)。然后你看到一个(陌生人/好朋友),你们穿着同样的衬衫(相同的品牌,相同的质量,相同的款式)。你了解到(这个陌生人/你的朋友)花了(29.95美元)买这件衬衫,是在同一家店同时买的。”在中文版本中,价格被定为119元和159元。然后研究者给参加调查者发放评分表并请他们评价“你付的价格公平吗”?
在另一个场景中,身份设定成了忠实顾客和首次购物的顾客。
常识认为,关系营销的基本原则是忠实顾客更有利可图,部分原因是其价格敏感度降低了。但是,事实与这个常识相反,过去有些研究表明长期顾客可能对价格更敏感,因此对公司来说利润反而少了。事实证明,无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价格敏感度差异并不大。在美国,不管是新顾客还是回头客,都认为付高价不公平。中国消费者认为,如果自己是老顾客还要付高价,是不合常理的。
研究者还调整了一系列定价场景,改变了购买时间(同一天
或第二天);产品类型(相同或不同)以及地点(同一家店或不同商店)。美国和中国消费者都认为,“如果是不同商店或不同产品,或者购买日期有很大差异,那么自己买的东西贵就没那么不公平。”
研究者说,中国和美国消费者对定价公平的看法有可能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研究者认为,美国文化比较尊崇个人主义(每个人或每个购物者只为自己),而集体主义或“与社会相联系的自我”观念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研究者报告指出:“举例来说,美国人平等对待朋友、同事和公司老板,而中国人更在意群体归属感和名誉感。”
波尔顿指出,中国有一种现象,即人们组成非正式的团体或俱乐部,向商家争取更优惠的价格。这种做法叫做团购,一群有着共同购买意向(比如汽车或电器)的人通过网上聊天室认识后,突然一起造访一家商店或销售商,团购从此形成。这样做的理念是多人购物可以获得比单独购物更好的价格。波尔顿说,虽然美国人有加入一个团体可获得某些折扣的经验,但是中国人似乎更普及也更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付的价钱可能受到他们所属的团体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美国消费者可能不太接受动态定价,因为他们认为看得到的“公平才是公平”。相较之下,在中国可能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来设定不同的价格水平,因为消费者会和“群体中的成员”比较,也就是和朋友而非陌生人比
较,并从这一角度看待定价公平。
显然,每个商店或品牌每年都会按照其销售情况制定销售目标,开展营销策划活动。但是,那种偶尔打折促销,大部分时候客户老实全价交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有句话说得好,不占便宜就是吃亏,同样地,不给客户便宜占商家就会吃亏。随着营销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商家越来越关注动态定价或个性化的价格歧视的潜力。
那么,今天的卖家们,是否已准备好面对动态定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