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强化理论1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管理的含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有效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任务:⑴实现本组织的目的和使命⑵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⑶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所对应的主要任务:⑴管理的计划职能 (任务: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制定计划配置方案)⑵管理的组织职能 (任务: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变革,组织发展)⑶管理的领导职能 (任务:引领和指导员工,沟通协调,解决冲突,激励下属)⑷管理的控制职能 (任务:确定控制标准,衡量业绩,差异分析,纠偏措施)4.管理的特点: (科学性和艺术性及含义)科学性:反映了管理活动普遍应遵循的准则艺术性:管理必须因地制宜,讲究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呆板的管理。
即管理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5.管理者的角色:⑴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⑵信息情报方面的角色⑶决策方面的角色6.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⑴概念职能⑵专业技术职能⑶人际关系职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重要性不同:人际关系职能是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职能。
第二章管理学的产生1.巴贝奇的管理思想①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思想。
②提出一种固定工资和利润分享的制度2.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⑴工作定额管理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⑶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⑷标准化管理⑸实行管理职能分工⑹例外管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被人们称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 。
⑴三种组织权力的类型:①传统权力,对应的组织形式是“传统的”组织。
②神授权力,对应的是“神秘化”的组织。
③法定权力,对应的是“合理化—法律化”组织。
(★最合理的)⑵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体制”或称为“科层体制”。
第三章管理学的发展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⑴霍桑实验:即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管理学-习题-第10章
第十章激励(一)判断题1.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2.麦格雷戈在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Y理论。
()3.明茨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提出保健因素能消除不满意,并且激励因素是调动人们极性的关键。
()4.成就需要理论过于强调个体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精足个体低层次需要的意义。
()5.非动机性行为则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无目的活动,但是属于激励理论研究就范畴。
()6.信任激励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激励方式。
()7.期望理论的涵盖面太广,内涵比较笼统,且忽略了对个体行为意志的考虑,故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8.成就理论既满足了个体高层次需要的意义,也满足个体低层次需要的意义。
( )(二)填空题1.依据人的行为规律,人的行为过程包含了三类基本变量,即、、。
2.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 、、、、。
3.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比较和比较。
4.期望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
5.依据强化的目的,强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
6.依据强化的方式,强化可分为: 和。
7.期望理论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论证了人们会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的选择。
8.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三)选择题1.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
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3.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4.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D.该理论过于强调对人的行为的限制和控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状态5.中国企业引人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
管理学原理重点
1、管理的定义、计划的定义、组织的定义、控制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协调与配置以最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事先确定组织的目标并确定为事先目标所需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行动方式。
组织是对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与配置的过程。
控制是为了确保实际行动在计划的轨道上运行所采取的监控与调整行动。
管理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低层管理者。
管理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有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技能是概念技能,对于低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技能是技术技能。
2、管理理论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产生,创始人为泰勒。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
科学管理内容主要有5点,见课件。
2、韦伯提出“新型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制,其主要观点有5点,见课件。
法约尔的14条基本管理原则要熟悉。
20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了人际关系学派,其创始人为梅奥,在《工业文明中的的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3个观点:组织中的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二十复杂的社会人;组织中村子非正式组织;新型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
(或者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决策的定义: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利用机会,产生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以选择最好的方案的过程。
西蒙是现代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并以决策的“满意原则”颠覆了古典决策理论的“最优化原则”。
古典决策理论强调“最优化“原则,即认为需要找到最好的方案解决问题,但是现代决策理论认为由于决策者能力有限、信息不充分以及决策过程中受到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干扰,无法找到最优方案,因此提出应该以满意的原则代替最优的原则。
决策的过程是:首先确认并诊断问题,明确目标、产生备选方案、筛选备选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实施效果。
如何有效管理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管理群体决策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合适的领导类型、产生建设性冲突以及使用群体决策技术。
《管理学》第9章激 励
外部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个体的基本行为模型
(二)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心理动力,它引发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并由于行为后的有利结果而强化行为。动机具有三个方面的功 能:①引发功能;②导向功能;③强化功能。 从管理学的视角看,可以把动机分为原始动机、一般动机 和习得动机。 霍尔(C.L.Hull,1934)提出了动机激发是内驱力、习惯 和诱因的积的公式: E=D×H×I 其中,E(effort)——一个人付出的努力;D (drive)——一个人的内驱力;H(habit)——个人的习惯; I(incentive)——表示诱因。
后来,补充了求知的需要 和求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马斯洛认为:
(1)只有低一层次需要 得到基本满足之后, 较高层次需要才发挥 对人行为的推动作用 (低层次需要并未消 失); (2)人的行为主要受优 势需要所驱使;
2、特点 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交、价值、认可、 自我完善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的满足严格按照阶梯前进,在一段时间只有一种需要 占主导地位 任何一种需要基本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成为主 导需要 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 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四个层次需要的满足 3、需求层次的制度设计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 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原意是引起动作 原意是引起动作。 动机原意是引起动作。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 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 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称为动机。 称为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 不必然产生动机。 不必然产生动机。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概念管理的含义: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者的含义:指挥他人工作的人员,有直接下属。
主要工作是促进他人做好工作而不是事必躬亲地工作。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从事自己管理的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2.人际技能:与他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人员或群体的能力。
3.概念技能:在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
不同层次管理者技能的差异: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多点的概念技能,基层具备多点的技术技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泰勒的科学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到达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济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让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在工资制度上采用差异计件工资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便推广。
5.在企业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只能分开。
6.实施职能工长制。
7.进行例外管理。
“社会人”。
2.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和提高工人的士气。
3.企业中存在"非正事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第三章:管理环境管理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O,T),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组织经营条件〔S,W)外部一般环境包括:政治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环境〔S〕,技术环境〔T〕,自然环境〔N〕外部任务环境包括:竞争者,顾客〔或卖房,服务对象〕,供给商,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
第四章:决策科学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科学决策的过程:决策树: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保守型〔悲观原则,极大极小原则〕2.进取型〔乐观原则,极大极大原则〕3.稳妥型〔最小懊悔值法,遗憾原则〕题目有:懊悔值,决策树第五章:计划计划的内容及要素:前提,目标〔what),目的(why),战略how,责任who,时间表when,范围where,预算how much,应变措施.5W2H人选,明确责任人制定进度表分配资源制定应变措施目标管理的特点:第六章,组织职能部门化:职能部门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
管理学三种理论
2、 波特—劳勒的期望激励模型(综合型激励模型)
表达式 : 绩效 —— 报偿—— 满足
努力指数= 努力与绩效的相关值 ×绩效与报偿的相 关值 × 行为人对报偿的期望效价
表明:从激励到达职工的满足,中间要经过一系列 的环节。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除了毛病,都会影 响激励的效果。
12/18/2019
物质利 益驱动
返回
1、目标与成就激励系统
• 目标激励 • 参与激励 • 竞赛(竞争)激励 • 讨论:
人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行为受到人的需要欲望的影响和驱动,但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 够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 人的需要由于重要程度和发展顺序的不同,可以形成一定的层次性; 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即职工能够通过工作获得成就感、尊重 和自我满足,即一个人要做他最适宜的 工作、发挥他最大的潜力,成就他所能 达到的任何事物。
激励理论
组织文化
领导理论
12/18/2019
学习理论
一、激励理论
12/18/2019
强 化 理 论 期 望 理 论双
因 素 理 论需 要 层 次 理
需要层次理论
1
1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1908-197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 学家。
主要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激励和人》
理论要点:
激励因素: • 2、良好工作成绩而得到奖励
• 3、重视和提升 • 4、工作本身 • 5、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 6、职务上的责任感
12/18/2019
• 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 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 但只有“激励因 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 激励
第十七章激励一、教学要点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二、习题(一)填充题1。
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
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
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1。
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14。
强化理论名词解释管理学
强化理论名词解释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关注组织的管理组织运行的学科。
管理学研究组织运行的有效方法,以满足组织及其成员目标。
例如,管理学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流程、结构和系统;选择合适的人员;并通过使用不断改进技术来持续改善组织的绩效。
强化理论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术语,用于指导和改善绩效。
它强调由个体或组织产生的行为,以及行为归因到积极或消极结果的影响。
强化理论的基础是,应该确保组织实施积极的行为,从而提高绩效和组织效率。
强化理论的主要概念是,强化是一种外部或内部因素,旨在改变行为。
这些因素可以是经济奖励、肯定、法律调整、环境改变或其他形式的强制作用。
在改变行为的过程中,强化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是管理者、组织成员或统治者。
通过对组织行为的适当反馈,以及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来改善绩效。
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运用强化理论来改善组织的绩效。
首先,管理者可以监督和指导员工,检查他们是否在完成任务时采取了有效的行为。
其次,管理者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奖励措施,来鼓励员工采取有效的行为,以提高绩效。
此外,管理者也可以采取纪律措施来控制绩效不良的员工。
最后,管理者可以提供有效的反馈,以提高绩效并及时发现问题。
总之,强化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改善绩效的方法,但是它也有一些困难。
其中最明显的是,强化理论没有统一的定义,各种不同的行为可能具有不同的强化效果。
此外,管理者可能不太了解员工的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从此处获得最有效的结果。
因此,管理者需要在使用强化理论之前,首先深入了解它,了解组织的绩效可能会受到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强化理论来改善组织的绩效。
管理学提纲1
第一章、管理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活动。
包括以下内涵:①管理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②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③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④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管理工作室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工作的特点:①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②管理的二重性;③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管理层:基层、中层、高层。
5、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品德、知识水平、能力法约尔观点:身体、智力、道德、一般文化、专业知识、经验。
6、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结构:技术技能:使用技术手段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在组织目标取得的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理解受环境影响组织复杂性的能力7、管理者工作范围:①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传递方面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制定方面角色: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层次看,①高层管理者扮演名义首脑,联络员,发言人,谈判者;②低层管理者扮演领导管理者;所在组织规模①小企业管理者是发言人;②大企业关心企业内部事务二、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一、科学管理的思想1、①泰勒管理思想实质: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在一切企业和机构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责任,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工厂、厂长、雇主、董事会,在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所有的日常工作问题上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没有工人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存在。
②泰勒四项管理原则:A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凭经验管理的方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C与工人密切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以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D资方与工人之间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相等的。
③泰勒科学管理的措施:在工具改革、动作研究、工资制度和职能管理方面都进行大幅度变革④泰勒科学管理的不足: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有包含了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2、管理理论的构建法约尔的贡献:构建了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提出了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得出了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的结论法约尔:企业的全部活动分别是:技术活动、财务活动、商业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管理的14条原则:①劳动分工、②权利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人员的报酬、⑧集中、⑨等级链、⑩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的稳定、⒀首创精神、⒁团结精神法约尔从科学理论的高祖总结和概括当时人们对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基本上完成了管理理论的构架,明确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从而为管理科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理论的运用原理
强化理论的运用原理强化物的组合运用一般而言,强化物的选择至少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管理者所能提供的强化物;第二,该强化物是管理对象所能接受的;第三,该强化物能够起到应有的强化效果;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强化物的选择,或许能找到很多有效的强化物;但人类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需要更大范围的强化物来进行激励;现实中的强化物,会受到资源稀缺性的限制以及使用成本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强化物的恰当组合来扩大选择范围;对于管理者来说,弄清这种组合十分重要,因为在最常见的强化物中,金钱总是有限的,即便是有权印发钞票的政府,滥发钞票也会贬值;提拔总是有数的,人人都提拔为经理,名片上的经理就会变成事实上的业务员;一种物品一旦不再稀缺,强化作用就会迅速消失,哪怕是不花成本的微笑,用多了笑脸也会失去激励效应;强化物的组合有两种方式:一是把本来就有强化作用的不同事物结合使用,只要恰当配置,可以产生出具有很大效力的强化物;二是把原本没有强化作用的事物按照行为关系结合使用,使它产生强化作用,这就是条件性强化物;条件性强化物的具体做法是,把一个中性刺激物与一个强化刺激物反复匹配联合,那么该中性刺激物就具备了强化的性质和作用;条件性强化物本来不具有强化作用;例如,在斯金纳的实验中,真正的强化物是食物;但是,如果每次实验都是先打开灯再给鸽子喂食,最后,中性的灯光就会成为条件性强化物;此时,灯光的作用和食物一样,均能使操作条件化;斯金纳指出,中性刺激物要获得这种强化性质,须遵守这样三条规则:一是中性刺激物与初级强化物的联系次数越多,它就越具有强化作用;二是中性刺激物与初级强化物出现的时间不应间隔太长;三是初级强化物如果不再出现,中性刺激物的强化力会迅速消失类强化物不在此例;如果某种条件性强化物与不止一种初级强化物相匹配,那么该条件性强化物便能通过这些初级强化物而具备多方面的强化作用,从而成为一个“类强化物”,也可称为概括性强化物;就是说,当一个中性物与两个以上的初级强化物形成联系时,它就会发生类化;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金钱,由于它与衣、食、住、行等初级强化物密切联系和匹配,因而具备了广泛的强化作用;斯金纳进一步指出,类强化物因为具有联系的广泛性,即使没有赖以为基础的初级强化物伴随出现,由于它总能同另外的初级强化物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所以,它的强化效果依然存在;在这种条件性强化物的组合中,需要注意的是,与中性刺激物相组合的初级强化物必须具有很大的强化力量;如果初级强化物本身没有足够的强化力量,就无法调动行为者的积极性,失去吸引力,与它组合的中性刺激物当然无效;所以,初级强化物存在着强化力的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之上,它能使与其组合的中性刺激物获得强化性质;在这个临界点之下,即使它本身还有一定强化作用,但与其组合的中性刺激物不能获得强化性质;强化程式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强化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强化的时间和比率不同,强化作用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所谓强化程式,就是指反应受到强化的预先安排形式;对此,斯金纳提出了一个着名的强化类型表;根据这个强化类型表,一切强化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连续性强化,即每次行为都受到强化;二是间歇性强化,即只是部分行为受到强化;间歇性强化又可按照时间和比率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1固定间时强化,强化是定期的,如计时工资;2变动间时强化,强化是不定期的,如随时进行的奖励;3固定比率强化,强化按一定比率进行,如营业提成;4变动比率强化,强化按随机比率进行,如彩票得奖、赌博输赢等;连续性强化和间歇性强化的效用,从行为的消退角度来看不尽相同;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间歇性强化停止后产生的反应消退,远远低于数量相同的连续性强化停止后产生的反应消退;例如,如果只是偶然对儿童的良好行为给予强化,在停止强化后,这种良好行为保持的时间,要比每一次良好行为都给予强化保持的时间长得多;斯金纳认为,当手头的强化物很有限时,这一差别具有实际意义;对于管理者来说,弄清间歇性强化与连续性强化在反应消退上的差别,进而弄清不同的间歇性强化在反应消退中的精确数据,对于设计激励方案有着重要作用;间歇性强化的各自特点和不同效果如下:1固定间时强化:固定间时强化每隔一个固定时段进行一次,其效果受强化的大小、数量和及时性的影响;强化越大,数量越多,则反应概率越大;如果反应和强化物出现的时间之间有相当大的间隔,则反应概率较低;这种强化因间隔的固定性,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在强化物出现后,由于行为者知道短期内不能再得到强化,所以在每次强化之后的区间反应概率较低;当行为者觉得再次强化快要到来时,反应概率又会增加;例如,在计时工资制中,工资定时发放,在这段固定时间中,工人的反应并不会得到强化,工作的水平可能会下降;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厌恶性的条件强化物如扣除薪金来作为工资的补充;2变动间时强化:变动间时强化可以用来调节行为的发生概率,它能够消除强化物出现后的反应概率降低现象;由于这种强化程式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律,随机性较大,行为者往往难以琢磨后续强化物出现的时间;因此,在它的作用下,能使行为者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水平;3固定比率强化:斯金纳认为,固定比率强化能产生很高的反应概率;因为在这种程式的刺激下,行为者的反应速率达到固定比率就会得到强化,行为的结果又促使反应速率进一步提高;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这种程式能使激励作用达到最大值;值得注意的是,斯金纳强调,采用这种程式的关键在于“比率不是太高”;因为他的研究表明,某一特定的行为人和某一特定的强化指标之间,比率是有限的;超过这一比率,行为就不能保持,而且会出现快速消退;这种情况被斯金纳称为“行为缺失”;之所以会发生行为缺失,是因为行为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固定比率过高,超出了行为人之所能,那么就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在初始时就无法达到规定的比率;二是在初始时虽然达到了比率,但后来无法持续达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肯定发生行为消退;在现实中,某些本来行之有效的业务提成或类似制度,由于后来不断“加码”而导致失效,就属于这种情况;4可变比率强化:可变比率强化是通过对受到强化的反应与未受到强化的反应之间比率的不确定性运用来进行激励的;这样,行为人对强化的力度即自己的收益不可预测;可变比率和固定比率的差别,同变动间时和固定间时的差别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所以,在理论上,它可以消除固定比率强化后所出现的反应消退现象;这种程式的比率幅度在变,但其平均值不变;所以,行为人的行为有可能得到高强化,也有可能得到低强化,或者很长时间得不到任何强化,而强化的平均值不变;行为人会根据这种随机性来调整自己,保持一种稳定的行为速率;斯金纳主张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强化程式;可以把比率强化和间时强化、固定强化和可变强化结合使用或者交替使用,从而对行为人的行为进行更好的调节;强化的操作性任何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激励也一样;运用强化理论,在操作性方面,除了应当注意上文已经涉及到的持续性、适应性等问题外,还应注意强化的渐进性、时效性、正面性等方面;1.强化的渐进性;强化的渐进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行为强化的力度要有层次性和持续性;第二,对行为的期望不能设置太高的标准;斯金纳认为,对难度不同的行为应给予不同力度的强化,而且,对行为的强化应该具有持续性;例如,针对同样的行为,一次给某人50美元进行强化,可能不如每次给他5美元而分为10次的强化效果好;对行为人来说,强化是以相应行为的发生为基础的;对管理者来说,总是当行为达到一定标准才给予强化的;如果给这种行为设置的目标过高,行为者不能达到,那么强化就不可能出现;这样,对管理者而言,他所期望的行为没有发生;对行为人而言,他的行为结果不能令自己满意;过高的目标会使双方都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斯金纳指出,人的行为不是一次性形成的,而是有一个连续形成的过程;所以,塑造人的行为,应该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方向予以不断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也就是说,给某种行为制定的强化标准要具有渐进性和可及性;例如,如果要训练鸽子或老鼠头抬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当它的头朝着实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实施强化,下一次稍微再高一点,逐渐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这时,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在塑造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条原则:行为人必须在他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能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能向新的行为水平延伸;在现实中,这种期望定位相当重要;例如,有一个三类高校,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在奖励办法中规定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者予以高额奖励,力度确实够大,但由于这两个杂志的发表标准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要求过高,没有可及性,因而这个奖励办法迎来的是教师的一片牢骚;企业管理中,动不动就以500强为标杆以及类似做法,常常会犯这种标准太高的失误;从渐进的角度看,差别强化对于行为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斯金纳以“孩子为何哭闹”为例来说明差别强化;当小孩哭喊引起母亲的抱怨时,母亲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正是她自己做出的强化行为,导致小孩的哭喊声音越来越大;因为小孩根据自己的经验,哭泣能够引起母亲的回应;一旦得不到回应,小孩可能会加大哭声;而母亲很有可能随着哭声的增大而提高回应概率,久而久之,小孩就会不断增加哭喊的强度;可见,差别强化主要用于调节现有行为水平;当行为水平需要改进时,就可以有步骤地适当调正强化标准;对于管理者来说,合理运用差别强化,可以收到不断改进之效;但必须注意的是,要提防差别过度导致行为缺失;另外,逆向的差别强化不可小觊,有些管理者对某些需要制止的行为采用差别强化,其结果则会适得其反;“乱世用重典”的经验,就是因为在乱世背景下司法由轻到重的变化,极有可能使违法行为得到差别强化反而增加犯罪;这种尺度到底如何掌握,需要根据环境条件做出准确判断;2.强化的时效性;强化的时效性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强化本身要具有时效性;第二,对强化的反馈要具有时效性;强化的媒介是强化物;要使某种强化物对某种行为具有强化作用,前提就是要使行为与强化物之间形成紧密的相倚性联系,尤其是条件性强化物更是如此;斯金纳认为,反应和强化物的出现之间如果有延迟,反应概率则较低;当反应与强化物之间的时间紧密相连时,行为和强化就能形成很强的相倚性联系;反之,随着两者间隔的延长,相倚性联系就会弱化,强化的效果也会不断打折扣;强化某种行为,依赖于行为人感到或者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才能获知自己的这种行为能否得到强化,它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对于管理者而言,也需要及时看到强化的效果,才能恰当实施和调整后续强化手段;所以就需要及时双向反馈;3.强化的正面性;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当行为的结果会带来愉快和满足,或者能消除不快和厌恶时,人们往往乐于接受,不会产生情绪上的不良反应,如恐惧、焦虑等,这恰恰是正强化的效用;正强化是使合意行为的发生概率增大,负强化是使不合意行为的发生概率降低;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促进人们干正事,而不是仅仅防范人们干错事;如果负强化优先,就失去了管理的存在价值;所以,正强化是必须采用的手段,而负强化是不得不用的手段;就强化效果而言,负强化的两种方式——惩罚性强化和消退性强化,其中消退性强化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副作用不明显,惩罚性强化的短期作用显着而副作用强烈;这种副作用来自于剥夺性和强制性,是无法克服的;斯金纳认为,惩罚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制止眼前的行为但不对以后的行为起作用;二是通过连续惩罚可以压抑某种行为;三是引导人们形成某种被允许的行为即规避;从长远来看,惩罚实际上并不能消除相应的行为;例如,禁酒并不能减少酒类供应量,压抑青春期躁动有可能加剧青少年的反叛,禁止异性接触反而可能会增大同性恋的几率,等等;所以,惩罚虽然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惩罚会降低团体的工作效率和满意感,会导致规避甚至报复;另外,惩罚能引起恐惧、焦虑和其他情绪反应,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可能会干扰人们的正常行为;因此,斯金纳认为,在进行强化时应尽量运用除惩罚以外的其他强化方式;例如,改变有可能引起不良行为的环境,“冷处理”,用正强化来抗衡等等;发表于管理学家2008年5月。
绩效考核-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也是应用很广的一种工作动机激励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这是一种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当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后,若看到所希望的结果,这种结果就会成为控制行为的强化物,增加刚才的行为。
强化理论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
5因此可见,这一理论显然忽视了许多重要的激励因素,如公平感、人际关系、心理感受等等4。
3.3 工作激励理论实践应用中的问题综观上述种种工作动激励理论,所有的模型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在实践中也有应用,但都有其片面性,没有一种包含所有的激励因子的,适用于不同行业的激励模型。
而且,不同动机激励理论的侧重点和适用的具体条件都是不尽相同的:●激励-保健理论似乎更适合于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高层白领的工作动机激励。
4●认知评价理论强调外在奖酬劳对内在激励的负面作用,反对将酬劳与绩效完全挂钩。
可见,这种理论既不适合极其枯燥的工作,也不适合极有趣的工作。
可能只有部分专业性与管理性的工作才适合采用这种理论。
5●工作特性理论的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
Emmert和Taher42(1992)研究发现,工作特性理论不适合于解释白领专业人员在工作满意度、工作动机、工作投入方面的差异,而这一理论更适用于蓝领工人。
●X理论可能更适合那些简单、机械、不需要很多创新性、挑战性低的行业和工作岗位,例如组织内层级较低的工作。
而Y理论可能更适合那些工作本身对个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体现个人的能力和才华的工作,例如高层管理工作。
2●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前提是必须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设定明确的、可测量的目标和要求。
但某些工作,如科研工作,很难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
●强化理论只注重个体行为的效果。
对于团队作业来说,团队的配合比个体的努力更为有效,所以这种理论很难应用于团队管理。
另外这一理论也不适合于那些很难观测到具体工作行为的工作,比如律师、CEO等。
管理学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
强化论
•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B.F.Skinner)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 的行为是其所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 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 失。
强化类型
• 积极强化(正强化)★ • 惩罚★ • 消极强化(负强化)★ • 衰减(自然消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积极强化
• 在行为发生后,立即用物质或精神的鼓励 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使 个体感到对他很有利,从而增强以后行为 反应的频率。
←
惩罚
• 在消极行为发生以后,给予某些令人不喜 欢的对待,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 从而减少消极行为。
←
消极强化
• 当一个特定的行为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 希望的刺激,就叫做消极强化。
←
衰减
• 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 一定时间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 降低反应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
强化原则
• 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强化 措施
• 设立一个目标体系 • 所期望取得的工作成绩应予以明确的规定
和表述 • 及时反馈及时强化 • 使奖酬成为真正的强化因素,多用不定期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4、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生产力属性,它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它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管理的个性。
第二章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的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6)实行“职能工长制”。
7)实行例外原则。
8)心理革命。
2、“经济人”:人的活动仅仅处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情感、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3、如何区分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必须对用户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用;2)异质性。
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必须为某公司所独有的、稀缺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3)不可模仿性。
其他企业无法通过学习获得,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4)难以替代性。
没有战略性的等价物。
5)延展性。
从公司总体看来,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整个公司业务的基础,能够产生一系列其他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创新和多元化战略中实现范围经济。
4、企业再造:随着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员工素质、辅助工作的性质以及过去为这些不同的部门、不同工作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全部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企业再造。
管理学原理(本)作业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题库及答案•公平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
•管理学意义上的人员配备主要是主管人员的配备。
•组织一切工作的展开,都应围绕组织目标。
•在选拔主管人员时,重点应放在候选人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管理能力。
•命令一致原理强调上级主管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不能相互矛盾或抵触,更不能“朝令夕改”。
•巴纳德代表的是社会系统学派。
•在控制工作中,例外情况强调主管人员应只注意重要的偏差。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提出四种领导作风方式的利克特提倡采用“参与式的民主”方法。
•把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孔茨。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预算。
•制定计划的起点是寻找机会。
•人员配备工作遵循因材适用原则。
•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是矩阵型。
•采用“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
•只有当群体进入它的表现阶段以后,才能发挥它的潜力。
•管理方格理论将影响领导方式的两个方面称为对人关心和对生产关心。
•管理过程理论强调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组织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归为五层次。
他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这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需要指挥、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顺序排列。
•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社会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导需要可能是安全需要的是工厂一线操作工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需要是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就业保障、同乡联谊会、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工作的挑战性。
•某地新建一日用化工厂,当人们问及该厂厂长如何经营时,该厂长毫不犹豫地说:“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只要价廉物美,还怕卖不出去?”对该厂长的讲话应作何评价?该厂长的话反映了他的生产导向性,最终会害了这个厂。
管理学100个理论
第一章: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 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提出者:美国奥格尔维。
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
点评: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2. 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点评: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它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有似“爱屋及乌”的原理。
它指个人在敬仰、爱慕他人过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
光环效应在爱情和偶像崇拜中最明显。
3. 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点评: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也可以心安理得。
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点评: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管理学(专)—考试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1.单选.管理追求的是( ) A.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B.成本和目标的统一 C.计划和控制的统一 D.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正确答案: A2.为了消除沟通的障碍,不带成见地听取信息传递人员的意见,信息接收者需要收藏A. 传递力求准确 B. 避免过早评价C. 消除下级顾虑D. 力求表达清楚正确答案:B3.把领导者分为两大类:“执行型”的领导者和“改革型”的领导者的学者是()收藏A. 雷定B. 巴斯 C. 傅伊德D. 豪斯正确答案:B4.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计划工作 D.控制工作正确答案:A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 巴纳德B. 泰勒C. 法约尔D. 韦伯正确答案:B6.按“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形式设置的组织结构属于()收藏A. 矩阵制B. 直线—职能制C. 职能制D. 事业部制正确答案:D7.未来管理组织中层次将会()A. 不变B. 增加C. 模糊D. 减少正确答案:D8.沟通最直接的方式是( ) A. 电子媒介B. 书面沟通方式C. 非语言沟通方式D. 口头沟通方式正确答案:D9.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定的程序和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是。
A.职能职权 B.直线职权 C.参谋职权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A. 正确答案:A10.在管理中,沟通(联络)是指( ) A.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B.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流C.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D. A、B和C 正确答案: B11.在沟通中最重要、最困难,往往也是最易被人忽视的技巧是()A.运用反馈 B.积极倾听C.慎选用语 D.只沟通必要的信息正确答案:A12.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A.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B.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C. 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 梅约的人群关系理论正确答案:A13.认为在管理中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种观点源自于()收藏A. 权变理论学派B. 管理科学学派C. 沟通中心学派D. 决策理论学派正确答案: A14.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他。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目标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
它要求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3、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4、领导就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充满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5、沟通是沟通联络的简称,也是平常所说的信息交流,是信息由发出者到接受者并为接受者所理解的过程。
2、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战略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调整的过程。
3、核心能力是使一个组织与其竞争者相区别的一整套知识、技能、组织的惯性与业务过程。
4、每一个管理者所能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总是有限的,这个限度称为管理宽度或者管理跨度。
5、激励就是通过采取使人们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的措施,来引导人们以组织或领导者多期望的方式行事。
1.组织(名词):是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2.等级链:管理机构中,从最高层到最低层所建立的一条连续、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
3.隧道视野:职能部门化的缺陷,每个部门都只关注自己所分担的那一块任务,每个部门中的人都在努力追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但没有人为整体负责,没有人为顾客的需要负责。
5.职权分裂:当解决一个问题或作出一项决策必须汇总两个或更多管理者的职权才能实现时,就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职权时分裂的。
1、激励:就是通过采取使人们的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的措施,来引导人们以组织或领导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
2、沟通:就是信息的交流,是信息由发出者到达接受者所理解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___B___A.没有历史包袱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D.具有广告效应2、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___B___A.初创、动荡、有序、衰亡B.形成、动荡、规范、表现C.形成、有序、规范、成熟D.形成、动荡、规范、成熟3、企业中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是指他__A_____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和C4、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B_____;A.纺织厂B. 电视剧制作中心C. 医院D.学校5、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可能在于___D___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C. 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有效沟通D. 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无法对营销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6、某技术专家,原来从事专业工作,业务志精,绩效显着,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随着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调整到:____C_____;A.放弃技术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和领导工作B.重点仍以技术工作为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和理解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做好管理工作7、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__C____A.组织结构B.领导方式C.礼仪和庆典D.企业行为8、__ D 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管理决策D.业务决策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哪项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___A___;⑴就业保障; ⑵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 ⑶工作的挑战性;⑷同乡联谊会; ⑸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A.⑸⑴⑷⑵⑶B.⑸⑷⑴⑶⑵C.⑸⑷⑴⑵⑶D.⑸⑴⑶⑷⑵10、在菲德勒模型中,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较好的领导环境__D___;A.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强;B.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简单,职位权力强;C.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弱;D.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强;11、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___C___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D.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12、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二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 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___B_______A在领导班子中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B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C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D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13、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__A____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14、下列西方管理学家中,提出权变理论的是______B______;A.吉沙利B.菲德勒C.布莱克D.施米特15、针对当前形形色色的管理现象,某公司的一位老处长深有感触地说:“有的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的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这句话反映的情况表明:____A_____A.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时会大于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B.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并不比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小C.非正式组织越来越盛行,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D.这里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偶然的管理现象,并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16、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工作只能用一种方式来完成,这件工作就叫做___C___A.单一任务结构B.标准任务结构C.高任务结构D.低任务结构17、某化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大的长期利润,下列哪项可能削弱这一目标__B__A.资助教育事业B.对销售人员采用极具刺激性的激励政策,以便迅速提高企业的销售量C.调整组织结构,使之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D.增加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18、__C____是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A.从强调直觉到重视理性B.从小公司到集团化从分散到集中C.从外延式管理到内涵式管理D.从软管理到硬管理19、某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__B_;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结构B.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权指挥的问题20、在决策中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_____A____而收益_________的行动方案;A.较高,较高B.较高,较低C.较低,较低 D不确定21、管理方格图中,型对应的是_____A_______领导方式;A.任务型B.俱乐部C.中庸之道型D.贫乏型22、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___B___A.制定工作规范,选配、培训组织成员B.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培训组织成员C.确定人员结构、选配、培训组织成员D.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考核、晋升组织成员23、南方某厂订立有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并一直遵照执行;一天深夜突降大雪, 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次日早晨便有许多同志上班迟到了,厂长决定对此日的迟到者免于惩罚;对此,企业内部职工议论纷纷;在下列议论中,你认为哪种说法最有道理 ____D_____A .该厂长滥用职权;B .该厂长执行管理制度应征询大部分职工的意见;C .该厂制度又不是厂长一人订的,厂长无权随便变动;D .规章制度应有一定的灵活性,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24、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___C__A.职能B.产品C.地区D.矩阵结构25、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_____B___;A.经纪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26、某企业多年来任务完成得都比较好,职工经济收入也很高,但领导和职工的关系却很差,该领导很可能是管理方格中所说的:__C_______;A. 贫乏型B. 俱乐部型C. 任务型D. 中庸型27、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___B____A .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B .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C .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D .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28、管理方格图中,型对应的是__C____领导方式;A.任务型B.乡村俱乐部C. 团队型D.贫乏型29、霍桑试验表明___D___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30、___B___面对未来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A.确定型决策法B.风险型决策法C.非确定型决策法D.追踪决策法31、下面哪些不是人本管理的观点___B_____;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B.人是“经济人”,所以是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让他为企业卖力C.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D.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32、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指________C______;A.能影响和促进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B.能保护职工心理健康的因素C.能影响和预防职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D.能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因素33、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 ____B______ ;A.权责对等原则B.命令统一原则C.集权化原则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3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那一类人的主导需要可能是安全需要____D__;A.总经理B.失业人员C.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D.工厂的一线操作工人35、“激励力=效价×期望”,此模式来自西方激励理论中的___B______;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B.弗洛姆的“期望理论”C.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亚当斯的“强化理论”36、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D___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37、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有一段名言:当你仅有100人时,你必须站在第一线,即使你叫喊甚至打他们;但如果发展到1,000人,你就不可能留在第一线,而是身居其中;当企业增至10,000名职工时,你就必须退居到后面,并对职工们表示敬意和谢意;这段话说明:__C____A.企业规模扩大之后,管理者的地位逐渐上升,高层管理者无须事必躬亲B .企业规模的扩大是全体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此,老板应心存感激C .企业规模扩大之后,管理的复杂性随之增大,管理者也应有所分工D .管理规模越大,管理者越需注意自己对下属的态度38、作为企业的总裁,王晶在近几个月里一直都在寻找时间来思考一下公司的长远发展问题;这个星期他加班加点把手里的一些琐事都处理完了,从今天开始他准备不受干扰地集中考虑重大问题;一大早他就坐在办公室考虑这个问题;但好境不长,正常上班一到,大约每隔二十分钟左右就有人进来签字或者请示;王晶非常恼火;你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___B___;A.今天企业中出现了紧急情况B.王晶可能比较集权C.企业中的其他管理者都不能负起责任来D.企业中没有良好的计划39、在集权制的组织结构中,职能管理人员没有直线指挥和命令的权力,而只能担负参谋职能的组织结构形式是__ C _____;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参谋制D.事业部制40、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要肩负许多方面的管理职责;下列几项职责中,哪项通常不属于中层管理者的工作范围___B___A.下级谈心,了解下级的工作感受B.亲自制定有关考勤方面的规章制度;C.经常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上级部门对自己的要求D.对下级的工作表现给予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本人41.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___C___A.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B.企业的总会计师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C.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D.医院的外科主任主持会诊42、管理的职能也就是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几类基本活动;这些基本活动具有以下的性质:___C___A.彼此独立,分别由不同部门的人员担任B.各不相同,分别由不同层次的人员担任C.在空间和时间上彼此交融,每一个主管人员都要承担这些活动D.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43、某合资企业刚成立不久,该企业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设备,并招收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然而,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却一直不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并且接连发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辞职的事件;从管理职能的角度,你认为该企业最有可能在哪一方面存在问题:___C___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44、在管理人员的下列工作中,哪一项最不需要概念技能___A__A.团队建设B.制定企业战略C.企业文化建设D.非程序化决策45、下述表述中那些依据是不正确的___B_____A.决策是识别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B.一般说来,大多数决策关注的是寻找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C.决策不是某个时点的拍板决定,而是一个从有关信息收集一直到决策结果的过程D.管理中决策具有普遍性,决策贯彻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过程46、以下何类决策最不适于采取程序性决策法:___D_____A.车间作业的安排B.常规物资的订购C. 财务报表的分析D.组织结构的改变47、某公司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的是职能型,这种组织结构可能带来的最大缺陷是什么___B_____A.多头指挥B.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C.高层管理者难以控制D.职权职责不清48、以下四种做法,哪一种最能说明该组织所采取的是较为分权的做法__C____A.采取了多种有利于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做法B.努力使上级领导集中精力于高层管理C.更多、较为重要的决定可由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做出D.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49、只从内部提升主管人员的做法存在着若干弊端;在下面所列出的几条中,哪一条的缺点是并不属于内部提升制度的__A____A.容易过多地重视学历、资历等而忽视实际工作能力B.可能造成“近亲繁殖”C.会造成同事之间的紧张关系D.有可能会得不到第一流的人才50、某民营企业一位车间主任,手下有十几个工人,他对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感到颇为自豪;他对手下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拿奖金;”可以认为,该主任把他手下的工人都看作是:__A____A.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C.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51、下面哪种理论不属于激励理论__B____A.双因素理论B.权变理论C.需求层次理论D.期望值理论52、某食品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决定采取措施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经过调查发现,同行业的企业中平均工资水平都高于本企业15%左右;为此,他认为应该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你认为这个举措会产生什么影响__B____A.可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B.只能够降低员工的不满,不可能起到太大的激励作用C.可能会产生影响,取决于综合分析D.根据上述信息,无法做出有效判断53、根据领导者运用职权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方式分为专制、民主与放任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式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是:__D___A.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B.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C.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利D.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负责,富有创造性54、一公司出台了“带薪休假时间一律不得超过一星期”的规定,这一规定遭到多数职工的集体反对,他们向公司经理提出一份全体签署的陈情书,要求废止这一规定;事实上,这个规定就是为了不给员工取巧的机会而作出的;你认为经理该如何处理这一事件__B____A.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应该接受职工们的请求,立即废止这一规定B.声明如果上班状况有改进的话,将很乐意废止这一规定C.为了避免将来的麻烦,设法调查这一事件的发起人D.坚决执行规定,对继续反对者予以开除55、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的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称为__D___;A.组织设计B.组织再设计C.组织创新D.组织变革56、决策的依据是__B___;A.大量的信息B.适量的信息C.资源D.绩效57、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一定层次,这称为__B___;A.组织的层级化B.组织层级C.管理层级D.管理幅度58﹑“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原因用管理学解释是:__B___A.人多了办不成事B.职责不清C.无人领导D.没有监督59﹑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B___A.日常程序性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C.局部程序性决策 C.短期操作性决策60﹑根据领导者运用职权的方法不同可以将领导方式分位专制﹑民主与放任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式领导方式的优点是:__D___A.纪律严明,管理规范,赏罚分明B.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C.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D.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61﹑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可以采用外部选聘与内部培养这样两种不同的做法,从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来看,其中内部培养做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D___A.会打击外埠人员的应聘积极性B.不利于企业骨干人员的稳定C.不利与对选聘对象的全面了解D.会引起同事不满并造成近亲繁殖62、对于业务广泛的中型公司,要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以下哪一种组织形式是最合适的__ C __A.直线职能制B.矩阵制C.事业部制D.委员会制63、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__ C __A.自尊需要B.情感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以上都不是64、某公司不同品牌产品由不同部门负责生产和销售,请问该公司是按什么方式划分组织部门的A.企业职能B.顾客特点C.不同产品D.不同区域二、判断题1、对于组织活动而言,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2、管理者就是组织中的领导者; ×3、法约尔认为,对于经营性组织而言,经营比管理内容更广泛; √4、统一指挥原则要求每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由一个上级主管直接负责; √5、风险型决策指的是不能预先确知未来环境条件和可能出现的状态的一种决策类型; ×6、对于组织活动而言,组织的目标就是组织的计划; ×7、一般而言,任务型领导比俱乐部型领导风格更有效率; √8、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9、滚动计划法一般遵循“远粗近细”的原则制定组织计划; √10、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认为决定领导方式的主要因素是环境这一变量; √11、作为一种现代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12、所谓管理,其实质就是组织中的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实施影响的过程; ×13、主管人员所处管理层次越高,概念技能要求越低; ×14、非正式沟通是组织之外的沟通,对组织有害无利; ×15、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是指遵循专业化的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性质为基础划分部门; √16由于管理职能过于专业化,导致综合性的管理人才难以选择、训练和培养,这是按产品划分部门方法的局限性; ×17、主管人员在领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时,下达的各种命令越一致,领导和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18、"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管理成败",这是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由社会系统学派提出的; ×19、权变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巴纳德; ×20、目的或任务是指社会赋予一个组织的基本职能,它要回答组织是干什么的和应该干什么的问题; √21、科学决策追求的并不是最优最好方案; √22、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是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确立的; ×23、由上层管理人员制定的,涉及组织长远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方针和方案的计划是战略计划; √24、非正式组织只存在与个别组织内; ×25、民主型领导方式是比专制型领导方式更有效的领导方式; ×26、领导者不一定就是管理者; √2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28、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名词解释1、企业文化解: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企业有最高目标或宗旨\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构成.它是一种以价值言核心的对全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2、主观决策法解:主观决策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决策都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现有的资料,直接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决策目标和实施目标,并作出评价和选择的方法.3、管理幅度解: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管,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4、职能制组织结构解: 职能制组织结构也称为多线性组织结构.职能制的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制的全能管理者.5、直线职权解:直线职权即指挥权,是指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作的权力.6、控制解:7、管理8、保健因素四、简答题1、简述计划的制定步骤;2、简述组织设计的原则;3、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关系4、试比较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5、简述沟通的重要性6、组织结构的扁平结构与锥形结构各有什么优缺点7、简述决策的程序8、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9、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10、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11、根据公平理论,员工进行纵向比较时如其认为PL PL PPPP I O I O ,会发生什么情况 1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有哪些优缺点13、何谓滚动计划法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五、论述题1、决策的类型和特征;决策就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可以按不同标志划分多种类型;各类决策的共同特征或要求可概括为:1决策要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2决策要以充分的信息为基础;3决策要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4决策时要对每个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5决策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而不是最理想的效应;2、人员配备工作的基本原理;人员配备工作的基本原理有: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2责权利一致原理;3公开竞争原理;4用人之长原理;5不断培养的原理;4、强化理论的思想观点;激励强化理论是行为改造型理论之一,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强化激励模式强调行为结果对职工行为本身的反作用,主张通过给某种行为以肯定或否定等强化刺激,达到加强积极行为,减弱消极行为,修正固有行为等目的;激励强化理论认为,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四种强化类型来改变下级的行为:1积极强化正强化;2惩罚负强化;3消级强化或逃避性学习;4消失;主管人员可以根据下属的行为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它主要分为连续的和间歇的两种;连续强化是指每次发生的行为都受到强化;间歇的强化是指非连续的强化,它又包括四种形式:固定间隔;可变间隔;固定比率;可变比率;3、试述激励的理论依据;答:激励是以激励理论为依据进行的,主要有:①人的本性假设;人性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全部基本属性,它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等多方面的内容;人性假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有效性;四种“人性假设”是指“经济人”假设、“社会人” 假设、“自我实现人” 假设、“复杂人” 假设;根据对人性的不同假设,激励的方法手段不同;②人的需要理论;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物质、社会或精神渴求和欲望的一种主观感受,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状态;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需要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按需要等级分类,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的行为一般规律表现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新的需要”的循环过程;③环境激励理论;环境激励是管理者探索如何构造激励环境,利用激励客体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对激励客体施加影响,引起激励客体反应,并使其做出符合管理者意图的行为;激励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影响环境激励的主要因素有公平因素、工作及环境因素、强化因素;4、有人认为“人力资本=热情×能力”;请运用领导和激励的有关理论评述上述公式;参考答案:该公式是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翻版;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即M=V×E;个人工作业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工作中的激励程度;作为领导者,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应用激励手段来充分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六、案例分析题1、难忘的礼品赵义是装配车间的一名青工,爱喝酒,讲哥们义气,喜欢打架,为此,受过劳动教养的处分;但也有优点,干活不惜力,为人豪爽;在最近的一次突击装配任务中,优质高效的完成了任务,获得了车间一致好评,获得了优秀突击队员的光荣称号;厂部决定给装配车间每人奖励1 000元;别人的奖励都不成问题,赵义的奖励可让车间领导犯了难;直接发钱吧,赵义肯定会带几个哥们去饭馆吃一顿;喝醉酒,说不定又会惹事;车间领导经过反复商量,决定给赵义买一套高档运动衣,因为他特别喜欢打球;前胸上印着一个大大的奖字,后背上印着生产能手;赵义接到这件礼品,爱不释手;他说:"1 000元钱,咱不稀罕;这件礼品说明领导看得起咱,咱决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下班后,不管参加不参加体育活动,在。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总论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智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智能各个组织层次之中)3、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即使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3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杰伦。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人及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得思维能力)5、泰罗:贡献:1工作额定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对泰罗的评价:把人当经济人:主要用经济手段进行刺激,局限于基层管理6、法约尔:贡献:1企业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2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理论的评价
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 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会决定这种行为是否重复发生。 管理人的职责就在于通过正负强化手段去控制和影响职工的 自愿行为,为此管理人为使某种行为重复出现,就应该采取 正强化的办法反复加以控制。如果要消除某些不利行为,就 采取负强化的方法使之削弱。这种控制和改造员工的行为, 并不是对员工进行操纵,相反,它使得员工有一个最好的机 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 但是,强化理论所说的控制,主要是从外部加给人的环境因 素。至于这种环境因素如何通过人的认识和心理而起作用, 强化理论则没有着重的加以说明。
负强化
含义 :负强化是通过是通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 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 ,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方式:减少奖酬,批评、处分、罚款、扣分、 降级等。 注意事项:1,应用负强化的前提是,事先有不利 的刺激存在。2,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 有所差别,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强化理论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斯金纳(B.F Skinner,1904-1990)美 国心理学家。他率先提 出了强化理论。简而言 之就是用令人愉快的刺 激去强化正当的行为, 用令人厌恶的刺激去纠 正不正当行为。
斯金纳箱
实验意义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 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 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 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 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 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 “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 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 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 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 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 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强化的类型
◆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正强化
◆
负强化
正强化
含义:又称积极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 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加强,从而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方式:除奖金等物质奖励外,还包含表扬、奖励 、认可、赞赏、改善工作关系或提升等精神奖励。
注意事项:1,与其他方式的配合使用。 2,不能过于频繁地使用正强化。 3, 间断强化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使用。
→
含义
激励强化理论指对强化的作用机理,强化物的分类 与组合,强化的过程分析以及强化的操作技术性设 计等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理论。这种理论观点主张对 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之 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该理论认 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 他有利,则这种行为重复出现;若对他无利,这种 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
通信学院
小组成员:
张御 陈爽 王悦 郭宏伟 刘丹妮 杨延璐
目录
前言 提出者介绍 强化经典实验 强化的类型 强化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强化含义应用案例 对强化的评价
杀鸡儆猴
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 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 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 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 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 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 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 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 由捉获了。
强化理论对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即对正确的行为,对有成绩的个人或群体给 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对于不良行为,对于一切不利于组织工作的行为 则要给予处罚。大量实践证明,奖惩结合的方法优于只奖不罚或只罚不 奖的方法。 2)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强调奖励与惩罚并用,并不等于奖励与惩 罚并重,而是应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因为过多运用惩罚的方法,会带 来许多消极的作用,在运用时必须慎重。 3)及时而正确强化。所谓及时强化是指让人们尽快知道其行为结果 的好坏或进展情况,并尽量的予以相应的奖励,而正确强化就是要“赏 罚分明”,即当出现良好行为时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出现不良行为时 就给予适当的惩罚。 4)奖人所需,形式多样。要使奖励成为真正强化因素,就必须因人 制宜地进行奖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其需要也各不相同, 因而他们对具体奖励的反应也会大不一样。
忽略了人的内在因素 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忽略了目标、期望、需要等个体要素 仅仅注重当人们某种行动时会带来什么样 的后果
激励招术:让员工敲锣
台湾有一家公司,在公司的大厅里,装置了一个大铜锣,只要业绩 突破新台币100万的人,就可以去敲它一响,突破200万则敲它两响,依 次类推上去。该公司的办公室,就是紧临着大厅,所以,只要这个铜锣被 敲,它的声音马上会传入办公室内,也等于是告知全办公室内的人,有人 的业绩突破了百万大关了,当这位敲锣的同仁步入办公室的同时,所有的 人又都会起立鼓掌,给予他英雄式的欢呼。 据该公司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表示,这种被大家鼓掌欢呼的场面,是多 么有面子的一件事,当然,谁都希望自己是下一个敲锣者,也接受大家的 欢呼,不过,想要敲响它,首先是把业绩给做到,这正是该公司装置这个 大铜锣的目的。 企业 的激励手法来提升员工的业绩的方法是没有一定的标准模式可 寻的,只要它能发挥鼓舞士气的作用,就是一种好的激励手法,像台湾这 家公司的这种敲锣作法,是不是很有创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