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文学

合集下载

论二十世纪拉美文学中的“爱情乌托邦”

论二十世纪拉美文学中的“爱情乌托邦”

论二十世纪拉美文学中的“爱情乌托邦”作者:施冰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7期摘要: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描绘了一场狂热的、神圣的并带有某种虚构性的爱情。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可将这种爱情概括为“爱情乌托邦”。

通过对当代拉美文学的进一步阅读可发现,“爱情乌托邦”是拉丁美洲文学的一大特征。

这种特征不仅与拉丁美洲的文学传统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拉美作家们表达拯救“拉丁美洲孤独”精神诉求的体现。

关键词:二十世纪拉美文学;“爱情乌托邦”;《霍乱时期的爱情》作者简介:施冰冰(1992-),女,福建惠安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3“爱情”是文学艺术中永恒的主题,不同的文学作品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

自希腊神话时代始,西方文学就拥有漫长的爱情书写的传统。

而以西方文学为渊源的拉丁美洲文学无疑继承了这种传统。

进入二十世纪,拉丁美洲作家们倾向于在作品中描写现实中很难真正存在的超越生死、跨越时空的爱情,并通过这种永恒之爱的书写来表达作者对爱情理想化的追求,实现其建构“爱情乌托邦”的梦想。

乌托邦的概念出自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幻想小说《乌托邦》,而随着社会发展,“乌托邦”已经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空间社会形态,更延伸到精神领域,代表着一种思想意识和心理思绪,一种价值指向。

在“爱情乌托邦”这一概念中,“乌托邦”代表的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构成了作者在其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某种精神追求。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二十世纪拉美文学的代表,其《霍乱时期的爱情》堪称二十世纪拉美爱情文学集大成之作。

这部创作于1985年的作品因为描绘了各式各样的爱情而被评论家誉为“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一部“爱情大全”。

因此,以《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例,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剖析“爱情乌托邦”的具体特征和价值指向,有助于深刻理解二十世纪拉美文学中的爱情书写及其价值。

拉丁美洲文学的辉煌之路马尔克斯与博尔赫斯的魔幻现实主义

拉丁美洲文学的辉煌之路马尔克斯与博尔赫斯的魔幻现实主义

拉丁美洲文学的辉煌之路马尔克斯与博尔赫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拉丁美洲文学的辉煌之路:马尔克斯与博尔赫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拉丁美洲文学自20世纪以来逐渐崭露头角,其中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两位作家以他们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史上的璀璨星辰。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拉丁美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艺术。

本文将从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寻找魔幻现实主义的意义,并深入探讨这种文学流派对于拉丁美洲文学的辉煌之路的贡献。

一、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奇幻、夸张和神秘的元素。

他以《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将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现实融入到他的小说中。

在马尔克斯的小说中,人物和事件常常超越了现实的界限。

他通过魔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让读者如同置身于一个奇妙的梦境中。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不可思议的情节,比如人们在空气中飞翔、活着的尸体等。

这种虚实相生的创作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在拉丁美洲文学中独树一帜,也成为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标志。

二、博尔赫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博尔赫斯是另一位以魔幻现实主义著称的拉丁美洲作家。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思维深邃而闻名,通过形式上的实验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打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

博尔赫斯的作品探索了时间、空间、人类及其存在的意义等哲学问题。

他通过魔幻的手法将现实和想象相融合,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

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迷宫、镜子等象征性的意象,这样独特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学和艺术的气息,给读者带来了迷思与思考。

三、拉丁美洲文学的辉煌之路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奠定了拉丁美洲文学辉煌之路的基石。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拉丁美洲国家引起了巨大反响,更赢得了世界读者的赞誉。

魔幻现实主义让拉丁美洲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独领风骚。

他们的作品展现了拉丁美洲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使世界更加关注并了解这个多姿多彩的地区。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所特有的文学样式,具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而独特的基本特征:(1)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

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

魔幻现实主义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个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

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

在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现实”比比皆是,这一点,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标志。

(2)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这里,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都以此作为基本立足点。

不管作品采用什么样的“魔幻”“神奇”手段,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反映和揭露拉丁美洲黑暗如磐的现实。

(3)“魔幻”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

魔幻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显著特征。

①这种“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拉丁美洲本土色彩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

比如在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的小说《雨》中,久旱不雨的干裂田地里,突然出现一个小男孩。

当瓢泼大雨沛然而至时,小男孩却又神秘地不见了。

这种表现手法明显来自于古代印第安人对于雨神恰克的祭祀和崇拜。

②这种“魔幻”性还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诸多表现手法的影响由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受教育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对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西方现代主义手法,采取兼收并蓄的积极态度,并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象征,象征手法是象征主义乃至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魔幻现实主义里使用得最多、得心应手的表现方法。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不皆是,这一点,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标志必须认真发掘本大陆、本民族的传统意识、神话传统、民间故事、宗教习俗等一切可以表现民族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创立全新的拉美式的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

魔幻是工具,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

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

小说创作继承发扬了拉美大陆古印第安各族文化(传统意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的传统,极富民族特色,成为当代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

4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的某些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尽管已经被拉美某些小说作家应用,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朦胧的。

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在他的长篇小说《总统先生》(1946)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地道的、拉美式的专制暴君形象。

古巴作家卡彭铁尔(1904—1980)在他的《人间王国》(1949)序言里也提出了“整个美洲的历史就是一部神奇现实的编年史”的著名论断。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1918—1986)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1955)。

小说写一个破落的庄园主之子佩德罗·帕拉莫由一个负债人变成一方巨富。

他软硬兼施,巧取豪夺,把别人的土地全部归己所有;他抵赖债务,偷移地界,甚至谋财害命,用尽种种卑鄙恶劣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一个墨西哥恶霸地主的典型形象。

在结构上,作者打破了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时间顺序随意颠倒,出现了不少倒插笔,倒插笔中又出现倒插笔,一连串的倒插,中间又回到人物当初的对话。

对这些倒插笔,作者并没做任何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衔接交待,全靠读者自己去理会。

作者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事件都放在同一个画面上来描写,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实到魔幻,从生前到死后,常常重叠在一起,在同一个场景中出现。

《世界文学发展史》拉丁美洲文学之三: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2

《世界文学发展史》拉丁美洲文学之三: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2

《世界文学发展史》拉丁美洲文学之三: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2拉丁美洲文学之三: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2地方主义小说家认为大自然代表一种力量,它决定了拉美人的性格,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描写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辽阔的潘帕斯草原和神秘的热带森林,展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大自然。

在艺术方面,作家善于运用诗化的语言和民间口语,写景状物体现了拉美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地方主义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正,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和进步意义,为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进入本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在诗歌方面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和先锋派诗歌两种倾向。

前者的代表是智利著名的女诗人米斯特拉尔。

米斯特拉尔(1889-1957),智利女诗人。

生于圣地亚哥。

父亲早逝。

早年独立谋生,自学成才,14岁时便开始发表诗作。

1911年至1919年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

1914年以《死的十四行诗》获圣地亚哥花节诗歌比赛第一名。

1918年至1920年任阿雷纳斯角女子中学校长。

1921年在圣地亚哥主持女子中学。

1922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孤寂》,突破了当时现代主义诗歌的风格,独树一帜。

1930年发表《艺术十条原则》。

从此以后,她的诗歌创作有了明显的转变。

她的富于强烈博爱主义色彩的抒情诗歌,使她成为拉丁美洲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

她的诗集《有刺的树》(1938)和《葡萄压榨机》(1955),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1957年,死于纽约。

米斯特拉尔用朴实无华的形式抒发真情实感,描绘客观现实,开辟了拉美诗歌的新天地。

拉丁美洲的先锋派诗歌的代表以维多夫罗和博尔赫斯最为著名。

维多夫罗(1893-1948),智利诗人,他早年推崇法国作家并接受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但很快便摒弃了这些流派,反对一切传统,主张诗歌应是" 绝对的创造" ,1916年在巴黎正式提出" 创造主义" 这个名词,并在《论诗的艺术》和《1917宣言》中系统阐述了创造主义的诗歌理论:把事物人格化;把一切晦涩的东西写得清晰和准确;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资料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资料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资料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的任何一次骚动几乎都伴有“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讨论,只不过时易世移,话语略有不同罢了。

比如,20年代的一次争论是围绕着民族性与世界性这个话题展开的,最初的导火线是墨西哥作家巴斯康塞洛斯发表于1925年的一本叫做《宇宙种族》的小书。

此书开宗明义,对“拉丁美洲种族”进行了豪气冲天的界定。

他说:“拉丁美洲种族的显著特点是她的多元性。

这种多元性决定了她的无比广阔的宇宙主义精神……”。

与此同时,他开始遍访拉美各国,游说米斯特拉尔、阿斯图里亚斯、聂鲁达等为他的“宇宙主义”艺术摇旗呐喊。

巴斯康塞洛斯的努力得到了壁画大师里韦拉、西盖罗斯、奥罗斯科为首的墨西哥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的支持。

该会在一份声明中宣称:“我们的艺术精神是最健康、最有希望的艺术精神,它植根于我们极其广泛的传统……”。

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本土全球化”意念,这与源远流长的美洲主义思想一脉相承。

对巴斯康塞洛斯而言,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可以划等号的。

由于种族构成和对一切先进思潮的兼收并蓄,拉丁美洲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区域,她的艺术表现也最能得到世界的认同。

巴斯康塞洛斯常常拿墨西哥壁画的成功来说明“宇宙种族”巨大的创作潜能。

他认为某些土著主义作家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有很大的片面性,一味地纠缠历史、沉湎过去、不敢正视未来、不愿向世界敞开胸襟是极不可取的,是懦弱的表现。

与“宇宙种族”说相对,土著主义、本土主义或地域主义作家更关注社会现实,他们试图通过文学艺术暴露社会不公、改变社会面貌。

他们批评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是掩盖矛盾的神话,并不能真正解释拉丁美洲错综复杂的民族特性。

雷布埃尔塔斯坚信民族性即阶级性,当拉丁美洲尚处在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的关键时刻,当千百万印第安人、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广大劳动人民尚在被压迫、被剥削的渊薮中苦苦挣扎之时,何谈“宇宙种族”?:71。

20世纪上半期各国文学概况

20世纪上半期各国文学概况

(二)诗歌
美国现代诗歌的基本主题,主要是表现现代社会人心灵上的压抑感 和不安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怀疑主义、对宁静的精神状态的向往。 “意象派”是美国现代诗的开端,强调语言的凝练与意向的鲜明, 反对空泛的抒情和陈腐的说教,追求“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庞德创作了长达两万三千多行的鸿篇巨制《诗章》,成为美国现代 派诗歌运动真正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目录
五、美国文学 六、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及大洋洲文学 七、拉美文学 八、亚非文学
一、法国文学
特点:大师辈出,思潮迭起,流 派纷呈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 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
(一)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
1.传统现实主义小说 多为多卷体长篇小说,即“长河小说”,以 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如:法郎士《当代史话》
八、亚非文学
(一)日本文学 在吸收西方文学的基础上发 展 二战前,主流为自然主义、 “唯美派” “白桦派”“新 思潮派” 二战后,主流为无产阶级文 学和“新感觉派”,作品众 多,其中《蟹工船》被誉为 无产阶级文学中最成功的作 品。“新感觉派”代表作家 川端康成成就突出。
(二)印度文学 20世纪上半叶的印度充满了民 族的苦难与屈辱,印度文学是 在民族运动中崛起和发展的, 代表作家泰戈尔。
主要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文学。 在这一时期,德语小说继承了德国文学重视哲理的特点,并加
强了批判精神,反法西斯的主题成为其最强音。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延续 亨利希·曼代表作《臣仆》塑造了赫斯林怯 懦残忍、欺软怕硬的形象,在他身上概括了 君主制的崇拜者和沙文主义分子的典型特征,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掠夺性,描绘了德国 法西斯的狰狞面目。 (二)表现主义关注现实,反叛病态的时代 特拉克尔《孤独者的秋天》、魏德金德《春 醒》

拉丁美洲叙事文学的现实

拉丁美洲叙事文学的现实
候 ,是否 有人 提 出疑 问:或许 这一切 和 拉美 小说无 法 改变 的一种现 实有 关 ,那就 是拉 美小
别 的了 。 ( AR ANI ” G G GO,7 4 。 4 )
尽管 把 《 波波 尔乌 》 的西译 文 当作 拉美 文 学的开 篇之 一无 可 非议 ,但 美洲 的叙 事文 学
Hale Waihona Puke 却是跟 随着 西 欧开 拓者 的步 伐而 来 的 ,并且 从一 开始 就是 纪实 的 。当二 十世 纪七 、八 十年
学就要 借用 历史 ,要么 就借 用别 人 的文 学 , 比如 最早 期 的美洲 小说 ,西盖 萨 ・ ・ 伊 贡格 拉 的 《 阿隆索 ・ 拉米 雷斯海 难历 险记》和后 来利 萨尔迪 的 《 癞皮 鹦鹉》 ,其 实是 西班牙 黄金 时
代 ( 艺复兴 )流浪 汉小说/ 文 反骑士 小说 的变种 。这 是美洲 小说 的现实之 一 ,即它有来 自欧 洲 的文 化传承 ,却是一 种飞越 了史诗 、谣 曲和 中世纪 宗教 剧 的 “ 降”传 承 。当二十 世纪 空
参 学 21 ・ 知 0 3 0
拉 丁 美 洲 叙 事 文 学 的
[ 】 海 青 美 孙
摘 要:本文 以 现实 为根源来追 溯拉 丁美洲小说在落后的物质 文明基础 与心态开放、渴望变革的
超前人文水平相互作用之下的发展。拉美有着源于欧美的文学基础 和长期依赖发达 国家的经济形势 , 自独 立运 动以来 ,被压抑又充满活力和爆 发力的文化一直是小说发展的动力。拉美世界 的诗意在于它的现实和 小说都有一个真谛 ,那就是革命 ,是对真 正转变 的期待。与此同 时,文学繁荣并 非伴随经济发展 而出现 , 而是 随着革命或变革意识涌现。知识分子—— 与不少第 三世界国家情形相似—— 则担 负着推 动社会和艺术

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

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

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拉丁美洲文学是指在拉丁美洲地区产生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自从20世纪初期,拉丁美洲文学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原因以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一、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原因1.历史背景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经历了殖民统治和独立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拉丁美洲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殖民统治的反抗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使文学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2.文化多样性的丰富拉丁美洲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包括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隶等不同文化的交融。

这种文化多样性为拉丁美洲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灵感,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3.社会问题的关注拉丁美洲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等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成为了拉丁美洲作家关注和揭示的对象。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呼吁社会公正和人权保护,使文学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1.《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马奎斯家族为主线,通过讲述七代人的故事,展现了拉丁美洲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2.《魔山》《魔山》是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印第安人的视角,揭示了殖民统治对当地人民的摧残和压迫,同时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命运的问题。

3.《飘》《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虽然作者不是拉丁美洲人,但这部小说在拉丁美洲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斯嘉丽·奥哈拉的故事,展现了南方社会的变迁和女性的坚强与抗争。

三、拉丁美洲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1.丰富了世界文学的题材和风格拉丁美洲文学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风格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内容。

外国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六)

外国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六)

26.迷惘的⼀代 第⼀次世界⼤战后美国的⼀个⽂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部长篇⼩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代”从此成为这批虽⽆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帕索斯(1896~1970)和肯明斯(1894~1962)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睹⼈类空前的*,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号的欺骗,对社会、⼈⽣⼤感失望。

这⼀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1900~1938)等。

迷惘的⼀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27.⾃然主义 ⽂学艺术创作中的⼀种倾向。

作为创作⽅法,⾃然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活的典型概括,⽽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然,着重对现实⽣活的表⾯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然规律特别是⽣物学规律解释⼈和⼈类社会。

在⽂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样源远流长的。

但作为⼀个⽐较⾃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艺流派,⾃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些国家,并影响到⽂化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28.象征主义 法国⽂学的⼀种流派和⽂学思潮。

出现于1886年。

年轻诗⼈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篇⽂学宣⾔,主张⽤“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

这份宣⾔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法,早在浪漫主义盛⾏的时期已经萌芽。

许多浪漫主义诗⼈在⼀定程度上运⽤了象征主义的⼿法:暗⽰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哥伦比亚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地位

哥伦比亚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地位

哥伦比亚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地位哥伦比亚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地位哥伦比亚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无疑是拉丁美洲文学中的巅峰之作,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这部小说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首次出版于1967年,引起了全球文坛的轰动。

《百年孤独》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浓厚的魔幻色彩和对人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家族和命运的深刻洞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百年孤独》以马尔克斯虚构的玛孔多家族为线索,通过一百多年的时间跨度,讲述了一个家族从创世纪到覆灭的辉煌历程。

小说中拥有充满魔力的现实和奇幻人物,他们的命运交织缠绕,从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无常。

马尔克斯以奇特的写作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马尔克斯式魔幻现实主义”。

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和对人生的思考,《百年孤独》深刻探索了哥伦比亚历史、拉丁美洲社会和人类命运的主题。

小说中所描绘的玛孔多家族不仅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更象征着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历程。

马尔克斯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殖民统治、革命斗争、家族传承等历史事件对个人和家族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孤独。

他运用幽默、讽刺、悲剧等手法,将历史与现实、神话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呈现了一个诗意而独特的世界。

《百年孤独》的魅力不仅在于其非凡的创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还在于其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

小说中探讨的人性、家族、历史等主题是具有普遍性的,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读者可以在玛孔多家族的命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乐。

《百年孤独》以其独特而普世的艺术价值,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读者赞誉,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哥伦比亚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更在文化交流和全球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部小说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阅读。

拉丁美洲 魔幻现实主义扛鼎之作 《百年孤独》

拉丁美洲 魔幻现实主义扛鼎之作 《百年孤独》

(2)家族历史、性格、精神孤独
从他们的眼神中,一望便可辨认出这一家族 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这种 孤独使人冷漠、绝望,在亲人之间筑起无 形的墙,彼此缺乏信任,互不了解,甚至 将兄弟姐妹化为仇敌 孤独是面对丑恶现实而采取的一种不正确的 态度。它使得这个社会没有凝聚力。它使 人不图变革,离群索居,就等于容忍客观 上存在的愚昧、落后继续蔓延。作家看出 这是拉丁美洲百年来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 难处境的内在原因
(3)创作手法呈现出的魔幻效果 夸张: 夸张就像一面哈哈镜,把一幅幅虚实交 错的历史画面逼真再现
马孔多的地理位臵、内战时期的暗杀事件、 阿卡迪奥们的纵欲、香蕉工人罢工、下了 十年的大雨……
工人被屠杀后,用以运尸体的火车,有200节车厢, 3个车头来牵引,一直开到出海口
象征:
象征如同一面显微镜,让读者看到总被世人 忽视的现实问题 马孔多不眠症导致的全村健忘,象征着人们 容易习惯在重复的历史中生活,民族进取 心就会逐渐消亡 作品中多处出现了“黄色”的寓意:炼金术、 小金鱼、黄花雨、黄蝴蝶、黄色火车头、 金便盆等,本是富饶、财富、激情、富有 生命力的色彩,却在作品中无一例外象征 着不幸
2.“孤独”
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大陆)的概括,也 就是“贫穷”、“落后”、“与世隔绝”、 “毫无出路”的代名词
(1)环境闭塞、愚昧、落后
闭关自守使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落后和愚昧状 态,再不打破闭塞和混乱状态,拉丁美洲 就会像布恩地亚家族一样毁灭。必须通过 人道和团结的途径,结束拉丁美洲长期以 来连绵不断的落后苦难的历史
1.充分的现实主义 作家认为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是 因为长期经验和多年间和社会坚持不 懈接触的结晶 拉美的政治统治、社会制度、军人寡头 政权、殖民掠夺、内忧外患、拉美加 勒比海的奋斗史、苦难史、拉美知识 分子的反抗倾向、抵制精神、悲凉心 境、绝望心理的反映

漫谈文学爆炸以后与世纪之交的拉美文学

漫谈文学爆炸以后与世纪之交的拉美文学

105有关文学爆炸的缘起,具体的时间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较有权威的一种说法是在1962年,智利作家罗哈斯发起世界知识分子大会,该会议团结了一大批来自拉丁美洲的文学家,这次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文学爆炸的开始。

在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学界中,众多作家都在寻求着突破,大量的小说创作逐步取代了原来在拉丁美洲文学中占有最为重要位置的诗歌。

这也意味着拉丁美洲的作家们在世界知识分子大会之后思想出现了新的转变,力求摆脱地区的限制,希望用国际化的语言加强与世界的交流。

一、拉美文学爆炸前后的主要流派发展拉美文学爆炸主要表现在高水准的小说作品发表,当时的小说作品一经发表就受到大量读者的认可,迅速扩散到全世界。

读者群体的不断扩大,引来了一大批评论家的重视,他们对于拉美大陆的叙事作品给予肯定的评价,推动拉美文学中叙事文学的不断发展,挖掘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如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等。

探究文学爆炸和发生的背景与原因,可以发现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便是当时组织的世界知识分子大会。

在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中,最为出名的流派莫过于当时的魔幻主义流派,魔幻主义流派的出现主要依靠拉丁美洲文学当时的城市文学、承诺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一)城市文学在城市文学当中,代表作家有米格尔·西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等人,这些作家都曾在年轻的时候长期居住于欧洲的大城市,受到超现实主义的重要影响。

其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城市生活来展开,在技巧上隐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展开各种新的试验,属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为后面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开辟了道路。

(二)承诺文学在承诺文学中,其注重的是文学中政治色彩的表现,主要以巴勃罗 · 聂鲁达和若热 · 亚 马多等作家为代表,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大多以批判现实的内容为主,要求推翻当前社会的旧制度,揭露封建社会的丑陋要求,要解放普罗大众。

提倡文坛的作家们都应当参与到反帝斗争的队伍当中,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代拉丁美洲文学

当代拉丁美洲文学

二十世紀拉丁美洲文學一、前言拉丁美洲從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近四個世紀之久﹐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較其殖民祖國西班牙及北方的近鄰美利堅有如天壤之別﹐一向處於邊陲弱勢的文化文學事業則更加式微。

直言之,拉丁美洲文學受到國際文壇的重視還是二十世紀下半世紀始綻放光彩。

當然,在這之前,文人戮力創作與用心,已為拉美文學鋪展筆耕的園地。

自十九世紀以來﹐隨著獨立運動的風起雲湧, 或知識份子的意識覺醒, 或歐美風潮的輸入濡染,紛紛有原住民文學(印第安文學)、殖民與解奴運動文學、風俗地域文學、歷史小說等多元呈現拉美本土特色的作品出現,創作之風於焉漸趨蓬勃。

雖然此時的原住民文學、役奴與殖民文學是屬於「仲介」性質的書寫,亦即,大多數作者本身非原住民,非黑奴,非被殖民者,他們是殖民地的上層社會甚至是蓄奴者,當然,這樣角色異位的敘述角度與筆觸是否偏頗有待商榷,但透過文筆呈現這些弱勢族群的悲情與傷痛,藉機控訴殖民者的專橫與暴行,已凸顯這塊土地上不同的聲音與文化面向,的確也為文學表現注入一股力量。

拉丁美洲文學在小說方面﹐最直接的肯定與刺激是一九六七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瓜地馬拉小說家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以及一九八二年頒給哥倫比亞小說家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

在詩方面,則是一九四五年頒給智利女詩人密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可視為一個指標,繼而在一九七一年頒給智利詩人聶魯達,一九九O年頒給墨西哥詩人帕斯(Octavio Paz)則是拉美文學詩的成就的明證。

就文類而言,相對小說和詩,戲劇創作顯得薄弱,因此,本文便以二十世紀拉丁美洲的小說和詩的發展為主軸。

二、一九四O年之拉丁美洲小說盱衡二十世紀的國際文壇﹐拉美文學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是一股新興的創作力量。

在小說方面,回顧本世紀拉丁美洲文學的發展至大放異采約莫可分為三個時段﹕一九四O年以前的傳統小說,一九四O─一九七五年的新小說(爆炸時期),一九七五年後(後爆炸時期)的轉型期。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探索与代表作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探索与代表作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探索与代表作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们通过创作给予读者一个奇幻又真实的视角,展现了拉丁美洲社会的各种面貌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探索与代表作。

1. 文学流派的背景与特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其背后受到了拉美地区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超自然现象等多元文化的影响。

与传统文学相比,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以其奇幻、超越现实的叙述方式引人注目。

它将魔幻元素与现实情境相结合,探索了拉美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议题。

2.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由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著名的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展示了拉丁美洲地区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现象。

马尔克斯运用魔幻元素和超现实的叙述手法,使得小说中的角色、事件和情节都变得离奇而又独特。

3. 朱利奥·科塞尔的《霸王别姬》朱利奥·科塞尔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霸王别姬》以电影《霸王别姬》为灵感,讲述了两个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科塞尔通过将电影元素、历史事件、个人经历和文化现象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奇妙而迷人的世界。

他的作品深入探索了性别、性取向、身份认同等社会议题。

4. 伊萨贝尔·阿连德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传记》伊萨贝尔·阿连德以其作品《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传记》成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领域内的重要作家。

在这本传记中,她以现实与幻想的方式探索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生活与作品。

阿连德将文学创作与历史背景相融合,呈现了博尔赫斯在文学创作中的奇幻与真实。

5. 卡洛斯·鲁伊斯·萨非的《飘》卡洛斯·鲁伊斯·萨非以其小说《飘》闻名于世。

拉丁美洲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思想

拉丁美洲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思想

拉丁美洲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思想拉丁美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拉丁美洲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拉丁美洲文学的现代主义思想在20世纪初期兴起,它不仅对当时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世界文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启示。

一、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兴起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始于20世纪初期,它反对传统文学的规范和形式,提倡自由和创新。

现代主义在文学中的风格多种多样,包括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者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来表达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特点1、超越现实主义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注重探索抽象和意象,并把它们融入现实主义的创作当中。

现代主义文学家们试图通过象征和意象等方法,表达出内心世界的深层感受和情感经历。

2、对传统的重新思考现代主义文学家们对传统的文学规范和形式进行了重新思考与挑战,将现代审美理念引进文学创作中。

他们通过破坏传统的文学形式和技巧,寻求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3、对身份和文化的探讨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家们试图探讨自我和他者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

他们挖掘自身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反对单一的文化形式,开拓了多元文化的思维和创作。

三、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荷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荷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小径追踪者》、《异虫》、《无限的书》等。

他的作品独特、复杂、丰富,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现实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2、帕布罗·聂鲁达帕布罗·聂鲁达是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马革裹尸》、《几何诗》、《20个爱情诗和歌曲》等。

他的诗歌充满着诗意和超越性,深刻反映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生命的热情。

3、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品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秋天的叶子》等。

《百年孤独》:拉丁美洲文学与家族的辉煌与衰落

《百年孤独》:拉丁美洲文学与家族的辉煌与衰落

百年孤独:拉丁美洲文学与家族的辉煌与衰落简介《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贯穿了一个百年的时间跨度。

通过讲述家族成员的爱情、战争、政治和迷信等多个方面,揭示了拉丁美洲社会与历史中的辉煌与衰落。

拉丁美洲文学背景1.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将自己的创作风格定位为"魔幻现实主义",这种文学流派在拉丁美洲十分盛行。

2.社会政治变革:20世纪拉丁美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变革,如墨西哥革命、古巴革命等,这些事件对当地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家族辉煌1.创新性安排:《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为核心,通过其七代人的命运和经历展示了拉丁美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2.对家族秘密的探索:小说中展现了布恩迪亚家族神秘传奇般的特点,以及家族成员之间复杂而纠缠不清的关系。

家族衰落1.忧郁和孤独:小说延续了拉丁美洲文学对于忧郁和孤独主题的常见探索。

2.社会政治动荡:随着时间推移,小说中揭示了社会政治动荡对家族产生的毁灭性影响。

作品影响1.全球范围内的畅销书:《百年孤独》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流传于全球各地。

2.影响后继拉美作家:马尔克斯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深深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拉美作家。

总结《百年孤独》是一部集合魔幻现实主义、历史与社会政治的经典之作。

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小说揭示了拉丁美洲文学与家族的辉煌与衰落。

马尔克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见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年孤独》的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探索

《百年孤独》的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探索

百年孤独及其在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探索引言《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为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探讨《百年孤独》在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简介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源于20世纪中叶,起初受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启发。

这种文学流派以揭示社会真相、批判社会不公正、关注普通人生活为特点。

它试图展示人们被压迫和困境所迫而无法改变自身命运的命题。

《百年孤独》背景《百年孤独》出版于1967年,时值拉美地区政治动荡不安的年代。

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小说展示了一个被厄运缠绕着的布恩迪亚家族,在他们悲剧般的命运中反映出了拉美地区殖民主义、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技巧与特色《百年孤独》以奇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超自然元素与现实情景结合。

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使得小说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使读者感受到荒诞与幻想交织的世界观。

反映现实主义议题《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为线索,生动地展示了整个拉美地区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问题。

无数个人命运的嬗变代表了整个社会在历史和政治漩涡中徘徊挣扎。

人类命运与历史对峙通过讲述一代代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故事,小说揭示出历史对个体和家庭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种复杂而普遍的关系是拉丁美洲国家及其居民常常面临的现实困境。

对后继作品影响《百年孤独》在拉丁美洲文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引导了后续一批作家探索类似主题,并受到大量赞誉和研究。

结论《百年孤独》通过奇幻现实主义手法,揭示出拉丁美洲社会的多重问题,并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背景相互交织。

它成为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对后续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1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1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一、简答题1. 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1. 起源:超现实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诗人阿波利奈尔的作品中,他在评价其戏剧《蒂蕾齐娅斯的乳房》和迪亚烈夫的芭蕾舞《游行》时使用了这一术语。

2. 诞生:1924年,法国诗人布勒东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标志着超现实主义的正式诞生。

此后,超现实主义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3. 高潮:1929年布勒东发表的《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使超现实主义的侧重转向了精神内容的方面,即重视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辩证统一。

此后超现实主义团体接续迎来了达利、马格利特等一系列杰出艺术家,超现实主义由此开始进入高潮时期,在世界各地获得了极大的传播。

4. 衰落:布勒东到美国的第二年(1942年)发表了《要不要第三次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序》,标志着超现实主义的第二次理论转折。

1945年,布勒东返回巴黎,希望恢复并发展超现实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力量,但是由于团体内部成员政治态度不一并且艺术风格开始分散,超现实主义不免开始走向衰落。

5. 解体:1966年布勒东去世,其后继者让·许斯特于1969年正式宣布超现实主义运动解体。

2. 简述象征主义文学的风格特点。

蒙胧美和神秘色彩。

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味余地。

另外,对音乐的追求,使诗歌富于乐感,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3. 新小说派反传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物塑造:新小说派反对传统小说中以写人为核心的主要任务,反对把人作为世界的中心。

他们主张把客观世界还原为纯粹的外观,用一些没有确定性格与动机的“物”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人物。

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物被认为不过是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的“临时道具”,小说大量而又细致地描写“物”,其前提是有人的眼睛在看,有人的思想在审视,又有人的欲望在改变着它。

•故事情节: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传统小说杜撰出一个虚构的故事,缺乏“真实事物的丰富内容”,同时他们认为现实世界的变幻莫测,事物发展的难于预料,因此人们无法事先做出有头有尾的安排,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文学(小说)拉丁美洲新小说拉丁美洲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近四个世纪之久,十九世纪殖民地各国纷纷独立,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较其殖民祖国西班牙及北方的近邻美利坚有如天壤之别,遑论被视为边缘弱势的文化文学事业。

虽同以西班牙语写作,而且自十九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印第安文学与黑人文学(奴隶文学)发展蓬勃,但是这个区域的文学创作受到国际的重视仅是近半世纪的事。

在小说方面,最直接的肯定与刺激则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瓜地马拉的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及1982年颁给哥伦比亚的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先前有1945年及1971年颁给智利诗人蜜丝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及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之后1990年颁给墨西哥诗人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

盱衡二十世纪的国际文坛,拉美文学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回顾本世纪拉美文学(小说)的发展至大放异采约莫可分为三个时段:1940年以前的传统小说,1940-1975的新小说(爆炸时期),1975年后(后爆炸时期)转型期。

1915-1929年间,虽然有零星的个人作品市场销售成功的例子(阿根廷小说家基拉德斯(Ricardo Güiraldes)的<<塞昆多?宋布拉先生>> (Don Segundo Sombra)及曾任委内瑞拉总统的小说家罗幕洛?加叶哥斯(Rómulo Gallegos)的<<芭芭拉夫人>> (Doña Bárbara),大体而言,并没有太多杰出优秀的小说家。

此时期文学创作一般称为『区域文学』(乡土或丛林文学)。

1. 1940年代:传统小说与新小说的分水岭上述的『区域文学』(乡土或丛林文学)便是传统小说(观察小说)的类型,基本特点是民俗采风,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写作风格。

1926-1932年间传统小说渐趋式微,1929年罗幕洛?加叶哥斯的<<芭芭拉夫人>> (是波赫士的作品及马奎斯的<<百年孤寂>>销售盛况前最畅销的拉美小说)出版后,被视为传统小说(土地/乡土主题小说:远离城市在蛮荒之地创造文明)的结束,而此时阿根廷小说家马叶亚(Eduardo Mallea),阿尔特(Roberto Arlt)及瓜地马拉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等人创新风格小说崭露头角(1926年阿尔特的作品出版<<愤怒的玩偶>>(El juguete rabioso),1932年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阁下>>(El señor presidente)初稿完成,但一直至1946才出版)。

新小说掘起的成因:(1)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共和政权失败,1940年起大批知识份子流亡拉丁美洲(主要为墨西哥和阿根廷),对拉美文化带来新冲击。

墨西哥和阿根廷南北两点也正是拉美文学中小说创作最鼎盛之地(人口众多及出版事业的发达亦是因素)。

尔今这两国和欧洲的西班牙已成为西语出版连线的铁三角。

(2)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文化机构、出版社的成立,新杂志、书籍的出版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新一代读者的阅读取向,有别於受欧、美文化薰陶的老一辈以阅读英语及其他欧语书籍的选择,以西班牙文撰写,关注本土切身的内在问题及美洲意识追寻的作品成为新的阅读导向。

(3)直至1930年以来流行的写实风潮已现疲软,而荒缪主义文学在戏剧的发展远大於小说的表现,因此,拉美小说家融合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贝克特…等大家精华【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阿根廷)受吴尔芙,卡夫卡的影响;欧内堤(Juan Carlos Onetti,乌拉圭),鲁佛(Juan Rulfo,墨西哥)受福克纳影响;沙特、卡谬影响萨巴多(Ernesto Sábato,阿根廷);乔伊斯影响柯达萨(Julio Cortázar,阿根廷)等】,佐以美洲大陆的神秘与神话色彩,形成受读者喜爱的创作题材。

(4)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前卫主义思潮中在空间及时间的影响最广最深远的便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著重行为、梦的解析、人格分裂/双重性格等方面的探讨。

打破时空的藩篱,生死可以齐观,前世今生可以同在等诠释手法。

1940-1950年间,新技巧尝试的小说纷纷出版,如欧内堤的<<无人之地>> (Tierra de nadie,1941),<<就在今夜>> (Para esta noche,1943),<<短暂的一生>> (La vida breve,1950);波赫士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如<<歧路花园>> (El jardín de los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1941),<<虚幻故事>> (Ficciones,1943)及<<阿列夫>> (El Aleph,1949);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阁下>>;雅内兹(Agustín Yáñez,墨西哥)的<<水流>> (Al filo del agua,1947);萨巴多的<<隧道>>(El túnel,1948);卡本迪尔(Alejo Carpentier,古巴)的<尘世王国>>(El reino de este mundo,1949)等知名作品。

新技巧尝试包括扬弃线性排列组和的时间顺序和逻辑思考的模式,代以分析人物的心灵精神层面,刻划人的隔阂与孤寂,宿命论天意的传递,解析事实的多重与非理性面,以想像的空间取代真实的空间,不再一味以第三人称全知的观点叙述,改以多位叙述者甚至叙述者角色模糊的技巧。

1960:爆炸时期(Boom)/拉美新小说跃登国际文坛一般所称拉美文学的『爆炸时期』乃指六O年代的文学旋风,其原因为:(1)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各国文人与知识份子乐见其成,咸认卡斯楚的革命成功(推翻巴帝斯达(Fulgencio Batista)的军事独裁)可以带动其他拉美国家的改革或革命;此外,古巴革命的另一项特色便是对文化问题的重视,特别创立一个文化机构『美洲之屋』(Casa de las Américas)及以此为名的杂志,举办各种研讨会,文学奖以带动文学创作风气,因此,『美洲之屋』及<<美洲之屋>>杂志迅速成为文化革命的重镇与文化宣传媒体,最积极投入的核心人物包括阿根廷的柯达萨,墨西哥的福恩特斯(Carlos Fuentes),哥伦比亚的马奎斯及秘鲁的尤萨(Mario Vargas Llosa)。

这些作家以文学为发展重点,对与其政治立场与理念不相同者未刻意排挤。

(卡布列拉?因凡特1965年便选择流亡之路)。

(2)1962年:『爆炸时期』(Boom,景气)的形成与出版市场也有密切关系。

西班牙出版社设法恢复因内战(1936-1939)而失去的拉丁美洲市场。

最佳的方法便是出版拉美作家的作品,且在西班牙造势宣传,再打进拉美市场。

首先投入的是巴塞隆纳的Seix-Barral (老板是诗人巴拉尔Carlos Barral)出版社,并且专为拉美小说家特别设立一个『图书文学奖(Biblioteca Breve)以兹鼓励。

1962年尤萨的<<城市与小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英译<<英雄岁月>> (The time of heros)首先荣获此奖,市场销售势如破竹,跌破专家眼镜,造成出版界的震撼,也激发出版界的雄心,咸认远景可待。

例如柯达萨,他是第一个作品被重新出版的作家,1964年旧作重新付梓,一家於1959年成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出版社,两年多的时间卖出约一百五十万本。

此种一触即发的轰动,无异『爆炸』现象,相对地也吸引其他欧、美出版社的注意与兴趣,纷纷跟进,透过翻译或将作品改编成电影,拉美小说的声势也随之登上国际舞台。

(3)魔幻写实:拉美文学的『爆炸时期』,新小说的大放异采设定在六O年代,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另一个便是小说家运用『魔幻写实』技巧的成熟代表作均在此时期面世。

如欧内堤的<<造船厂>>(El astillero,1961),萨巴多的<<英雄与坟墓>>(Sobre héroes y tumbas,1961),卡本迪尔的<<光明时代/启蒙世纪>>(El siglo de las luces,1962),福恩特斯的<<克鲁兹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1962),柯达萨的<<跳房子>>(Rayuela,1963),秘鲁阿尔格达斯(JoséMaría Arguedas)的<<所有的血>>(Todas las sangres,1964),古巴雷萨马?利马的<<天堂乐园>>(Paradiso,1966),尤萨的<<青楼>>(La casa verde,1966),多诺索的<<无垠之地>>(El lugar sin límites,1966)* ,马奎斯的<<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1967),古巴卡布列拉?因凡特的<<三只伤心老虎>>(Tres tristes tigres,1967)等。

这些杰作不仅是彼时的畅销书,迄今也是国际书市的长销书。

『魔幻写实』:1925年德国艺评家佛朗茨?罗(Franz Roh)诠释德国后期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指称乃是试图抓住永恒的『新写实』,一种变动又恒常,存在出现又消失(如同赫拉克里塔斯和帕美尼德斯两人的理论),真实与魔幻空间并存的意境,而赋予『魔幻写实』一词。

义大利作家蒙田贝利(Massimo Montempelli)则将『魔幻写实』引申为超越未来主义的模式* ,藉以追寻另一种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