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漏尽通揭秘(熊春锦)

合集下载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

道德修身知生命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岐黄源于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汉代道教成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华夏先民就有着崇敬与修养道德的传统,翻开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中医从理论框架、经脉的发现与功用到临床医技都是历代先哲在道德修身的过程中,内求于己,外验于自然的产物,是道德修身的结果在治病临床的验证,道家的学术成果是中医的奠基石,可以说中医与道家是母子的关系。

历史上有的道家人物或有道家思想的医家,如像东汉的魏伯阳;晋代的许逊、卫夫人、葛洪、皇甫谧;南北朝的陶弘景;隋代的杨上善;唐代的孙思邈,王冰;宋代的陈抟、庞安时、琼瑶真人、张伯端、刘温舒;金代的马丹阳、刘完素;明代的张景岳;清代的傅山、云川道人、紫霞洞道士以及众多的隐修在民间的道家和佛家的老师们,更是对中医的成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翻看熊春锦先生这本论述中医与道德的《道医学》,使我们对道德修身与中医的这种脉络联系更加明确和清晰。

一、三元(源)之论构医理,三因之理明病因道德修身者遵循整体研究认识方法论,也就是居于道○,运用德一,以“像、数、理、炁论万物,隐显一体述阴阳”,我们称之为一元四素全息论,一就是德,元就是道、佛,玄元,是万物的根本。

由心(核)而化生万物生成万象,“道者,万物之注也”。

熊先生道家根据哲学“一炁涵三”而化生万物的思想,提出质元(源)、物元(源)和体元(源)的三元(源)学说。

三元(源)性物质中各具阴阳特性,分为隐态三元物质和显态三源物质。

显态三源物质是有形有质的后天类物质,隐态三元物质就是有质无形的先天类物质,他把人体所蕴含的组织器官集体液、气、魂魄、意识,全部纳入此框架之中,居高临下把西医、中医和道医的所有内容整合成一体,以此种医理验之临床,就是“上工”的必由之路。

道家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与中医不同之处,在病因上除了内因和外因,更重视一个本因,这个本因是一点灵光在久远的历史时空中所携带而来的疾病因素,它与内、外因紧密协同,在体内逐步释放,从而产生疾病因素。

(整理)三月三,又到长春观.

(整理)三月三,又到长春观.

我拜过的师傅(2015-06-21 20:37:22)我拜过六位师傅,三位佛家的,三位道家的,因为佛法僧三皈依,拜了一位佛家庙里的师傅,出版《西游记金丹揭秘》,为了感谢丘处机祖师,拜了长春观的方丈为师。

四位在家的师傅对我影响巨大,虽然不像过去人跟着师傅学,也许只是一句话,却是根本性的受用。

两位在家的佛家师傅是黄念祖和方于二位教授居士,黄念祖教授是没见过面心里臣服的师傅。

他讲的妙明真心,让我走进了佛法;方于教授正式拜过,接受过她的灌顶。

两位在家的道家师傅是太极门传人陆锦川先生和天元丹法传人熊春锦先生,二位都是著作等身的道医名家。

陆老师打开了我的唯物主义以外的世界,熊老师让我走进了《道德经》。

怀着对师傅们的愧疚,我在收集师傅们的资料,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明则信深,信深则行专,行专则功纯,功纯则真显。

这是我家的对联,是黄老师的师傅夏莲居先生的语录,是我的座右铭。

最初,我只知道前半部分,供奉了20年我已经知道了后半部分,并且全部做到了。

我深知明理的好处,明白了本心的道理,就会走进本性世界。

这个玄妙的世界,是因为明理而信深,才能走进去的。

信的浅、虚、假,人心当道都无法靠近本性。

对给人起死回生力量的大道深信不疑,写书、画画探索道这样的专一行为,已经延续了多年,并且越来越专一。

之前以为功纯是功夫纯熟,现在知道是因为自然专注,心灵之光已经自然凝聚,只有法身才能做功,从幼稚到老练地在无形中为众生服务,叫功纯。

真显,也不仅是一个虚像的显化,而是道融汇在万物中,所有生活细节,都是对心灵之光所化生能量的水平的验证。

理明则信深,信深则行专,行专则功纯,功纯则真显。

这一句话,我受用了20年,数百人跟着我受益。

四位师傅都是德、才、能、貌全面具足的教授,世纪才子、才女。

他们也不仅是他们自己,还包含着他们的师傅,这两天我在收集黄老师师傅们的资料时,我几乎旋晕了,真是高山仰止。

佛学界的显宗密宗的几座高山,都和他有关。

来人都说我家佛堂能量场很强,我今天才知道,我供了黄念祖先生的著作和照片20年,发现老师的师傅更了得,一个个都是大菩萨像。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序言这部《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是熊春锦先生近年来对老子《德道经》潜心研究探索的又一大成果。

本书主要是对老子《德道经》里“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个次第中的第一次第“人法地”思想的揭秘。

由于人类的离道失德,导致了人的品质全面退化,体内先天能量锐减,已经不具备天地那样的品质,所以老子在五千言中就提出了先要“人法地”,然后再来“地法天”,依次而修,才能成就德道。

“人法地”不仅是修真证道的基石,也直接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

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与人体生命关系最直接的莫过于地球。

人们都想健康长寿,但是对生命健康的真理却知之甚少。

人们只知用鸡鸭鱼肉填充肚皮,服用营养品补品,以求健康,反而难怪病愈多,一些常见病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人类在对性命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对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中医学、道医学和养生学漠然视之,否定自己的根文化,有人甚至提出要废除中医。

百多年来的崇洋媚外,使我们既远离了道德,也造成了对人体生命学的盲知。

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重显不重隐,知阳不知阴;只知好吃好喝以养形身,而不知人体还存在着另一个性体系统,不给他们提供道德精神食粮,使这些生命体期处在饥饿状态中,这是人多灾多病、人生际遇坎坷的最根本原因。

由于社会对人体生命学的偏知,人们对黄老学说中的“人法地”思想更是陌生。

人们生存在地球上,却不知地球与人体存在着的全息性依存关系,所以对人身这个天下最大的学问,却浑浑噩噩,糊里糊涂。

人身七尺之躯,看似平常,但他却是宇宙的全息性缩影。

人体从上到下,从头到足,从内到外,从五脏六腑、经络脉道,到四肢百骸,毛发骨骼……无不与天地相对应,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虽然都珍爱自己的生命,但却不明其理,不知妙要,于是便出现了有病乱投医,养生瞎盲撞,胡吃乱喝,惜命却如同害命的现象比比皆是。

“人法地”之学,就是人体生命健康长寿的学说,其理法都是先辈们在大智慧状态下显隐同观,并经过他们自身验证过的生命真理。

道 解 中 医

道 解 中 医

道解中医——人民大学“孔子文化月”熊春锦老师讲学报道欧洲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柏林老子道学中心第一主席、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先生,于2010年11月9日晚6:30,应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的邀请,进行了一场题为“道解中医”的精彩演讲。

本次讲座嘉宾云集,来自人民大学的领导,老师和学生,还有各地慕名而来的中医、国学爱好者等三百余人济济一堂。

开讲前,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罗安宪先生特意为熊先生赠送礼物,以示谢意。

同时,熊老师也为研究院赠送了所著的国学系列书籍。

“岐黄源于道”,讲座开始,熊老师指出以修身内文明为特点的中华文明是诞生中医学的基础和土壤,进一步揭示了道学文化的三大特点:1修身内求的文化教育,2以慧性内文明为先导,慧智共运的教育,3遵道贵德、敬天爱地、亲民爱生的文化教育,相比之下,以智能外求法为特征的西医则难以发现生命实相。

通过对《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科学论述、《大学》中“明明德”的阐释,举例对李时珍《奇经八脉考》的解读,以及大量西方验证,熊先生指出传统中医是轴心时代前(2500年前)通过修之身,达到慧性内文明而对生命真相做出的记录,以唯德辩证法居中统驭精气神和辨识血骨肉,持守于生命的真相而以德论病。

本次熊老师重点讲解了传统中医的三大特点1.尊道贵德,2.以德论疾,3.黄帝形名学为用。

从道德根文化的角度,结合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等实例,使听众对传统中医有了一个更根本、透彻的了解认知,唤起了人们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同时,熊先生广泛地涉及了多种传统治疗方法,例如黄老之道的可非恒名学说与经络针灸的关系,剑指掌眼治疗法的功用等,揭示了上古道医的不传之秘,并现场传授通过黄帝形名方法而治疗疾病的要诀,使现场听众深受其益。

谈到传统中医的学习方法,熊先生强调学习和振兴中医都需要内壮修身,其基础方法就是诵读。

学习中医学最有效的基础方法是诵读文理基因丰富的道德根文化经典,比如《黄帝内经》、老子《德道经》、《周易》、《黄帝四经》等。

德道经全文--熊春锦校正

德道经全文--熊春锦校正

德道经全⽂--熊春锦校正德道经-道篇来⾃古医道学苑 00:00 20:20《德道经》復興道德⼼願詞(念兹常思)道德,請接受我不全的德性,讓它周全圓滿上善合道,把道德奉獻給社會!道德,請接受我失德的⼼靈,讓它與您融合爲⼀,爲⼈類道德復興照明鏡!道德,請接受我載因的⾝體,讓它爲道⽽⼯作,爲民族的道德復興⽽存在!道德,請接受我的意和思想,讓它與⽼⼦與孔⼦同在,起⼼動念不離道德!道德,請接受我性命的全部,讓它成爲道德的⼯具,服務於世界道德回歸!《德道经》开卷歌我爱德道能,打开头顶门,灌⼊⾝体内,滋养精和神。

(开天门)我爱德道能,敞开劳宫门,吸收光和⽓,养⼼⼜养神。

(开劳宫)我爱德道能,打开⼼胸门,增强智和慧,⼀⽣都聪明。

(开膻中)我爱德道能,敞开涌泉门,浊⽓都排尽,健康⽆疾病。

(开涌泉)我爱德道能,五⾊五德明,绿红黄⽩⿊,五脏各分明。

(各分明)德光养⼼⾝,全⾝透体明,营养性和命,永做道德⼈。

德篇第⼀章:论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德。

上德⽆为⽽⽆以为也。

上仁为之,⽽⽆以为也;上义为之,⽽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莫之应也,则攘臂⽽乃之。

故失道⽽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义,失义⽽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乱之⾸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愚之⾸也。

是以⼤丈夫居其厚,⽽不居其泊,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取此。

第⼆章:得⼀昔之得⼀者,天得⼀以清,地得⼀以宁,神得⼀以灵,⾕得⼀以盈,侯王得⼀⽽以为天下正。

其⾄之也。

谓天⽏已清将恐裂;谓地⽏已宁将恐发;谓神⽏已灵将恐歇;谓浴⽏已盈将恐竭;谓侯王⽏已贵以⾼将恐蹶。

故必贵⽽以贱为本,必⾼矣⽽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谓孤、寡、不榖,此其贱之为本与?⾮也!故致数与⽆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硌硌若⽯。

第三章:闻道上⼠闻道,堇能⾏之;中⼠闻道,若存若亡;下⼠闻道,⼤笑之。

弗笑不⾜以为道。

是以建⾔有之⽈: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如辱,⼴德如不⾜。

建德如输,质真如渝;⼤⽅⽆隅;⼤器晚成,⼤⾳希声,天象⽆形,道隐⽆名。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篇全文释读2--熊春锦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篇全文释读2--熊春锦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篇全⽂释读2--熊春锦黄帝四经·经法经法》道法篇全⽂释读2--熊春锦《黄帝四经诗解2公正平和恒常真情道法》诗解《黄帝四经·经法·道法》题⽂诗:⾄公者眀,⾄眀有功.⾄正者静,⾄静者圣.⽆私者智,⾄智也也者,爲天下稽.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当公正,天下有事,必有巧驗.事如植⽊,多如倉粟.⽃⽯已具,尺⼨已陳,⽆逃亓神,⾄神真情.度量已具,治⽽制之.絕⽽復续,亡⽽復存,真诚所⾄,⾮存⾮亡,絕⽽復禍爲福,孰知亓極.孰知其神.死⽽復⽣,转禍爲福反索⽆形,⽆形有情,真情⾄道,尊道贵德,故知禍福,之所從⽣.應化之道,平衡⽽⽌,中正和谐.輕重不稱,⾮平⾮和,是谓失道.位,畜⾂恆道,貴賤恆位天有恆常,民有恆事,貴賤恆使民恆度.天地恒常,四時晦眀,⽣殺輮剛.不肖,位,賢与不萬民恒事,男農⼥⼯.貴賤恒貴賤恒位⽏,過亓所⾧.放.畜⾂恒道,任贤能⽏不相同放不相御.使民恒度,去私⽴公.變恒過度,以奇相以奇相御弗去.事⽆⼩⼤,物⾃爲舍.位,名形弗去正奇有位正奇有已定,物⾃爲正.逆順死⽣,物⾃爲名.名形已定達,之返;中正以達唯執道者,真情上眀上眀,天性之弗爲其主密察,萬物終始,弗爲主.君⾂之分,情通密察君⾂之⾄素⾄精,浩彌⽆形,真情所⾄,爲天下正.原⽂:道法篇道法篇原⽂:公者眀,⾄眀者有功。

⾄正者静,⾄静者圣。

⽆私者知,⾄知者爲天下稽。

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

事如直⽊,多如倉粟。

⽃⽯已具,尺⼨已陳,則⽆所逃亓神。

故⽈:度量已具,則治⽽制之矣。

絕⽽復属,亡⽽復存,孰知亓神。

死⽽復⽣,以禍爲福,孰知亓極。

反索之⽆,故知禍福之所從⽣。

應化之道,平衡⽽⽌。

輕重不稱,是谓失道。

,畜⾂有恆道,使民有恆度。

天地之恒天地之恒天地有恆常,萬民有恆事,貴賤有恆⽴(位),畜⾂有恆道,使民有恆度常,四時,晦眀,⽣殺,輮剛。

萬民之恒事,男農,⼥⼯。

貴賤之恒⽴(位),賢不宵不相放(妨)。

熊春锦:掌握伏羲黄老思想的简易方法学习笔记

熊春锦:掌握伏羲黄老思想的简易方法学习笔记

熊春锦:掌握伏羲黄老思想的简易方法学习笔记八十年代靠“胆子”,九十年代靠“关系”,世纪之初靠“点子”,一○年代靠“慧智”。

精华也就只是一个图文思维法,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思维方法。

这个图文思维法,就是一个既可以补充我们人体生命中精气神的匮乏,同时又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能量而维持住直觉灵感的一种方法。

老子的这种甚简甚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强调了一个“修之身,其德乃真”。

《大学》里提到了学习次第,提到了进入大道的次第。

“大学”的这个“大”字,本身指的就是道。

读过老子五千言的人,都知道“字之曰道,强名曰大”,这是老子在自己的著作中对“道”所下的定义。

“大”和“道”,是一个意思。

“大学”,也就是“道学”,只是后来儒学把它借用过去了,变成他们的经典了。

但是,《大学》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道学”,里面谈到了修学的十六个阶段和层次。

其中,很重要的层次,就是“格物”和“致知”这两个层次,而且要求在身体里进行实践。

通过在身体里亲自进行这种体验和实践,从而达到“物格”和“知至”。

万事万物在我身体里一亮相,其中的规律性就显现出来了,就能够看到本根上面去。

我们的一双眼睛,从一生下来以后,左眼这个“太阳”和右眼这个“月亮”,就从来没有关注过我们身体体内,是不是这样?看不见自身,说什么爱自己。

人体生命里有三种能量,但质元能量是最基本的。

三种能量形态,一个是气,一个是音,一个是光,它们可以流动,相互之间可以转换,可以吸收,可以排泄,可以支撑我们生命具有旺盛活力。

能量体当中,就是气、音、光三大类物质。

儒家经典就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因为只有知道如何做人,人生观正确,孝道能够执行,仁爱能够产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吸收能量。

这个音,实际上就是空腔里面同步产生的共鸣,产生的频率性的震荡,那才叫音。

我们每个人都能产生这个音,在胸腔里能够产生的音是最多的,叫心音。

声带来干什么呢?其实,声带是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帮助人类来治病的,人们一旦有病了,就发出声来震荡出音,达到治疗的目的。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01校勘注释马王堆帛书原本《老子。

德道经》第一人校勘并注释马王堆出土帛书版《老子》,恢复更符合老子创作本意的《德道经》命名次序和原貌,纠正了汉代以后被篡改了的现行通行本《道德经》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原则性错误,恢复了老子“以德进道、修德进道”的本义,指明“以德进道”、“淳德归道”为研修老子和修之身的必经阶梯,是修真证道以利于循德明道而建立道德心灵和启迪慧心之窍。

指出《德道经》“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为解读老子道学精髓的入门密钥。

首创了“光音观心”、“恭、熟、忘、合、灵”等诵读经典之心法。

对帛书《老子·德道经》,最先进行了修真异构字象喻藏诀进行了首次揭秘与破译,揭示出其中大量天人合一的奥秘,直泄千古以来“三口不言、六耳不传”的修身修真秘诀,使这部万经之王走出神秘殿堂,回归到百姓修身实践、日每应用的现实领域之中。

因此,熊春锦先生也成为自汉代以来帛书原本《德道经》原貌恢复的第一人。

《老子。

德道经》——02终结“唯物”、“唯心”两元之争创立“唯德辩证法”熊春锦先生立足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道生之,而德畜之”的思想,依据人体生命真相中的精炁神三宝,运用“道O德一”思想,诞生出超越阴阳论的“唯德辩证法”居于道O,用“德一”,将“慧观”和“智观”、有质无形的理炁科学和有质有形的理形科学辩证和谐的统一了起来,终结西方哲学“唯物”与“唯心”的两元之争,以验证“万物尊道而贵德”、“万物为一炁,德真必归道”的自然真理和法则。

多次向国家相关机构递交以德治国、重树民族道德信仰价值体系的提案和建言文章,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旋极图和《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的书籍图片等]《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熊春锦先生立足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的思想,诞生出超越阴阳论的“唯德辩证法”,终结了西方哲学长期存在的“唯物”与“唯心”的两元之争。

熊春锦:道解中医(六)

熊春锦:道解中医(六)

熊春锦:道解中医(六)传统中医文化的特点学习传统中医文化要掌握几个特点,即:尊道贵德;以德论疾;以黄帝形名学为用。

这三个特点,我们要把握住。

始终要尊道贵德,敬天爱地,亲民爱生,爱惜任何生命,亲近民众,以百姓之心为心,然后以德性来谈论疾病的三因——本因、内因和外因。

现代医学,无论是现代中医和西医,都只是谈到了两因——内因和外因,而没有涉及到本因。

但是道家的医学,道医和祖先们最原始的一些记载当中,都是牢牢把握着本因而展开内因、外因的中和研究。

▼▼▼要想自己生命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需要在把握住自己精气神的基础上,掌握好黄帝、老子的形名学。

关于黄帝、老子的形名学,在《黄帝四经》当中有记载。

老子五千言当中也有记载:“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就是指形名学的运用——除了哲学意义以外,还包含一个对体内如何进行“亲民”的学习应用过程。

修身修德,孙思邈曾经在《大医精诚》当中有一番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如有疾危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无论病人是长得漂亮还是丑陋,是否跟自己有冤仇,无论是亲戚,还是善友或是仇人,都不得去计较,也不论是国人还是华裔、外族,也不论对象是愚蠢还是聪智,都要普同一等,尽至亲之想,一心赴救。

这都是指的医德,既要求每个人都要修德,特别是医生,还提出更高的德性要求。

▼▼▼现在医生的德性开始滑坡了,病人到医院去,首先要考虑口袋里的钱是不是充实,是不是能鼓起来。

医生盯着病人的口袋,一心想着自己的奖金,一个感冒就给病人弄上几千元钱的检查费,颠倒了中医的一些原则,所以现在人们都怕看病,医患关系都开始紧张起来,发生了离道失德,而不是尊道贵德。

熊春锦:打通任督二脉现象的学术思考

熊春锦:打通任督二脉现象的学术思考

熊春锦:打通任督二脉现象的学术思考打通任督二脉现象的学术思考熊春锦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朋友致电或发来电子邮件,介绍说国内目前网络上有关“打通任督二脉”的争论相当激烈,知道我既是中医又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希望知道对此争议我有什么看法和观点。

他们也知道我治学甚忙,所以提出了几个共性问题,请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能够解惑一下。

故而,我抽时间看了一下相关报道,既然是学术讨论,只要“争而不斗”就有益于学术的发展和认知的正确建立。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又是非要同步修身实践进行研究的一种文化。

由于传统中医是诞生于“内求法”,智能科学是诞生于“外求法”,研究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若想得到智能科学界轻易认同,迅速达成共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比较困难。

作为学术讨论,将个人实践和研究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因此,不揣冒昧将发来的八个提问,简明扼要地予以回答,希望这种交流对大家的研究能有所助益。

一、中医理论中的"真气"是什么?解答:《黄帝内经》对真气的定义:关于“真气”的定义,既是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同时也是在这部经典中作了准确的定义界定。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

”现代人容易理解白话文,那么就可以解读为:真气是由先天元气与后天水谷之精气结合而化生,能够在经络中被传输转运输布的能量,真气是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

真气也需要正确的生理调节:《素问·评热病论》:“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

”最佳的调节方法:“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又:“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

”《灵枢·邪客》:“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是谓因天之序。

”真气具有与邪气相对和可以抵制、清除邪气的功效,它们是一对具有阴阳属性的质元物质,在品质上真气已经处在“二”属性中,并不是像先天元气那样,属于“一”的品质与形质。

修金丹的四大关键窍穴(熊春锦)

修金丹的四大关键窍穴(熊春锦)

修金丹的四大关键窍穴(熊春锦)原文地址:修金丹的四大关键窍穴(熊春锦)[转]作者:自然修金丹首先要懂得关窍,否则无从下手。

现将修金丹的四大关键窍穴做一介绍,供有志者参考。

1、阴跷(炉)阴跷一窍,其位置在前阴和后阴(肛门)之间的会阴穴之内上方。

在会阴穴的深层处,是人体内环境修持阶段的丹炉设立之地。

它的显态生理解剖位置实际是指前列腺体,并非皮肤浅表部位。

如不明此而妄守浅层,易招致“底漏”之患。

此窍为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

此窍又称为铁壁关,在有为状态下无法开启,只有在无为状态中得性的帮助才易于打开。

此处在修真生理组织学中,与玄元组织结构经络、八脉的主支相联接。

此处一动、八脉皆通。

阴跷一窍又称为下玄关,一旦开启便称下玄窍。

此窍虽然位置在会阴穴内上方,但是上经中脉而通泥丸,或经督脉、任脉通达泥丸,下经肾经而透涌泉。

丹经书中的桃泉、虚无穴、复命关、死生根等名称,都是此窍的异名。

传统丹法的修持,将此窍列为秘窍。

前列腺体形如板栗状,其下稍前方是精液和尿道汇合的三叉路口。

房事或遗漏时,精液一旦冲过此名为阳关的三叉路口,则全身疲倦,四肢酸软,此乃元精泄漏的必然现象。

能封固此窍,无为先天的慧剑插在三江口或用其它有为方法临炉封闭此窍,则可令元精不泄,元气不漏,逆炼为丹。

此窍与现代生理解剖学颇为吻合。

前列腺所分泌的激素称为前列腺素,是一种青春激素,功用极为广泛,对维持生命机体的平衡状态举足轻重。

它所分泌的液体与精虫混合称之为精液,是顺行生人的物质基础。

老年人此腺体大都萎缩或者肥大性改变,必须将其重新激活恢复生机。

金丹实践者的内丹以元精为基本药材,元精的内萌升华就在于此地的开启。

此窍是炉,此窍是产药的基地。

掌握此窍,则明丹炉所在,药源所出。

此地乃生药的秘窍,青春活力萌动之处,产生元精与摄取元精的源头,补亏损堵漏泄的机枢。

丹道中的内药、外药、小药、大药可以说都源于此地。

“产药川源处”之秘,主要是了解和掌握此窍。

张紫阳宗师的八脉经,评论此窍云:“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唯在阴跷为先。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之一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之一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之一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作者简介熊春锦先生,是当代着名国学学者。

熊先生1948年出生於湖北省一个道学世家,自幼随师学习研究中国传统道德文化.1964年熊先生考入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後在武汉市礄口医院协和分院从事外科和中医诊疗工作,任中医主任医师和外科副主任医师,并任副院长、院长多年。

其医德医技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古人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熊先生看到当今世界精神文明严重滑坡,伦理道德日益沦丧的现实,忧心如焚。

他一边悬壶救苦,一边普传道德,救民济世。

1989年,熊先生开始传播道家哲学思想及道德文化,并传授修德证道之理法学,学子遍及海内外。

2001年8月,熊先生应德国中医中药协会的邀请,去柏林进行学术访问。

9月,在柏林亚太文化周期间,应邀在德国洪堡大学附属医院和柏林市政府办公厅举办了两场学术报告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TVB电视台记者对熊先生进行了采访,并在新闻节目中作了专题报道。

之后熊先生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传播中华道德文化,受到广泛的欢迎。

熊先生现任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欧洲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欧洲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南洋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2003年10月以来,熊先生在网络上,开始讲解道德文化的宝典《道德经》,他深入浅出,融道德理论和实践方法与一炉,治病治心、医人医国,皆是灵丹妙药。

听者深受教益,普遍反映明白了宇宙真理,找到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现将熊先生讲解《道德经》的部分资料予以发布,愿读者从中明悟道德,并为弘扬道德、造福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能如此,则不负先生之辛劳也。

第一章观妙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讲解:打开门窗迎光明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道德经》?社会的文明必须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才是理想的社会。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伦理道德日益滑坡,我们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日益恶劣。

(23)熊春锦先生讲道经第十章

(23)熊春锦先生讲道经第十章

(23)熊春锦先生讲道经第十章熊春锦先生讲道经第十章-玄德(三)第十章由于极为丰富,是前九章的升华,每一句话可以说含义深远。

所以在讲解的时候,为了使大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将我们的认识论升华到与道德理论和方法高度相结合的一种状态,因而就花了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稍微作一些展开。

当然有的时候展开的并不理想,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但基本上都属于一种展开的状态。

需要在听讲的时候,同步进入无为状态去感受,争取同步的将心场和身场融入到所讲的内容之中,从而真实地去感受《道德经》的博大精深和无穷能量。

天门常开通天路“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这一句,短短的八个字,大概需要接近两小时,才能把基本的意思讲解清楚。

天门是指人体与天与大宇宙外环境相连通的门户,是指大门、通道、门户;“开阖”,顾名思义,是指门户的自由开启与关闭,自然地推开它或者关起来。

“能为雌乎?”天门的功能是否能成为作为“我代我生”的门户呢?能不能承担起这个任务?能不能作为“我代我生”的产门?雌:包括了雌性、母性、阴柔、生殖、处下等等意思。

由于证道不离身。

天门是指人体百会穴的区域,位置就在人体的头部,解剖学上称之为“囟门”。

囟门的意思实质上与天门的意思不谋而合,不要仅仅把它理解为百会穴,而是指的百会穴的区域。

百会穴在针灸学当中只是一个点,但是天门却是一个较大的区域,它的范围比较开阔。

天门在人出生以后向后天转化的过程当中,在婴儿期后,就会逐步地闭合,转为骨化现象,变成比较坚硬的颅骨。

天门的特点和功用,我们要明白理解,再来理解它的开阖。

天门从组织结构而言人人都有,根据我对很多的人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共同的发现一般的常人只是一条缝隙,象线一样的缝隙;有的少数人直径像绿豆大。

一般发现象绿豆大一点的人,我问他,普遍都是曾经进行了某些与气有关的锻炼的人,才有绿豆大小。

所以说这个门对于一般人而言,基本上都处于一种闭合的状态,这种线形状态就是一种闭合状态,里面的流量绝对是微乎其微,在遭到很大的压力之下,可能才有一点能量渗透进去,渗透到颅内之中,而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熊春锦自我修炼从道德经开始综述

熊春锦自我修炼从道德经开始综述

8月6日自我修炼从《道德经》开始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修炼自己,更没想过修炼到什么境界,近来,我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修炼自己!一个人生长生活在尘世间,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学到太多关于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但是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都是社会给予的答案,我们很少去判断,因为我没有判断的正确依据和方法,所以我们经常迷失了自我,经常很困惑,甚至迷茫!我们经常会受社会和周遭的影响去追求物欲,去追求我们可以看到的外在的衣食住行,而很少去关注我们的内环境这些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心究竟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我们的思想究竟是如何掌控我们的行为的!我们是否任其信马由缰?在过去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没有人告诉我应该如何去修炼自己。

在不久之前,我发现了老子的《道德经》,当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感觉好就想研读甚至背下来。

很好的想法但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就放下了。

其几天我终于失而复得,再次拿起道德经,决心背下它,并用它来进行自己的重新修炼。

我非常庆幸我生有机会和《道德经》结缘,庆幸自己在三十几岁能无他人指点找到宇宙秘籍,庆幸自己可以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来修炼自己,并成己达人!谢谢您老子先生!12:16 | 添加评论| 固定链接| 写入日志7月31日熊春锦先生讲道章第四章-不盈第四章不盈——根据熊春锦先生04年2月2日讲座录音整理编辑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讲解:第四章可以分为三段,“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这是第一段;第二段,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第三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共分为这三段,下面根据自然段进行讲解和复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这一段三句,看起来简简单单,但是它的内涵确是非常的丰富。

在解读这一章和这一段的时候,要与其他的段落贯穿起来,在系统论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掌握。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终上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终上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终上这个问号可是一种警告,是在提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既有可能,也有不可能。

其原因就是因为魄属阴,要把它转化成为阳才能真地“抱一”;如果你抱着这个阴性的东西,就像抱着个大冰柱子,越抱越冷,越抱就越打哆嗦,那怎么能不丢开手呢?肯定要撒开手,那性命不就会分离了嘛!这个抱,一定是要抱阳,只有阳性的才能抱得住、合得了。

这个特点我们要把握住。

“抱一”是为了“无离”,“无离”则需“抱一”。

“抱一”就是抱元守一,这个“元”就是指的先天纯阳,这个“一”就是道;高层次的它就是道,低一点层次的就是一个整体。

“抱一”是性命实践和实证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也是实践的宗旨。

神得一以灵。

无离的抱一,在这里重点突出地要求对魄的阳性转化,使它得一才能转化。

所以老子在《得一章》中谈到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天清地宁、神灵、谷盈的原因就在于得“一”。

我们修证道德,就是要使体内这个阴魄得到阳性的转化,获得这个“一”,使它逆返先天为神,神得一以灵,归道合真那就灵了;进而与身抱一,在这种状态下也就无离无患。

这个“抱”就是太极,这个“一”就是无极归道。

要有这个抱的过程,太极逆转的过程,才能复归到无极而归道。

性与命早期的这种一阴一阳的合抱,是一个过程,构成一个太极,共同与先天纯阳互通有无,溶为一体。

当彼此无分的时候也就是无极归一,如果能够抱一,而又能同时归于一,那就永无离散之患,健康长久之道也就可以实现了。

人体内的道德再造复归于道,是以阴阳逆变为法用的,是以归一合道为目的的,抱一就是这个法用和目的的总纲。

别看“抱一” 只两个字,但它里面所含的法用,却能使体内众生性体系统的全面涤阴增阳,一层一层太极逆变,万化归一,那可是性命实践的前提和根本。

阴动为先是实践“抱一”的指导纲要,实践者要高度重视体内天下众生的归一。

无论是本土的居民,还是迁入到内天下的移民,都要一视同“德”,还不是同“仁”,要一视同德,用淳德全面地转化再造,使它们完整地复归于一,淳德合道。

悔过迁善熊春锦

悔过迁善熊春锦

悔过迁善熊春锦悔过迁善法,是洗涤心灵的魔障,达到身清静、心清静的境界,而必修的一种方法。

它的作用,常常为许多同道所忽视,常常是终生达不到“证道”、“悟道”、“得道”的根源。

一个真正的道德实践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大志!而你过去所犯过的点点滴滴的错误,正是一个个绊脚石。

先哲曾云:“剥得纤蚕细细丝,方见其中真灵现”,可见证道、悟道的艰难。

悔过迁善,正是涤除凡心、魔念,树立道心、正念的唯一方法,也是每上一个台阶所必须使用的方法。

其中的妙理,请诸位三思!以修德证道为目的,以正法为依据,以悔过迁善为根本;明理立志、悔过迁善结合为一体,不可偏执偏废!悔过迁善,现在开始: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这样那样的过失,而这些过失,正是压迫在每个人心灵上的沉重的包袱。

不难想象,一个人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度过对自己来说漫长的一生,何其痛苦!而追求解脱,求得真正的心灵的自由,正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有识之士的心愿。

道德修养的实践,正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集哲学、科学为一体的实践。

在天地间生存的万事万物之中,只有人,是最有灵性的。

想一想我们,——“人”,是比任何植物、动物都具灵性的生命体。

在你的今生,能生而为人,是何等的荣幸,何等的幸运!在永恒面前,我们的这一生,仅仅是一个剖面的瞬间!把握住这一瞬间,爱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身体,乃至去追求、体悟真理,体悟“道”这一永恒,是何等幸运,何等的幸福!仔细回想一下你的过去,你所走过的每一段人生的路:青年时期,少年时期,童年时期,乃至出生前……仔细回想一下,进入一种无我、无物、恍恍惚惚的境界,你人生的每一个节点,都在脑海中呈现出来。

再向后想一想……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倒移,去追寻……,去捕捉那点点滴滴……在你的这一生中,有没有伤害、杀害过有灵性的生命?想一想,它们临死时挣扎的痛苦……而这些,很可能就是你现在疾病的孽根……想一想你的父母,生你、养你的艰辛,当你还在母亲的襁褓中,当你因饥饿而啼哭时,当你踉踉跄跄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当你“呀呀”学语说出第一句话时;当你无助地跌倒时;当你写出第一个字时;当你步入人生社会,面对这份乱的世界时;想一想他(她)们,想一想这一场因缘是何等的珍贵!想一想他(她)们的疾病、死亡、白发、艰辛、烦恼、痛苦……;想一想生、老、病、死苦这人生无法躲过的劫难;想一想你的挣扎与奋争;想一想众生在他们面前的无力挣扎与抗衡……想一想,你的这一生中,有没有一些真诚的朋友?能不能得到他们真诚的相待?是不是你今生、乃至历史循环中的善果?想一想,你是否怀疑、欺骗过他们?想一想你是否愧对他们的真诚……想一想,你的一生是否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想一想,你是否曾经偷盗过别人的物品,那怕是一针一线……想一想,你是否以不光明的手段陷害过别人,以权势金钱蔑视过别人……想一想,你是否有口是心非,以怨报德的行为……想一想,你是否有自骄自贵、任性自用、泄他人隐私、幸灾乐祸的行为……想一想,你是否曾见利忘义,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想一想,你是否是一个以富骄人、以贵轻人的人……想一想,你是否是一个欺弱惧强、以力胜人的人……想一想,你是否是一个以贫妒富、以贱讪贫、馋人求媚,没有骨气的人……想一想,你的一切过失,现在、过去以及你不知晓的,从前的从前所犯的过失……想一想,你是否羡慕富贵、贪图安逸享乐……想一想,你是否薄贱残废、老人、病人……想一想,你是否评论过别人的美丑、胖瘦、高矮、是非……想一想,你是否讥笑别人的愚笨,讽刺过别人的过失……你是否害怕你的缺点、过失的暴露?而只愿听别人的赞美声……你是否有勇气面对现实、面对历史、面对你的悲哀……你是否能忍人所不能忍……你是否能断人所不能断……你是否能容人所不能容……你是否贪恋声色、虚耗身心……你是否贪嗔嫉妒、恶口妄言……你是否杀盗邪淫、恣情纵欲……你是否逆辱父母,悖负师友……你是否讪笑癫狂人,丑言恶语……你是否轻慢老少,恶态丑对……以上诸等为一切恶,为一切障,为灵性的遗失,为堕落的根源……往事在回溯,时光在倒转,件件过往事,点滴纤垢尘,呈现在脑际,回荡于心田!忏悔吧!灵台要空明,修身好登程……想一想,仔细想一想,用你的忏悔,洗刷你的污垢!用你的痛苦、你的眼泪,唤回你的灵性……愿一切道德实践者:不慕功名富贵、俗欲尘情,精诚向上……愿一切道德实践者:不杀微命,常发慈悲、怜悯之心……愿一切道德实践者:不起淫意,常发洁白之心……愿一切道德实践者:不起争念,常生忍辱之心……愿一切道德实践者:不盗一芥,常发明净之心……愿一切道德实践者:不起一愚,常生真实之心……愿一切道德实践者:敦行尽力,常发报本之心……愿一切道德实践者:言行一致,常发诚一之心……愿一切道德实践者:百折不挠,常发坚固之心……愿一切道德实践者: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愿一切道德实践者:栖心静寂,万虑俱息……愿一切道德实践者:委志虚无,内外洁白……愿一切道德实践者:无求无欲,洁白守贞……愿一切道德实践者:菜食维肠,一志清俭……愿一切道德实践者:心不恶妒,不生阴贼,缄口慎过,一心向道……愿一切道德实践者:守仁不杀,悯济群生,慈爱广救,润及万物……愿一切道德实践者:守贞推让,不淫不盗,常行善念,损己济物……愿一切道德实践者:不色不欲,心无放荡,贞节守慎,行无玷污……愿一切道德实践者:口无恶言,言不华绮,内外中直,不犯口过……愿一切道德实践者:戒酒节行,调和气性,神不损伤,无犯众恶……愿一切道德实践者:行为举止,平等一心,人和神穆,行常使然……一切道德修养实践者,当以悔过迁善为根本,发宏大志愿,纤尘细扫,尘垢尽除;则神清身清,心身清静!愿您早日获得心灵的解脱,丢掉沉重的负荷!。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老子》读书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老子》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子》读书心得体会1通读了老子81章的《道德经》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

对事物发展的辩证和转化能给出融入自然规律的基本解剖。

特别难能可贵的能够脱离“从众定势思维”习惯而独立地接近于自然。

老子《道德经》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

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感受。

而在微观上。

下面对《道德经》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1、首句:道可道。

非常名。

1章)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规律,道”可以泛指。

如:星系的运动轨道,物质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运动轨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可道”指出宇宙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

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的可以被人类认可和确定的现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类一旦用言语文字来表达就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用物理的观念来分析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确定。

也可以认为是指出人类的有限性而难于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准确的自然动态。

名可名是老子认可了人类思想活动对自然的命名。

另一方面,名可名”就是人类对一切现象的命名。

又用“非常名”区分了人类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非常道”就道出了人类不同参照系下的各种理论体系的存在一种自然存在现象。

所以这样的一对排比句道出了宇宙无常和人类有常的界限。

前面简单的6个字“道可道。

2、无为而无所不为”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道家的内修境界--熊春锦

道家的内修境界--熊春锦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与道家的内修境界熊春锦提问:马斯洛提到的高峰体验,强调个人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有一种特别愉悦的高峰境界体验,这是不是与道家所达到的内修境界高度一样?解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跟道家修之身的变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通过这么多年,我在西方进行《德道经》理论、文化、实践方法等方面的讲学情况来看,可以先打一个比喻:我们的儒学思想,可以说是在地球平面上;而佛学思想,相当于在大气层当中;西方的神学思想,也同样处在于大气层当中,他们的哲学思想在电离层这个表面;然而,道学思想却在宇宙之中,因为道学思想它是无所不包的。

那么在实证过程当中,在体内的实证过程当中,很多西方人由于受他们文化的制约,一般他们都难以冲破一个“我”字的制约,难以冲破自我状况、自我感受、自我感觉、自我觉悟、自我知觉这几个方面的束缚,在“我”字上面是比较难以突破的这种局限。

教学当中,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头疼。

比如说,早期对精气神的体悟,他们很敏感,他们求证得也很快,很快就可以将自己体内的精气神获得一种实证,但是要他们超越自我,马上就会出现一种反馈式的自我保护,并不愿意突破那个自我的束缚和制约,他们还是以我为中心来谈感受,来谈感觉。

但道学思想是严格地恪守着一个道生德养的原则,任何生命、任何物质全部都是“道”这个“无”来生成,而且依靠“德”的能量进行滋养,并且要具有阴阳“二”的二重性,才能够赋予品质和品格。

只有掌握了这个“三”,三生万物,构成了“三”的时候,才能形成一个可以表述的面。

两点之间只能成一线,三点之间就能构成一个面。

但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常常只抓住了这个“二”,进行孤立地讨论,而忘记了老子思想当中的这个“三”,三点构成以后,或者说三种物质构成以后,才能够构成一个面。

西方人对中国道学思想当中的“合和四象”这四个字,始终没有正确地进行解读。

什么叫“四象”呢?“四象”,如果从数理几何图分析的话,当这个“三”构成了面,其实还有一个点潜藏在这个平面的背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