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上册《16.2 登泰山记》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6.2《登泰山记》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

1.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

2.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3.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一、识作者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伴读] 姚鼐曾身体不好,在一道士的指引下,常于写作之余,到自然松林中优雅清静之处,散步观景,尤以两手合抱树干来养生自疗。这就是“惜抱”的来由。

二、知背景

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等8人破格当选。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朝廷任职的姚鼐来到山东,和友人相约登上了东岳泰山,后来就有了著名的《登泰山记》一文。

[伴读]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年间耗时十三年编成的。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可以

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三、拓知识

1.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伴读] 曾国藩也是有功于桐城派,他让桐城派在行将衰落时得以改造和继承,再度辉煌于晚清文坛。

2.五岳独尊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泰山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伴读]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姚鼐.(nài) ②汶.水(wèn) ③南麓.(lù)

④石磴.(dèng) ⑤几.不可登(jī) ⑥徂徕

..(cú lái)

⑦晦.(huì) ⑧樗蒱

..(chū pú)⑨绛.皓(jiàng)

⑩若偻.(lǚ)岱.祠(dài) 少圜.(yuán)

石罅.(xià)

2.通假字

(1)须臾成五采.“采”同“彩”

(2)多平方,少圜.“圜”同“圆”

3.古今异义

(1)至于

..泰安

古义: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多平方

..

古义:平的方形的,指山石的形状。

今义:数学用语。

4.一词多义

(1)阴

①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没有阳光)

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阴影,树荫)

⑤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冷)

⑥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光阴,时间)

(2)坐

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同“座”,座位)

③王曰:“何坐.?”曰:“坐盗。”(因……而获罪)

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3)及

①及.既上(等到)

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

③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4)道

①循东谷入,道.有天门(道路)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

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⑤万户侯岂足道.哉(称道)

(5)以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

②余始循以.入(连词,表顺承关系)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助词,表方位)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

⑥以.刀劈狼首(介词,拿、用)

⑦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用来)

⑧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5.词类活用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照)

(3)山多.石,少.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有;少有)

6.文言句式

(1)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

(2)此东海也判断句

整体感知

1.结构图示

2.主旨归纳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