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理考释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西南区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西南区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西南区
西南区(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

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

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

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城市地理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读书笔记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任课教师:刘苏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班级:2011级师范(1)班学号:222011318011003姓名:顾飞巴黎现代性的代价以及对我国的启发——读《巴黎城记》有感顾飞 222011318011003说到巴黎,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此外,当然代表性的凯旋门、罗浮宫等,这些辉煌的建筑无不都在彰显着巴黎的现代性,同时巴黎又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地方,课件巴黎是一个浪漫与现代并存的国际大都市。

但是这样的一个国际大都市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法国的第二帝国时期建成的。

巴黎城记这本书就是从巴黎的改造来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改造过程中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本书的作者是大卫·哈维,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表述:巴黎1830—1848,第二部分:物质化:巴黎1848—1870,第三部分:尾声。

其中重点是第二部分。

从时间段可以看出,1848年作为一个明显的转折点。

首先看1848年之前,也就是第一部分,书中用表述来阐述,那么表述的是什么?为什么表述?表述又有什么变化。

在书中发现了这样的一段话:“1848 年的崩解造成各种结果。

如果社会共和国的概念遭到压抑,那么巴黎与共和国间强大的联结所构成的身体政治要如何维持?如果巴黎作为有知觉的存在以及身体政治的地位遭到否认,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表述巴黎呢?结果便是表述的危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1848年带来了表述的危机,而这个表述的对象便是身体政治。

其实,早在中世纪时,国王巩固统治,加强王权,将身体作为意象,提出“国王双体”,即国家和国王共享一个身体,两者亲如手足,但实际上却是强调集权和等级,将本土和外域对立起来的身体政治,由于国王一般都是男性,因此身体政治也就具有男性主义色彩,但此时身体只是指国家和民族,没有城市的意思,沦为统治阶级的产物。

但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作为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地理西南三省一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西南三省一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西南三省一市知识点总结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小偏整理了初中地理西南三省一市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地理西南三省一市知识点总结1.位置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贵、滇、渝,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2.地形地跨全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地形复杂,主要有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河流受地势影响,落差大,航运价值较小,但水力资源丰富.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兼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均较优越.4.四川盆地的农业生产四川盆地土壤为比较肥沃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又称为"红色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盛产稻米、甘蔗、油菜籽、蚕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一市面积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形著称于世.主要江河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气候、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滇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范围,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种植地.6.丰富的矿产和新兴的工业该区金属和非金属矿均很丰富,水力和农林资源也很富饶.贵州的六盘水和四川的天府、攀枝花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重庆和攀枝花是两大钢铁工业基地.7.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西南三省一市地形崎岖,水陆交通一向比较困难.解放后,成渝、宝成、黔桂、川黔、成昆、南昆、湘黔、襄渝等铁路陆续建成,形成环状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通车的南昆铁路成为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干线.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西南地区的水运交通面貌将有很大变化.重庆是有名的山城,现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地理方位记忆口诀上北下南左为西,右东两手来区分;北东西南出新闻,四方符号NEWS论。

西南大学世界地理复习重点范围

西南大学世界地理复习重点范围

复习重点范围: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板块
2.自然带
3.纬向地带性
4.边缘海
5.风海流
6.海洋
7.非纬向带性
8.洋流
9..陆间海
10.沙漠化
11.厄尔尼诺,拉尼娜
13.内陆海
14.梯度流
15.补偿流
16.大陆架
1.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系统
2.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3.大陆和洋底地形
4.亚欧分界线,北美与南美分界线
5.亚洲气候特点,地形特点
6.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7.美洲地形特点
8.大洋洲的地形特点
9.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0.全球洋流系统
11.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气候特点以及在该气候下的植被与土壤
读懂这张图
世界各地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重点
一、题型:填空、简答、论述
二、重点在第一篇: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后面分论在考试中不涉及;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P2;地貌的基本特征P4—9;地貌的形成因素P10—14;气候特征P15—20;气候形成因素P20—33;降水P39—43;水系和流域;长江和黄河;中国的近海;平原海岸;海流;土壤分布规律;第四纪的环境演变P112;中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P128;自然地理区划原则和方法P176;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P182;。

2015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十年真题答案及伍光和笔记解析

2015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十年真题答案及伍光和笔记解析
地学考研中心自然小组
I
目录
序言...................................................................................................................................................... I 资料使用说明.................................................................................................................................... II
2、出题特点和趋势
1)分析西大试卷内容结构,可以看出,一般而言,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题,地理环境 各要素内容几乎均匀分布,尤其在简答题部分,如若是 5 题,则各要素均占一提,若是 10 道题,则各要素均分布两题;另外,论述题部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实际某区域为 例,分析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与西南地区相关的热点问题;第二种是人地关系,也就是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对湿度、露点、雾凇、雨凇、大气环流、季风、锋、气旋、反气旋、气候等;
掌握大气组成和结构,……………… (5)生物:掌握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生态因子
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掌握社会—经济—自然 复合生态系统特征和利用;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 4)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研究:掌握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耗散结构、自然区划、土地、 土地评价等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掌握自然区划的原 则和方法;掌握人地关系的内涵、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西南地区知识点总结

西南地区知识点总结

西南地区知识点总结西南地区是中国大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地区,其涵盖的范围广阔,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份,地理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在本文中,我将对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特点、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秦岭山脉等组成。

这些山脉起伏变化,山川纵横,给人们带来了壮丽的自然风光。

同时,这些山脉也为西南地区的气候、水文环境等带来了一定影响。

2. 气候环境西南地区气候复杂多样,主要由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季节性气候等组成。

在西南地区,一年之中昼夜温差大,季节变化明显,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

3. 水文环境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由长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等众多河流组成。

此外,西南地区还拥有众多湖泊、水库,水资源十分丰富。

这些水资源为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提供了良好条件。

4. 动植物资源西南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珍稀植物和动物。

西南地区是全国植物群落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有几十个植物群落类型,其中包括以杜鹃花、珙桐树等植物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温带植被。

在动物资源方面,西南地区拥有大熊猫、金丝猴、野生象群等一系列珍稀保护动物。

二、历史文化1. 历史古迹西南地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古迹。

其中,云南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此外,四川的乐山大佛、西藏的布达拉宫等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历史遗迹。

2. 民族文化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各地的民族风情各具特色。

云南的傣族、西藏的藏族、四川的彝族等民族,拥有独特的服饰、建筑、文化传统等,为西南地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3. 文化遗产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云南的文山壁画、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遗址、西藏的雍布拉康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西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明,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景观。

西南大学 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

西南大学 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绪论1.20世纪经济学发展特点a.研究区域尺度变化(微观-中观-宏观)(1)区位研究(20世纪上半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以商业为中心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区位经济论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注重企业内部的经济效果最佳。

(2)区域研究(二战后)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特点:突破了单一企业的圈子,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注重考虑企业的外部经济问题。

(3)区际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费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

特征:研究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4)全球化研究(近20年来)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加强,经济地理学家越来越关注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

b.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单体企业区位-多分部企业区位-跨国和全球企业区位)(1)研究客体的变化: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

(2)企业地理概念提出,尤其关注企业内部结构的研究,公司地理领域逐渐形成。

c.研究思维方式的变化(1)规范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2)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方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3)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4)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地理学的读书笔记

地理学的读书笔记

地理学的读书笔记从小我就对这个大大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想着山的那边是什么,海的尽头又在哪里。

长大后,接触到了地理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的新大门。

最近读了一些地理学相关的书籍,让我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中有一个关于气候的章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书里提到了热带雨林气候,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次旅行经历。

那是去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个充满热带风情的地方。

刚下飞机,就能明显感觉到那股潮湿闷热的气息,就像被一个巨大的、湿漉漉的热水袋给包裹住了。

走在路上,看到的树木都无比高大,枝叶繁茂得几乎把天空都遮住了。

那些树叶绿得好像能滴出油来,阳光努力地从缝隙中钻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

路边的花草也特别奇特,花朵大得惊人,颜色鲜艳得不像话,就像是被画家特意用最饱满的颜料涂抹上去的。

还有那些藤蔓,像蛇一样缠绕在树干上,仿佛在跟大树争夺生存的空间。

当地的水果更是丰富多样。

在水果市场里,看到了一堆叫不出名字的水果。

有一种像个长满刺的小皮球,摊主告诉我那叫刺果番荔枝。

还有一种长得像个紫色的灯笼,原来是神秘果。

买了一些尝尝,那味道,甜得让我觉得之前吃的水果都白吃了。

在热带雨林里散步,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像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还有猴子在树上跳跃时树枝摇晃的声音,“嘎吱嘎吱”的,让人忍不住担心树枝会不会突然断掉。

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大象的吼声,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宣告自己的领地主权。

这里的雨也是说来就来。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

那雨下得可真是凶猛,感觉就像天上有个巨大的水桶被打翻了。

不一会儿,地上就积起了一个个小水洼,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脚踩进去溅一身水。

说起气候,还不能不提温带海洋性气候。

这让我想起了在英国的日子。

那里的天气总是那么多变,一天之中能经历四季。

早上出门可能还阳光明媚,穿着一件薄外套就觉得很舒适。

可到了中午,突然就刮起了大风,气温骤降,不得不赶紧找家咖啡店躲一躲,顺便加一件厚毛衣。

西南大学版城市地理考试重点

西南大学版城市地理考试重点

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08规划班整理第一章:城市地理学概念: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其核心内容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性质:从人类居住的意义上看,聚落地理学的一部分。

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职能、内部结构与乡村聚落不同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地理研究发展迅速,内容和影响都超过了聚落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第二章:城市的定义: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集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的基本要素:以非农经济活动为主、非农人口为主土地利用以非农为主人口密度较大市政及公用设施不同于乡村职能特殊,是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中心中国的城市定义标准:A、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B、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要的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地区的重要城镇,而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

卫星城: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母城(市区、市中心区)有密切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城镇。

城市群:城市群或集团式城市主要指在一定区域内城市个数较多,而且相距较近,有时城市与城市之建筑相互联结成片,形成大的城市带。

6个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波士华):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美国五大湖沿岸巨大城市带:密尔沃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日本太平洋沿岸巨大城市带: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五大工业区千叶—东京—川崎—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冈山—广岛—北九州—福冈英格兰巨大城市带:利物浦—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伯明翰—考文垂—北安普墩—伦敦欧洲西北部巨大城市带: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布鲁塞尔—鲁尔城市群(埃森、杜伊斯堡、科隆等)第三章:城市化含义: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也可以看成是城市地域的扩散)、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业经济活动向非农经济活动转化以及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的一种过程。

2020地理读书笔记3篇

2020地理读书笔记3篇

2020地理读书笔记3篇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地理读书笔记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内容概要:本书通过中外对比和区域对比,运用案例和图表,简明地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地域差异。

素材取自地理、景观、规划、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班的教案。

可供上述专业选作教科书或参考读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领域和海内外人士选作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读物……《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读后感,本书是经他人推荐购买,为第三版。

改版之后对许多处尤其是建筑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

此书举例翔实、旁征博引。

与一般关于文化地理的教学书籍不同,其切入点和角度非常具有吸引性。

对初次接触文化地理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读物。

当然如果是作为研究学者,此书则在学术理论深度上显得不足。

尤其是文化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显不足。

虽然此书标榜为教学用书,但个人觉得此书总体而言,是一部的入门级读物,如何作为社会科学的一般读物可能更有市场……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的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凝练、概括、点到为止的读本,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时间、空间,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比较,给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并通过各个载体,语言、文、姓氏、服饰、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饮食等等,从形象和抽象两方面来反映文化。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我们如今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并不违背,相反具有辅助和推动的作用。

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坚实了,才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外来文化对我们是有利的,才能用批判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

通过此书,使我更加坚定了以往的选择,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景仰。

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据心的指引来选择阅读的范围,与此书作了比较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

我喜欢中国传统的很多方面,如服饰、建筑、园林、戏曲、国画等等,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沉迷于古建筑与园林,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许多本源的东西,甚至觉着自己要往建筑这方面发展了;又有一段时间特钟情于各地方戏曲,京剧脸谱,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秦腔、梆子、越剧、昆曲等等,每到周末便全情投入的了解学习;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方块的起源和传承又有了兴趣。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笔记考研资料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笔记考研资料
(二) 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I.早期的争论
(1)区域学派
代表人物: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
学术观点: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体或经济区。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构、空间 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置规律。
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第一步新产业IX研究
第:折经济活动地理研究的社会化
第•:节克鲁格显的纾济地理观点
弟一章绪 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 史志描述
1.时期:17世纪以前。
2.特点:
'I)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对经济地理知识枳累貝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
♦中国:<ih海经》、《禹页》、《史记》、《汉书丸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 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欧洲地理学屮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車点之一.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升始形成, 对商业地理现象避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I5o
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工业、商业、交通地理专门研究组织,均设专题对此加以讨论。英语国家的-•些 纾济地理教科竹也冠以“全球紿济”、“世界姓济”、“国际姓济”之类的B名。
(-)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菅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导致变化的原因:以中.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址露出研究的局限性,己不能 揭示企业的区位蝶因,更不能掲示“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是对西南地区历史上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问题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研究。

本文将分步骤进行阐述。

第一步:概览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等省份,是中国境内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文化中心之一。

历史上的西南地区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等多个历史时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此,对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进行考释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第二步:历史地理演变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演变非常复杂,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史前时期、古代时期和近现代时期。

其中史前时期主要是指新石器时代,古代时期主要包括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等时期,近现代时期则包括清朝、民国和新中国等历史时期。

第三步:文化传承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传承非常重要,其主要表现在语言、风俗、艺术、哲学等方面。

例如,西南地区的民族语言十分丰富,有壮、傣、苗、彝等多种语言;而在剪纸、泥塑、民乐等方面,西南地区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第四步:历史遗迹西南地区的历史遗迹也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古籍等方面。

例如,云南崇圣寺三塔、贵州黄果树瀑布、四川九寨沟等,都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历史遗迹。

第五步:历史地理意义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具有深远的历史地理意义。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重新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西南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并为西南地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和文化支撑。

总之,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通过对历史地理的重新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西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文化支撑。

关于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书

关于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书

关于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书
关于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书籍,可以参考以下几部:
1.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这本书集中对我国西南地区从上古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地名加以考释。

它以时间顺序分为六篇,每篇先列概说,然后再一一详考地名。

该书对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基本搜罗,考证过程严密,是研究西南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2. 《中国历史地理简论》:由马正林编写,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

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简要概述。

3.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作者邹逸麟,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

这本书也是对中国历史地理的一个全面概述。

还有其他一些书籍内容涉及西南地区的文化地理、民族源流地理等方面,例如某些书籍中详细探讨了历史时期西南汉族移民与文化氛围的嬗变、历史时期西南信仰地理等主题。

当选择相关书籍时,建议您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北、西南《中国地理》(华中师大考研笔记)第十二章长江中下游区主要内容: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和上海7省市。

面积约89×104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2001年人口约36 6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7%。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置,其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淮北平原: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m以下。

河网密度达4.8km/km2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平原,南为太湖平原。

居中的是一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洲。

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兴岛、横岛等。

早期形成的古沙洲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平原的组成部分。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

红岩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 000~6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中国地理西北西南读后感

中国地理西北西南读后感

中国地理西北西南读后感在阅读《中国地理西北西南》这本书之后,我对中国的西北西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这些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现代发展。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的开篇对西北西南地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概述。

我了解到,西北西南地区包括了中国的大部分高原和山区,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个地区包括了多个省份和自治区,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西北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广阔的高原、雄伟的山脉、肥沃的草原、荒漠和戈壁等。

这些自然景观的形成经历了长时间的地质变化和气候作用,展现了中国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同时,这些自然景观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矿产、水利、森林和土地等。

书中还介绍了西北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这个地区是多个民族和文化的交汇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例如,西藏的布达拉宫、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青海的塔尔寺等都是著名的文化景点。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才艺,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书中也对西北西南地区的现代发展进行了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地区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区域。

例如,新疆的棉花、甘肃的玉米、四川的白酒等都是著名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

同时,这个地区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的美丽和魅力。

这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让我为之倾倒,也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

同时,书中对现代发展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个地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地理对于一个地区和国家的重要性。

地理不仅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机会。

通过了解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和选择。

总的来说,《中国地理西北西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古代西南地理问题新论

古代西南地理问题新论

附录2 “五谿”本义考
一引言 二传统“五谿”释义的问题 三 “五谿”本为“武谿”之误 四从“武谿”到“五谿”的讹变 五结语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古代西南地理问题新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古代西南地理问题新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第五章洱海古地图与洱海水系变迁
一引言 二唐《西洱河图》及其所反映的洱海水系 三洱海湖水经波罗江道南流的证据 四洱海湖水南流通道的演变过程 五结语
第六章廪君巴 1
人夷水与春秋 时代巴人的活 动中心区
2
第七章夜郎人 的迁徙历程
3
第八章五尺道 与西南夷道
4
第九章庄蹻入 滇与庄豪入滇
5
第十章楚黔中 郡与秦黔中郡
第八章五尺道与西南夷道
一引言 二五尺道非古代川南入滇道路 三五尺道为古代汉中入蜀道路 四余论
第九章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
一引言 二 “庄蹻”“庄豪”非一人 三 “楚威王”不能改为“楚顷襄王” 四楚黔中郡与夜郎无涉 五 “循江上”非“从沅水” 六庄蹻所王之“滇”非庄豪所王之“滇” 七余论
第十章楚黔中郡与秦黔中郡
谢谢观看
一引言 二关于楚黔中郡 三关于秦黔中郡 四结论
附录2 “五谿”本 义考
附录1湘西里耶盆 地诸古城遗址的历
史身份
附录3就《汉初武 都大地震与汉水上 游的水系变迁》商 榷者有关疑惑的几
点答复
附录1湘西里耶盆地诸古城遗址的历史身份
一引言 二里耶古城:楚秦汉初的迁陵县治 三魏家寨古城:西汉中后期的迁陵县治 四大板村遗址:东汉时代的迁陵县治 五里外城村:三国西晋时代的迁陵县治 六结语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落实笔记汇总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落实笔记汇总

巩固基制稳扎稳打笑我右只挑寒群踌正忆让山皆看待欲蝶百嫩丹苍极春天岭傲丹今为灯来书踣当初豆河被华夏把舞香枝江翠目愆上南考中朝六耀署博溝少入蔻如墨夏日盛朗丛招河透冠盎人五点英月战往览志年凤心此架河豪喜麓灵壮山开跃观颜跃然世翩中展畔遍山然间月妙巅.境iid沁园春—高姓名: 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学号陕西省丹凤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卷首语・织素锦时光梦夏鹃花香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百灵,从树丛飞过,留下婉转歌声;雨滴,在空中汇集,留下绚丽彩虹••…•亲爱的同学们,再过六个月,你们也要从丹中这一托起明天太阳的舞台远行,你们该留下些什么?你们留下的应该是青春无悔的铿锵誓言;是放眼寰球,气吞千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与豪迈;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胸襟与睿智;以及举头红日进,回首白云低的独领风骚。

忆往昔,你们在这个书林翰海,学界鸿儒汇集,有着七十多年浓厚文化积淀的的校园,渡过了眼里充满神奇如孩童般清纯的高一和胸中激情奔流如壮士般火热奔放的高二。

看如今,你们即将蝉褪化蝶,蚌蛎成珠,龙行千里,凤舞阳天。

前途光明道路坎坷,你们准备怎样渡过?作为你们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我们选择了跋涉,选择了前行,那么跋涉者留给世界的永远只能是背影,永远只能是地平线。

我们会而且已经常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让办公室的灯光掩映着茕茕的心境;让古老的长城,西域的风情,大漠的孤烟,楼兰的残堡,风中的冷月,海上的孤棹编织成缕缕的情丝,织就我们生命的憧憬。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作为站在高考最前沿的你们,在水里游就做一条龙,龙腾四海;在天上飞就做一只鹰,鹰击长空。

要志存高远,会当凌绝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狂风巨浪中最勇敢的弄潮儿;做孤寂旅途中最具智慧的探险家。

编辑这套地理复习丛书,就是希望它如微风,能轻轻吹散你心头的云翳;如绵绵细雨,慢慢梳理你迷茫的思绪;如柔柔阳光,缓缓解冻你冰封的心灵;如坚贞的雨伞,为你撑起一片浩瀚的天空;如甜美甘泉,为沙漠中行走的人儿送来丝丝凉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西南地理考释》
————方国瑜驳斥伯希和
当我们回顾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方国瑜先生无疑是20世纪云南最了不起的民族史学大师。

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认真的精神,在中国民族历史、中国西南边疆史地、云南史料目录、东巴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震古烁今的杰出成就。

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作为云南民族史的创始人,方国瑜在民族史、地方史、文献整理方面贡献较大。

同时,自1936年执掌云南大学史学教授起,不仅自己著作等身,而且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为民族史研究提供了众多优秀人才。

因而,我们从方国瑜先生民族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谈起。

民族史的研究与近代民族危亡密切相连,云南自然不能幸免。

在沉重的民族危机压迫下,学者们无法安于单纯的理论研究,纷纷投身于救国图存的热潮中。

1935 年,中英会勘滇缅南段未定界,方国瑜亲身实地考察,参与中英会勘滇缅边界事务,打击外来的侵略企图,在边疆地区宣传维护统一的重要性,寸土必争。

这些经历都映照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西南地理考释》关于对伯希和谬论的驳斥,更是慷慨激昂,有理有据。

“法国人伯希和的《交廣印度两道考》说,當時(唐代)雲南未成一省,其东南部隸於安南都護府,其東北隸於今日四川之敍州(即唐戎州)(译本页143)。

而方国瑜老先生驳斥他说,雲南之東南部,是指清代廣南,開化,臨安三府,现在文山,红河二州之地,亦即两漢设置牂牁郡益州郡南部、蜀漢时段設興古郡。

北周時授爨震爲寧州刺史,领四郡,延袤贰仟餘里,興古郡为西爨地。

隋初偉冲至南寧,爨震及西爨諸首领皆诣府参谒,設南寧州總管府,後改都督府统辖興古郡地。

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戎州都督府羁縻府州,在興古郡故地,先後設有九州领三十二系。

凡此班班事實,(已做考说)不容歪曲。

而伯希和却妄説“唐代雲南之東南部隸於安南都護府”,是由於他的嬐悪用心,不可不驳斥之。


“伯希和所依据的只是贾耽路程所说“爨蛮安南境也”一句话,提出雲南東南部隸於安南都护府,把汉以来设置全部记录否定掉,说做雲南南部自来是属于安南的边境。

伯希和在1904年发表这本书,是法帝国至于侵略越南沦为殖民地后二十年,正当帝国主义列强王图叫嚣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法帝国企图从越南侵略我国西南各省,雲南,贵州首当其冲,施展外交伎俩,纷至沓来。

为殖民侵略服务的所谓“学者”,也大展身手,伯希和自命是东方学家,以考史为名,为侵略制造舆论而做此书。

他为侵略服务的。

一片谎言。

蛮横无理,之因贾耽路程所说的一句话,大做文章,究竟这句话的来源和实质是怎么一回事?不去考究,妄作判定。

我们要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实事求是的把历史实际揭示出来,是真相大白,揭穿其险恶用心是他的伎俩无藏身之地。


伯希和还将“爨种之南端“的“步头”视为“《蛮书》之贾勇步, 贾耽之古涌步”, 认为该地“置于今之临安( 建水)”、对此, 方先生以更加充分的资料和史实, 考辨了步头和贾勇步为二个不同的地名, 并据《新唐书》、《地理志》、《蛮书》所记道里情况, 参之《元史·地理志》、《景泰云南图经志书》的相关记载, 考订步头为今云南元江, 贾勇步则为今之云南河口, 而“由安南城水行经峰州至贾勇步称峰州路, 自贾勇步陆行经通海至拓东城称通海城路, 又自贾勇步水行经步头,再陆行至安宁城称步头路”。

进而阐释了“步头”之含义, 论述了步头在中国西南联系安南、文单国、昆仑国中的重要作用, 批驳了伯希和将贾
勇步与步头相混淆, 定为临安( 今建水) , 将步头路与通海城路二条道路混而为一, 目的是要将云南南部重镇往北部收缩, 以服务于法属越南将其边界向北部云南境内推进的需要,“其恶毒的用心, 不能认为是疏于考证的纯学术观点。


方国瑜先生的这段文字在他的著作《西南地理考释》中,所占篇幅不大,却使我们这些后辈读者,感触颇深。

方先生身处动乱的年代,作为一个学者,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有理有据,逐一反驳法国学者的谬论,为当时的中国人民呐喊。

正因为方先生考据学的功底很深, 使他《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为西南历史地理的奠基之作。

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越南学术界不断重复伯希和老调, 企图将中越边界“北移”。

方国瑜先生又以确凿的历史事实、严密无懈的论证, 给予驳斥。

1983 年方先生指导林超民撰写《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有关的几个问题》一文,将碑中一个长期被视为大理国“自己造的怪字”正确地释读为碑体常用之别字“延”字, 确定了相关地名为“延众镇”。

从《石城会盟碑》所说延众镇地名, 《南诏野史·段和誉传》所载矣、空、破、马诸地名以及《大元混一方舆胜览》临安道阿迷万户所属各部地名, 可知大理疆域, 其东南部与越南接壤的边界, 与汉晋时兴古郡、隋唐时南宁州、南诏时通海都督、元明时临安道东南边界相同。

又据《宋史·交趾传》、《越史略》、《越史通鉴纲目》诸书所载, 大理段氏与越南李氏历次争端, 在今越南高平省、河江省、老街省, 元时记录在莱州省。

可知大理疆域之东南边界全线在今文山、红河两州边界以外, 明初尚犹如此。

这是西汉以来的传统边界。

而至明宣德时越南黎利、成化时黎灏、嘉靖时莫登庸、万历以后黎氏, 先后侵占云南边界, 得寸进尺, 予取予求, 时有争议, 悬案多未结, 亦未有定界。

直至清季法帝国主义侵略越南, 将其置为殖民地后, 与清朝政府交涉界务, 利用清政府衰弱无能, 法国强权无理,签订界务条约, 竖立界碑, 成为今日的边界线, 这是法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产物。

方先生对中国西南与越南、缅甸界务问题的研究, 既有实地的考察踏勘, 更有长期的资料和史实的积累; 既有对界务争端的对策性研究, 更有对边界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和民族深入细致的考说; 既科学客观地阐述了界务历史的真实, 又批驳了在界务问题上的一些谬误说法, 是迄今为止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界务问题方面最丰富、最为可靠的研究成果。

此外,方国瑜先生通过撰写的《滇缅边界的菖蒲桶》等著作,围绕边疆民族历史、地理等方面,为这些中国领土的真正归属提供了依据。

同时,撰文批驳外国学者对中国民族、领土问题的错误论断,以大量严谨的学术成果维护了国家利益。

当时,法国人拉古柏、美国人杜德、英国人派克等炮制出唐代西洱河的主体民族为泰族的理论,其目的在于为帝国主义侵略张目。

暹罗国亲王共丕耶达吗銮拉查奴帕讲演《暹罗国史》时采纳了上述说法。

针对这样的侵略企图, 1939年,方国瑜在《益世报》上发表了《僰人与白子》,论证南诏不是泰族建立的独立国家,而是由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白子”建立的臣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政权。

这样,作者用扎实的研究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至重庆,昔日边地成为当时的抗日中心。

围绕团结抗日问题,自政府至学者纷纷开展边疆地区的研究,集中一切力量抵御日本侵略势力。

这无疑给官员、学者们以平等看待边地族群的契机。

方国瑜投身其中,创办了《西南边疆》杂志,在云南大学创立了西南文化研究室。

其主要旨趣在于,以学术的立场,吧西南边疆介绍给国人,期于抗战建国政策的推行上有所贡献。

抗战后到新中国成立,方国瑜先生的研究思路仍然沿承之前。

方国瑜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的研究, 刊布了大量论著, 涉及到了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的方方面面, 并形成了中国西南与缅甸、越南的边界问题,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政治和民族关系,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交通、经济、宗教文化交往等研究重点, 对伯希和等西方学者在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方面的谬误给予有力的驳斥, 对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开创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方先生还系统研究、解说了包括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在内的相关文献, 主持了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点校和编辑出版工作, 开创了云南省东南史人才培养体系。

方国瑜先生是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方国瑜先生对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的研究, 体现出他强烈的自觉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爱祖国高尚情操, 反映出他热爱人类和平、崇尚各国各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美好愿望。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方先生将这种思想及相关史论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 不仅从历史文献中寻求资料, 而且从音韵文字、金石资料、考古发现和民族调查中广泛地收集相关材料。

其搜求资料之细致全面, 论说考据之审慎精当, 莫不为研究者所折服。

方先生包括中国西南对外关系史在内的研究成果, 是爱国主义思想与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