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doc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1、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答案】A【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
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A.心理障碍学生B.正常学生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D.大多数学生【答案】B【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正常学生。
3、丽丽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因此常常要反复地洗手,这属于()。
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答案】B【解析】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丽丽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
4、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
A.泛化恐怖症B.单纯恐怖症C.广场恐怖症D.社交恐怖症【答案】B【解析】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题干属于单纯恐怖症的概念。
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答案】A【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6、(2004年)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B.睡眠障碍焦虑C.交友焦虑D.考试焦虑【答案】D【解析】答案为D。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表现为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7、(2005年)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答案】D【解析】答案为D。
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第九到第十一章)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三、德育与公民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一)德育与公民教育 二)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四、德育价值的重现与几种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价值的重现 二)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 1 德育实体观 2 德育双重价值观 3 德育主体观 4 全方位德育观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二、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四、德育课程的编制 一)德育课程的含义与分类 二)德育课程的总体编制
第三节 德育课程及其组织
一、德育过程概述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 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二、班主任的职责 一)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四)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三、班主任的角色转变
第二节 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
一、班级群体的发展 二、班集体的培养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 三)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二)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1 课外教学 2 现场教学 三)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1 备课的内容 2 备课的种类 3 课的类型与结构 4 教案编写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二)上课 1 目标明确 2 内容正确 3 方法恰当 4 教学组织严密 5 教学效果优异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形态分类 1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2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4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5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重要考点整理1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重要考点整理1广大考生们都在积极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你知道中学教育学可能会考到一些什么知识点吗?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弄懂哦,这样做中学教育学试题时,才会觉得简单容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重要考点整理1 ,详情请关注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第一章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需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种基本功能。
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人类自身再生产不只是指人类的繁衍,而且包括使个体社会化,形成社会的新生一代。
社会新生一代的形成必须通过教育,因为人类文化思想的世代相传不能通过遗传实现,新生一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继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遗产,并在此过程中达到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
教育可以让人在现有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财富、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向新的领域进军,做出新的贡献。
另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也离不开教育。
第一,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二,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与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上。
教育的这个功能在现代社会更为明显地增强了社会的活动和应变能力,加速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传播。
第三,教育的社会功能还突出表现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与加强,即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具有政治功利性。
教育学第十一章(下)
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7.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是指教师自觉地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联系
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和高尚道德品质教育,在组织和管理上,加强思想教育,结合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教育,把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一)编制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这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定的总计划。其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学期教学的总要求,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列出一学期教学内容的章节或课题,每一课题的教学时数,需要用的教具,参观、实验等重要活动的安排,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等。
3.学习新教材
这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心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4.巩固新教材
其目的是使学生当堂理解、消化和巩固。教师可运用提问、复述、重点讲解、当堂练习等方法。要注意重点突出,纲目分明,做到温故而知新,防止简单地重复学过的内容,要注意了解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一)评教的要求
评教除了应遵循客观性、发展性、指导性和计划性等一般教学评价的原则外,还需注意如下要求:
(1)着重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是评价他的专业水平。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质量不只是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关,而且与他的教学态度、经验和改革精神有关。
(2)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感情,以致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
教育学第十一章考试重点
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与班主任一、班级的概念所谓班,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班的划分往往与学年、学级相联系,因而通常被称为班级。
识记P384班级的产生与发展领会班级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梗概,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斯谟;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将儿童按照年龄划分为六个班级,分别为各个班级配备适合的教科书,并提出了与这些教科书相应的教学方法;班级的功能识记P386现代教学中的班级至少具有如下几种基本功能:归属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二、班主任的职责识记班主任职责P388~389几个方面: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班主任的角色转变P389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
班主任必须由管理者角色向指导者角色的中心转移。
第二节、班级群体的发展与教育一、班级群体的发展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合作群体集体二、班集体的培养领会:班主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P394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P391请您结合你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2、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3、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4、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领会:班主任正确对待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要求P395班级非正式群体:是由群体成员在日常学习和交往中,基于居住地域、交往频率、兴趣爱好等而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这类群体并无明确的目标、任务,成员之间的角色与地位并不明确,群体内也并不存在某种严格的组织体系。
班主任要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教育: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班级非正式群体,既懂得班级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可变性,又能把握非正式群体对于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双重性,即每个非正式群体都在同程度上存在着积极、正面意义和消极、负面影响。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10-13章重点
第十三章 教育法制
西方国家教育法的历史发展经历: 零星立法阶段,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法阶段,广泛进行教育立法阶段,教育综合法制阶段。 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在其活动时,根据条件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具有两种主体资格。当其参与行政法律关系, 取得行政上的权利和承担行政上的义务时,它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当其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时,它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以及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 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学校事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 错而实施的行为
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
学校咨询与辅导: 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 诊断矫治的过程。主要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课程辅导,担任顾问及开展必要的心里测评等等。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 干预与矫正,预防与发展,预防与干预的平衡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1、针对学生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 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里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 咨询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 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能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 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 生保密。 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 1、建立咨访关系。2、澄清和评估问题。3、确定改变的目标。4、促成改变的实现。5、结束咨访关系及追踪咨 询效果。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大纲及习题(有答案)主要纲目: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模式第二节班级与班集体的形成第三节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节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基本概念:班级、班集体、班级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班风、班级建设设计。
主要问题:1.什么是班级?什么是班级管理?联系实际,谈谈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P258):是由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以及环境组成,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它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
率先正式使用的是埃拉斯莫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中国最早雏形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管理(P260):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益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的意义: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请例举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并分别加以评述。
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它是基本模式,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和实际操作性等特点。
班级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有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贵州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考点
贵州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考点供贵州师范大学学生考试复习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第十一章节(共一节)Word下载
2017年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第十一章节(共一节)第十一章教育法规知识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一、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何时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教育法》是《宪法》之下的国家基本法律,与《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
该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9月1日施行。
二、《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依据和最终目的分别是什么?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
2.《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3.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各级各类教育”是指国家教育制度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其中包括根据不同教育分类标准划分的不同类别的教育。
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各种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国家举办的各种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各种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残疾人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
同时考虑到军事学校教育具有不完全同于国民教育的特殊性,还规定:“军事学校教育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法的原则规定。
”对不具有国民性质的宗教学校教育,则规定:“宗教学校教育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四、《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教育的性质、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及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五、《教育法》中如何规定我国教育性质?《教育法》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学第十,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十,十一章知识点总结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1、班级是师生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兼有自功能性与半自治性。
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特点:1.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2.班主任工作的时代任务3.班主任胜任力的时代要求3、简述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答:1.班主任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和社会生活规范的训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发展潜质的发现者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引领者(学生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具体表现为:1.知识与认识能力的发展;2.情感的发展;3.兴趣态度的发展;4.社会技能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类的智力潜能表现在八个独特的且彼此相对独立的方面,即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和关于自然的智力)3.班主任是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者4、论述班主任工作的时代任务?答:1.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肃清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2.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充分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首先,班主任应当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实践兴趣。
其次,班主任要关注并促使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综合、协调的发展。
再次,班主任要在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
最后,班主任要经常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首先,班主任应当协调学校各方面教育力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其次,班主任应当善于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新个性。
最后,班主任要与其他教师相配合,在课内外教育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以灵活和创新的方式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于问题解决。
)3.适当协调社会发展需求与家长教育意愿之间的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目标的概念与特征,教育任务的内容与要求,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关系。
2. 教育原则与方法教育原则的内涵与功能,教育方法的种类与应用,教育原则与方法的相互关系。
3. 功能与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规律,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理论体系,教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二、教育法律知识点1. 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中小学教育法的内容与要求,中小学教育法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 中小学课程与教材课程理论与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形式与方法,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系。
4. 学生管理与教育法规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生管理与教育法规的关系,学生管理与教育法规的应用。
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2. 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流派,心理发展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模型,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4.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四、教育教学知识点1.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基本概念与步骤,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方法与技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评价与调整。
2. 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的基本概念与要求,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的方法与工具,教学评价与教育反思的关系与作用。
3. 教学管理与教育创新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管理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教学管理与教育创新的应用。
《教育学》第十一章讲义
教育学第十一章讲义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所谓班,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班的划分往往与学年、学级相联系,因而通常被称为班级。
领会班级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梗概,Ø 在古代,虽然并未形成班级授课制,但已经出现班级的萌芽。
我国古代的太学,就曾采用大班讲学的措施,无论是宋代的三舍法,还是元明清各代的六斋法,基本都是按照学业程度,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学阶进行教学,且实行按照考试成绩依次升班的制度。
Ø 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斯谟;Ø 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将儿童按照年龄划分为六个班级,分别为各个班级配备适合的教科书,并提出了与这些教科书相应的教学方法;Ø 班级功能早已超越了其履行知识教学的基本功能范畴。
促进儿童的职能发展、健全儿童人格、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等。
Ø 目前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作用,解决我国中小学长期存在的班级规模过大的局面,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推行“小班化”的教改实验。
识记P386现代教学中的班级至少具有如下几种基本功能:1、归属功能Ø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寻求伙伴、与人聚合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个体作为完整的人的需要层面,就是人的归属需要。
家庭是儿童作为生活者、成长者的首属群体,班级则是他们作为生活者、成长者的次属群体(或者第二归属群体)。
对学生归属需要的满足,是班级作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本功能,只不过这种功能具有了更多的正式组织特征。
2、社会化功能Ø 学生归属班级群体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走向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的社会化功能,是教育者以学校教育目的和班级组织目标为导向,在班级课堂内外的正式、非正式的交往和互动中,借助课程、组织制度、群体氛围等来加以实现的。
(师大内部资料)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常见考点_11
---------------------------------------------------------------最新资料推荐------------------------------------------------------(师大内部资料)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常见考点《教育学》常见考点第一章教育学复习重点 1 、概念:教育、教育学、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 2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一些教育思想家的论点和著作常见考查要点 1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3 、制度化教育开始于近代。
4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5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6、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7、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9、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孔子。
10、世界上最早专门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
1 / 25世界上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11、裴斯塔洛齐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夸美纽斯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
他提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伟大艺术。
14、学校教育产生与奴隶社会初期. 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1904 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6、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7、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教师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完美排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归纳绪论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填空选择)教育学的发展,大题可以分成萌芽、创立、分化三大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著作为《论语》。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关于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3)关于教育目的,孔子一直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
4)关于教育内容,《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②启发诱导的原则;③学思结合的方法;④谦虚笃实的方法。
6)关于道德修养,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体力行;④改过迁善。
7)教师观,他认为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
2. 《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教学相长的原则;2)预时孙摩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的原则;4)长善救失的原则;5)启发诱导的原则。
3. 苏格拉底(无著作)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思想:“产婆术”教学法,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著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无著作)提出了灵魂说,他把人的灵魂分三部分,植物的(生理方面)灵魂、动物的(感觉与欲望方面)灵魂、理性的(认识与思维)灵魂。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材精讲+真题解析】-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考纲提要1.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
2.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3.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一、什么是学习迁移二、学习迁移的分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二)近迁移与远迁移(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四)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一、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如词汇的学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学会了骑自行车对学习骑三轮车的影响等。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迁移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强调了迁移的不同方面。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影响效果)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如加法的学习促进了对乘法的理解掌握。
正迁移可以表现为在学习中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可以是从事某一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学习效率提高,顺利地解决新问题等。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如,学习了英语字母发音后对汉语拼音的影响。
负迁移表现为一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掌握等,学习效率低下。
(二)近迁移与远迁移(迁移范围)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
近迁移指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
远迁移是指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
如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后,计算25×(400+4),就属于近迁移。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的原理创造发明了雷达,就是远迁移。
简言之,如果个体能将所学迁移到表面特征与结构特征都相似的其他情境中,属于近迁移。
如果能迁移到表面特征不相似,但结构特征相似的其他情境中,则属于远迁移。
近迁移与远迁移的区分是相对的,可以视具体的情形而定。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不同抽象、概括水平上的)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是根据迁移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是重要的考查科目之一。
掌握教育学的重点知识,对于顺利通过考试以及未来从事中学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的概念是一个基础且关键的要点。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概念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性、社会性和培养性。
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能够帮助我们区分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也是重点之一。
从古代教育思想的萌芽,到近代教育学的建立,再到现代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和理论。
例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则被视为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同时,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具有影响,它可以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政治民主,传播思想文化。
此外,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目的以及教育模式,而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承、创新、融合和选择的功能。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个体主观能动性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基础教育改革
1、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2、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3、现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实行学校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七次。
2001年是第八次改革。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②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④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经验,学生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态势:①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②教学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③教学评价逐步确立了新观念与新方法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日趋整合
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2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
202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3月17日
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流程全面解析
202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各省202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时间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幼儿教育学试题
幼儿教育学考点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小学教育学试题
小学教育学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中学教育学试题
中学教育学考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