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最后一片叶子(3)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一、教材及学习目标分析:北师大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最后一片叶子》,是一篇小说,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阅读勾划,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主人公贝尔曼的形象。
3、细读课文,感悟小说内涵——歌颂的不但仅是生命的信念,而是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
二、教学设想:1、在重难点的选择和突破上,我的设想是小角度、大纵深。
这是一篇小说,又比较长,就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等任何一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基于在做学问之前先要学会做人这个点,我仅仅选择了“爱”这个小的角度,然后通过揭示小说爱的主题,学会爱的表达实现对主题领悟的大的纵深2、在流程线索的设计上,因为是第二课时,字词及文学常识在第一课时解决,所以我只简单提问了文学常识,然后围绕小说写了哪些人物→引起人物的命运变化的因素→最后一片叶子→主人公→小说的主题→感悟拓展延伸。
3、在分析人物形象上,我是通过对比的方式,着力挖掘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格。
也就是通过贝尔曼的缺点与创作的伟大杰作的对比,来揭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和伟大出于平凡的真理。
鼓舞学生树立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的理想和志向。
4、在主题揭示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小说的内涵。
我以像贝尔曼这样平凡的人能否创作也伟大的杰作?这个片叶子算伟大的杰作吗?为什么?为讨论点,一则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二则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的共赢意识。
5、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上,为了体现语文学科交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
我通过课堂的回答展示和概述情节的练习来实现口语表达水平的培养,通过写出爱的表达式练习来实现写作水平的培养,并实现学生博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6、在板书的设计上,我采用文字归纳与形象图解相结合的方法。
力争直观新颖、科学有趣地表现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七年级《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优秀篇」
七年级《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优秀篇」七年级《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优秀篇」《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欧·亨利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创作特色。
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1.通过勾划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3.通过勾划、朗读,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教学设想学生先把握情节结构,然后讨论小说人物形象,逐渐深入到对人性的理解,最后浅谈语言的幽默风格。
教师处于指导地位。
导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小结——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爱的奉献》做背景音乐)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
他的代表作还有《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微笑背后饱含着辛酸的泪水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
1. 查预习导入新课,简述内容。
二、自主学习,情节结构分析:1.勾划时间线索以及病情发展,把握情节顺序,讨论故事高潮在哪里?情节结构十一月乔安西病倒时间线索一天早晨病重病情发展第二天早晨病危天刚蒙蒙亮病好第二天下午贝尔曼去世三、合作学习,人物形象讨论:1.由“人”形结构出示围绕叶子的三个人物问题1:乔安西的生活处境如何?学生的回答可能会集中在她的穷困上,我会补充乔安西本身的体质是很差的,由此让学生们理解乔安西为什么病魔面前表现出软弱和悲观的态度。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1导入:(通过“情景创设法”,播放幻灯:韦唯《爱的奉献》)导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是心的呼唤,爱的奉献,正是“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辉点亮了一个即将消失的生命,《最后的一片叶子》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欲知详情,请大家快速阅读,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小说情节梗概。
2、教法:A通过图表的方式:着力挖掘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格,展示人们向往的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拟以围绕小说写了哪些人物,\'最后一片叶子\'与小说人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来展开文章的讨论和讲述。
B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位欧.亨利小说的特点:第一遍:整理故事情节;第二遍:注意小说人物形象;第三遍:思考小说的思想内涵;最后,由学生通过三遍的阅读,思考小说的独特风格:\'欧·亨利式的语言\':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等奇特语言艺术,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欧·亨利式的结尾\':短篇小说大师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徒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3、学法:A做好预习:通过图书馆或上网了解欧.亨利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小说的风格,尤其可以通过他的其他短篇小说的比较阅读来加深对文章风格及其主旨的理解。
B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力求把握人物心理,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
可以进行评比,推荐出朗诵好的小组进行示范性的朗诵,由老师读旁白。
C小组探究:在弄清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基础上,进一步思考:1、本文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2、最后一片叶子与乔安西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它可以挽救她的生命?3、贝而曼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说最后一篇叶子是他的杰作?4、探究:A本文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欧·亨利式结尾;苏联作家\'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B叶子与乔安西是怎样的关系?\'最后一片叶子\'为什么能挽救乔安西的生命?(她把最后一片叶子作为了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生命将随着藤叶的飘零而流逝,而藤叶顽强依附在茎上,给人以绝处逢生的惊喜);(我真是一个坏姑娘……)C为什么说\'最后的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的杰作?(想象那夜他作画的情景)(罗丹: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在二十五年的画布上描绘了真善美的丹青)5、拓展延伸:展示相关故事:《麦琪的礼物》、《平分生命》等整体思路:默读(概括)【理清故事情节】--朗读(再现情景)【分析人物形象】--疑读(探究问题)--研读(人生启迪)【思考小说内涵】教学后记:1、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如小品表演,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最后一片叶子_(公开课详细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一、教学目标:1、从小说的角度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人物关系,以及感受欧〃亨利式的结尾2、分析贝尔门的形象,理解什么是职业成功、职业成就感二、教学的难点和重点1、小说中为何取名为“最后一片叶子”2、小说中那“最后一片叶子”是否属于艺术的范畴3、如何看待职业成功三、问题支架1、小说中有几个人物?主角是谁?2、理清人物关系,并说说人物在情节发展中各自起了什么作用?3、结尾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析贝尔门的形象5、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片叶子”6、什么是职业成功四、具体流程(分两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以叶子为主题诗,歌曲。
如隋〃孔绍安《落叶》“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把自己比喻为落叶在空中漂浮不定,表明了作者身处他乡的无奈,凄凉!)当今歌手阿桑也有一首歌是咏唱叶子的“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
”将叶子比喻成翅膀,形象生动。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叶子有关的小说,题目是《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是美国小说家欧〃亨利。
2、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关于小说的知识。
什么是小说呢?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的情节又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好,有关小说的知识我们就复习到这里,关于作者简单介绍一下,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
他经历过的坎坷岁月,不幸遭遇,给了他与各类人物接触的机会,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受人支使的店员,穷困潦倒的画匠,经济拮据的办事员,一筹莫展的医生,走投无路的小偷等,不仅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苦痛,更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
小说的结局以诙谐幽默见长,往往在幽默中揉进辛酸,形成“含泪的笑”的独特风格,因此他的小说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共5篇)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共5篇)第一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说课吧《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欧·亨利的作品小说被称为“美国社会的幽默百科全书”,作品中以写人性美的作品最为突出,尤其感人至深的是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
正在这些小事上,他们达到了善,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点。
《最后一片叶子》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
二、学生情况: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读懂小说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挖掘更深层的东西,在此过程中塑造人格。
三教学目标:1、通过勾划时间词语,理清全文情节发展。
2、通过勾划圈点法,与课文深入对话,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明白“德乃做人之本”。
3、通过学习本文,发现我们身边的“苏珊”和“贝尔门”,培养自己的品质,尽力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与文本深入对话,感受“人世情怀”。
教学难点:对“贝尔门是一个失败的画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借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理解人的价值最应该体现在品德方面。
五、教学设计: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讨论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归纳。
说课吧六、教学过程:(一)情节把握:让学生通过时间词语的勾划,很清晰地理清情节,为下一步讨论人物形象做好准备铺垫工作。
(二)人物形象讨论:学生自读,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感悟。
这一版块是开放式的提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任选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学生很在乎自己的意见被老师重视,所以教师要认真倾听,归纳后一定要板书记录。
(三)难点突破:通过对难点的讨论乃至争论,让学生理解“德乃做人之本”。
所以选择这句话:“贝尔门是一个失败的画家,四十还远没有摸到艺术女神的衣裙”进行集中讨论。
估计学生出现两种观点:①叶子以假乱真,是一幅杰作;②从艺术角度来说,无论怎么逼真也算不上是伟大的艺术品。
(四)课外作业设想及设计:巩固课堂成果,课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所以第一题是周记参考题,从多个角度来写自己的生活。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集合6篇)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集合6篇)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最后一片叶子》,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人物的情感。
2、体会最后一片叶子给琼西带来的希望,并乐意帮助身边的人给别人带去希望。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ppt、树叶活动过程1、观察人物引题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故事,我们先来看认识一个人(出示图片1)师:这个女孩叫琼西问:小朋友们琼西怎么了?(很伤心、很难过、想哭)回应:看到她这么难过,你难过吗?我发现你是一个很能体会别人心情的人问:那你认为他为什么会难过、伤心呢?回应:有这个可能,看来你已经动脑经了,你很有自己的想法真厉害师:琼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
2、分段讲述故事A、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出示ppt3-7、音乐)(苏和琼西是一对好姐妹。
一个寒冷的冬天,琼西不幸得了肺炎,她病得很厉害,治好的希望很小。
这一天苏发现琼西的眼睛睁的大大的,望着窗外,倒数着10、9、8、7、.....原来窗外的树叶正被风吹得一片一片往下落,琼西正数着树上剩下的叶子。
琼西对苏说:“我在看树上的叶子,如果树上一直有叶子,我就会慢慢好起来,如果树上一片叶子也不剩了,我就会死掉。
)问:小朋友们琼西到底怎么了?(生病了、快要死了......)她病的怎么样?问:谁听清楚了病床上的琼西在干什么?(数树叶......)她是怎么数的?回应:她倒着数是因为树叶越来越少了。
追问:她为什么要数树叶?(因为树叶一直有叶子.........)提升:你回答得真好,琼西是把树上的叶子当成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师:可是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了,琼西她能活下去吗?B、讲述故事第二部分(苏把琼西的怪想法告诉了他们的朋友贝尔门,他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画家。
)师:听,这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儿?师: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你害怕吗?有一个人比你更害怕,她是谁?问:琼西她在害怕什么?问:那贝尔门爷爷知道后,他会怎么做呢?小结: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琼西的希望叶子有没有掉光呢?C、讲述故事第三部分(第二天早晨一醒来,琼西和苏惊奇的看到窗外的树上还有最后一片叶子,白天过去了,那片孤零零的叶子仍牢牢地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一、说教材1、《最后一片叶子》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小说。
本单元的主旨是礼赞生命。
本文通过歌颂对生命的的信念以及为他人而牺牲的伟大精神来礼赞生命,让学生学会善待他人、敬畏生命。
2、从文章自身来看作者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欧•亨利的写作特色——构思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夸张,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
其具有特色的是看似荒唐的结局往往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
二、说学情作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读懂小说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另外,学生对休易、贝尔门的形象也可以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不过初中学生阅读小说不能进行深入的阅读。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挖掘更深层的东西。
在此过程中塑造学生人格。
社会存在压力、竞争,有它冷酷的一面。
怎样面对事业的挫折、面对人情的冷暖,是放弃还是更坚强,是变得更冷漠还是保留一颗赤子之心?都能从小说人物身上得到感悟。
主人公在苍凉人生中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崇高品格,也许将成为学生心灵角落里一只永远的烛火,微弱但是温暖。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生字词及有关欧•亨利和《最后一片叶子》的文学常识;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2、能够分析贝尔曼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领会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信念的重要作用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2、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博爱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挖掘深刻主旨。
2、难点: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好处。
四、说教法、学法按照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讨论研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通过自主学习法和问题讨论探究法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探讨,进行深入对话。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1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欧?亨利的作品小说被称为美国社会的幽默百科全书;,作品中以写人性美的作品最为突出,尤其感人至深的是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
正在这些小事上,他们达到了善,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点。
《最后一片叶子》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
由于这篇课文在一课时内进行讲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麦琪的礼物》,所以我对小说幽默的语言风格及欧亨利式的结尾淡化处理,让学生在课外作业中加以归纳。
授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这篇小说最打动人的地方,即人与人的关怀、互助。
琼西的病情发展也是情节的发展,对琼西形象的把握重点在:自身体质单薄,脸上没有血色,生活状况又不好,作为读者,应该理解她在病魔面前表现出的悲观态度。
苏珊的形象虽然不象贝尔门那样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触动,但她所作的一切已经是她能力所及了。
文章中写到她目前画钢笔插图,物质上帮助琼西,对琼西有善意的谎言,想拉下窗帘,一直陪伴琼西等,都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友情。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作者:王昌昌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2期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教材特点《最后一片叶子》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的一篇主讲课文。
本单元课文以生命为主题,集中体现了生命的珍贵,重在培养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而本文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朴素真挚的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即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本课的人物形象贝尔曼对我们理解普通人身上的人性光辉具有典型性,故事情节则体现了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环境描写在本文的体现是以叶子的自然环境为背景。
2.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分析贝尔曼的人物形象,理解叶子的内涵。
(2)通过朗读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主旨。
(3)体味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感悟人性美。
3.学习重难点本文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贝尔曼的人物形象,学习难点是理解叶子的内涵,探究文章主旨。
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我的设想是小角度,大纵深。
即以贝尔曼和休易对乔安西的关爱这一小的角度,揭示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学会爱的表达,实现对主题领悟的大的纵深。
二、学情分析1.初中和小学的教材在学习重点上有所区别,尤其是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比较长的小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多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
2.初一的学生,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比较少,尤其是欧亨利的作品是第一次接触,同时由于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小说时理解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预习需要教师在导学案上设计资料链接来补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导学案)该如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展知识面呢?我认为可以采取课中品读的方法。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使用范本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作者驾驭文字的独具匠心,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向大家阐释一下我的教学设计,不当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单元话题是“弹奏生命的乐章”。
《最后一片叶子》是一篇构思精妙,情节动人的小说,它赞美了穷画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赞美了老画家贝尔门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美的德行有进一步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人格二、学情分析本文学习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从初中进入中职不久,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发展的还不完善,但他们有一定的求知欲,其性格、思想可塑性很大,希望通过学习这篇文章,点燃他们心中德行之美的火花,培养他们积极对待苦难的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能力目标:赏析小说的巧妙构思,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情感目标: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的感情,培养积极对待苦难的精神四、教学方法本着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针对本文的内容特点,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归纳法,意在让学生在把握小说情节结构的基础上,深入领会人物的精神世界,更好的提升自我五、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设置了七个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初步感知,梳理脉络3、整体感知,分析人物4、深入领会,把握主旨 5、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6、回味联想,升华主题 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配乐朗诵诗歌《一片叶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语: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以叶子为主题的诗、词、歌曲等,如孔绍安的“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唐修睦的“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当今歌手阿桑也有一首歌咏叶子的歌《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欧亨利笔下的这片叶子背后又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生命故事呢?从中我们又受到何种启发呢?-------板书课题2、初步感知,梳理脉络。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三篇)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三篇)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主题和情感。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细节,深入理解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
4.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深刻理解友情、奉献和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阅读和理解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2. 分析文中的重要细节,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3. 讨论并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4. 对小说进行批判性阅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友情、奉献和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与友情和奉献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最后一片叶子》是一部深度描写人性和生命的小说,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并做好笔记。
3. 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4. 讨论:全班一起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批判性阅读,鼓励他们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6. 思考与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友情、奉献和生命的意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7. 作业:阅读《最后一片叶子》的结尾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结束故事,这对你的启示是什么?写下你的想法。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阅读小说的情况,了解他们对小说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文中的细节,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说主题和情感的看法。
4. 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对友情、奉献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深度和独特性。
第二篇:【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巧妙。
2. 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含义,学习贝尔曼先生的崇高精神。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教案【学情分析】我所教的班级是高职升学班,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但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阅读面窄。
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成熟,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及价值观还存在偏差。
但他们的性格、气质、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希望这篇文章能像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他们心中点燃德行之美的火花。
同时,中职学生在社会上并不具备强大的生存竞争力,面对实习、工作,未做好思想准备的他们必将经历前所未有的挫折,因此培养他们积极对待苦难的坚强乐观精神非常必要。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能够从课文中筛选出关键的语句,并能加以概括,准确地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释疑,情景再现法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达到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乐观向上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进行美的教育。
”1、教学重点:我认为本文表现出来的最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故本课重点放在对人性美的体会上。
2、教学难点:对“贝尔门是一个失败的画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借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理解人的价值最应该体现在品德方面。
【教学方法】教法:按照中职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1、创设情境法(通过音乐导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融入小说主题氛围,突破本文重点)2、设疑激趣法、讨论探究法(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探究思考,讨论解决本文难点;)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我想通过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掌握与小说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片叶子》。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具体解说下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疏漏之处还望指教。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一片叶子》是地方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讲读文章,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以及普高教材都选录了这篇文章,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而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为“提炼主旨”,即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提炼并理解文章所表达中心思想,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让学生对美的德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人格;得到“情感的感染、道德的熏陶、理智的启迪、行动的标准”,并完成对自我很好的提升。
2、教材分析欧•亨利的作品小说被称为“美国社会的幽默百科全书”,作品中以写人性美的作品最为突出,尤其感人至深的是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
正在这些小事上,他们达到了善,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点。
《最后一片叶子》就是这样的作品。
另外《最后一片叶子》还充分体现了欧•亨利的写作特色——构思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夸张,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尤其具有特色的,是看似荒唐的结局往往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
这样的短篇小说对于喜欢猎奇又不喜复杂剧情、沉重思考的中职学生首先就很具吸引力的。
同时学习本文对于职高学生又有着很深刻的启发作用,虽然我们与“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明显的区别,但社会毕竟存在压力、竞争,有它冷酷的一面,怎样面对事业的挫折,面对人情的冷暖,是放弃还是更坚强,是变得更冷漠还是保留一颗赤子之心?都能从小说人物身上得到感悟!主人公在苍凉人生中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崇高品格,也许将成为学生心灵角落里一只永远的烛火,微弱但是温暖!二、说学情我所教的酒店服务管理及学前教育专业的两个班级学生,心理发展较不成熟,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及价值观发展得并不完善,甚至还存在偏差,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有一定的求知欲,阅读面实际上很窄,但他们的性格、气质、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希望这篇文章能象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他们心中点燃德行之美的火花。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最后一片藤叶》是新编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课文.属于“弹奏生命的乐章”板块.生命的旅途充满着向往,带着青春的激情,我们要打点好远航的行囊.这个单元课文的内容取材于古今中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人物在逆境中的不同感受,展现了他们热爱生命和面对挫折仍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他们用生命弹奏了一组与命运抗争的交响乐章,能给学生以巨大的震撼和启迪。
重在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人物或自身饱受艰辛,或所处的环境给予了巨大的压力。
而本文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我认为小说中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进行美的教育。
”正是基于这一点,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放在对人性的体会上,其次是情节结构的把握和语言风格的体会。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通过勾划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③、通过勾划、朗读,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上,难点放在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上。
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三、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完整word版)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青岛外事学校井源【教材分析】《最后一片叶子》选自人教版省编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弹奏生命的乐章”。
生命是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它最动人的旋律是希望,最强劲的音符是信念。
生命因信念而坚强,一片叶子也许就是全部的希望;生命因付出而高尚,一幅杰作既然能延续一个生命,它闪耀的必定是最美的人性光芒.《最后一片叶子》讲述的是一个用生命来支撑生命的故事,落魄一生的老画家贝尔门用对琼西生命的誓死捍卫,使自己的人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救赎,奏响了艺术与生命艰难融合的乐章.【学情分析】这篇小说最吸引我们学生的地方,是它构思巧妙的情节,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能领会到故事的新奇和情感的真挚,但他们的生活阅历让他们很少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思想和精神。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不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过深过细的剖析,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发掘生活体验、激发阅读兴趣上,引领学生关注人生,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目标】一、赏读文本: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二、关注生活:寻找平凡人们的美好品质;三、反思自我:学会关爱自己,善待他人。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对话式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对话,在教师、学生、文本和作者这四者之间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走近作者、赏读文本、关注生活、反思自我和布置作业.一、情境导入用送给佳木斯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一首小诗来导入新课:你的奋力一推,护住了两个花季少年。
爱要多么深沉,才能放弃自己的盛开;心要多有力量,才敢用生命与死神做交易!你用辉煌的飘零,给了我们温暖的启示,你的双腿也许不能再站起,你的精神却永远屹立!张丽莉老师经常对学生说,自己是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就在今年的5月8日,她用自己的馨香感动了中国,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真理:小人物有大情怀.二、走近作者授课内容:简要了解作家欧·亨利的生平经历、艺术成就和代表作品等.学生活动:课前预习,当堂演讲,向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欧·亨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青岛外事学校井源
【教材分析】
《最后一片叶子》选自人教版省编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弹奏生命的乐章”。
生命是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它最动人的旋律是希望,最强劲的音符是信念。
生命因信念而坚强,一片叶子也许就是全部的希望;生命因付出而高尚,一幅杰作既然能延续一个生命,它闪耀的必定是最美的人性光芒。
《最后一片叶子》讲述的是一个用生命来支撑生命的故事,落魄一生的老画家贝尔门用对琼西生命的誓死捍卫,使自己的人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救赎,奏响了艺术与生命艰难融合的乐章。
【学情分析】
这篇小说最吸引我们学生的地方,是它构思巧妙的情节,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能领会到故事的新奇和情感的真挚,但他们的生活阅历让他们很少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思想和精神。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不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过深过细的剖析,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发掘生活体验、激发阅读兴趣上,引领学生关注人生,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目标】
一、赏读文本: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
二、关注生活:寻找平凡人们的美好品质;
三、反思自我:学会关爱自己,善待他人。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对话式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对话,在教师、学生、文本和作者这四者之间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走近作者、赏读文本、关注生活、反思自我和布置作业。
一、情境导入
用送给佳木斯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一首小诗来导入新课:
你的奋力一推,护住了两个花季少年。
爱要多么深沉,才能放弃自己的盛开;
心要多有力量,才敢用生命与死神做交易!
你用辉煌的飘零,给了我们温暖的启示,
你的双腿也许不能再站起,
你的精神却永远屹立!
张丽莉老师经常对学生说,自己是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就在今年的5月8日,她用自己的馨香感动了中国,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真理:小人物有大情怀。
二、走近作者
授课内容:简要了解作家欧·亨利的生平经历、艺术成就和代表作品等。
学生活动:课前预习,当堂演讲,向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欧·亨利。
教师活动:教师明确这样几个要点:对他的赞誉(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艺术特色(“含泪的微笑”),代表作品(《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他的格言“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
”以此来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走进作者的小说世界。
三、赏读文本
授课内容包含了三个步骤:讲述意外中的情理、感悟贫穷中的善良、品味辛酸中的幽默。
(一)讲述意外中的情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2、思考:为什么用“最后一片叶子”做小说的题目?
教学设想:学生与文本对话,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感知。
(二)感悟贫穷中的善良。
1、画家们居住的“胡同”,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2、这么恶劣的环境,为什么却有画家认为它有优越性?这说明什么问题?
3、课文中还有哪些情节可以看出画家们生活困窘、一贫如洗?
4、课文中写了三位画家,分别是贝尔门、琼西和苏,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
理由是什么?
{
贝尔门:他是否是个失败的画家?
琼西:一片叶子为什么能够挽救琼西的生命?
苏:倘若在你身边就有这样三个人,你最愿意跟谁做朋友?
教学设想:教师与学生对话,不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三)品味辛酸中的幽默
授课内容:通过品味语言,鉴赏欧·亨利小说“含泪的微笑”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学生与学生对话,对观点进行交互式共享。
学生活动: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两个句子,反复朗读,品味赏析,然后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既要放得开,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又要收得拢,对主题进行延伸。
在鉴赏过语言之后,安排几个学生表演提前编排好的课本剧,通过绘声绘色的描摹,学生们会对人物与主旨有更加深切的理解。
四、关注生活
授课内容:寻找生活中的“贝尔门”。
学生活动:举办一次小型的故事会,将自己所知道的“小人物、大情怀”讲给大家听:青州市军官沈星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青岛小伙张鹏只身入海救起父女两人,镇江最美女护士周好主动救援路边遭遇车祸的伤者,小悦悦事件中将孩子抱到路边的陈贤妹……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发言,并加以深化。
五、反思自我
授课内容:以小悦悦事件中,那十八个见死不救的路人所表现出的冷漠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仅有阳光,还有阴影,教给学生不仅向往着真善美,也要有面对假恶丑的心理准备。
引导学生思考:当别人陷入困境的时候,你愿不愿意做那给他带来希望的“最后一片叶子”?
教学设想:学生与自我对话,对思想进行反思性升华。
六、布置作业:
续写贝尔门在凄风苦雨中画最后一片叶子的情景。
【板书设计】
最后一片叶子
大爱
↑
信念←叶子→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