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

合集下载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清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成就,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以下将从色彩特征、纹饰特征、造型特征和胎体特征等方面来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首先是色彩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色调偏向于明快活泼的青绿色,这是因为在元代时,中国瓷器釉面主要使用的是含有铁的碱釉。

青瓷的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使得含铁离子被还原成为二价铁离子,从而呈现出明亮的青绿色调。

这种青绿色调既自然又生动,给人以清新、活泼的艺术感受。

其次是纹饰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纹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花卉纹、人物纹、动物纹、山水纹等。

这些纹饰在青花瓷上呈现出勾线清晰、娟秀灵动的特点,运用了线条勾勒与定型相结合的技法,使纹饰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纹饰也注重装饰效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层次感的运用,让纹饰更加细致入微,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是造型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造型多样,既有传统的器型如瓶、罐、碗、盘等,也有各种创新的器型如花觚、柳叶杯等。

无论是传统器型还是创新器型,元清青花瓷都注重形态的匀称和比例的协调,整体呈现出宜人的外观。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造型还注重实用性,不仅满足了日常使用的需要,还展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最后是胎体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胎体质地较为坚硬,釉面细腻而光滑。

在烧制过程中,元代工匠对瓷器的胎体和釉面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使其更加坚韧耐用。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釉面也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这种优良的胎体特征保证了瓷器的品质,使其得以长时间保存和传世。

总的来说,元清青花瓷具有明快活泼的色彩特征、精美细致的纹饰特征、匀称协调的造型特征以及坚硬光滑的胎体特征。

这些艺术特征的结合使得元清青花瓷在瓷器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元清青花瓷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瓷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风貌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摘要】元清青花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从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装饰特点、颜色特征、图案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元清青花瓷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特点而著称,其釉色青中带绿,图案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风格清新雅致。

元清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元清青花瓷、艺术特征、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装饰特点、颜色特征、图案题材、艺术风格、中国陶瓷史、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元清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元清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瓷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南宋被元军攻占,大量南宋的陶瓷工匠被迁徙到元的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元朝瓷器的制作打下了基础。

元清青花瓷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备受推崇,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

元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元清青花瓷正是在此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元清青花瓷在技艺和美学上受到了宋代青瓷和元代釉里红等传统工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装饰纹饰多以植物、花卉、鱼虫等为主题,线条简洁流畅,极富韵律感。

颜色方面,元清青花瓷以青花为主色调,清新雅致,给人以纯净和高贵的感觉。

元清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的艺术特征对后世的瓷器制作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

2. 正文2.1 元清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元清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中的一种独特技艺,其工艺复杂精细,历经多道制作工序。

选用高质量的瓷土,经过淘洗、粉碎、过筛等步骤,制成泥坯。

然后,在制成的泥坯上涂覆釉料,进行第一次烧制成素胎。

接着,在素胎上细绘青花图案,运用铁笔勾勒线条,再填充着色,形成瓷器的装饰图案。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是最具标志性的汉瓷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

元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传承,闻名于世。

元青花瓷
器表现形式多样,根据造型特征分为直线解构型、曲线解构型、细腻精致型、斗鸡纹和草芯饰型等五大类。

元青花瓷器青花彩料淡雅,色泽和谐;釉质细腻润泽,质地柔滑光亮。

另外,元青花瓷器蒙古文和汉文书写规范精细,题跋书写夸张,形态华美,每一根笔画都充满着古风。

元青花瓷器鉴别方法主要由口沿、底沿、趾、釉质、青花和书写等六
种方面组成。

首先,元青花瓷器口沿四角分明,两边尖端略微折出双弓,
能看出做工精细。

其次,底沿内外边脚线比例均衡,不存在偏折,说明烧
制稳定。

再次,趾只有一个圆球状,平坦,不存在破损。

另外,釉质柔滑,细腻润泽,青花彩料淡雅,色泽和谐。

最后,书写规范精细,题跋夸张,
形态华美,每一根笔画都充满着古风。

元青花瓷器的制作精良,造型美观,风格各异,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

它在欣赏历史的同时,也为收藏家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美术论文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徐世云元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花瓷的数量质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文从元青花瓷的定义、艺术特征、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一、关于“元青花”的定义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这里的“青”和“花”两个字值得注意,青是色彩属性,花是装饰效果。

“花”含义简洁,即以线条为主构成绘画形象的彩绘瓷,而不是全器罩蓝的色釉瓷或仅以蓝色作为色块、斑点装饰的“点彩瓷”、“花斑瓷”。

青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钴的色相是蓝色。

蓝色又为何成为青色?古语中,青即靛青,为青色颜料。

蓝即蓼蓝,是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正如古文《荀子·劝学》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常常会因为青、苍、碧、绿、蓝这5个字而被混淆视觉。

青即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

青天也称碧落或碧空,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

”青草也叫碧草。

但先秦文献《考工记·画绘之事》中称“东方谓之青”。

如今,元代文献中“青白花瓷”等概念是不是指“青花”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元代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经典雅致的青花瓷器,可谓“百年风雅一峰青”!二、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结束了此前宋、金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这使得包括瓷器在内的外贸商品需求量激增,给瓷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国青花瓷始于唐而盛于明,其它各朝历久不衰。

到了元代,青花瓷生产品种繁多,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元青花不仅注入了时代的印迹,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其青花瓷器具有独特的纹饰特征,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和审美风格。

以下是元代青花瓷纹饰的一些特征:1. 青花绘画风格:元代青花瓷的青花绘画风格多变,绘制方法自由灵动,线条流畅。

青花在瓷器表面上以缠枝纹、花卉、动物、人物、山水等多种图案形式呈现。

画面常以蓝色为主,采用薄涂、挂瓷和点染等手法,轮廓线条简练而生动。

2. 深浅不一的青花色彩:元代青花瓷的青花釉色常常变化丰富,深浅相间,使图案在瓷器表面呈现出层次感。

青花色彩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细节,以形成对比。

3. 纹样多样化:元代青花瓷纹样多种多样,内容丰富。

主要纹饰包括草花纹、莲纹、荷叶纹、鱼纹、花鸟纹、龙纹、凤纹、人物故事纹等,其中的图案寓意丰富,常常融入中国文化和宗教意象。

4. 瓷器形式和器型:元代青花瓷器型丰富多样,有瓶、罐、盘、碗、壶、盏等。

瓷器造型多采用古典端庄的风格,同时也有较大胆的创新,如一些特殊的花瓶、花插、器物等。

5. 纹饰的纵深感: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常常给人以纵深感,画面层次分明,通过线条交错、远近相间,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6.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构图非常饱满,各个元素之间层次分明且丰富多样,但又不显得杂乱无章。

7.笔法流畅有力。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笔法多以一笔点划为主,给人一种流畅且有力的感觉。

8.勾勒渲染粗壮沉着。

在绘制纹饰时,元代青花瓷采用的是粗壮的勾勒和沉着的渲染手法,使得整个纹饰显得非常有力量感。

9.主题纹饰题材广泛。

元代青花瓷的主题纹饰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例如,人物纹饰有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纹饰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纹饰则以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为主。

10.辅助纹饰种类繁多。

除了主题纹饰,元代青花瓷还有很多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这些辅助纹饰的使用使得整个青花瓷的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和多彩。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
二、 元代 青 花 瓷 的历 史背 景
研究 与认识 。元青花瓷是汉族文化 、 蒙古族文化 、 伊 斯兰文
化的结晶 ,元青花瓷装饰有意味浓厚的构图方式和稳重 的
色彩 , 还有釉下绘画灵动的表现力 。到元代 中期 , 先进的 白
瓷生产技术 、成熟 的釉下彩绘技术和西亚优质的进 口钻料
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 、 彩料不易磨损 、 无铅毒等 等。清代 龚 轼《 景德镇 陶格 》 中赞誉青花瓷的诗句 “ 白釉青花一火成 , 花 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 , 无极 由来太极 生” , 被人们
广为传诵 。 据专家考证 , 青花瓷最早 出现在唐代 , 此时河南 巩县窑
中, 就有数十件是精美 的元青花 。
以及 草原 游牧 民俗与 中原 汉民族传统文化 交融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装饰 纹样 , 加之数量的稀 少, 仅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 世, 使之成为世界各 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 卖会上的抢手货。本文通过 阐述元代青花瓷的特殊历 史背景及其纹样特征 ,
试 图翻 开 这一 特 殊 时期 的 器 不一 样 的 一 面 。
元代青花瓷是在 l 4世纪 中及稍后输往西亚 、 南非 、 欧洲 和东南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元青花现有传世 藏品和出土物 两类 ,其 中传世藏 品主要集 中于西亚的土耳其首都伊 斯坦
布尔 的托普卡 珀博 物馆和伊 朗德黑 兰的阿尔德 比尔神庙 ,
器” 、 “ 青 白花瓷器” 等名称 。在 中国传统文化 中青色有着不
第3 4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浅析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28元代的青花瓷器具有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闪青、光润透明,器型浑厚凝重、气魄雄伟,装饰构图多层次,纹样分布繁密,用笔酣畅有力,纹样形象严谨生动,风格独树一帜,是华夏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从分析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元代青花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造型、装饰和题材,其中装饰包括釉色及纹样。

1、元青花瓷的造型元青花瓷的造型独具特色,它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无论哪种器型都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最常见的大器物件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甚至有的青花大盖罐体重即达26公斤,而常见的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盘等。

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这种大盘,不见于传统的中国餐具,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但却是西亚所流行的型式。

由于当时旋削技术的不精细,器身上有两道接口,一般大罐内多有旋纹,随着制瓷工艺的提高,明代以后这种现象逐渐地减少了。

另外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除了外销,元青花的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筒、高足碗、连座器等。

2、元青花瓷的装饰元代青花瓷的釉色很多施青白釉和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触摸有凹凸不平感。

器身胎釉微闪青蓝色,温润中略显淡蓝色,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略显不同。

元代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

元代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

元代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类。

主题纹饰主要画于罐和瓶的腹、盘心和碗壁等地方,主题文饰主要有三种:①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鱼藻图、人物故事图、莲池及莲池水禽图、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②是动植物纹,动物类以龙纹为主,亦有云龙、游凤、凤凰、孔雀、狮子、天马、海豚、水鸟、草虫等。

元青花起源与发展

元青花起源与发展

元青花起源与发展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最为著名的一种瓷器。

其制作工艺独特,色彩斑斓,纹饰精美,因而成为了中国陶瓷的瑰宝。

元青花是指元代时期(公元1271年-1368年)的青花瓷器,元青花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元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的青花瓷器。

早期的青花瓷器以浅蓝色为主,以几何图案和花卉纹饰为特点,装饰简洁而优雅。

这些早期的青花瓷器在技术和审美上为元青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元代。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当时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并且开创了统一的国际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元朝的统治者们非常热衷于文化艺术,尤其是对陶瓷的制作和装饰非常重视。

他们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开创了元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

元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浓郁的蓝色。

与早期的浅蓝青花相比,元青花的蓝色更加鲜艳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深蓝色是通过在瓷器的釉上绘制蓝色颜料,并且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

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得元青花瓷器在色彩上具有非常高的鲜明度和对比度。

除了独特的蓝色之外,元青花瓷器还有精美的纹饰。

元青花的纹饰主要由花卉、动植物、人物和山水等图案构成。

这些图案相对细腻而生动,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使得整个瓷器充满了艺术感和生命力。

元青花瓷器的纹饰表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宇宙的观察和理解,也反映了元朝丰富多元的文化特征。

元青花虽然在元代的阳官瓷器厂和景德镇等地广泛生产,但是由于其品质和独特性很难得到广泛分发。

所以元青花瓷器在中国国内流传不广,直到后来的明代和清代才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和赏识。

元青花瓷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它也成为了重要的物品在国际间的贸易和交流中。

元朝的丝绸之路通道使得元青花瓷器能够远销西亚和欧洲地区。

在拜占庭、伊斯兰社会和东南亚等地,元青花瓷器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追捧。

这些外来地区的文化和手工艺都对元青花瓷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元青花瓷器的样式和纹饰。

元青花卷草纹特征

元青花卷草纹特征

元青花卷草纹特征元青花卷草纹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种常见纹饰,其独特的特征使其备受瓷器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本文将详细介绍元青花卷草纹的特征及其历史背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代瓷器纹饰。

一、特征介绍元青花卷草纹是一种抽象的纹饰,多用于绘制在青花瓷器表面。

卷草纹的特征是由连续、曲折的线条构成,纹饰卷曲自然,形似植物蔓延的藤蔓。

在元代的瓷器上,卷草纹常常与其他纹饰相结合,如花卉纹、动物纹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1. 线条流畅:元青花卷草纹的线条流畅圆润,展示了陶瓷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这些线条可以纵向、横向、交叉或穿插,形成错综复杂的图案,给人以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2. 拟人化处理:元青花卷草纹在表现手法上,常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使纹饰更富生命力。

卷曲的线条往往蜿蜒起伏,形如舞蹈姿态,使人联想到生命的充盈和活力。

3. 多样性:元青花卷草纹的图案多样,常常融合了其他纹饰元素,如花卉、动物等。

这种多样性展示了元代陶瓷艺术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也为卷草纹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历史背景元青花卷草纹的出现,与元代青花瓷器的兴起密切相关。

元代的蒙古帝国采取了宽松的民族和文化政策,吸纳了众多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元文化。

青花瓷器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凭借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工艺技法迅速流行起来。

元青花卷草纹的发展,与元代社会的盛世及瓷器制造工艺的进一步提升密切相关。

元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高峰期,瓷器的生产工艺和技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花瓷器成为了宫廷和富商贵族收藏的珍品。

为了迎合社会对于瓷器艺术的需求,陶瓷艺人们对卷草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使其在元代成为了瓷器艺术的代表之一。

三、卷草纹的艺术价值元青花卷草纹在构图和装饰上独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既能独立作为一种纹饰,也能与其他纹饰相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

1. 表现力强:元青花卷草纹采用了曲线的运用,通过线条的变化和布局,体现了艺术家在造型设计上的创造力和技巧。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

论元代青花纹饰特点及其审美特征作者:吴萍李锋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1期吴萍李锋“青花瓷”始于唐,成熟于元。

元代青花在继承唐宋制造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之更趋于精美。

在其温润如玉的器表上,装饰了内容丰富的纹饰,并以其幽静流畅的纹饰画面,丰富巧妙的构图,鲜丽明亮的色彩配置,多种装技法的运用,共同构成了元青花独特的审美特征。

后代人多有模仿,但新品模仿再好,也模仿不来它的时代烙印。

一、元青花纹饰的内容特点及其审美追求元青花的纹饰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表现手法多样,既有抽象性质的几何图案,也有绘画性质的写实描绘;既有富贵丽的一类,也有清丽淡雅的一类。

在众多元青花纹饰中,花卉纹饰最为普遍,尤以莲花和牡丹最多,其次是菊花。

这三种花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固定,如“莲花瓣”的画法在元代风格较为鲜明,大致可分为写实和抽象两种形式,后者为“变体莲瓣”,有仰覆之别,且应用很广。

元青花上的“变体莲瓣”纹多饰于瓶、罐类器物的颈部和胫部,每瓣独立,中间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莲瓣肩部方折,花叶呈带双翅的葫芦形叶片,内框线条和莲瓣内纹饰连笔,莲瓣内填充杂宝(火焰、宝珠之类)、花卉或云头。

而“牡丹”花叶皆呈肥硕状,为尖辫形,“菊花”花叶则为五叉的叶片。

在元青花纹饰中各种花卉常常以多种形式组合应用,代表作品如“缠枝牡丹纹罐”(见图一)。

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等。

每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又如“牡丹纹罐”,口沿为缠枝花,肩部为缠枝莲花,腹部通景绘缠枝牡丹,近足处为仰莲瓣纹。

纹饰繁而不缛、纷而不乱,主次分明,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元青花众多纹饰中,运用广泛,也最具特色的是“云头纹”,也称“如意云头”。

这类纹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由披肩演变而成。

其构成方法方式也极具特色,因装饰部位的不同,有特定的构成规范。

元代青花瓷的审美研究

元代青花瓷的审美研究

青花瓷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华夏民族的众多艺术品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元代青花瓷是青花时代的开山鼻祖,由于当时的制造工艺并不发达,所以流传下来的青花瓷少之又少,显得十分弥足珍贵。

从现出土的众多时期的元青花瓷来看,元青花的审美情趣是很高的,也是十分忠于时代背景的,结合各个时期的元青花来看看元代青花瓷的别样审美情趣,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元代青花瓷的审美研究/蔡文娟YUAN DAI QING HUA CI DE SHEN MEI YAN JIU一、青花瓷的定义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二、青花瓷的历史概述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近些年来还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可是有很多的学者对于唐代青花的定义是存在异议的,他们认为那时的青花烧制温度、胎质和青花料都达不到青花的标准,所以应该将其定义为釉下蓝彩。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这种说法我也是比较赞同的。

到了元代,青花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元代的青花不但受到国内老百姓和皇宫贵族的追捧,更是远销海外,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元代青花瓷赏析

元代青花瓷赏析

元代青花瓷赏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关键词:元朝青花瓷景德镇绘画风格文化底蕴一、元青花瓷的形成、由来及发展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

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

这些青花瓷今天能看到的不外乎当时出口而保存至今的传世品,以及古代遗址和墓葬发掘出土的发掘品两类,其中传世品主要集中于伊朗德黑兰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

该馆的收藏不仅数量大,质量精,而且来源可靠,科学价值极高。

这是中伊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我国青花瓷器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些青花瓷器是在元代江西景德镇烧制出口到波斯地区的,所以在国内十分少见。

青花原料为氧化钴,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好的彩绘原料,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这是它的主要性能。

氧化钴一般含有氧化铁与氧化锰等多种元素,其他元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氧化钴的性质。

经科学研究,我国古代青花瓷器使用的青料分进口与国产青料两种。

进口青料称“苏麻离青”,又叫“苏尼勃青”。

这种青料含氧化铁成分高,含氧化锰成分低,并含有砷,是一种高铁低锰料。

国产青料含氧化铁低,含氧化锰高,是一种高锰低铁料。

这种进口青料的最大特点是高铁,在还原焰中烧成,呈黑色结晶斑块,绘制纹饰线条具有晕散、流淌的特征。

因此,这种青料的性能会直接影响纹饰密集、多层次的装饰效果,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这种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装饰风格,正是来自波斯,古代清真寺的装饰花纹与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以及地毯上的各种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都与元代青花瓷上的装饰不仅在题材与结构上相同,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如出一辙,所以有的学者称它为“波斯风格”。

满足青花纹饰的密集型以及多层次不留地装饰的要求,首先必须对进口青料进行改造与提炼,才能使用。

元青花瓷的特点与鉴定

元青花瓷的特点与鉴定

元青花瓷的特点与鉴定元青花瓷是中国古代艺术瓷器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下面将对元青花瓷的特点和鉴定进行详细介绍。

一、元青花瓷的特点:1.色彩鲜艳:元青花瓷采用的青花釉料饱满、呈现出深沉明亮的蓝色。

这种蓝色呈现出的是深浅相间、渐变递进的效果,给人以色彩鲜明的视觉冲击。

2.画面丰富:元青花瓷上的图案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花卉植物、虫鱼融汇、山水人物、传世经典等等。

这些图案通常以连延的笔触细致刻画,形象逼真,制作工艺精湛。

4.纹饰繁复:元青花瓷的纹饰通常相对繁复,有的图案上的细节描写非常细腻,给人以视觉上的层次感。

这些纹饰往往由多种元素组成,凸显了元青花瓷的丰富性和精致度。

二、元青花瓷的鉴定方法:1.鉴别釉色:首先要观察元青花瓷的釉色,元青花瓷的釉是青色,并且呈现出深浅不一的效果。

釉色应鲜艳且均匀,不应有破釉和颜色斑斑驳驳的情况。

2.鉴别纹饰:元青花瓷的纹饰通常较为繁复,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的形态和细节。

正宗的元青花瓷纹饰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技法。

3.鉴别图案:元青花瓷上的图案内容是鉴定元青花瓷真伪的重要依据。

需要对图案的形态、纹理、细节等进行细致观察,是否与元青花瓷的历史特点相符。

4.鉴别底部款识:底部款识是鉴别元青花瓷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需要认真观察底部款识的字迹、笔画和形态,是否与元青花瓷的时代风格相符。

5.鉴别年代:通过对元青花瓷的风格特点和制作工艺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历史资料,可以初步判断元青花瓷的年代。

同时,还可以通过尺寸、造型等方面的特征来辅助鉴别。

元青花介绍

元青花介绍

一、元青花概述元青花,一般指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瓷。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又可分为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的普通瓷。

元青花在元代除景德镇烧造外,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当地瓷土和青料烧造。

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有足底宽厚、纹饰繁多、胎体厚重等特点,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二、元青花历史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距今(2012年)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

历史上没有关于元青花的记载,世人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始于珀希瓦尔·大维德爵士收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博士根据这对纪年瓶,结合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藏品,从传世器物中辨识出一批与“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纹饰类似的青花瓷器,将它们命名为“至正型”青花。

日后这对青花瓶成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瓷器的一杆标尺,用这对瓷瓶上的纪年文字以断代,减少了许多费力的说理和繁琐的考证。

系统认识和研究元青花的历史不过60年,几乎所有的元青花瓷器都没有纪年身份,存世的相关文献资料也极其稀少。

三、元青花特点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风格富丽雄浑、花纹层次繁多,使景德镇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四、元青花- 纹饰题材元青花纹饰题材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人物故事题材。

其中又以战争题材居多,如鬼谷子下山,蒙恬将军,萧何追韩信,尉迟恭单骑救主、三顾茅庐涉及的都是与军事有关的人物。

瓷器中的人物故事题材前代少见。

它的出现受到元代勃兴的戏剧艺术影响,其内容大多可在元曲唱本及其插图版画中找到原型。

元代也是杂剧普及的时代,流行于市井茶肆,植根于平民百姓之中,当时瓷器是其中的载体之一。

五、元青花- 工艺1、瓷器用料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是苏麻离青。

这种青料通常被认为从西亚引进,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含锰量低,意味着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将会减少,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够呈现出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一、元青花的历史元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著名的中国外销瓷的代表。

元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当时蒙古族占领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统治了中国近10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传播,其中包括了元青花瓷器的制作。

元青花以其大胆、豪放的装饰风格、浓烈的色彩和高超的技术而备受青睐,成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主流产品。

元青花的瓷器种类繁多,有罐、瓶、盘、碗、壶、花瓶等,装饰纹样也十分丰富,有花卉、鸟兽、人物、山水、文字等图案。

元青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在当时的世界瓷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元青花也对后世青花瓷器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重要一笔。

二、元青花的特点1. 高温烧制元青花是用高岭土为原料,通过高温烧制而成。

高温烧制是瓷器制作的重要工艺之一,是保证瓷器品质与装饰效果的关键。

在元青花的制作过程中,高温烧制能够使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通透,同时也能保证瓷器的釉面光亮、装饰纹样的色彩鲜艳。

2. 蓝色装饰元青花的主要装饰颜色以深蓝为主。

蓝色在装饰纹样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是纯蓝、青蓝、深蓝等不同色调的蓝色。

元青花的蓝色釉料选料考究,烧制技术高超,所以颜色鲜艳亮丽,且不易褪色。

3. 装饰纹样元青花的装饰纹样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

绘画的题材主要包括了山水、花卉、人物、动植物等。

这些纹样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风格。

4. 釉面处理元青花的釉面处理非常精致,采用了透明釉,使整个瓷器的表面显得通透、光洁。

这种透明釉的处理不仅让装饰纹样更加清晰鲜艳,而且还能使瓷器的整体质感更加出色。

三、元青花的制作工艺1. 原料准备元青花的制作工艺首先是准备原料,主要包括高岭土、石英砂、长石等。

高岭土是一种主要原料,它决定了瓷器的质地和白度。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过筛等步骤,制成均匀的瓷泥。

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造型纹饰特征

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造型纹饰特征

关键词:青花瓷;元代;人物故事图一、元代青花典型纹样人物装饰1.产生的文化背景史书记载,古代中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交流频繁,西亚文化在7至8世纪(唐朝)和13至14世纪(元代)两次与华夏文化碰撞,持久、深层次地对中国产生了影响[1]。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元代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极大地影响了制瓷业的发展。

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深受元代戏剧的影响,打破了传统以植物为主的装饰,将戏剧中的人物引入装饰,全方位地彰显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戏剧这一娱乐方式的爱好。

2.产生的经济环境唐朝经济空前繁荣,进一步打开了海陆贸易通道,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使中国陶瓷开始走出国门。

元代对外交流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青花瓷的发展。

从14世纪开始,“陶瓷之乡”景德镇已经能生产出精美且器型较大的青花瓷[2]。

现在,东南亚、非洲、西亚地区均发现了元代青花瓷,而国内部分出土元青花瓷的生产时间要晚于国外一些地区藏品的生产时间。

因此,从时间维度看,元代青花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对外贸易中的外销需要。

3.产生的历史原因宋代的青白瓷为元代青花瓷的瓷胎夯实了基础。

南宋是人口大迁徙的时期,也是民族融合的时期。

当时很多河北、山西居民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迁移过程中也带来了北方的磁州窑,较大地影响了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元代景德镇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陶工,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良好局面[3]。

二、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装饰解析1.人物故事图的艺术特征(1)器型由分析可知,元代青花瓷主要在立体瓷器圆形腹部绘制人物故事图,青花瓷用弦纹确定图画的上下范围,主要以玉壶春瓶、梅瓶、盖罐等一些大型器型为载体绘制人物故事图。

一般来说,玉壶春瓶高度为30cm,梅瓶高度在40~45cm,盖罐高度在25~30cm。

(2)构图综观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图,其构图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即对空间的划分、空间分布、对空间的填补。

对空间的划分以树木为主,辅以其他景物,将空间分隔开[4]。

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呈色特征的解读及鉴别

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呈色特征的解读及鉴别

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呈色特征的解读及鉴别至正型元青花瓷器起源于中国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

它以瓷器胎体为基础,使用了蓝色的釉料,采用钴料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在釉面上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并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1.色调: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蓝色呈现出明亮、纯净、鲜艳的特点。

这种蓝色通常被称为“靛蓝色”或“夜光蓝色”。

与其他类型的青花瓷器相比,其蓝色更加饱满浓郁,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

2.色泽变化: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蓝色呈现出明暗不一的变化,可以从深蓝到浅蓝,也可以从浅蓝到深蓝。

这种变化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施釉的厚度不同以及烧制的温度等因素所导致的。

这种变化使得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釉面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色彩层次。

3.破釉纹: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蓝色釉面上经常出现破釉纹。

这种破釉纹是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釉面的收缩而导致的,它呈现出细长的裂痕状,可以增加釉面的装饰效果。

1.色调:鉴别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第一步是观察其色调。

真正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蓝色应该是明亮、纯净、鲜艳的,不会偏向灰或绿。

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观察,其颜色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有太大变化。

2.釉面:观察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釉面,应该是光滑、细腻、均匀的。

釉面上应该没有明显的波纹或气孔,也不会有裂痕或破损的现象。

3.破釉纹:观察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破釉纹,应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美感。

真正的破釉纹通常比较细腻,纹理连续流畅,不会出现断裂的现象。

4.火痕:观察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底部,可以发现一些火痕。

这些火痕是由于烧制过程中釉面与窑炉底部的接触而形成的。

真正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火痕通常呈现出均匀、细腻的特点,不会有明显的不规则或粗糙的现象。

总结起来,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呈色特征是其重要的鉴别指标之一、通过观察其色调、釉面、破釉纹和火痕等特点,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一件瓷器是否为真正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

当然,鉴别一件瓷器的真伪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器型、纹饰等。

试论元代青花瓷的装饰纹样特点

试论元代青花瓷的装饰纹样特点

试论元代青花瓷的装饰纹样特点摘要:元青花瓷,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

关键词:青花瓷;纹饰元青花画面满,纹饰密,几乎不留空白。

纹饰的装饰层次通常为四到八层,多的达九层以上,给人以花纹繁缛、图案精细、画面富丽而又庄严大气的感觉。

其手法是主要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彩。

但画面并无平淡之感,却有深浅变化之觉。

常用装饰纹饰,有人物故事、园景、莲池鸳鸯、岁寒三友松竹梅和动物、花卉、吉祥神物等主题图像,海涛、莲瓣、蕉叶、回纹、菱形纹等边饰图案,十分丰富,多姿多彩。

总的说,其画风、绘画和图案都是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笔意施绘,线条流畅生动,富有中国书画风韵。

元青花几种纹饰的主要特征:边饰:主要有回纹边饰、莲瓣纹边饰和海涛纹边饰几种。

回纹边饰由互不相连接的单体回纹组成,有规矩方形和变形回纹几种。

莲瓣纹边饰,有的绘一组,一般在器物的下部,如元青花缠枝牡丹纹鱼耳大罐、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等均是颈部有一组仰形莲瓣纹。

有的画两组,一组在器物上部.一组在下部,两组构成上下相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

莲瓣一般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

海涛纹边饰,海涛汹涌奇兀,细微中显雄奇壮观。

1、花叶。

大花大叶是元青花的重要装饰特征。

在绘画上,花朵不填满色,而叶为满色,花朵外部绘有明显的空白线。

“缠枝莲的叶形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

”牡丹花叶的叶尖部位多作扭转表现,十分写实。

蕉叶纹,蕉叶的主脉以浓笔粗线条表示,呈中于实心,蕉叶大多作分开状,叶与叶间留有空隙:也有个别的蕉叶相并拢,或叶与叶有重叠。

2、山石、植物。

元青花瓷的高大器物,特别是大罐、大瓶,在人物故事题材中,背景多有竹、石、树水或园嚣。

元代青花瓷的特点

元代青花瓷的特点

元代青花瓷的特点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的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

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

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

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苏麻离青)。

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

琢器多有接口,二节或多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1,2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7;2.安徽三联学院艺术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
元代的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个篇章,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

它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以及草原游牧民俗与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装饰纹样,加之数量的稀少,仅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使之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本文通过阐述元代青花瓷的特殊历史背景及其纹样特征,试图翻开这一特殊时期的瓷器不一样的一面。

关键词:
元代青花瓷;历史背景;伊斯兰文化;纹样特征
中图分类号:
TQ1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3)07-0242-02
一、青花瓷概况
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是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弥久犹新。

“青花瓷”这一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成书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他记载了作者从1330年至1339年间数度到南洋诸国所看到的情况,其中在有关当时中国对外交易记述中就有多处列有“青白花碗”、“青白花器”、“青白花瓷器”等名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荀子·劝学》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色(蓝色)也是其他民族普遍喜欢的颜色,如青色(蓝色)在蒙古族象征着兴旺、永恒、坚贞和忠诚,是最高贵、最神圣的颜色,蒙古人的地名、人名都喜欢用“青”(呼和)字,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就是“青城”的意思。

在青花瓷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画的笔墨效果与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中国青花瓷艺术的一大特色。

成熟青花瓷具有众多的优点,如色彩素雅大方、幽静明快、纹饰丰富、易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等。

清代龚轼《景德镇陶格》中赞誉青花瓷的诗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被人们广为传诵。

据专家考证,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此时河南巩县窑附近地区已有原始青花制作,遗存的青花瓷器及考古发现残片可以佐证。

宋代青花瓷虽有生产,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

元代的青花瓷制作工艺趋向成熟,尤以江西景德镇生产最为精致。

本文主要是通过阐述元代青花瓷的特殊历史背景及纹样特色,来翻开这一特殊时期的瓷器不一样的一面。

二、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发展史上的特殊时代,瓷器生产开始出现了新的发展特色。

虽然元代以前,在唐代和宋代,已发现有青花瓷器的生产,但是,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到了元代才真正达到了烧制的成熟期。

据记载,青花瓷并非为元朝皇室所使用。

在明清两朝的皇宫收藏中没有元青花,在传统的瓷器收藏记录中也没有元青花,在早期的中国陶瓷艺术研究领域更没有元青花的位置。

元代青花瓷是在l4世纪中及稍后输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元青花现有传世藏品和出土物两类,其中传世藏品主要集中于西亚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珀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都是体形巨大,青花发色鲜艳、绘制精美的大型至正型青花。

土耳其托普卡珀博物馆,位于首都伊斯坦布尔,作为欧、亚、非三州的交汇点,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

千百年来,土耳其王国的宫殿中收藏了数量惊人的中国瓷器,其中有数十件是大型元青花,是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

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是一个元青花的宝库。

早在l7世纪初,阿巴斯王将l600多件中国瓷奉献给神庙,这些盖上印章的
华瓷中,就有数十件是精美的元青花。

在本世纪40年代之前,人们还不认识元青花瓷的真正面貌,常把它视为明青花。

到50年代,美国一位学者波普以珍藏于英国达维特基金会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纹象耳瓶为蓝本,对比中东一带收藏的青花,把与此相同风格的器物定为“至正型”,从而揭开了研究元青花的序幕。

随着国内元青花的被发现,才逐渐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研究与认识。

元青花瓷是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结晶,元青花瓷装饰有意味浓厚的构图方式和稳重的色彩,还有釉下绘画灵动的表现力。

到元代中期,先进的白瓷生产技术、成熟的釉下彩绘技术和西亚优质的进口钻料终于在景德镇水到渠成地结合到一起,这就是景德镇窑在元代中后期能够创造出成熟青花瓷器的背景和原因。

元代所产的青花瓷远没有明、清时代的规模大,产量及生产区域也很小,青花瓷多销往中亚、西亚国家,大罐、大盘、大碗适合那里人民的饮食生活习惯。

三、元代青花瓷的纹样特征
(一)元代青花瓷的纹样造型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元青花的造型及纹饰中的诸多因素,其形成都与元代的社会背景及生活习俗有关。

由于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出口中亚和西亚而制作的,所以在纹饰及造型上,有多种因素是与西亚、中亚的审美习俗密不可分的。

元代青花瓷器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具有如下特点:
构图严谨,繁复密集,层次多,画面满,留白少,一件器物往往多达七八层至十层左右。

各装饰带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整个画面并无繁缛、杂乱、堆砌和琐碎之感,而给人以和谐完美、富丽典雅之感。

在元代青花瓷器的诸多辅助装饰纹样中,变形莲瓣纹的使用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有些专家认为这种纹样是对伊斯兰教清真寺拱门形象的模仿。

一般来看,这些变形莲瓣纹每瓣自成一个单元,瓣与瓣之间都留有空隙,里面勾单线或双线,外面涂有宽青料边。

瓣尖转折生硬,近似长方。

变形莲瓣纹内一般绘有图案,包括各种花卉、杂宝纹或云头纹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如意云纹。

如意云纹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图案勾勒出,另一种是用青料将整个云纹涂满。

变形莲瓣纹在元代青花瓷器上装饰范围很广,从盘碗类到瓶罐类器皿,无论用于肩、腹还是用于盘心,都显得协调自然。

小件器其图案花纹装饰往往以简笔花草为主,除了某些器物绘单独的龙纹图案外,一般都具有茂密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图案是青花瓷的主要装饰题材
元代青花瓷器的装饰形式虽然与伊斯兰文明有很近的亲缘,但毕竟产生于陶瓷传统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国,因而,外来文化的影响因素往往只占次要的地位,一般以辅助纹样的形式出现,主要纹样往往是中国题材。

典型元青花瓷的图案,纹饰基本上是中国的传统图案,以图案花纹进行装饰,大部分层次较多,在造型上以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密切结合构成整体,其主要方法是突出一组主题图案装饰,其余均为辅纹。

主要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人物故事图案,鱼藻图案,莲池及莲池水禽图案,芭蕉、家禽花鸟、竹石图案。

以动物纹饰为题材的有,龙纹绘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制,亦有凤凰、狮子、孔雀、麒麟、海马、草虫;禽鸟有凤、鹭鸶、鹤、鸳鸯等。

以花为主要内容的有牡丹、缠枝及缠枝莲。

此外,还有历史故事为题材,以人物故事纹盛行,辅助纹饰为缠枝花、波涛、莲瓣、云肩、卷草、蕉叶、锦纹、回纹等,缠枝菊与折枝菊则多用于小件瓷器。

印花部分留白,以花朵为印花,青花和枝叶搭配描绘。

青花瓷纹样的早期制作方法就是这种典型的青花和花的搭配运用,总结起来分为:
首先,白地彩绘装饰形式,即图案花纹是用青花料描绘出来;其次,青花拔白装饰形式,以青料作地或辅助花纹,主题图案花纹是以露白瓷部分呈现;再次,附加装饰形式,少数元青花也有采用镂雕及堆贴图案装饰。

现在武汉博物馆收藏的四爱图梅瓶(图1),是元代青花瓷装饰人物故事图案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器物。

2006年钟祥市都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小口外撇,短颈丰肩,胎白体重,施白釉,上绘青花纹饰,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

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
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造型挺秀、俏丽。

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元代的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个篇章,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它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以及草原游牧民俗与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装饰纹样,加之数量的稀少,仅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