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合集下载

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办好教师教育

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办好教师教育
档 等 形 式 , 泛 听取 了 高 校 领 导 、 层 干 部 、 师 、 广 中 教
具 有 许 多 潜 在 优 势 : 是 学 科 门类 多 , 育 资 源 丰 一 教 富 , 利 于 提 高 师 范 生 的综 合 素 质 ; 是 综 合 性 大 有 二
学 学 术 水 平 高 , 利 于 提 高 师 范 生 的研 究 能 力 和 有
有许 多潜在 的优 势 , 目前存 在认 识 不足 、 但 专业 化 特 点 有 所 削 弱 、 程 结 构 不 够合 理 、 养 模 式单 一 等 问题 。 课 培 文章 就 此提 出对策 与 建议 : 高综合 性 大 学对 举 办教 师教 育的认 识 、 提 理顺 教 师教 育 的校 内管理 体 制 , 索 具有 探 综合 性 大 学优 势 的 专业 化 师 资培 养培 训模 式 , 养“ 培 适销 对路 ” 育人 才 , 教 完善 教 师教 育 有 关制 度和 政 策等 。
3 江苏 南 教 2
20 0 2年 关 心 师 范 了 ”。 有 些 中 学 校 再
有些举 办教 师教 育 的高校 对 教师 教 育认 识 不 足 , 重 视 不 够 。这 些 学 校 的兴 奋 点 往 往 集 中在 每 年 发 表 多少论 文 , 设 多少重 点 学科 、 点 实验 室 , 建 重 有
多 少博 士 点 、 士 点 , 校 在 全 国综 合 排 名 上 。认 硕 学
前 迫 切 需 要 讨 论 的新 课 题 。 2 01年 l 月 至 2 0 年 1月 , 苏 省 教 育 厅 0 0 02 江

当前 江 苏 综 合 性 大 学 举 办
教 师 教 育存 在 的 突 出 问题 1 对 教 师教 育认 识 不足 , 视 不 够 . 重

地方综合性学院发展教师教育的思考

地方综合性学院发展教师教育的思考

的培养培训工 作 , 是推 进地 方基 础 教育 改 革与 发展
[ 收稿 日期]0 6 0 — 0 20 — 5 2 [ 作者简介] 麦茂生(9 9 , 壮族, 16 一) 男, 广西贺州人 , 主要从事教师教育 、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 基金项 目】 广西教 育科 学“ 十一五” 规划重点立项课 题( 桂救科[ 0 64号 , 20 3 编号 :0 6 6 ) 20 / 6 3
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 国高等教育结 构性调 整 中, 在我 在高等教 育资 源 重组 与 师 范教 育 体 制改 革 的基 础
上, 以地方 师范院 校 ( 绝大 多数 是师 范专 科学 校 ) 为
传统 的教师教 育定 位及 所具有 的 特 色与优 势 , 而是 如何 以观念创新为 先导 , 以制度创新 为保 障 , 整师 重
范院校的资源 , 过强 化办学 观 念和 办学 目标 的综 通
主体组 建升格 为综合 性本 科 院校 ( 文定 义为 地方 本 综合性学院 )成为全 国各地 高等教 育管理体 制改革 ,
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 并有进一 步发展 的势头 , 如在 广
西现有 l 所本 科 院校 中 , 9 就有 新升 格 的河 池学 院 、 贺州学 院 、 百色学 院 、 州学 院 、 州学 院 等 5所地 钦 梧
途径 。
、地 方综合性学院发展教源自教 育十分 必要 2 从服务地 方基础教育来 看 。地方综 合性 学 院 、 其前身为师 范院校 , 长期肩 负着 地 方基 础 教育 师 资
当前 , 国师 范 院校 向综 合性大 学 ( 院 ) 型 我 学 转 已是大势所趋 , 也是现 代教 师教 育 发展 的 客观 要 这
合性 , 把学校 的办学水平提 高到一个更 高 的层次 , 进

我国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存在问题及策略思考

我国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存在问题及策略思考

我国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存在问题及策略思考摘要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高等教育深化体制改革的自然趋势,它符合教师教育的要求,但它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不可避免的存在种种缺陷,学术性和示范性难以兼顾,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缺少职前与职后一体化建构,教育专业与非教育专业缺乏双向交流,综合大学与示范大学缺乏合作等问题,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以坚持有条件的逐步推进,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使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师范院校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师范院校校办教师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为了谋求自身进一步的发展,很多师范类院校开始向非师范领域扩张。

90年代末,大多数重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占总专业人数的50%左右,这说明原有的师范院校在向综合型发展。

因此,我国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初步形成一种大的氛围,应该说是大势所趋。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教育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

”在此之际,一些名牌大学开始主动向教师教育靠拢,或是开办教师教育,或是开展教师在职教育。

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于2000年开始正式挂牌,厦门大学于2001年开始招收“3+1”模式的师范生,清华大学与同年开办校长职业研修中心。

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的热情不断高涨。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以“教师教育”代替了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概念,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学院为主体,其它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

这一文件进一步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支持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不仅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综合性大学本身也高度重视。

2004年12月7日—9日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会在扬州大学召开首届年会,与会代表充分讨论了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问题与对策,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有深远的意义。

综合性大学如何办好师范教育

综合性大学如何办好师范教育

综合性大学如何办好师范教育1. 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这个背景下,师范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的主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综合性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师范生。

当前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

有必要对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改进和完善师范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1.1 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师范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教师的教育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各国就有了培养教师的制度,师范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一些教会学校开始设立师范班,培养未来的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师范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发展。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成立,师范教育正式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师范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政府大力支持师范教育,全国各地纷纷设立师范学院和专科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量基础教育师资,为新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师范教育进行了深化改革。

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师范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师范院校的建设,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我国师范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教师。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对师范教育进行了全面升级。

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投入,提高师范生的待遇;另一方面,推进师范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

师范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利与弊

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利与弊

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利与弊作者:何小敏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2期摘要: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始走综合化发展道路,开展新一轮的转型。

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综合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

本文通过具体的数据对广东省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考察各个院校的综合化发展程度,并比较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对师范院校谋求综合化发展现象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其利与弊。

关键词: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利与弊Abstract: In the 1990s,Chinese Higher Teacher’s Institutes began to walk the road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once again started the new transition. After more than 20-year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duced some results. However, it also encountered lots of difficulties and issu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Higher Teacher’s Institutes through specific data, inspect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institutes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institutes. On this basis, discuss the phenomenon of Higher Teacher's Institutes seek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Keywords:Higher Teacher’s Institut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越发受到人们关注,其地位也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

综合性大学设师范教育对传统师范院校有影响吗_师范教育类是什么意思

综合性大学设师范教育对传统师范院校有影响吗_师范教育类是什么意思

综合性大学设师范教育对传统师范院校有影响吗_师范教育类是什么意思师范类教育专业在传统的师范类学校有,在一些综合类的院校中也有,所以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大家都会比较纠结选择哪种院校的师范类专业,这种环境下,综合性大学对传统师范院校会有影响吗?综合性大学设师范教育对传统师范院校有影响吗有人说这个会产生冲击,因为综合性院校如果开设师范专业后,可能有一些原来准备报考其他师范性院校的学生可能就会选择到综合性院校去读书。

这个不是一个冲击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竞争的问题,促进差异化办学的问题。

如果说综合性院校开办师范专业,然后有更多的学生去选择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也会带动整体的社会对师范专业的认识,更多留学的人才报考师范专业,还有促进其他的学生选择师范专业。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事情,而不是说对传统的师范教育会产生一种冲击。

当然,传统师范院校可能也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思考怎么样办好学?来寻找自己的办学特色,那这个实际上是对传统师范教育办学来讲,应该产生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师范教育类指什么师范教育类专业是指高校中师范类专业中的教育相关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师范类高校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外语、政治、体育等与中小学教育科目相关的称为师范类教育,二是指师范类高校中的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及专业。

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

师范类专业:师范类,泛指一类高校,而不是具体指某些专业。

具体说,过去师范类高校中的所有专业均可算为师范类专业,包括不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心理,教育学等专业。

现在,很多师范类高校改为综合类高校了。

因此习惯上将师范类高校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外语、政治、体育等与中小学教育科目相关的称为师范类教育。

同样,将中小学教育的科研基础性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也称为师范类专业。

教育学类专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应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教育有浓厚的兴趣。

高师院校综合化后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师院校综合化后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师院校综合化后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高师院校综合化后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高等教育的曲高和发展,我国高师院校也逐渐展现出了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一些高师院校将原有的师范生专业合并到了综合类专业之中,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一、教育教学模式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应该有所改变,但是现有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仍然十分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师生关系缺乏互动。

由于师范生本身的特殊性,更应该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多样化探索。

建议:高校应该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创新,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在师范生培养中非常重要,但是许多高师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得不太充分,教育教学模式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

这种模式的教学并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师范生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缺乏行动能力和实践经验。

建议: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桥连知识与实践,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无法满足需求由于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许多高校使用的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内容过于教科书化,与现实实践无法接轨,缺乏创意和创新。

建议:高校应该加强教材建设,从师范生实际出发,编写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涉及到真实的教学场景和实际要求,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欠缺适度的评估制度评估制度是激励师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但是,现有的师范生教育评估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估为主,评估标准单一,缺乏综合性,导致师生在学习中过度以成绩为目的,忽视其他教学活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建议:高校应提倡多元化的评估方式,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和努力,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今天的高师院校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一、问题的提出然而这些学院近期因忙于从专科向本科、从单科向综合型的双重转型与实质性合并,可能疏于考虑或无暇顾及,故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问题的探讨,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前瞻性。

二、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比较优势自从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允许综合性大学或非师范类高校介入教师培养工作以后,便正式奏响了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史上第二次、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师范高校尤其综合性大学进军师范教育的号角,师范院校垄断教师教育的局面正在被彻底打破。

(一)与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比较优势1.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发展模式比较,其突出优势是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为稳固。

综合性大学眼下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其学术品位的提升、学科融合与交叉、产学研的一体化,来全面推进其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进程,至于其原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则往往成为改制的对象。

我国百年师范教育历程中悬而未决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的争议,虽在叶澜等一些专家眼中因教师专业化提升而从理论上解决了或似乎解决了[5],但因学制问题在实践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潜在矛盾,并未因师范院校并改为综合性大学而自行化解,况且因其在综合性大学发展定位中筹码不高与前景不明朗等问题,反而有自行削弱师范性而衍生去师范化倾向。

而新升格本科综合性学院,因其中坚力量是以师专为主体的(20多所中有一所专科师范教育机构的20所,有两所以上师专、教院或中师参与合并的15所),故其近期本科专业大多以师范见长,如皖西学院已有的14个本科专业中师范类占10个之多,故其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筹码与实际地位远高于综合性大学,其发展师范教育的连续性较好。

2.与综合性大学外延式师范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其突出优势在于有长期举办师范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师范教育资源。

由于绝大多数综合性学院在合并前已有多年成功举办师范专科、地区教院或中师的经验,使得它们与外延式发展模式比,近期在发展师范教育的师资、教育实习见习基地、课程设置、师范情感、毕业生就业渠道、师范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师范教育资源积淀较为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试析我国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

试析我国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

第三 ,师范院校在制度和组织上有一套可资借鉴 的东西。由于师范院校的服务面 向比较单一 ,在其发 展的若干年里 ,形成 了一 整套 的师范教育 的规 章制 度。这些制度有些是与高等教育相一致的,有些是师 范教育 自身所特有的。尤其是在教学组织和制度建设 方 面 ,师范 院校 有着 成熟 的 经验 。 比如教 研 制 度 ,实 习制度等。此外还有师范教育 的文化氛 围,特有的思 维模式,特有的专业思想教育 的模式等等。这也是师 范院校开展教师教育的优势。
育 中的优势和不足。


师范院校 的优势
在我国 ,师范教育举办 的历史 已经 有一百多 年。 在这期间,师范院校经历 了从独立 、封 闭的师范教育 到定 向师范教育的发展 ,也经历 了从定 向师范教育 向 开放师范教育过渡的时期 。在几经发展变化 的过程 中 师范院校与时俱进 ,不断改 革 ,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成为师范院校在进行教师教育 中的优势 ,主
师范 院校 实 现 了或正 在实 现 着 从封 闭 的 、定 向 的师 范
第二 ,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 比较熟悉 。师范教育 的服务面向是基础教育 ,教师教育 的服务 面向也是基 础教育。共同的服务面向使得师范性 院校转 向教师教 育比较容易 。师范院校在 自己的成长发展过程 中一直 与基础教育保 持密切 的联 系 ,不论 从教 学计划 的制
第 3期
相应的专业来培养相应 的师 资。同样 ,基础教育需要 什么样 的师资 ,它就要求师范院校设置相应的专业进 行培养。尽管从 2 O世纪 8 O年代 以来 ,许 多师范院校 都先后设置了一些非师范专业 ,但是 ,在学科专业结 构及其 内涵方面都显得单一和单薄 ,不 能很好地适应 基础 教育 改革 对教 师教 育提 出的新 的要求 。 第二,师范教育所显示的学术性与综合性院校相 比不高 。师范院校 的学术性不高 ,并不是其本身的属 性所致 ,而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 的师资的属性 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所致。长期 以来人们普遍认 为中学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摘要】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具有提供多样化师资力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增强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声誉的优势。

面临学院文化与教育理念融合难度、师资队伍建设困难以及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等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综合性学院可以加强教师培训、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以及建立校际合作机制。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在优势和挑战中不断探索创新,以提升教育品质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综合性学院、师范教育、优势、挑战、多样化师资、教师专业素养、学科建设、学术声誉、学院文化、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发展方向、策略。

1. 引言1.1 定义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概念学院发展师范教育是指在综合性学院内开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范教育工作。

通过培养具有教育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优秀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教育人才。

学院发展师范教育旨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院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声誉的提升。

通过教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径,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是对学院内部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对社会教育需求的积极响应和贡献。

通过建设和完善师范教育体系,学院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学院的资源和优势,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院的学术水平。

通过深入分析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优势和挑战,可以为学院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加深对师范教育改革的认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状况,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为推动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摘要】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具有潜在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包括能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吸引优质师资力量等。

挑战也是存在的,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专业认可不足、学科交叉融合难度大、学生招生困难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建议综合性学院在发展师范教育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资源投入、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促进学科融合合作、开展针对性的学生招生活动,从而提升师范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整体而言,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既面临挑战,又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综合性学院,师范教育,潜在优势,挑战,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专业认可,学科交叉融合,学生招生,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综合性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展师范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面临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范教育的角色和地位也变得越发重要。

综合性学院作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机构,其发展师范教育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优秀教师的需求,还可以提升学院整体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在于其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资源多样、专业认可程度高、学科交叉融合度强、学生招生基础稳固等方面具有优势。

与此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短缺、专业认可度不高、学科交叉融合难度大、学生招生面临竞争加剧等挑战。

如何充分发挥综合性学院的优势,同时有效解决所面临的挑战,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通过对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指导学院更好地规划和布局师范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能为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一、师资力量:综合性学院通常拥有跨学科的优秀师资力量,可以为师范教育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这些教师在各自的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师范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综合性学院逐渐开始关注并发展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潜在优势1. 资源整合优势综合性学院作为一个集文、理、工、管、法、教育等多个学科优势于一体的学院,拥有丰富的师资和专业资源。

这使得综合性学院在开展师范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优势,为师范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培养方案。

2. 实践教学优势综合性学院通常有较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这为师范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此外,综合性学院还可以与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高校合作,为师范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合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 培养多元化人才的优势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可以培养更多多元化的人才。

由于综合性学院拥有多个学科专业,培养的师范生可以具备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这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挑战和应对策略1.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挑战综合性学院在发展师范教育时,可能面临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挑战。

师范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保障教育质量。

针对这一挑战,综合性学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有师范教育经验和背景的教师参与师范课程的教学;积极引进优秀的师范教育专家,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

2. 市场竞争压力挑战现今师范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综合性学院在发展师范教育时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压力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综合性学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强化师范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与其他高校的师范教育进行差异化竞争;加强与学校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合作,共同为师范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探讨师范学院2023年工作总结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探讨师范学院2023年工作总结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探讨师范学院2023年工作总结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1.教育改革的压力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探索发展的主要方向,教育部门也一直在推进教育改革,至2023年,教育改革将对师范学院提出更高的要求。

师范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应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来进行调整和改进,并且不断吸收新技术的运用和创新方法的引入,这将大大挑战师范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已打破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认知,对教学使用的新技术和新环境进行了探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要求教学培训将“学生视角”置于把重心,以创造更多对学生感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这将使教育教学的模式更加灵活、形式更丰富,坚持学生中心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挑战也更大了。

3.竞争加剧到2023年,人才质量与数量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师范生对求职市场的期望值将会逐年提升,雇主从师范生中寻找并雇佣最佳教育人才,师范学院将要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稳定且有竞争力的人才,使学生从师范学院中走出来后更加胜任就业市场中的职位,因而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数量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二、机遇1.课程资源的合理化2023年,“在线教育”将更加流行,雇主的人才培养需求将出现一些变化。

师范学院将拥有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对多元化教材和课程的需求,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创新路径、增加专业多样性、提供教育教学培训、提高学生的人才才能和就业竞争力等,以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并获得更多机遇。

2.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在教育方面也不例外。

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教育领域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因此,师范学院可以把最新技术与成果应用于教育和培训,为学生创造全面的发展机会,并通过技术发展打入教育市场,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3.全球化的合作师范学院可以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获得更多全球创新和知识,比如许多富有经验和知识的学者都在进行教育研究,这些学者与学生展开合作,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开设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及如何更高的获取就业机会等问题,这也是一项不容错过的机遇。

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优势

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优势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优势
优势之二,是综合大学的多学科性。

多学科性是综合大学的重要特征。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新一轮院系调整,通过院校合并与重组,综合大学开始走向真正的综合,大多囊括了文、理、工、农、财、管、医等主要学科门类。

这种较高水平上的多学科性,对师范教育的意义是双重的。

一方面,它有利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要我们承认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某科知识而是塑造一个完整的心灵,那么我们对未来教师知识面和视野的拓宽再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

另一方面,在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师范教育,也是培养多样化的师资、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需要的重要途径。

地方性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利弊分析

地方性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利弊分析

An Analysis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Loc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o Have
Normal Education
作者: 杨茜[1];陶志琼[2];陈传锋[1]
作者机构: [1]宁波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宁波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出版物刊名: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8-41页
主题词: 地方性综合大学;师范教育;教师专业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体制的不断优化,高等师范教育为适应自我生存和发展,也经历着多次转型的尝试。

近年来,许多地方性综合大学也开始涉足于师范教育,相继建立起了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

纵观这些年来地方性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实践,一些问题已经日益突显出来,如师范教育在这类大学边缘化、教师专业性弱化、师范教育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不协调等。

面对这些问题,该类师范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既事关这类地方性综合大学师范教育近期的生存与发展大计,又事关我国师范教育的百年转型与健康发展。

机遇与挑战: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SWOT态势分析

机遇与挑战: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SWOT态势分析

机遇与挑战: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SWOT态势分析^p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p :当前,综合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

该项改革符合教师教育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但我们应该看到,当前的教师教育在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制定教师教育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可采用SWOT态势分析^p 法来综合分析^p 该项改革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然后可以结合优势和机遇,提出S-O(开拓型)发展策略;对比劣势和机会,提出W-O(争取型)发展策略;分析^p 优势和威胁,提出S-T(竞争型)发展策略;针对劣势和威胁,提出W-T (合作型)发展策略。

【关键词】:^p :综合大学;教师教育;SWOT分析^p中图分类号:G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__)03-0136-07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传统的师范教育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都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有鉴于此,欧洲教师联合会的教育专家们,于1991年率先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理念,倡导综合大学应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

进入21世纪之后,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更是备受关注,可以说,它是世界各国大学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美国大学的教师教育基本上形成了学科背景“综合化”、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课程内容“实践化”的培养模式,如阿诺顿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都强调“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密歇根州立大学基于课程整合的取向,提出了“一体化教师教育”;芝加哥大学不再设立教育学院,而是将教师培养基地拓展到更加广阔的空间,等等。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也开始研究如何在非师范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问题,王长乐的《综合大学教师教育》、郑东辉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等都是较早研究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文章。

“综合大学办师范”,新趋势折射新需求

“综合大学办师范”,新趋势折射新需求

“综合大学办师范”,新趋势折射新需求最近,江苏省内的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师范类学院,综合性大学开启师范教育成为一种新趋势。

而十多年前,高校其实曾经掀起一股“去师范化”的潮流。

综合性大学为何相继兴办师范教育?“兴学之本,唯有师范。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各类教育的基础,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民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水平。

从现实需求来看,综合性大学兴办师范教育也十分必要。

一方面,现阶段师范院校资源较分散、高水平大学参与不足,教师教育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不少师范院校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或者向综合性高校转型改名,一些招生规模较少、办学效益不好的专业甚至被停招,师范教育面临被“边缘化”的隐忧。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仅有2所师范大学和3所综合性院校承担本科师范生培养工作,难以满足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人才的需求仍然旺盛。

随着“全面二孩”来临,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迎来入园高峰。

数据表明,2021年当年学前教育阶段的适龄幼儿将增加1500万人左右,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

再如,农村教育合格师资不足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全国1000多万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还占不到一半。

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兴办师范教育,能从数量和质量上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更多优质师资保障。

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

实际上,综合性大学成立师范学院,并非“再起炉灶”。

已经先行的三所江苏高校,或有着深厚的师范教育背景,或在师范教育领域耕耘多年。

当然,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教育不能照搬师范院校的办学模式。

而要结合综合性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在人才培养上打破跨学科、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之间的壁垒,将学科交叉优势更好地体现在师范专业教育上,培养出更多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范人才。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规划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规划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性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责任。

然而,综合性大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存在不足之处,教育发展亟需制定一套可行的规划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二、教师教育发展现状1. 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综合性大学教师队伍中缺乏具备深造经历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2. 教师教育理念偏重理论知识传授: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3. 教师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的教师培训主要以临时性研讨会和岗位培训为主,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培训机制。

三、发展目标1. 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培养一支具备学科知识深度和广度、熟悉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教师队伍。

2. 培养专业发展教师: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

3.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引导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四、推进策略1. 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建立系统的教师培养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养机会,包括国内外学术交流、深造和研修等。

2. 强化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

3.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国际交流1. 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和学术合作项目。

2. 培养国际化视野: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学者项目等,提升其国际化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

六、改善教师待遇1. 调整薪酬制度:根据教师的学术成果、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等,合理调整薪酬待遇,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2. 提供福利保障:建立健全的教师福利制度,提供医疗保险、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改善教师的生活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在高教资源重组与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新型的本科普通高校类型——综合性学院,如皖西学院、嘉兴学院、宜春学院、淄博学院、襄樊学院、惠州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宜宾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大理学院、昌吉学院等20余所[1],它们既不同于老牌有很高知名度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综合大学,也不同于有行业背景特色的师范学院、工业学院、医学院、艺体学院等,它们中除嘉兴学院等极少数外,绝大多数(约20所)是以师专为主再联合其它教院、高专、电大、职大等合并升格而成,故在新型综合性学院背景下师范教育如何定位与发展,在新形势下它们发展师范教育有哪些潜在优势与机遇,又将遇到何种挑战与制约,这些问题都摆在这些近年来新成立的本科综合性学院的决策者面前。

其师范教育何去何从,既事关这些学院近期的生存与发展大计,又事关我国师范教育的百年转型与健康发展。

然而这些学院近期因忙于从专科向本科、从单科向综合型的双重转型与实质性合并,可能疏于考虑或无暇顾及,故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问题的探讨,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前瞻性。

二、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比较优势自从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允许综合性大学或非师范类高校介入教师培养工作以后,便正式奏响了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史上第二次、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师范高校尤其综合性大学进军师范教育的号角,师范院校垄断教师教育的局面正在被彻底打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目前为止的综合性大学介入师范教育,不外内涵式与外延式两大类三种现存、两种可能模式。

内涵式即原有师范院校通过自然并入或扩张为综合性大学所致,具体有两种模式。

其一是通过“去师范化”所致,即在高校体制改革中由独立设置的高师院校参与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如扬州大学、宁波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等;其二是通过“非师范化”所致,即在独立设置的高师院校基础上通过扩设非师范专业或兼并其它非师范院校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如在原江苏师院基础上发展而成又新近将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并入的苏州大学。

这两种模式也许预示着未来一二十年内我国高师院校结构性调整的可能走向。

外延式主要通过“增师范化”途径所致,即在本无师范传统基础上,依托综合性学术实力,通过外延式扩张所致。

其主要模式是综合性大学新设实体型教师教育机构(如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成立便是其典型。

其第二种可能的模式是虚体型教育科研院所增设实质性师范课程;其第三种可能的模式是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合作的4+1或4+2模式,前者解决学术性课程,后者负责师范性课程。

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二战后五十多年的三个阶段的师范发展经验便很有借鉴意义。

目前台湾共有师资培养机构47所,其中高师院校12所,设有教育学院、系所的大学5所,开设教育学课程的院校30所。

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许作为一个区域个案正预示着我国大陆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

1949年至1967年为第一阶段,采取渐进的方式取消中师,从1960年至1967年将中师全部改制为师专,成立两所师院(即“省立”高雄师院、彰化教院)、一所师大即“省立”台湾师大;1968年至1988年为第二阶段,将所有师专升格为师院,即将“国立”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屏东、台东、花莲八所师专及台北市立师专改制为“省立”师院,同时将台湾师大改为“国立”,将两所师院改为“国立”高雄师大与彰化师大;第三阶段为****至1994年直至现在以后,除台北师院外的八所师院由“省立”改隶“国立”[3],1994年出台《师资培育法》后取消师范概念,将三所师大全部改为综合性大学。

[4](一)与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比较优势1.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与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师范发展模式比较,其突出优势是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为稳固。

综合性大学眼下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其学术品位的提升、学科融合与交叉、产学研的一体化,来全面推进其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进程,至于其原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则往往成为改制的对象。

我国百年师范教育历程中悬而未决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的争议,虽在叶澜等一些专家眼中因教师专业化提升而从理论上解决了或似乎解决了”[5],但因学制问题在实践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潜在矛盾,并未因师范院校并改为综合性大学而自行化解,况且因其在综合性大学发展定位中筹码不高与前景不明朗等问题,反而有自行削弱师范性而衍生“去师范化”倾向。

而新升格本科综合性学院,因其中坚力量是以师专为主体的(20多所中有一所专科师范教育机构的20所,有两所以上师专、教院或中师参与合并的15所),故其近期本科专业大多以师范见长,如皖西学院已有的14个本科专业中师范类占10个之多,故其中近期师范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筹码与实际地位远高于综合性大学,其发展师范教育的连续性较好。

2.与综合性大学外延式师范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其突出优势在于有长期举办师范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师范教育资源。

由于绝大多数综合性学院在合并前已有多年成功举办师范专科、地区教院或中师的经验,使得它们与外延式发展模式比,近期在发展师范教育的师资、教育实习见习基地、课程设置、师范情感、毕业生就业渠道、师范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师范教育资源积淀较为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而非师范院校原来虽有高教所(室)或教科所(室)之类机构,其中除少数教育类研究生培养机构外,大多数是面向本校的大学教学研究机构,且在近年高校内部机构调整中已“上浮”为大学“发展规划处”或“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职能部门,或“下沉”到人文社科学院或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所属机构问,不少已名存实亡。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并非本科生教学机构,故其近期与中小学教学的对接尚有一定先天不足。

3.与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共同比较优势与内涵式或外延式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相比较而言,综合性学院的突出优势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优势。

综合性大学介入师范教育后,其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高中或高中后教育层次所需师资,故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乃至师范学院在高中教师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而综合性学院若将师范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锁定在本科层次初中教师乃至小学教师(主要指本科初教专业),则既能将其原有专科师范教育优势淋漓尽致地予以延伸与拓展,又能避免与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名牌师院正面交火,而是填补其空白,同时在与师范专科的较量中以其综合性学术背景与本科层次取胜,这也许是一石三鸟的人才定位战略。

(二)与现有师范院校的比较优势由单一封闭式师范教育向多元开放式师范教育转型乃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师范教育的普遍趋势,尽管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仍是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定向型”,但自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院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后,传统封闭式定向师范院校所受到的冲击、压力乃至于师范地位的有所动摇乃是不争的事实。

故与这些师范院校比,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近期现实或中长期潜在优势在于:1.走上一条通向师范教育发展趋势的捷径,中长期无转型、转制的生存危机感由于普及义务教育与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较旺盛的需求,近期本科师范院校虽较农林、地矿等学院稳定,但随着师范体制从相对封闭到最终走向开放,国外师范教育所历经的从中师→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的三步曲,其在中国的复演只是政策调整与时间先后问题。

故高等师范院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便面临着是继续高举师范大旗,还是准备转制转型为社区学院(师专)、文理学院(师院)、综合性大学(师大),乃至有被就近合并重组到有关综合性大学的可能,这就使得其中长期发展定位上的难度与不可预测性要远胜于早已实质性转型的综合性学院。

师范这面“红旗”究竟能扛多久,专家调研的结果是一二十年左右。

据华中师大周洪宇教授的调查,40%的师范圈内人士自认为封闭型师范教育只能继续维持十年,主张五年、十五年、二十年及其以上者分占12.5%、15.7%、31.2%[7]。

故综合性学院近期虽因本科升格与转型有此步履维艰,其学术性与师范性可能也暂时逊于本科师院,但由于其发展师范教育符合国际师范教育走向,也超前代表着国内师范教育改革方向与潮流,故只要其通过机制创新与励精图治,其中长期定位与发展优势足以弥补其近期比较本科师院的相对弱势,至少是略胜一筹。

2.师资训练上潜在的综合性学术背景一是学院发展定位上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本身的综合性,只要人才培养机制配套有序,完全有可能比单一师范院校更能确保师资培养学术背景的综合性与学术生态的多样性;二是有综合性大学内涵式发展师范教育的经验可资借鉴。

3.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相对优势由于综合性学院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师专、教院携手或再联合其它学校合并升格的,有些当地无教院的师专也兼顾了教师职后教育,这从体制上实现了区域性教师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合理配置,较好地打通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森严壁垒,确保了职前开发与职后提高的有序衔接,将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终身化与一体化。

4.本科人才定位上的相对优势综合性学院师范人才定位主要为综合性初中教师,同时向本科小学教师或农村完中教师两头延伸。

其一,在学历层次与学校声誉上比师专有优势,而与主要培养高中教师的师范大学与老牌师院比,也有了本科师范人才定位上的细分市场优势。

其二,与同是培养本科初中教师的师院比,将以其综合性学术背景与学科优势取胜,这有可能克服独立设置的师院在师范人才知识结构、学术生态上的单一化倾向。

5.本科师范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上的优势综合性学院虽面临从专科向本科、从原有单科性向综合性的双重角色转型,但从另一角度看,也许预示着机制创新的契机动力与压力。

老牌师范大学、师范学院虽有数十年苦心经营1 2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