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计算公式
简便计算公式大全
简便计算公式大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有时候需要用到复杂的公式,有时候则只需要简单的计算。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简便计算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各种计算。
一、基本运算。
1. 加法,a + b = c。
2. 减法,a b = c。
3. 乘法,a × b = c。
4. 除法,a ÷ b = c。
二、百分数计算。
1. 百分数转化为小数,百分数÷ 100 = 小数。
2. 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小数× 100% = 百分数。
3. 计算百分数,已知部分÷总数× 100% = 百分数。
三、平均数计算。
1. 平均数计算公式,(数1 + 数2 + … + 数n) ÷ n = 平均数。
四、面积和体积计算。
1. 长方形面积计算,长×宽 = 面积。
2. 正方形面积计算,边长×边长 = 面积。
3. 圆形面积计算,π×半径×半径 = 面积。
4. 三角形面积计算,底×高÷ 2 = 面积。
5. 立方体体积计算,长×宽×高 = 体积。
6. 圆柱体积计算,π×半径×半径×高 = 体积。
7. 圆锥体积计算,π×半径×半径×高÷ 3 = 体积。
五、利息计算。
1. 简单利息计算,本金×利率×时间 = 利息。
2. 复利计算,复利 = 本金× (1 + 利率) ^ 年数本金。
六、代数式计算。
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c。
2. 二元一次方程组,{ax + by = c {dx + ey = f。
3.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
七、三角函数计算。
1. 正弦函数计算,sinθ = 对边÷斜边。
2. 余弦函数计算,cosθ = 邻边÷斜边。
大工 小工计算公式
大工小工计算公式
大工小工计算公式是指在建筑行业中,计算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所使用的公式。
它是建筑工程领域中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之一,也是衡量建筑工程质量和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工小工计算公式:
1. 垫层厚度计算公式:垫层厚度=(地基承载力-设计荷载)/沙土重度
2. 设备重量计算公式:设备重量=(设备长度×设备宽度×设备高度)×材料密度
3. 水泥用量计算公式:水泥用量=混凝土体积×水泥用量比
4. 钢筋用量计算公式:钢筋用量=混凝土截面积×钢筋配筋率
5. 砂浆用量计算公式:砂浆用量=砖块数量×砂浆配合比
6. 装修材料用量计算公式:装修材料用量=(房间面积+墙面面积)×每平米用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大工小工计算公式,建筑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 1 -。
各种计算公式【范本模板】
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
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
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2π(d÷2)h=2π(C÷2÷π) +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 ×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公式大全
计算公式大全在数学领域中,计算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一、基本运算公式。
1. 加法公式,a + b = b + a。
2. 减法公式,a b ≠ b a。
3. 乘法公式,a × b = b × a。
4. 除法公式,a ÷ b ≠ b ÷ a。
二、代数运算公式。
1. 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
2. 平方差公式,a² b² = (a + b)(a b)。
3.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 ×底×高。
4.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b² 4ac)) / 2a。
三、几何运算公式。
1.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
2.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3. 矩形的面积公式,S = 长×宽。
4.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底×高。
四、概率统计公式。
1. 概率公式,P(A) = n(A) / n(S)。
2. 期望公式,E(X) = Σ(x p(x))。
3. 方差公式,Var(X) = E(X²) (E(X))²。
4. 标准差公式,σ = √Var(X)。
五、微积分公式。
1. 导数公式,f'(x) = lim(h→0)[f(x + h) f(x)] / h。
2. 积分公式,∫f(x)dx = F(x) + C。
3. 泰勒展开公式,f(x) = f(a) + f'(a)(x a) + f''(a)(x a)²/2! + ...六、物理学公式。
1. 力的计算公式,F = m a。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
主生产计划量 计算公式
主生产计划量计算公式一、根据预测需求和实际订单计算(适用于既有预测又有订单的情况)1. 基本公式。
- 主生产计划量 = 预测量 - 实际订单量(当预测量大于实际订单量时)- 主生产计划量 = 实际订单量 - 预测量(当实际订单量大于预测量时)例如,某产品预测销售量为100件,实际接到的订单量为80件,则主生产计划量= 100 - 80 = 20件(按预测生产的部分)。
如果实际接到的订单量为120件,则主生产计划量=120 - 100 = 20件(按订单追加生产的部分)。
2. 考虑安全库存的情况。
- 当预测量大于实际订单量时:- 主生产计划量 = 预测量 - 实际订单量+安全库存(如果计算结果小于0,则主生产计划量为0,安全库存不动用)- 当实际订单量大于预测量时:- 主生产计划量 = 实际订单量 - 预测量+安全库存(如果计算结果小于安全库存,则按安全库存补足)假设安全库存设定为10件,产品预测销售量为90件,实际接到订单量为70件,则主生产计划量=90 - 70+10 = 30件。
如果实际接到订单量为110件,预测量为90件,主生产计划量 = 110 - 90+10 = 30件(安全库存正常维持,按订单追加生产)。
二、基于物料需求计划(MRP)倒推主生产计划量(在物料供应有限制的情况下)1. 已知物料可用量和单位产品物料消耗定额。
- 首先计算可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可生产产品数量 = 物料可用量÷单位产品物料消耗定额。
- 然后根据市场需求(订单量或预测需求)确定主生产计划量。
如果可生产产品数量大于市场需求,则主生产计划量 = 市场需求;如果可生产产品数量小于市场需求,则主生产计划量 = 可生产产品数量。
例如,某种物料可用量为500千克,单位产品对该物料的消耗定额为5千克/件,市场预测需求为100件。
可生产产品数量 = 500÷5 = 100件,此时主生产计划量 = 100件(因为可生产数量等于市场需求)。
工资表自动计算公式
工资表自动计算公式
x
一、工资表自动计算公式
1、基本工资计算公式
B=M*(1+A/100)
其中:B为基本工资,M为基本工资系数,A为岗位系数
2、绩效工资计算公式
P=J*M*(1+A/100)
其中:P为绩效工资,J为绩效系数,M为基本工资系数,A为岗位系数
3、岗位津贴计算公式
R=S*M*(1+A/100)
其中:R为岗位津贴,S为岗位津贴系数,M为基本工资系数,A 为岗位系数
4、出勤工资计算公式
W=K*M*(1+A/100)
其中:W为出勤工资,K为出勤系数,M为基本工资系数,A为岗位系数
二、工资表自动计算说明
1、基本工资计算说明
基本工资的计算采用“基本工资系数*(1+岗位系数/100)”的方式计算得到,其中岗位系数固定,基本工资系数每个月可根据公司
实际情况调整。
2、绩效工资计算说明
绩效工资的计算采用“绩效系数*基本工资系数*(1+岗位系数/100)”的方式计算得到,其中绩效系数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基本工资系数每个月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岗位系数固定。
3、岗位津贴计算说明
岗位津贴的计算采用“岗位津贴系数*基本工资系数*(1+岗位系数/100)”的方式计算得到,其中岗位津贴系数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基本工资系数每个月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岗位系数固定。
4、出勤工资计算说明
出勤工资的计算采用“出勤系数*基本工资系数*(1+岗位系数/100)”的方式计算得到,其中出勤系数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基本工资系数每个月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岗位系数固定。
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水利工程是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程科学。
在水利工程设计和计算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很多,包括流量计算公式、水头计算公式、堤坝稳定性计算公式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利工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1.流量计算公式:(1)基本流量计算公式Q=A×V其中,Q表示流量,A表示过流面积,V表示流速。
(2)曼宁公式Q=K×A×R^1/2×S^1/2其中,Q表示流量,A表示过流面积,R表示水力半径,S表示水流坡度,K表示修正系数。
(3)流速计算公式V=Ks×R^2/3×S^1/2其中,V表示流速,R表示水力半径,S表示水流坡度,Ks表示水力坡降系数。
2.水头计算公式:(1)流态水头计算公式H=Hs+Hf+Hw+Ha其中,H表示水头,Hs表示静水头,Hf表示摩擦水头,Hw表示加速水头,Ha表示动能水头。
(2)能量平衡公式H=P×γ/(Q×g)其中,H表示水头,P表示压力,γ表示单位体积重量,Q表示流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3.堤坝稳定性计算公式:(1)滑动稳定性计算公式FS=ΣR×ΣF-ΣT×ΣN其中,FS表示稳定安全系数,ΣR表示抗力,ΣF表示作用力,ΣT表示扭矩,ΣN表示正向力。
(2)翻转稳定性计算公式MR = 0.5 × W × H^2 × sinθ其中,MR表示滑动弯矩,W表示堆坝重力作用力,H表示堆坝高度,θ表示翻转角度。
4.泵站计算公式:(1)泵站流量计算公式Q=n×H×10/η其中,Q表示泵站流量,n表示泵的数量,H表示扬程,η表示泵的效率。
(2)泵站功率计算公式P=Q×H/75其中,P表示泵站功率,Q表示泵站流量,H表示扬程。
这只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计算公式,如水力学计算公式、水位计算公式等。
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
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1.药物剂量计算药物剂量计算是医药学中最基本的计算之一,它涉及到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给药剂量。
一般来说,成人的给药剂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剂量(mg)=体重(kg)* 每千克体重需要的药物量(mg/kg)。
2.药物浓度计算药物浓度计算通常用于制备药物溶液。
给定药物的原始浓度和所需制备的目标浓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需的溶液体积:目标溶液体积(ml)=目标浓度(mg/ml)* 目标体积(ml)/ 原始浓度(mg/ml)。
3.药物溶液稀释计算在一些需要对药物溶液进行稀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所需的溶液体积:目标浓度(mg/ml)=原始浓度(mg/ml)* 原始体积(ml)/ 目标体积(ml)。
4.药物消除速率计算药物消除速率计算用于估计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和清除能力。
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药物总身体消除速率(Cl,单位为 ml/min)=药物的总体内消除速率/血药浓度。
5.药物半衰期计算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从体内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半衰期(t1/2)=0.693/消除常数(Ke)。
6.药物与受体结合亲和力计算药物与受体结合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是:亲和力常数(Kd)=药物与受体结合的反应速率常数(k2)/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解离反应速率常数(k-1)。
7.药物生物利用度计算药物生物利用度是指口服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生物利用度(F)=被吸收的药物总量/口服给药的总量。
8.药物治疗指数计算药物治疗指数是指用于衡量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治疗指数(TI)=有效剂量(ED50)/致死剂量(LD50)。
以上所列举的计算公式只是医药学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医药学涉及到的计算非常广泛,不同领域和不同问题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为了正确地进行药物计算和评估,应结合具体问题和数据,综合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计算公式和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1.四则运算公式:-加法:a+b=c-减法:a-b=c-乘法:a×b=c-除法:a÷b=c2.百分比计算方法:百分比是以100为基数的比例,常用于表示增减率、利润率等。
-百分比公式:x%=x/100-百分比增减:原值±(原值×百分比)3.求整数平方根:可以使用迭代逼近或者二分查找法来求平方根。
-迭代逼近方法:1.选取一个初始猜测值x0。
2. 通过迭代计算来逼近平方根的值: xn+1 = (xn + n/xn) / 23.当前后两次迭代值相差很小时,迭代结束,得到近似平方根值。
-二分查找法:从0到n的范围内进行二分查找,直到找到最接近n的整数平方根。
4.三角函数公式:在三角形的求解和物理计算中,三角函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正切公式:tan(A) = sin(A)/cos(A)- 反三角函数:sin^(-1)(x), cos^(-1)(x), tan^(-1)(x)等5.统计学方法:-平均值计算:给定一组数据,求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个数。
-方差计算:给定一组数据,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1-标准差计算:方差的平方根。
-百分位数计算: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后,找到对应百分位的值。
6.线性方程组解法:-直接代入法:将已知的一些变量代入其中一个方程,得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然后解此方程。
-消元法:将线性方程组转化为行阶梯矩阵,然后通过变换,使得行阶梯矩阵化为简化行阶梯矩阵,最后反向推导出各个未知数的值。
7.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a≠0)。
计算方法公式总结
计算方法公式总结计算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
它包括了各种运算和计算技巧,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
下面是对计算方法的一些常见公式的总结。
一、四则运算公式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形式,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它们有一些常见的公式和规律。
1.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加法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即:a+b+c=(a+b)+c=a+(b+c),a+b=b+a。
2.减法的逆元减法的逆元是加法,即:a-b=a+(-b)。
3.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乘法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即:a×b×c=(a×b)×c=a×(b×c),a×b=b×a。
4.除法的逆元除法的逆元是乘法,即:a÷b=a×(1/b)。
二、整数运算公式整数运算是基于四则运算的,但由于整数的特殊性,有一些独特的公式和规律。
1.绝对值的运算绝对值运算有以下公式:,a×b,=,a,×,b,a+b,≤,a,+,b,a^2-b^2,=,a-b,×,a+b。
2.整除关系整除关系有以下公式:a÷b=c(余数为0),则a=b×c。
3.整数的约数关系约数关系有以下公式:a是b的约数,当且仅当b是a的倍数,即存在整数c,使得a=b×c。
4.留数的规律留数的规律有以下公式:a÷b=c(余数为r),则a=b×c+r。
三、分数运算公式分数是整数除法的一种推广形式,有一些特殊的运算公式和技巧。
1.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有以下公式:a/b±c/d=(a×d±b×c)/(b×d)。
2.分数的乘法分数的乘法有以下公式:a/b×c/d=(a×c)/(b×d)。
3.分数的除法分数的除法有以下公式:a/b÷c/d=(a×d)/(b×c)。
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计算规则公式汇总1.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最基本的四则运算。
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加法:a+b=c-减法:a-b=c-乘法:a×b=c-除法:a÷b=c2.平方和立方公式:-平方:a²=a×a-立方:a³=a×a×a3.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数:a%=a/100-百分比:a×b%=(a×b)/1004.开方和平方根公式:-开方:√a=b-平方根:b²=a5.指数和对数公式:-指数:aⁿ=a×a×...×a(共n个a相乘)- 对数:logₐb = c,其中 a 为底数,b 为真数,c 为对数6. 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公式:用于解决形如 dy/dx = f(x)g(y) 的微分方程,可将其分离为两个变量的乘积,并且分别对两个变量积分。
7.二项式系数公式:- 二项式展开公式:(a + b)ⁿ = C(n,0)a⁰bⁿ + C(n,1)a¹bⁿ⁻¹ +C(n,2)a²bⁿ⁻² + ... + C(n,n-1)ab¹ + C(n,n)aⁿ⁰-二项式系数计算公式:C(n,k)=n!/(k!(n-k)!)8.欧拉公式:e^(iπ)+1=0,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i为虚数单位,π为圆周率。
9.斯特林公式:用于近似计算阶乘的值,n!≈√(2πn)(n/e)ⁿ10.泰勒展开公式:将函数在其中一点附近展开成无穷级数,可以用于近似计算函数的值。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计算规则公式,数学和科学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公式和规则。
这些公式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物理、化学、工程学、经济学等。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进行计算。
六年级计算公式。
六年级计算公式。
六年级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数学、科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
1. 数学公式:
- 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 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底 × 高 ÷ 2,圆的面积=π × 半径 × 半径
- 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2 × (长 + 宽),正方形的周长=4 × 边长,圆的周长=2 × π × 半径
- 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 × 宽 × 高,正方体的体积=边长 × 边长× 边长
2. 科学公式:
- 速度公式:速度=路程 ÷ 时间
-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 功率公式:功率=能量 ÷ 时间
- 密度公式:密度=质量 ÷ 体积
3. 物理公式:
- 重力公式:重力=质量 × 重力加速度
- 力的公式:力=质量 × 加速度
- 动能公式:动能=质量 × 速度 × 速度 ÷ 2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公式,六年级的学科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具
体还需要根据学习的内容来确定。
数学计算基本公式
数学计算基本公式数学计算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习中求解数学问题,还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计算公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基本数学计算公式,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一、基本四则运算公式1. 加法公式加法是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其公式为:a + b = c。
其中,a和b为加数,c为和。
2. 减法公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公式为:a - b = c。
其中,a为被减数,b为减数,c为差。
3. 乘法公式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化形式,其公式为:a × b = c。
其中,a和b为乘数,c为积。
4. 除法公式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公式为:a ÷ b = c。
其中,a为被除数,b为除数,c为商。
二、常用代数公式1.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通常表示为ax² + bx + c = 0,在代数中求解其根的公式为:x = (-b ±√(b² - 4ac)) / 2a。
2. 因式分解公式因式分解是代数中常见的运算,例如对于一个二次方程ax² + bx + c,可以通过因式分解得到两个一次方程的乘积形式。
3. 多项式乘法公式多项式乘法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两个多项式(a₀ + a₁x + a₂x² + … + anxn)和(b₀ + b₁x + b₂x² + … + bmxm)相乘,结果为(c₀ + c₁x + … + c(m+n)x(m+n)),其中c为乘积系数。
三、几何计算公式1.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和宽度计算得出,其公式为:面积 = 长 ×宽。
2. 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为:面积= πr²,其中r为半径;圆的周长公式为:周长= 2πr。
3.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一个三角形,可以使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求解,其公式为:面积 = 1/2 ×底×高。
基本工资的计算方法公式
基本工资的计算方法公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基本工资制度,是关于如何确定基本工资的制度,亦即确定基本工资的规则的总和。
其内容,主要是对基本工资的构成、等级和标准以及劳动者应得基本工资等级的确定和升级所作的具体规定。
基本工资制度的确立方式,有法定方式和非法定方式之区分。
现行基本工资制度的特征工资1、多样性。
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不同的基本工资制度。
其中,企业可自主选择基本工资制度,国家规定的示范性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国家机关必须对职员、工人分别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或岗位工资制;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必须实行等级工资加津贴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基本工资制度。
2、结构性。
岗位技能工资制、职务级别工资制等基本工资制度,都属于结构工资制,只不过各自结构不尽相同而已。
[2]3、等级性。
在各基本工资制度的结构中,都包含具有等级特点的组成部分,如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职务工资等都有相应的等级。
我国现阶段企业执行的基本工资制度主要有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1日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局令第1号)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以及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和《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的有关规定,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又称标准工资)与辅助工资(又称非标准工资)之总和,即实得工资。
员工工资怎么计算公式基本算法
员工工资怎么计算公式基本算法2、月计薪日为21.75天,比如某员工工资2500元,满勤24天,员工上班21天,则当月工资为2500/21.75*21=2413.79元;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工资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一、《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销售计算公式大全
销售计算公式大全一、基本公式。
1. 销售额 = 销售单价×销售量。
- 例如:某商品单价为10元,销售量为50件,那么销售额 = 10×50 = 500元。
2. 利润 = 销售额 - 成本。
- 这里的成本包括进货成本、运营成本(如房租、员工工资等)等。
如果某产品销售额为800元,成本为500元,利润 = 800 - 500 = 300元。
3. 成本 =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是不随销售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设备折旧、场地租金等;可变成本是随销售量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包装等。
例如,固定成本为200元,可变成本为每件3元,销售量为50件,那么可变成本 = 3×50 = 150元,总成本 = 200+150 = 350元。
4. 毛利率=(销售额 - 成本)/销售额×100%- 若销售额为1000元,成本为600元,毛利率=(1000 - 600)/1000×100% = 40%。
5. 销售利润率 = 利润/销售额×100%- 假设利润为200元,销售额为1000元,销售利润率 = 200/1000×100% = 20%。
二、与折扣相关的公式。
1. 折扣后价格 = 原价×折扣率。
- 如商品原价为200元,打8折(折扣率为0.8),折扣后价格 = 200×0.8 = 160元。
2. 销售额(含折扣)= 折扣后价格×销售量。
- 若折扣后价格为160元,销售量为30件,销售额(含折扣)=160×30 = 4800元。
三、与增长率相关的公式。
1. 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额 - 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100%- 例如,上期销售额为500元,本期销售额为600元,销售增长率=(600 - 500)/500×100% = 20%。
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
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单利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常用的单利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本金×月利率×月数=本金×日数×月利率÷30=计息积数之和×日利率积数(把逐日的金额累计为一天的金额称之积数)=本金×日数年利率÷12=月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30=日利率利息计算的常识(1)算头不算尾:活期存款利息从存入的当天一直计算到支取日的前一天为止。
如3月20日存入,3月26日支取,利息从3月20日算至3月25日止,存期为24天。
当天存当天取无利息。
(2)算头又算尾:银行内部结息(客户未清户)。
如你的活期存款银行结息日的当天是计息的。
(3)定期存款,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利息,不足一年或一个月的,折算成日息计算。
(4)活期存款利息采用积数法计算。
以每日的最后余额乘以存款日数,计算出积数,再将积数之和乘以日利率,即得利息数。
(5)计息起点: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为计息。
利息算至分位,分以下四舍五入。
(6)分段计息。
活期存款按取款日利率计息。
定期存款自动转存的,每转存一次,均按转存日的利率计算下一个存期的利息。
分段计息时,各段利息计至厘位,合计利息计至分位,分以下四舍五入。
(7)计复利。
活期存款年度结息、定期存款自动转存均将上期利息转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
正常贷款计息方法在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基本是按借款人实际用款天数×日利率计算。
个人存款利息所得需缴纳20%的利息税,这笔税银行直接在利息中扣除。
单位存款利息所得不需缴纳利息所得税。
会计计算基本公式
1、计算利息的公式(一)利率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 1.5%00,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
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二)计息起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
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二、计算利息基本方法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一)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二)计算利息的方法1、百元基数计息法。
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2、积数计息法。
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公式
基本概念
市价单:是以现价买入或卖出商品的定单。
执行此定单即建立交易头寸,买入以买入价成交,卖出以卖出价成交。
限价单:是以固定价格买入或卖出商品的定单。
在未来的价格达到或者穿越设定的价格时,执行此定单才能建立交易头寸。
止损单:用于在商品价格向无盈利方向运行时使亏损在一定值范围内。
如果价格达到或者穿越设定的价位,将执行止损单使原有建仓自动平仓。
止赢单:是商品价格达到预期水平之后进行获利了结。
如果价格达到或者穿越设定的价位,将执行止赢单使原有建仓自动平仓。
代客下单:操作员依据客户的电话委托,输入客户登录账号和电话密码后,代客户执行委托下单的交易请求。
资金流水:是自开户起账户的出入金和其他资金变动情况的明细。
报价点差:在商品价格的基础上加上该值作为客户的商品报价,分买价点差和卖价点差。
限价点差:下限价单时交易界面的价格与商品报价所相差的点数。
指定银行托管账户:按资金由第三方托管原则,交易所与银行签订接口协议后,将为客户及会员指定银行托管账户。
客户需将交易保证金存入托管账户,会员也应将风险准备金存入托管账户。
结算:结算是指根据交易所有关规定和会员、客户的交易结果,对保证金、盈亏、手续费、延期费等款项进行的划拨计算。
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模式,结算以后浮动盈亏被转化成结算盈亏,并产生资金的实际划转。
结算价:取交易日收市前10分种的买价和卖价的平均价为结算价,并以结算价作为计算当日盈亏以及下一交易日商品的持仓价的依据。
盈亏:由于价格变动导致资金的变化,分为持仓盈亏(又分浮动盈亏和结算盈亏)和平仓盈亏。
浮动盈亏:盘中由于报价上下变动而引起的持仓盈亏,它不是实际的盈利或亏损。
结算盈亏:在每日无负债的结算方式下,指收盘后由于结算价变动而引起的盈亏,它产生实际的资金变动,直接结转到资金账户中。
平仓盈亏:盘中持仓被平仓引起的盈亏,它是实际的盈利或亏损。
风险保证金:是指为了交易结算以及控制会员风险的需要,会员在指定托管账户中预先存入的资金。
会员净头寸:指会员下单与客户下单之间的差,是客户对会员的下单还没被会员向外移交的部分。
算法公式
占用保证金(比例)=每手保证金比例*手数*商品价格*合约单位*结算汇率
手续费(比例)=每手手续费比例*手数*商品价格*合约单位*结算汇率
仓息(按天比例) =每手仓息比例*数量*商品价格*合约单位*结算汇率*记息天数
浮动盈亏=(最新价 - 持仓价)* 持仓量 * 方向 * 合约单位 * 结算汇率
结算盈亏=(结算价 - 持仓价)* 持仓量 * 方向 * 合约单位 * 结算汇率
平仓盈亏 = (平仓价–持仓价) * 手数 * 合约单位 * 结算汇率
可用保证金=净值–占用保证金–冻结保证金
净值 = 期末余额 + 浮动盈亏 = 可用保证金 + 占用保证金 + 冻结保证金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出入金+交易盈亏+手续费+递延费
风险率=净值/占用保证金*100%
会员持有净浮动盈亏 = 对冲交易浮动盈亏–客户交易浮动盈亏
客户交易浮动盈亏 = 客户持仓的浮动盈亏汇总
对冲交易浮动盈亏 = 会员持仓的浮动盈亏汇总
客户交易总盈亏 = 客户交易浮动盈亏+客户交易平仓盈亏+客户平/持仓结算盈亏= 客户持仓的浮动盈亏汇总+客户平仓的平仓盈亏汇总+客户结算盈亏汇总
会员对冲盈亏 = 会员对冲交易浮动盈亏+会员平仓单平仓盈亏+会员平/持仓结算盈亏=会员持仓的浮动盈亏汇总+会员平仓的平仓盈亏汇总+会员结算盈亏汇总
会员持有净盈亏 = 会员对冲盈亏–客户交易总盈亏
风险保证金=期初风险保证金+出入金+会员持有净盈亏+客户手续费+客户递延费
会员净头寸=(会员卖单量 - 会员买单量)-(客户累计卖单量 - 客户累计买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