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4 背影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导学案凤翔县竞存中学姚宗科【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难点: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学法指导】1、诵读课文,标注段序,圈出文中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觉全面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课前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部分,用练笔勾画自己的疑点,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主作批注。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朱自清(1989—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

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学者。

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

课文导读《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

文章通过作者奔丧完毕,浦口车站父子依依惜别情景的描写,刻画了一种力透纸背震撼人心的人间至爱,父子深情。

阅读本文,应该反复诵读,深入领会作者朴实的语言所饱含父子深情。

【自主学习】读文本思考以下各题。

1、这篇文章感动你吗?请说说原因。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的?这些事表现出父亲对“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述文中出现的文章的背影,并写出哪次是实写?哪次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泪,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训练反馈】一、基础巩固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________ chóu__________躇蹒跚_________琐屑________颓唐___________diàn__________记2、.根据意思写词语。

人教版初二语文《背影》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背影》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背影》导学案《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

记住作者情况、文体、字音词意;划分课文结构层次,概括段意、层意、2、熟读课文,分析人物表现,概括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归纳课文主旨。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背影,深刻理解课文主旨,学习课文的写法。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目标一1、读课前导语,识记书下注解①的文常(补充: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

2。

默读课文,标出段序,判断文章体裁、3、识记书下注解和书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重点字词。

自学检测:(1)本文作者( )(1898-1948),字( ),江苏扬州人。

( 、、 )作品收集在《朱自清全集》里。

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有(《》),诗文集有(《》《》)、(2)差( )事狼藉( ) 簌簌( ) 迂( ) 蹒跚( ) 拭( )颓( )唐琐屑( ) 箸( ) 触目伤怀惟已情郁于中大去交卸( ) 奔丧( ) 橘( )子栅( )栏照看( )行李(3)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是一篇( ),从所写内容发生的时间看是一篇( )。

参考答案:(1)本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集在《朱自清全集》里。

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他的散文集有(《背影》),诗文集有(《踪迹》《欧旅杂记》)。

(2)差(chāi)事:职务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模样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模样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蹒跚(pán 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模样拭(shì):擦颓(tuí)唐:衰退败落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中感到悲伤,怀,心。

已:停止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内心琐屑(suǒxiè):细小而繁多的事惟:只箸(zhù):筷子交卸(xiè) 奔丧(bēn sāng) 橘(jú)子栅(zhà)栏照看(kān)行李大去:死的委婉说法(3)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从所写内容发生的时间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

《背影》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学习难点〗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学习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清文章结构。

一、导入新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

其实,父爱无言,它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真情。

(板书)二、有关资料1、有关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2、创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本文是纪实散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背影》导学案 (6)(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导学案 (6)(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精彩的语言。

2、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情,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精彩的语言。

2、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情,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导学】1.朱自清(1898——1948),中国著名、诗人、、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他的散文以文笔洗练、语言秀丽著称。

著有散文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这篇散文写于1917 年冬天,他71岁的祖母在扬州病逝。

父亲办完丧事后,为了谋生,又匆匆前往南京谋职,朱自清也要回北京大学读书,因而同行到南京。

本文记叙了的情景。

2.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交卸.()琐屑.()拭.干()簌簌.()狼jí()tuí唐()yū腐()pánshān()() chóu chú()()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触目伤怀. A 心情B怀抱C怀疑(2)()变卖典质. A 抵押B物质C质量(3)()不能自已.A已经B自己C停止(4)()情郁于中. A 中间B心里C中等4.读词典,解释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踌躇】①犹豫;②停留;③得意的样子。

【颓唐】①精神萎靡;②衰颓败落⑴颇踌躇..了一会⑵踌躇..不前⑶踌躇..满志⑷哪知老境如此颓唐..5.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句中填写恰当的动词。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地走到铁道边,慢慢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铁道,要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

6.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⑴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⑵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⑶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⑷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自主合作探究】7.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在结构上起了的作用。

《背影》导学案 (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导学案 (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教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美。

(三)情感目标1.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资料链接】作者介绍: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

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

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

《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

【自主学习】1、填空。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

散文代表作品有《》《》等。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踌躇()琐屑()颓唐()栅栏()簌簌()搀()蹒跚()狼藉()妥帖()游逛()擦拭()箸()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课下注释。

【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背影》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3、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结构层次之美)【探究赏析】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4、阅读文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穿着()大马褂,()棉被,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抓住感动点,抒写感动文。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学习难点:感受亲情,抓住感动点,抒写感动文。

学习过程:音乐导入:播放崔京浩《父亲》,熟悉的歌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生活中我们把他叫作“父亲”。

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儿女的爱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视。

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

歌词中唱到“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这足以说明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深情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希望能给你以启示。

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朱自清,原名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2.文体、背景介绍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背影》是他的______(文体)代表作之一,作者当时28岁,在清华大学任教。

“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______》。

3.字音、字形、词语(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交卸(______ )______ 奔丧(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晶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颓(______ )唐______ 差(______ )使(______ )______ 拣(______ )____________搀(______ )____________ 迂腐(______ )____________ 举箸()(2)根据拼音写汉字狼j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ùsù____________ suǒx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ù______ 闲__________________ gōu留____________ pán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语境,理解下列字词意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线索;2、体会父子情深;3、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难点: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谈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①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②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③“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再次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①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②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③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3、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熟读成诵。

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小结:父亲年事已高,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地“攀”着、“缩”着。

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四、品味语言,感悟主旨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l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⑤“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背影》导学案 (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导学案 (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四次描写背影的片段。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中描写背影的作用。

3、激情参与,阳光展示。

理解父子之间的深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③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结构、所写的事情等。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朱自清(1989—1948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

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

他的著作有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春》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由小组长检查批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差.()使交卸.()簌簌..()迂.()腐栅.()栏拭.()干不能自己.()情郁.()于中亏空.()触目伤怀:狼藉.():赋.()闲:踌.()躇.():琐.()屑.():颓.()唐:蹒.()跚.():2、理清文章结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4《背影》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4《背影》 教案

14《背影》【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学习如何描写人物方法。

2、品析词句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3、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激发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析词句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导学生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激发学对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为儿子操劳了一生,现在他老了,痴呆了,在他身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播放央视公益广告《饺子》剪辑后的视频)这位父亲虽然连自己儿子的样子都不认识了,但是他从未忘记什么?生1:他从未忘记儿子爱吃饺子。

生2:他从未忘记爱儿子。

师:这就是父爱像雪一样纯洁,透明,无私,不含任何瑕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拜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人间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走进作者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品:《踪迹》《背影》《绿》《荷塘月色》《匆匆》。

2、字词反馈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差使( )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赋闲( ) 簌簌( ) 妥帖( ) 颓唐( ) 琐屑( ) 蹒跚( ) 踌躇( ) 惦记( ) 举箸( ) 迂腐( )三、深情朗读------体父爱初读课文------知内容过渡语:“散文是血写的,小说是水写的,诗歌是骨髓写的”。

《背影》就是如同血那样情浓如血,如同水那样源远流长,如同骨髓那样供人给养,让我们集中精力,大声朗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信息)教师小结:概括记叙文内容的两个主要要素:人物(主要人物)和事件。

再读课文------知背影过渡语:父爱就如这茉莉一样,清新与优雅,总是静静开放,父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父爱是沉默的。

1、在父子送别时,从父亲的角度出发,课文几次写到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最感人?明确:<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2、四处“背影”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在作文构思方面得到什么启示呢?教师小结:用简短的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首段点题,尾段升华,首尾呼应,结构圆满;选材独特新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学生版)

第14课《背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父亲”形象。

2.感受“我”的情感变化,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3.品味质朴而又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1.感知“父亲”形象,理解和体会真挚的“父子”深情。

2.品味质朴、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语淡情深的特点。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1948年8月),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字。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写作背景1917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的徐州榷运局长(相当于“烟酒公卖局长”)职务也交卸了。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

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于是,作者想起了8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为自己送别的那一幕,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字词积累读准字音:迂.腐()擦拭.()游逛.()满院狼藉.()交卸.()簌.簌()蹒跚..()祸.不单行()搀.扶()马褂.()踌躇..()不能自已.()赋.闲()颓.唐()琐屑..()触.目伤怀()理解词义:典质:赋闲:蹒跚:颓唐:祸不单行:触目伤怀:不能自已:第一课时活动一:感知“背影”1.复述内容:复述课文内容,复述时请用上以下三个词语。

惨淡蹒跚大去2.揣摩主题:《背影》是一篇写(主题)的散文。

活动二:感受“父亲”1.聚焦“背影”(1)课文中最集中写父亲,最体现父爱的是哪里的文字?(2)品味比较:看看这四处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请任选择一处说一说。

第14课背影(教案)

第14课背影(教案)
举例:文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这一段,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的苍老和爱子之心,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背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父母的背影?”(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父母爱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背影》中所表达的父亲形象和父爱。这篇文章通过作者朱自清的亲身经历,展示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通过描述父亲送行的情景,展示了父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白描、对比等写作手法,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塑造父亲形象。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体会文章情感: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5.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尝试以“父亲的背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应用:通过学习《背影》,提高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增强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的准确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推理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围绕父母爱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但在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表达还不够流畅,可能是因为准备时间有限,或者是对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够自信。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整理思路和表达观点。

《背影》导学案 (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导学案 (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学案学习设计:第1课时一、课前热身:请收集有关“朱自清”的名言、诗句和故事: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写诗歌颂闻一多,还冒危险参加二人的追悼会,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战士。

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

其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

二、认定目标: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夯实基础: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差使交卸狼藉簌簌踌躇迂栅栏蹒跚橘子举箸赋闲拭琐屑颓唐晶莹奔丧2.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四、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

(标注在课本上)3.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第2课时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1、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2、全文中有几次提到“背影”?请将它们找出来完成表格。

小结: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第14课《背影》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4课《背影》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14. 背影素养目标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2.感知父亲的形象,把握以“背影”为中心叙事的妙处,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3.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作者独具特色的语言。

学法指引文章线索的判断方法及作用1.概念:文章线索就是贯串一篇文章,即在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句子等,也可能是一件东西或一种感情。

2.判断方法:①看标题:叙事抒情类文章,如果以某个物件做标题,那么这个物件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文中反复出现某个词语或某个抒情议论句,往往这些语句中就蕴含着线索。

用抒情议论句来表明的往往是感情线索。

感情线索往往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中,这就需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3.作用:贯串全文,推进文章情节的发展,通过线索可以把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等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一条是感情线。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春》《背影》等。

2.背景简介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也在同年被解除公职。

作者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他上火车北去。

那年朱自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父亲对他的关怀、体贴、爱护,使他极为感动,且经久不忘。

1925年,朱自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jiāo xiè()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ɡ 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sù sù()地流下眼泪。

《背影》导学案 (2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导学案 (2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品味生活,感悟亲情。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感悟亲情。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朱自清字,号。

江苏省扬州市人, 、、、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交卸()狼jí()妥帖()tuí唐()琐xiè()晶莹()二、整体感知用圈点批注法读文章,完成以下练习。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2、找到父亲为儿子做的几件事。

3、对于父亲的关心和疼爱,作者理解了吗?从哪里表现出来?4、本文的中心三、课堂练习1、书写完全正确的()A.悲哀衰弱妥帖诸多 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 D.亏空赋闲谋事踌躇2、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B.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颓唐(失败的样子)自已(控制,抑制住)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4、迁移过关心灯一只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儿子。

常常,他们爷俩高挂桅灯,摇着一叶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

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几乎致盲,但仍陪伴儿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在捕蟹,突然阴云乱滚,恶浪汹涌,狂烈的风哗啦一声就拍碎了桅灯,顿时他们被卷入了黑色的漩涡,覆舟在即。

“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

”儿子绝望地喊。

老艄公踉踉跄跄从船舱里摸出来,推开儿子,自己操起舵。

终于,蟹船劈开风浪,靠向灯光闪烁的码头。

“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儿子不解地问。

“我的心里装盏灯呢。

”老艄公悠悠地答。

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

只要心中装盏灯,踩到哪里不是光明?1.给加粗字注音。

①桅灯()②扁舟()③漩涡()④踉踉跄跄()()2.用“‖”在文中给文章划分段落结构,并归纳段意。

背影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背影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目标】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簌簌( )典质( ) 赋闲( ) 颓唐( ) 琐屑( )差使( ) 亏空( ) 勾留( ) 拣( )搀( ) 蹒跚(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差使:狼藉:簌簌:踌躇:迂:拭:颓唐:已:情郁于中:琐屑:箸:大去:3.作者简介朱自清(189 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4.背景介绍《背影》是纪实性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从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表现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交流点拨】学法指导一:【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六法】①联系修辞手法;②抓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③联系人物身份,性格和思想;④看句子表达方式;【交流点拨】(3)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交流点拨】(4)橘子买回来后,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交流点拨】(5)“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背影”。

【交流点拨】步骤四文本精读把握主旨1.本文题目为“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同学们用笔将原文勾画出来)【交流点拨】学法指导二:【分析标题作用四法】① 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引文线索;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13 背影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3.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作家作品填空.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 、 、 ,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蹒.跚( )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颓.
唐(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乱七八糟的样子.
(2)( )纷纷落下的样子.
(3)( )凄凉,萧条,不景气.
(4)( )失业在家.
(5)(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6)( )衰颓败落.
二、整体感知
4.通读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全文可分成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5.背影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其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哪一次刻画得最细致?
6.文中写了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情境具体分析.
三、局部探究
7.研读课文第六段.
(1)声情并茂再现“背影”,小组成员之间可开展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能打动人.
(2)概括本段大意.
(3)本段中作者刻画父亲的形象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4)描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5)怎样理解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
四、阅读延伸
父亲的驼背
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lín()xún()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这弓上的箭.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的长河里.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六年级那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灾难之年.我的两条腿上大大小小长满了十三个毒chuāng(),淋漓的脓血像山泉一样gǔ()gǔ()地朝外涌着,上学成了一种负担.父亲向来家教甚严,生几个脓疮自然是不能辍.()学的,走不动时父亲背也得把我背到学校去.于是,父亲的驼背就成了我的一副马鞍.每天早晨,父亲总会准时地蹲在屋檐边,就像一匹温驯.()的老马迎候着它的主人;掌灯时分,父亲也一定会kāng()kǎi()地亮出他的驼背站在教室的门前.我在父亲的背上度过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秋天里我没有觉出父亲的背有什么异样.冬天里父亲的背很暖和,我的心口总像有一盆火烘烤着.到了春天,厚重的棉衣褪去了,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驼得更加厉害了,简直就像洪水冲击过后留下的一道塄坎.我伏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只能蜗牛一般将头艰难地向前伸着.
这情形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生命现象.在浩瀚的沙漠里,驼峰为绿洲而高耸着;在肥沃的田野里,牛背为犁铧而(a.坚韧 b.坚强 c.刚强)着.那么父亲的背也一定是为我而驼着!我的心魄被(a.震动 b.震撼 c.感动)了,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爱憎也
就和父亲的驼背紧紧维系在一起了.
记得有个星期六中午放学回家,我用手(a.抚摸 b.摸着 c.摩挲)着父亲汗涔涔.()的驼背,对父亲说,这背就可以做我的课桌呢.就这样,我在父亲的驼背上谈着历史的烟云,读着未来的幻梦……
8.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在拼音后面填上相应的汉字.
9.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横线上.
10.找出选文的中心句,指出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11.这个文段中“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12.散文《背影》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此文抓住了什么?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1.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2.xièsāng júyūxièzhàchāi pán jísùsùchóu chútuí
3.(1)狼藉(2)簌簌(3)惨淡(4)赋闲(5)迂腐(6)颓唐
4.背影.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引出背影,背影成为贯串全文的叙事线索.第二部分(第2~6段):回忆往事,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三部分(第7段):结尾抒怀,照应背影.
5.四次.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第二次是车站送别,作者对背影做了具体的描绘,那肥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我”眼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面,离情别绪,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呼应.最令人感动、刻画最细致的是父亲穿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
6.四次.第一次流泪是回家奔丧,看到家境衰败,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因伤心而流泪;第二次是从父亲艰难的背影中感受到深切的父爱,因感动而流泪;第三次是因为和父亲分别,依恋、牵挂、不舍而流泪;第四次是几年不见,泪光中再现背影,因思念而流泪.
7.(1)略(2)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深深打动了“我”.(3)语言、外貌和动作描写举例略.
(4)走、探、攀、缩、倾.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艰难,表现了如山高似海深的父爱,极其质朴的文字却有催人泪下的功力.(5)父亲认为自己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感到踏实满足,所以很轻松.
8.嶙峋疮汩汩慷慨zǎn chuòxùn cén
9.坚韧震撼摩挲
10.“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父亲无怨无悔地承受生活的艰难,突出表现了父亲博大而深沉的爱.
11.这两件事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极为重要,令“我”永生难忘,获益无穷.
12.驼背.《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深刻理解;本文写出作者对父亲驼背怀有一种崇高
的敬意和无限的感激之情,两文都能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展开描写并以此为线索贯串全文,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这是它们的妙处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