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规范

合集下载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注意点
剥除绝缘层时,不得损坏线芯,线芯和绝缘层端面应整 齐并尽可能垂直于线芯轴心线。线芯上不得有油污、残 渣等。 剥除导线绝缘应采用专用剥线工具,不得损伤线芯,也 不得损伤未剥除的绝缘,切口应平整。 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 均应牢固可靠
柜内PLC输入回路的布线尽量不与主回路及其他电压等 级回路的控制线同线槽敷设。 避免将几根导线接到同一接线柱上,一般元件上的接头 不宜超过2~3个。当几个导线接头接到同一接线柱上 时,接触应平贴、良好。
两线连接不能铰接,用胶带包裹,应该使用接线帽或者对接接 头.
电气元件无特殊要求,均应垂直固定安装
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使用扎带扎好,并且剪去多余的扎带.导线 绝缘良好,无损伤 柜门上的线束通常是使用缠绕管保护
接线方式
控制线路的接线线端处理必须 使用专用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 标准压接工具。在厂家中发现接或使用其他钳具的受力平面 进行平面挤压式压接
电气接线规范
PACKING
电线的选用
选用导线首先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 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要留足余 量。 AC 380V 黑色 AC 220V 红色 DC 24V 普蓝色 DC 12V 绿色 传感器信号线 白色 模拟信号线
LOTO 及接线前检查
执行LOTO程序,并且在工作前,使用万用 表检查机器确认已无电源
接地装置的接触面均须光洁平贴,保证良好接触,并应 有防止松动和生锈的措施。 带有金属外壳的元件必须接地。 . 保护及工作接地的接地接线柱螺纹的直径应不小于 6mm。专用接地接线柱或接地板的导电能力,至少应相 当于专用接地导体的导电能力,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装置紧固后,应随即在接触面的四周涂以防锈漆, 以防锈蚀 . 接地铜牌上的端子允许多根导线共用一接地螺丝,但 导线必须使用标准铜接头进行处理,且拧接紧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电能计量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紧急操作件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接线最新标准规范

电气接线最新标准规范

电气接线最新标准规范电气接线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标准的提高,电气接线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电气接线的最新标准规范内容:电气接线工作必须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确保接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电气接线的最新标准规范要点:1. 材料选择:- 电线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铜芯或铝芯电缆。

- 接线端子、绝缘材料等配件也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2. 接线方式:- 接线应采用规范的接线方法,如焊接、压接或螺丝固定等。

- 接线过程中应避免损伤导线绝缘层。

3. 接线颜色:- 接线颜色应遵循国际标准,如火线通常使用红色或棕色,零线使用蓝色,地线使用黄绿相间。

4. 接线标识:- 所有接线点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电线类型、用途和连接设备。

5. 安全距离:- 接线时,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线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电磁干扰。

6. 防护措施:- 接线盒、开关等电气设备应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并采取防尘、防水等防护措施。

7. 接地要求:-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以防止电气故障和漏电事故。

8. 接线测试:- 接线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测试,包括绝缘电阻测试、接地电阻测试等,确保接线符合安全标准。

9. 维护与检查:- 定期对电气接线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10. 培训与资质:- 从事电气接线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电气接线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最新的标准规范执行,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请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备要求,参考最新的电气接线标准规范进行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范,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气接线规范全解

电气接线规范全解

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接线的规范要求与注意事项

电气接线的规范要求与注意事项

电气接线的规范要求与注意事项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电气接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规范的电气接线不仅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提高使用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电气接线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要求,并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

一、规范要求在进行电气接线时,必须满足以下规范要求:1. 选择合适的导线规格:导线的规格应根据电流负载和线路长度来选择。

太细的导线会导致线路过热,而太粗的导线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并选择适当的导线规格。

2. 使用合格的电阻电力设备:为了确保接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阻电力设备。

这些设备经过严格测试和认证,保证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 采用正确的接线方式: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线路要求,选择正确的接线方式,例如并联、串联和星型接线等。

同时,要确保接线紧固可靠,避免导线脱落或接触不良。

4. 进行正确的接地连接:对于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接地连接非常重要。

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将设备正确地接地,确保电流能够正常地流回地面,防止电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5. 使用标准的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在电气接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绝缘材料,确保对电流的良好绝缘,并防止绝缘老化、破损等情况。

二、注意事项除了规范要求外,进行电气接线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电气接线时,必须注重安全。

在操作前,要确保断开电源,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佩戴绝缘手套和安全帽,并遵循安全操作流程。

2. 防止潮湿和腐蚀:电气设备容易受到潮湿和腐蚀的影响,因此在接线过程中要防止水汽进入设备。

可以使用防潮、防腐蚀的绝缘材料,或者将设备安装在干燥通风的位置。

3. 避免过载:在进行电气接线时,要合理安排电流负载,避免发生过载现象。

如果负载过大,可能会导致线路过热、设备损坏甚至起火。

4. 定期检查和维护:为了确保电气接线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检查时应注意导线的连接是否松动、绝缘是否完好等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电气接线规范是为了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电气接线规范的内容:1. 电气接线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在进行接线前,需要对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了解和熟悉。

2. 线缆的选择应根据电流载荷、电压等因素进行合理选取。

线缆的型号应符合规范,并且需要检查线缆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 在进行电气接线前,应先切断电源并确保电源是可靠的。

接地线应与大地可靠连接,以确保终端设备的安全运行。

4. 在进行接线时,应按照电路图或接线图进行正确连接。

接线图应清晰、准确,并标注有相应的符号和说明。

5. 电气接线应使用合适的接线工具和接线端子。

接线端子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并且需要与线缆或导线的规格相匹配。

6. 在接线过程中,需注意线缆的固定和绝缘。

线缆应固定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松动或摇晃。

线缆的绝缘应完好无损,避免绝缘损毁造成漏电或短路。

7. 在进行接线时,需要仔细阅读设备的操作说明和接线图。

操作者应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相关图纸和说明。

8. 接线过程中应注意将电缆和导线分开敷设。

避免低压信号线和高压电源线、照明线等混在一起敷设,以防止电磁干扰和安全事故。

9. 接线点应进行标识,并做好接线记录。

接线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存在适当的位置,以备日后的检修和维护。

10. 所有接线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试运行。

检查内容包括电压、电流、绝缘电阻等。

试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11. 在接线完毕后,应将多余的线缆和导线进行整理和固定,避免走线杂乱,并注意线缆的防护和维护。

12. 接线工作完成后,应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接线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

如果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地方,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总之,电气接线规范是为了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遵守接线规范,能够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电气接线规范标准[详]

电气接线规范标准[详]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8.柜内的PLC等电子元件的布置要尽量远离主回路、开关电源及变压器,不得直接放置或靠近柜内其他发热元件的对流方向。

《电气接线规范》课件

《电气接线规范》课件

3 电气接线的基本元件
认识构成电气接线的基本元件和组成部分。
电气接线方法
1
电气接线工具
了解常用的电气接线工具和其用途。
2
电气接线步骤
掌握一般的电气接线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电气接线案例
通过实例学习不同类型的电气接线案例。
电气接线标准
国家电气接线标准
了解国家制定的电气接线标准 和规范。
行业电气接线标准
《电气接线规范》PPT课 件
欢迎来到《电气接线规范》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电气接线方面 的规范,以提高工作生活的安全和效率。
课程概述
本课程将介绍电气接线规范的基本概念、接线方法、接线标准和注意事项。
电气接线的基本概念
1 电气接线的定义
了解电气接线的含义和作用。
2 电气接线的种类
掌握不同类型的电气接线方式。
掌握相关行业制定的电气接线 标准和规范。
企业电气接线标准
了解企业内部制定的电气接线 标准和规范。
电气接线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牢记与电气接线相关的安全 措施和防范措施。
环境注意事项
了解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 电气接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质量注意事项
确保电气接线的质量和可靠 性,避免出现问题。
结语
安全保障
通过学习电气接线规范,提高工 作和生活的安全保障。
高效率
掌握电气接线的规范和方Hale Waihona Puke ,提 高效率和工作质量。可靠性
学习电气接线规范以保证电气接 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接线规范标准[详]

电气接线规范标准[详]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接线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接线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接线规范要求电气接线是电气工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电气接线必须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对电气接线的规范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1. 电缆选择和标识在电气接线过程中,正确选择合适的电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根据电气负荷和工作环境条件来选择电缆的额定电压和截面积。

其次,对电缆进行正确的标识,包括标注电缆的名称、型号、额定电压等信息,以便于后期维护和故障排查。

2. 导线颜色标识为了方便区分电源线、地线和信号线,在电气接线中,导线的颜色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标识。

通常,红色用于表示电源线,绿/黄色用于表示地线,其他颜色用于表示信号线。

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导线的颜色迅速判断其用途,避免错误接线导致的安全隐患。

3. 线缆规整和保护为了确保电气接线的整洁美观,线缆应当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规整和保护。

首先,应采取适当的线槽、管道或电缆桥架等设施进行导线的布置,避免纠缠和交叉引起的干扰。

其次,应使用专业的线缆保护套管或保护带对导线进行保护,以防止机械损坏或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4. 接线盒和接线端子选择在不同的电气接线应用中,接线盒和接线端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线盒应具备足够的容量,以容纳各种接线点。

接线端子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稳定的接触性能,确保接线的可靠性。

此外,接线盒和接线端子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5. 接地规范在电气接线中,接地是保证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根据相应的接地规范,应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包括接地线的选择和布置、接地电阻的测量和控制等。

同时,还需要按照规范对金属设备进行接地,以减少电气系统中的接地故障和电击风险。

6. 绝缘和绝缘测试在电气接线中,绝缘是防止电气设备发生漏电和电击事故的重要手段。

因此,绝缘材料的选择和绝缘层的施工要求非常关键。

在接线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绝缘测试,以确保绝缘电阻符合要求。

如果绝缘电阻不达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绝缘修复,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

电气安装接线标准1.电气接线颜色必须按标准接线颜色执行,线径大小必须满足设备所需用电量。

2.按图正确接线。

电气连接接线牢固、良好,配线应成排成束地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敷设,要求整齐、美观、清晰。

横平竖直,层次清楚。

导线的长度适宜,端头压接牢固,端子压紧。

3.电缆及桥架的敷设应远离锅炉高温局部,如现场条件限制应在高温区域加装保温材料。

4.电缆及桥架的敷设应防止与导热油油管平行或交叉,防止导热油渗漏引起电缆起火事故。

5.柜内和桥架内电缆走线应符合:电源线和控制线尽量分开,均匀分布,理顺以防止交叉,方向一致。

6.当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可动与固定部份时,如跨门的连接线,必须采用多股铜导线,并且要留有足够长度的余量,以免因弯曲产生过度张力使导线受到机械损伤,并在附近端子处要用线夹卡紧固定线束。

7.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但凡多股软线的连接头,一律用冷压接头压接。

螺丝连接时,弯线方向应与螺丝前进的方向一致。

为保证导线不松散,多股导线不仅应端部绞紧,还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

采用压接式终端附件是较好的一种方式。

8.线束敷设必须合理,不得阻碍电器的拆换或维修,不允许导线在两只接线柱中间走线,不得遮掩线路标号和观察孔眼。

9.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10.双屏蔽层的电缆,为防止形成感应电位差,采用两层屏蔽层在同一端相连并予接地。

11.设备中辅助电路的连接线,均应在两端套装标号头。

所有标号头应根据接线图所注明的数字或英文字母,将其输入电脑印字机,打印在专用套管上,套管直径应与套装的导线粗细配合。

标号头的长度一般为根据线号长短电脑自行输出,标号头的套装要求数字排列方向统一。

如是水平套装,数字从左到右,如是垂直套装,数字从上到下。

标号头要求字迹清晰、正确,一般不得用手写标号头。

使线号有字的一面朝外。

如控制箱面板有按钮,指示灯等元件时,须将门上各导线整理好,用扎线带沿箱外表绑扎整齐。

电工接线标准规范大全

电工接线标准规范大全

电工接线标准规范大全电工接线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着电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电工接线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和使用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电工接线的标准规范大全,希望能够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 电工接线的基本原则。

电工接线的基本原则包括,接线应牢固可靠,不得使用损坏的绝缘线材,不得出现短路、断路等现象;接线应符合电气工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得私自改动接线方式;接线应符合电路图纸的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接线位置和连接方式。

2. 电工接线的常用材料。

电工接线常用的材料包括,导线、绝缘套管、端子、接线盒等。

导线应选择合适的规格和材质,绝缘套管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端子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连接可靠性,接线盒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

3. 电工接线的常见方式。

电工接线常见的方式包括,并联接线、串联接线、星形接线、三角形接线等。

不同的电路需要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以满足电路的工作要求。

4. 电工接线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电工接线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接线前应先切断电源,以确保安全;接线时应按照电路图纸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接线方式;接线后应进行绝缘测试,确保接线的安全可靠。

5. 电工接线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工接线常见的问题包括,接线松动、接线错误、绝缘破损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重新固定接线、更正接线错误、更换损坏的绝缘材料等。

6. 电工接线的检测标准。

电工接线的检测标准包括,接线的牢固性、绝缘的可靠性、导线的连接性等。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接线才能够被认为是合格的。

总结,电工接线是电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着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电工接线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和使用的安全。

希望本文介绍的电工接线标准规范大全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进行电工接线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确保电路的安全可靠。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就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与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就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她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8、柜内的PLC等电子元件的布置要尽量远离主回路、开关电源及变压器,不得直接放置或靠近柜内其她发热元件的对流方向。

电气接线规范25014

电气接线规范25014

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8. 柜内的PLC等电子元件的布置要尽量远离主回路、开关电源及变压器,不得直接放置或靠近柜内其他发热元件的对流方向。

9. 主令操纵电器元件及整定电器元件的布置应避免由于偶然触及其手柄、按钮而误动作或动作值变动的可能性,整定装置一般在整定完成后应以双螺母锁紧并用红漆漆封,以免移动。

10. 系统或不同工作电压电路的熔断器应分开布置。

11. 熔断器、使用中易于损坏、偶尔需要调整及复位的零件,应不经拆卸其他部件便可以接近,以便于更换及调整。

12. 熔断器安装位置及相互间距离应便于熔体的更换。

13. 不同电压等级的熔断器要分开布置,不能交错混合排列。

14. 有熔断指示器的熔断器,其指示器应装在便于观察的一侧。

15. 瓷质熔断器在金属底板上安装时,其底座应垫软绝缘衬垫。

16. 低压断路器与熔断器配合使用时,熔断器应安装在电源侧。

17. 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18. 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

19. 有防震要求的电器应增加减震装置,其紧固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

20. 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螺栓规格应选配适当,电器的固定应牢固、平稳。

21. 新落料的导轨端头处均需剪斜口,以防工作时的意外。

22.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23.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

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

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紧贴墙面固定。

24. 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25. 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26.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

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27. 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28. 排版时所用的麻花钻和丝攻配合见表G。

29. 断路器和漏电断路器等元件的接线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

30. 连接元件的铜接头过长时,应适当放宽元件与线槽间的距离。

31. 用于连接电柜进线的开关或熔座的排版位置要考虑进线的转弯半径距离。

32. 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接线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

33. 其他载流元件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

34. 控制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20mm。

35. 动力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

36. 中间继电器和其他控制元件与线槽直线距离20mm。

37. 电气元件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38. 固定低压电器时,不得使电器内部受额外应力。

39. 低压断路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无明确规定时,宜垂直安装,其倾斜度不应大于5°。

40. 具有电磁式活动部件或借重力复位的电气元件,如各种接触器及继电器,其安装方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规定,以免影响其动作的可靠性。

41. 低压电器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可采用支架、金属板、绝缘板固定在墙、柱或其它建筑构件上。

金属板、绝缘板应平整。

当采用卡轨支撑安装时,卡轨应与低压电器匹配,并用固定夹或固定螺栓与壁板紧密固定,严禁使用变形或不合格的卡轨。

42. 元件附件应齐全、完好。

43. 电器元件的安装紧固应牢固,固定方法应是可拆卸的。

44. 紧固件应有镀锌或其他可靠的金属防蚀层。

45. 电气元件的紧固应设有防松装置,一般应放置弹簧垫圈及平垫圈。

弹簧垫圈应放置于螺母一侧,平垫圈应放于紧固螺钉的两侧。

如采用双螺母锁紧或其他锁紧装置时,可不设弹簧垫圈。

46. 采用在金属底板上搭牙紧固时,螺栓旋紧后,其搭牙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的0.8倍,以保证强度。

47. 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应用镀锌制品,并应采用标准件。

48. 当铝合金部件与非铝合金部件连接时,应使用绝缘衬垫隔开,以防止电解腐蚀的影响。

49. 铝制构件与钢制件连接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直接接触,防止产生电解腐蚀。

50. 电源侧进线应接在进线端,即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荷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

51. 面板上安装元件按钮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应先用铅笔直接在门后写出代号,再在相应位置贴上标签,最后安装器件并贴上标签。

52. 按钮之间的距离宜为50~80mm;按钮箱之间的距离宜为50~100mm;当倾斜安装时,其与水平线的倾角不宜小于30°。

53. 按钮操作应灵活、可靠、无卡阻。

54. 集中在一起安装的按钮应有编号或不同的识别标志,“紧急”按钮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保护罩。

55. 有机玻璃的螺杆支撑要在元件安装后立即完成,安装位置必须和带电导体的最短直线距离符合表E中的规定。

56. 电器的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防锈层的螺栓和螺钉,连接时应拧紧,且应有防松装置。

57. 当元件本身预制导线时,应用转接端子与柜内导线连接,尽量不使用对接方法。

58. 设备的外壳应能防止工作人员的偶然带电部分。

结线首先就是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柜内元件的损耗发热,使得温度要比柜外高的特点留足余量。

对于控制电路的结线就是要考虑其在特殊条件下对抗拉强度的保证。

对控制电路导线的颜色以其导通的电压等级来区分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用意:对于操作维护维修的人员来说就相当于明显的标示了对电压危险程度的分级也大致示意导线所使用的回路。

而且柜内使用不同颜色的导线也能一定程度的减少维修人员维修时的枯燥情绪。

(试想,如果柜内是清一色黑色的话)对于主线路的标示(黄,绿,红)通常情况下是使用三色绝缘包带对主电路的包裹来实现的。

但是就要受到就包带本身质量,工人包扎的熟练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使用了市场上的成品彩塑套,就使得这道工序简便许多。

同时整个主电路的标示看起来就非常统一整齐。

控制柜的柜门上都有按钮等元件,就使得柜门上备用线的放置就极其必要。

因为在现场针对实际工况而修改和增加电路是有极大可能性的,而柜门上的线束通常是使用缠绕管保护,就使得在现场对柜门上元件增加导线的情况就显得特别的麻烦。

所以备用线的颜色也是非常显眼的黄色,这样对柜内修改增加过的回路也会一目了然。

控制线路的接线线端处理必须使用专用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

在厂家中发现其控制线路线端的处理竟然使用斜口钳的刃部进行剪切式压接或使用其他钳具的受力平面进行平面挤压式压接。

但使用这些方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每个线端接头的压接质量都会随着接线人员本身的握力,接线人员手腕的疲劳程度而起很大的变化。

握力过大会使铜接头和铜线一起被剪断。

如果握力小一些,就只能保证铜接头暂时不和铜线分家,可是在一般的检查时这些问题根本不会被发现,就会给本身就很复杂的现场维修带来更多的“试题”。

也就根本谈不上对产品质量的保证。

所以对压接工具的要求是:必须是标准的和带棘轮机构的以对每一个铜接头压接质量的保证。

导线的颜色已经有了个完整的颜色标示规程,这将统一以后的柜内导线颜色使用给现场维护和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

由于柜内导线的集中排放,对于信号线的型号统一用屏蔽导线,以防干扰。

对于信号线屏蔽接地问题将在接地及绝缘篇中讨论。

1. 配电板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mm2,对于低电平的电子电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 1.0mm2的导线(但不得小于电子设备制造厂对安装导线截面的要求)。

截面积不大于8mm2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3倍。

配电板面板等活动部分的过渡导线,应有足够的可绕性。

2. 连接导线的绝缘应是耐潮、耐霉及滞燃的,其绝缘电压等级为:线路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0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250V;线路工作电压大于100V小于或等于45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500V。

3. 导线应严格按照图纸,正确地接到指定的接线柱上。

4. 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5. 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

6. 接线应按接线端头标志进行。

7. 连接电源指示灯导线线径为1.5mm2。

8. 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单回路线径最小为1.5mm2。

9. 单主电路线径最小为1.5mm2。

10. 开关跨接线路最小线径2.5mm2。

11. 进入变压器初级绕组最小线径为1.5mm2。

12. 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线径为1.5mm2。

13. 控制线路最小线径为1.0mm2。

14. 面板控制回路至底板接线最小线径为1mm2。

15. 电压表导线连接导线用1.5mm2。

16. 电流互感器导线连接线用1.5mm2。

17. 面板备用线用1.0mm2黄色导线。

18. 柜内照明用线1.0mm2。

19. 面板至底板的控制线用多芯型软线。

20. 底板接线用软硬线。

21. 特殊情况:PLC、x41、y41等接插件可用0.3mm2。

当面板及柜内空间狭小时可用,但必须经负责人同意。

22. 主电路导线头、尾端部及中间一律用彩色塑套管进行标示(黄、绿、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