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句话概括一个知识点】公式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与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的宏观和微观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学生打下了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的定义、单位、合力、分解力、力的平衡和不平衡。

3. 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关系、速度与位移关系。

4. 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滑动摩擦力。

5. 抛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二、能量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概念和单位:机械能、动能、势能、功和功率。

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的各种形式和能量损耗。

3. 功的计算:功的定义、单位和计算公式。

4. 阻力和摩擦: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静摩擦和动摩擦。

三、声学1. 声的产生与传播:声源、声波、介质和传播速度。

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质和共振。

3. 声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 声的消声:噪音和减振措施。

四、光学1. 光的产生和传播:光的源头、光线传播和光的速度。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平面镜和凸凹透镜中的反射和折射。

3.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定律。

4. 光的颜色和光谱:颜色的形成和光的分波现象。

五、电学1. 电荷和电流:电荷的基本概念和电流的定义。

2. 电路和电阻:简单电路的搭建和电阻的概念。

3. 电压和电能:电压的定义和电能的转化。

4. 磁学与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电磁感应现象。

5. 静电和静电场:静电现象和静电场的特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进行思考和探索,对于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掌握初中物理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并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概念内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概念内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概念内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我们接触到了一系列的概念,这些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和归纳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I. 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以箭头表示。

2. 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相等。

3.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的情况,它说明了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即 F = ma。

6.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说明了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II. 光与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定律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反射遵循这个定律。

2. 光的折射和色散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定律描述了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色散是光在经过折射时会发生的现象,它引起了光的分光。

3. 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反射和折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平面镜和凸透镜都利用了反射的原理;眼镜、放大镜和显微镜则利用了折射。

III. 热与能量1. 热的传播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方式进行传播。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研究宇宙中全部物质的运动形态、属性、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能量、空间、时间等基本概念和现象。

3.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揭示自然规律,解释自然现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物体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其他物体或空间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2.运动状态的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3.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4.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图像表达方式。

三、受力和力的分类1.力的定义: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

2.受力:物体受到的力的总和称为合力。

3.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是常见的力。

4.合力的性质:合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按照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求合力的结果。

四、力与运动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方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是物体力学基本规律。

2.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动量守恒定律要求系统动量在相互作用前后保持不变。

五、能量1.能量的定义: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动能,物体因位置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势能。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总能量守恒是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

3.功和功率: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叫做功,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六、压强与浮力1.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外力的大小称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

2.浮力: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流体排挤的体积乘以流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牛顿研究浮力的原理:牛顿提出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水的压力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要大。

七、静电场和电流1.静电场: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场称为静电场。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很好掌握,只要平时上课跟着老师走,课后做专题训练,那么初中物理考试就能稳过。

老师总结了初中物理知识点和重点公式,跟着老师总结的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吧~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九年级物理概念公式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概念公式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概念公式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广泛的概念和学科知识。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相关的公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物理概念公式的知识点。

1. 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1.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公式为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1.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重力和万有引力2.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记作Fg。

公式为Fg=mg,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

2.2 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一个相互吸引的力,称为万有引力。

公式为Fg=G×(m1×m2)/r^2,其中G为引力系数,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3. 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合成力的方法求得合力。

合力是多个力矢量的矢量和。

3.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不同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将它分解为平行于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两个力。

4. 能量和功4.1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可以表达为W=Fs,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4.2 功率: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记作P。

公式为P=W/t,其中W为做的功,t为时间。

4.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公式为Ek=1/2mv^2,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在地球表面上,物体的势能可以用Ep=mgh来表示,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5. 压力和密度5.1 压力: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记作P。

初中物理基础概念、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概念、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3、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4、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①介质种类。

②介质温度。

记住:在空气中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既频率有关。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大象)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4、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振动发声,鼓皮绷的越紧,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幅就越大,响度就越大。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和钢琴为例:弦振动发声,弦短而细、绷紧的音调高。

管乐器:长笛、箫为例: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初中物理概念总结

初中物理概念总结

初中物理概念总结初中物理概念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概念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大全免费(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大全免费(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大全免费(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大全免费(完整版)对于初中的物理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定的知识,那么关于初中物理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大全免费,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4、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初中物理公式及概念

初中物理公式及概念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 /t ;Q 电荷量(库仑),时间(S)。

2、电压:由电源提供,是驱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一节干电池U1=1.5V;一节蓄电池U1=2V;照明电压U0=220V;三相动力电压U=38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3、电阻影响因素:R=ρL/S {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及其温度}据欧姆定律:(内容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定律表达式及电流定义式I=U/R )得R=U/I知:R=U/I只是电阻的一个计算式,不是电阻的决定因素,因为电阻R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其温度有关,与电压、电流的变化无关。

如R=10欧,当U=0时R=10欧;当I=0时R=10欧时。

4、电功W :国际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且有1度=1千瓦时=3.6X106J;公式W=UIt=UQ=Pt=I2Rt=U2/R.t ; w总=W1+W2+-----Wn=UIt =Pt。

5、电功率P: 国际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 )、兆瓦(MW),关系1MW=103KW=106W公式P=W/t=UI=I2R=U2/R ;P总=P1+P2+-----Pn=UI=W/t。

6、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 ,即波长与频率成反比;波速C=光速=3X108m/s=3X105km/s 。

7、串联电路特点:(1)、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2)、U=U1+U2 (串联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3)、R=R1+R2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4)、U1:U2=W1:W2=P1:P2=Q1:Q2=R1:R2(分压公式);即: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以及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分配均与电阻成正比。

8、并联电路特点:(1)、I=I1+I2 (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U=U1=U2 (各支路电压相等)(3)、1/R=1/R1+1/R2 (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或[ R并=R1R2/(R1+R2)] (两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两电阻之积除以两电阻之和;此公式只限于两电阻并联)(4)、I1:I2=W1:W2=P1:P2=Q1:Q2=R2/R1(分流公式),即:并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以及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分配均与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公式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公式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公式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概念,而其中的公式更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总结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并对其应用和意义进行阐述。

一、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我们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力的作用,其中F是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在这个公式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力的定义,还能了解到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还将接触到弹簧的弹性力公式F=kx,其中F是弹簧的弹性力,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量。

通过这个公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弹簧的弹性特性以及弹簧的变形和恢复之间的关系。

二、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衡量物体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将了解到动能和势能两种主要的能量形式。

其中动能的公式为E=12mv2,势能的公式为E=mgh。

通过这两个公式,学生可以学习到能量与物体速度、高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到能量在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作用。

另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还将接触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即机械能E的总量在物体间的相互转化中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帮助学生理解了能量转化的过程以及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压力压力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它是描述物体受力状态的重要参数。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将了解到液体和气体的压力公式P=F/A,其中P是压力,F是力,A是受力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压力与力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气体的状态方程,即PV=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量,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通过这个方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气体的物理特性和性质。

四、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电荷、电场、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1.长度L:单位:米(m);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时间t:单位:秒(s);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3.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千克(kg);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 1 m/s=3.6 km/h。

三、力1.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N) 。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①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②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3.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①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重力加速度g=9.8 N/kg)②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①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别:口诀: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共线、同物。

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异物。

6.同一直线二力合成:①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②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7.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8.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中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中学物理是初中学习中一门科学课,它涉及精密的物理原理机制,对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考验更加严格。

本文将综合介绍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常见公式,以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物理三大定律
1.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平衡;
2.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受力和牛顿的乘积即为加速度;
3.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即每一物体都会抵抗外力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完全相等的两个作用力会互相抵消。

二、力的特性
1.作用距离:力的作用距离由接触物体的位置决定;
2.作用方向:力的作用方向由物体正面和反面来决定;
3.作用大小:力的作用大小由接触物体的形状决定。

三、物理量
1.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形象,它描述固体物体的大小;
2.位移:位移是物体移动或静止时,变化的距离;
3.速度:速度是物体在每一个时刻的移动距离,一般用m/s来表示;
4.加速度: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一般用m/s2来表示;
5.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是抵抗作用力作用的反作用,而且其方向完全相反。

四、力学公式
1.动能定律:E=1/2mv2;
2.势能定律:U=mgs;
3.牛顿第二定律:F=ma;
4.动量定律:p=mv;
5.平衡定律:F1=F2。

本文介绍了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和公式,这对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

物理世界的知识扎实,为学生未来学习及探究更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完整版)对于初中的物理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定的知识,那么初中的重要物理知识点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仅供参考。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总结一、地图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要记住常用的图例)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初中物理重要公式总结大全(完整版)1、重力公式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2、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 F1 /F2=l2/l13、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4、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5、压强公式(普适)P=F/S固体平放时F=G=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6、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7、浮力公式(1)F浮=F’-F (压力差法)(2)F浮=G-F (视重法)(3)F浮=G (漂浮、悬浮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8、功的公式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9、功率公式P=W/tP=W/t=Fs/t=Fv(v=P/F)10、速度公式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11、密度公式(ρ水=1.0×103 kg/ 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12、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W=I2Rt=U2t/R(纯电阻公式)(5)U1/U2=R1/R2(分压公式)(6)P1/P2=R1/R213、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4)I1/I2=R2/R1(5)P1/P2=R2/R1初中物理常见易错知识点汇总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u>2f f<v<2f 倒缩小实照相机f<u<2f v>2f 倒放大实幻灯机u<f 放大正虚放大镜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

⊿t=Q/cm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I=P/U=3瓦/6伏=0.5安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R2=U2/I=2伏/0.5安=4欧。

答:(略)⒍并联电路特点: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④I1R1=I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

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已知:I=1.2安I1=0.4安R2=6欧求:R1;U;R解:∵R1、R2并联∴I2=I-I1=1.2安-0.4安=0.8安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又∵R1、R2并联∴U=U1=U2=4.8伏∴R1=U1/I1=4.8伏/0.4安=12欧∴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计算总电阻) 答:(略)十二、电能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