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就业理论与现代就业理论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与发展趋势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大学生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传统的就业观念逐渐被现代化、国际化的就业观念所取代,大学生们对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以及发展趋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就业观念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观念中的“稳定、高薪、体面”的工作不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唯一追求。
现代大学生追求个人兴趣和价值实现的工作,注重工作环境、发展前景、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因素。
他们更加注重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工作中能够发挥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机会。
二、发展趋势1. 创业就业需求的增加在就业观念的改变过程中,创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追求的方向之一。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办自己的企业,追求自主创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政府不断推出支持创业的政策,创业环境也在不断优化,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2. 跨国公司及外企的吸引力提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进入跨国公司和外企工作,追求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这种趋势在中国特别明显,各大跨国公司与外企争相进驻中国市场,并为当地人才提供更多机会。
3. 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的各种创业活动,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也成为大学生追求的热门方向之一。
4. 偏爱创意和文化产业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法律等行业不再是大学生的首选,相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寻求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全球创意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应对策略1. 多样化的职业规划大学生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进行多样化的职业规划。
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就业方向,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的演进
二、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及政策
凯恩斯主义政策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许多国家实现了 经济增长和相对较低的失业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策也带来了一些 问题,如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 及政策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及政策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主要经济学流派。该学派试图将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结合起来,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及政策
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政府应该同时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并控制通货膨胀。此外,该学派还强调了人力政策在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方面的 重要性,包括职业培训、教育和工作分享计划等。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及政策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凯恩斯主义政策的问题,但 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四、新自由主义就业理论及政策
四、新自由主义就业理论及政策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逐渐成为主流观点。这一流派强 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和限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四、新自由主义就业理论及政策
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包括私有化和市场化、削减政府开支、降低税率和放松 管制等。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 会的创造。
三、就业的调节机制
三、就业的调节机制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就业的调节机制是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价 值规律通过价格波动调节生产,剩余价值规律则调节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而 西方经济学则认为,就业的调节机制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的作用。通过价格机 制调节生产和消费,通过供求机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1. 传统就业观的特点传统就业观主要强调稳定性和安全感。
在过去,大学生普遍选择稳定的单位或事业编制,追求长期稳定的工作,以获得经济上的保障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2.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背景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现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在选择职业时更加强调自主性和个性化。
3. 新兴就业观的特点新兴就业观突出了个人兴趣和激情,倡导创新创业和自由职业。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愿意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并积极寻找独特的就业机会。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影响因素1. 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竞争加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大学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2.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也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革后,注重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促使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
3. 媒体与信息技术发展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工作机会和职业信息,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拓展空间。
同时,互联网创造了很多个人创业机会,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4.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需关系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需关系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竞争相对减少,给予了大学生更多创新创业以及选择其他领域发展的机会。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演变对就业市场的影响1. 学科结构调整随着大学生就业观演变,对于传统热门专业需求下降,而对新兴领域人才需求增加。
这促使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出路传统与新兴行业
大学生就业出路传统与新兴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产业逐渐向新兴行业转型。
这个转变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出路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传统与新兴行业之间的就业选择,分析其利弊,并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
一、传统行业的就业出路传统行业是指长期以来已经存在并发展壮大的行业,如制造业、能源行业、金融行业等。
这些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人们习惯于依靠这些行业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选择传统行业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由于这些行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对人才需求较大,因此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其次,传统行业的薪资待遇相对稳定。
传统行业通常采用稳定的薪资结构,对员工的工资福利体系比较规范,给予了员工相对稳定的收入保障。
然而,传统行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传统行业正在经历调整和转型,就业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同时,这些行业的工作环境和机制较为保守,创新氛围相对较少,对于一些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无法满足其个人发展的需求。
二、新兴行业的就业出路新兴行业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新兴起来的行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
这些行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创新性,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新兴行业的就业出路有以下优势:首先,新兴行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就业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社会需求的改变,新兴行业蓬勃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新兴行业的工作环境和机制相对灵活,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和能力培养。
这些行业通常提倡平等、开发的工作氛围,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然而,选择新兴行业也存在一些挑战。
新兴行业的发展较为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面临风险较大。
此外,这些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有限的毕业生来说,竞争也较为激烈。
西方就业理论研究综述
西方就业理论研究综述失业,已成为困扰全球最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回顾并梳理了西方的就业理论及其政策,以期给我国的失业问题带来一定的参考。
标签:失业;就业;理论1 西方传统就业理论1.1 就业自动均衡理论“萨伊定律”是西方传统就业理论的基石。
他提出一个根本命题: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
从中又引发另一个结论,通过利息率的自行调整一切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
在这两个前提下,就可推论出:通常情况下,依照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会趋于供求均衡,趋于充分就业;供求关系对均衡的偏离是暂时的,进而暂时的失业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它可以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政府不应干预经济,即使政府要干预经济,也仅限于“鼓励生产”而已。
1.2 均衡工资就业论其核心内容是:工资由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劳动力的使用量即就业量由均衡工资所决定。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的需求与真实工资成反方向变动,劳动力的总供给与真实工资率成正方向变化,在均衡就业量时,即充分就业量时,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1.3 就业周期波动理论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同时也就是就业的周期性波动,因此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实际上也就是就业周期的理论。
传统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有以下几种:①消费不足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萧条,就业不足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供给的增长,也就是经济萧条、就业不足是消费不足引起的。
而造成消费不足的根源,又在于国民收人分配上的不平均所造成的富人储蓄过度。
所以解决萧条和失业的办法就是实行收人分配均等化政策。
②投资过度理论。
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
他提出,经济运行中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萧条,是因为在投资过度的前提下,货币的供给满足不了现实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因素在促使生产结构失调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技术创新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现的周期性繁荣与衰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创新所引起的旧均衡被打破而向新均衡的过渡,社会正是在这种旧均衡被打破和新均衡形成的过程中前进的。
就业理论
2. 内容
• ⑴职位有好坏,生产力的提高应归功于职位而不是工人;
• ⑵各职位之间的工资是不同的,但却是相对固定的,其高低 由技术状况,社会习俗、工会力量、培训费在雇主和雇员之 间分配决定。
• ⑶工人的工资收入取决于他在劳动力阶梯中的位置,处于阶 梯上端的工人更有机会获得好的职位,从而收入较高,工人 在阶梯中的位置由他们的预期培训成本决定。
(二)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 1971年多林格和皮奥里发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人 力政策》建立了该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远非 是竞争和统一的,它被分割成为两大块,即主要劳动 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每一块在劳动力配置和工 资决定方面都有其特点,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 有如下特征,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职业 有保障,权利平等等,工作制度和行政管理上有适当 的程度和规则,并有较多的晋升机会,次要市场的工 作则往往有工资低、条件差,就业变化大。要求苛刻, 晋升机会小等特点。
(一)失业的种类
• 第一,磨擦性失业 • 第二,自愿失业 • 第三,非自愿失业
(二)有效需求原理
• 1. 含义 • 2. 就业量与有效需求的关系 • 3. 内容
1. 含义
• 第一、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 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 总供给价格是指全体厂商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 进行生产时所要求得到的产品总量的最低限度 卖价。
• ⑵低技能工人的供给减少。 • ⑶增加了高技能工人的供给从而使其工资相对下降。
– 职位竞争理论建立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基础上。雇主在 雇佣工人时并不能准确地知道职位申请者将来的表现会怎样, 又由于假定工人的专门技能是在工作中学会的,因此雇主只 能借助于决定着一个人培训潜力大小的教育来作为判断工人 未来的表现手段。
传统就业理论与现代就业理论
传统就业理论与现代就业理论就业是一个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关于就业的理论更是数不胜数,下面我想简单谈谈传统和现代的就业理论。
一、传统就业理论1.萨伊(1767—1832年)就业自动均衡理论。
巴.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其代表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他抛弃了斯密劳动可以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决定的,所以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可以创造商品的价值。
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均衡论,认为供给能够创造相应的需求,所以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
也正是因此,萨伊对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2.经济周期波动论。
经济周期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种经济周期的波动对就业产生影响。
新古典理论认为,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完全一致,它假设劳动是一种可变要素,厂商可以随时根据产出水平调整劳动投入。
而国外最新研究表明经济周期与就业周期并不是一致的。
(1)经济周期中就业波动存在滞后与回滞现象。
(2)经济周期中的就业波动形态在不同部门间存在巨大差异。
(3)经济周期的不同冲击源对就业波动有着迥异的影响。
3.熊皮特的就业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创新活动所起的作用。
熊彼特认为我们应该探索新生企业家引入创新技术和新型商业理论的潜在动因,他认为危机扫清了改革的障碍,因此是必要的、是好事。
这样,经济周期就不像他们以前以及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罪恶的表现,或自发势力造成的不必要的痉挛,而是经济进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必然表现形式。
熊皮特认为资本主义是通过创新的竞争不断地创造并进而破坏经济的均衡结构的过程, 即创造性破坏的过程,而这种创造性破坏,会导致技术性的失业。
他同时认为岗位是创造的。
二、现代经济学的就业理论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西方各国带来空前规模的失业。
就业理论
单个企业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是阶梯形 的,但整个社会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会随着 企业的加总而逐步变成一条连续的曲线。 企业的加总而逐步变成一条连续的曲线。
r 8 6 4 2 0 10 15 30 40 I 0 MEC I r
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
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
凯恩斯认为, 凯恩斯认为,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 况下,投资边际效率会随着投资量的增加呈更 快递减趋势,这是因为: 快递减趋势,这是因为: 第一,投资增加后, 第一,投资增加后,新增投资的重置成本 会提高,从而降低了投资边际效率。 会提高,从而降低了投资边际效率。 第二,投资增加后,产品的产量会增加, 第二,投资增加后,产品的产量会增加, 从而产品市场价格会下跌,预期收益会减少, 从而产品市场价格会下跌,预期收益会减少, 也就降低了投资边际效率。 也就降低了投资边际效率。
当收入增加时,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就倾向于把更多的 钱储蓄起来。 钱储蓄起来。从而使得在整个收入中用于消 费的份额呈递减趋势。 费的份额呈递减趋势。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消 费倾向递减规律。 费倾向递减规律。
C C
45°
O Y
消费函数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按照凯恩斯的定义, 按照凯恩斯的定义,资本的边际效率 (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MEC)是一 是一 种贴现率(r),这种贴现率(Discount rate)正 种贴现率( ),这种贴现率 正 ),这种贴现率 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其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 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一、有效需求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一)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 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或市场上有支付能力 并决定总就业量的总需求。 并决定总就业量的总需求。 (二) 均衡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 凯恩斯认为, 凯恩斯认为,均衡社会就业量可以是充分 就业量,也可以是非充分就业量, 就业量,也可以是非充分就业量,而后者却是 通常存在的和较普遍的情况。 通常存在的和较普遍的情况。
第十章 就业理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 (JeanBaptisteSay 1767~1832) 法国政治经济学家
就业自动均衡论
就业理论
• 2、就业理论的基本要点: • (1)依靠市场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被商品市 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 • (2)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要素趋向于充分 就业,劳动供给与需求总是趋向均衡的。 • (3)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干预要素市场调节。 • 3、反对观点: • (1)马尔萨斯:消费者不可能把货币全部用来购买货 物而用来储蓄,那么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有可能滞销,供 给就不一定等于需求。 • (2)马克思:对供给会创造出等量需求是持批判态度。 • (3)凯恩斯:储蓄和投资时相互对立的,储蓄并非必 然转化为投资,供给也不能转化为需求。
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就业理论
• 1、创新的涵义: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 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 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 创新不是发明,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 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5种具体情况 约瑟夫· 熊彼特 (1)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Joseph Alois (2)使用新的生产方法; Schumpeter, 1883年-1950年), (3)发现新的市场; 美籍奥匈帝国经 (4)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 济学家 (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
如果政府长期采取 人为的干预措施,使市 场机制失去作用,那么 菲利浦斯曲线可能成为 一条呈正相关的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 任何干预都会失灵。 菲利浦斯曲线向右 上方移动,或成为 垂直线,表明通货 膨胀与失业可能同 时存在的 。
二、后凯恩斯主义流派的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
1、就业的主要观点——关于滞涨与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原 因的解释: (1)一些部门(特别是垄断部门)产品供给异常。导致企业 成本加大,生产萎缩,加大失业率。 (2)政府福利开支巨大。失业者与就业者收入差距过小,失 业者不愿意再就业。 (3)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完善。供求失衡。 2、就业与相关的经济政策主张 (1)大力刺激总需求。鼓励“超前消费”与“财政赤字”。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4)实行收入政策。设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5)实行人力政策。积极具体的就业培训举措等。 (6)其他一些政策。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从过去的“稳定就业”到现在的“创业就业”,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原因以及对他们未来就业的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原因1.社会经济形势的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传统的大企业招聘方式逐渐被破除,新兴行业和互联网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
这一变化促使大学生改变对稳定就业的追求,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潜力的挖掘。
2.教育理念的转变过去,大学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而忽视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然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日益提高,要求他们具备更全面的素质。
因此,大学教育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向实践与创新教学转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培养他们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3.自身发展需求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个人发展的实现、价值的体现和自主创新的机会。
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创业或者自由职业,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影响1.推动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以及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他们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思维,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2.就业市场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就业模式逐渐被打破,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带来了就业市场的多元化。
从传统行业到新兴的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这为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了就业能力的提升。
他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将使他们更具竞争力,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基于就业理论的国内外大学生教学改革与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关 键 词 :大 学生 就业 教 学 改革 研 究
现 状
数学者认 为,我 国经济持续增长 ,社会需
求旺盛 ,从长远来看整体就业形势好 ,如 屈百达 ( 2 0 0 4) 通过对 中美毕业生就业情 况进 行对 比分析 ,指 出美 国的大学生就业 己成 为一个严峻 的社会 问题 ,近几年大学 生失业与滞后状况加剧 ,越来越 多的新毕
些毕业生落聘。第二 ,自负心 理 ,一些
大学 生认 为 自己是社会 中的高层次 人才 , 所从事的工作也应是社会 中高层次的 ,不 屑做 “ 小事” ,不愿从基层做起 。这种不合 理定位是造成不少大学生择业就业时 “ 高
不成 、 低 不 就 ”的心 理 诱 因 。 第三 , 功 利 心
全 面 回顾 了相 关 就 业
理 ,许 多大学生把追求优厚 的薪金和福利 待遇 、就业发展机会 、社会人文环境和生
2 O世纪 7 O年代至 8 O年代 ,西 方发达
不 同学 者对 于教 学改革 与大 学生就 业
问 题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 包括 大 学 生就 业 特 征 与现 状 、 就 业 市 场 与 影 响 因素 、 就 业 政 策 与 自主 创 业 等 方 面 。 同 时 介 绍 了英 国、 美 国、 日本 等 发 达 国 家高校 在 促 进 大 学 生就 业 方 面 的 教 学 改 革 措 施 与 就 业 现 状 ,并 对 现 有 的研 究 进 行
在就 业去 向上的一些选择 。同时,由于投 入 了较 多的教 育成本 ,大学生 的就业期望
值 比较高 , 这主要表现在: 对单位性质 、 薪
基 于 就 业 理 论 的 国 内 夕 卜 大 学 生 教 学 改 革 与 就 业 问 题 研 究 综 述
毕业生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传统与现代
毕业生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传统与现代在如今的社会中,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学生应该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安稳地待在一个公司工作一辈子。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就业观念中,大学生通常会选择考取公务员或者在大型国有企业就业。
这种观念认为,这些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可以提供一份安逸的生活。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更倾向于让子女选择公务员这样的职业,以期望他们能够过上稳定而安逸的生活。
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竞争加剧,现代大学生开始重新审视就业观念。
他们意识到传统的观念在如今的社会已经不再适用。
现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创业或者在新兴行业中寻找就业机会。
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选择。
与传统观念不同,现代大学生更加勇于冒险,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在自己的事业中获得成功。
创业可以给年轻人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
但是,现代大学生更加愿意尝试并承担这些风险。
同时,现代大学生也开始追求工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与传统观念中一份稳定的工作相比,现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同时从事多个工作或者兼职,以满足个人对于不同领域和兴趣的追求。
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身的特长,并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另外,现代大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能力培养和学习。
他们意识到,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仅依靠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现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在面试和求职中也更容易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与传统观念相比,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愿意接受挑战并追求创业机会。
他们追求工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观念的变化将会继续,大学生们也将不断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皮丽佳人资实验2008051235世纪以前的传统就业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将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出现以前的就业理论称之为传统就业理论。
萨伊定律是传统西方就业理论的基石,其基本内涵就是生产会自动创造需求。
传统就业理论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经济社会中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失业,失业是劳动力生产供求不相称的结果。
如果工资可以随劳动力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那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即“通过市场均衡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所以,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降低劳动力工。
应当说,这种理论隐含着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观念。
早期的其他就业理论也都以此为基调或与此相近。
近现代就业理论1.近代凯恩斯就业理论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西方各国带来了空前规模的失业,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家所颂扬的“通过市场均衡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神话。
持续的经济萧条和大规模失业使所谓“凯恩斯革命”应运而生。
凯恩斯一反传统经济学的老调,建立了“一个使严格意义上的非自愿失业成为可能的运行方式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认为,失业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周期性的经济萧条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
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当市场出清,总需求实现时,社会便实现了充分就业;如果市场未出清,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则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产生非自愿失业,个人实际货币收人降低,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人们将这一类失业称为“凯恩斯失业”或周期性失业。
因此,治理失业的措施为政府应通过反周期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主要就是增加消费和投资,以此促进就业。
2.现代就业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接受,其政府主张得以广泛推行,由此产生的后果表现出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这种政策主张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范围内确实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国家干预刺激了生产,同时也为更严重的危机提供了条件,到上世纪7O年代,终于导致了经济停滞、失业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传统与现代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传统与现代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普遍倾向于追求稳定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大型企业的工作。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个人发展和兴趣,并倾向于创业或选择灵活、有挑战性的工作。
本文将从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
传统观念下,大学生普遍认为传统稳定的工作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他们追求安逸和稳定,选择固定的工作时间和高福利的单位。
这种观念源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在传统观念下,人们对稳定与安全有着较高的诉求,因此大学生们普遍选择稳定的工作来满足这种需求。
此外,传统观念下,大学生普遍认为只有进入大公司或事业单位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地位,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接受现代观念,对传统观念产生了挑战。
现代观念下,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发展,他们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更加重视个人成长和能力的提升。
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有发展空间的工作,或者考虑创业。
这种观念的转变,部分源于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增加,大学生们意识到单一的稳定工作并不能保证他们的长远发展和个人成长。
因此,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然而,虽然现代观念在大学生中逐渐普及,但传统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年轻人的就业选择。
传统观念下的稳定与安全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较差或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更关注工作的稳定性和经济收入。
因此,在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过程中,社会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就业观念的现代化和个性化。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也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
既然现代观念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发展,那么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和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大学生还应该拥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事物和挑战,勇于创新和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领域。
家庭教育中的传统职业规划与现代就业观念对比研究
家庭教育中的传统职业规划与现代就业观念对比研究家庭教育一直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传统的职业规划观念也一直贯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
传统的职业规划观念通常是指父母或长辈固有的对于孩子未来职业方向的设想和引导,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传统职业。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变化,现代就业观念也随之而来。
现代就业观念注重个体的兴趣、特长以及社会需求,更加灵活多样。
本文将从传统职业规划与现代就业观念对比的角度探讨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与挑战。
首先, 传统职业规划观念的形成与传承多与文化、社会习俗、家庭传统等因素有关。
在许多传统家庭中,父母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来为孩子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甚至会过度地强调某些职业的稳定性和收入。
这种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探索的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传统职业规划的局限性,转而接纳现代就业观念并加以实践。
现代就业观念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和实用性,更加关注个体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条件和志向选择适合的职业道路。
现代就业观念的普及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的更新与进步。
然而,许多家庭在传统职业规划与现代就业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部分家长仍然固守传统职业规划的思维方式,难以接受现代就业观念所带来的变革。
他们担心孩子选择“非主流”职业会影响其未来发展,导致家庭矛盾和矛盾。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职业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家长们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选择适应性较强、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平衡传统职业规划和现代就业观念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通过对话、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人生观。
就业观念就业理念
就业观念就业理念就业观念和就业理念是指人们对待就业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思想观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就业观念和就业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就业观念与就业理念的变迁,并探讨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以更好地面对就业挑战。
首先,就业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就业的目的是为了谋求生计,提供经济收入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个人价值观的变化,人们对于工作的期望也在逐渐改变。
如今,更多的人追求的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
因此,就业观念已经从“谋生”转变为“谋求发展”。
其次,与就业观念相关的就业理念也发生了变革。
在传统就业理念中,人们注重选择稳定的工作,重视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就业模式的局限性。
现代就业理念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主创业。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他们愿意冒险尝试新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机会。
同时,就业观念和就业理念的变化也与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兴行业和职业的崛起,就业观念和就业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许多年轻人愿意从事自由职业或者追求个人创业。
此外,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得就业观念更加国际化,人们更加重视跨文化交流和跨国就业的机会。
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新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理念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就业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谋求经济收入,更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发展和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其次,我们需要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公平正义的就业机会。
就业观念的转变如何打破传统就业模式
就业观念的转变如何打破传统就业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工作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传统的就业观念,并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打破传统的就业模式。
本文将探讨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如何打破传统就业模式。
一、就业观念的转变在过去,求职者通常会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并在该工作中一直呆到退休。
人们普遍认为稳定的工作能够提供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因此很多人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就业方式。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人们逐渐觉醒到传统就业模式的局限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就业模式的不确定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许多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一些传统的职业正在逐渐被自动化取代,而新兴的职业则不断涌现。
这就要求求职者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
二、新的就业模式的出现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新的就业模式。
以下是一些新的就业模式的例子:1. 自由职业自由职业者是指那些独立工作并为多个雇主提供服务的人。
他们通常具有专业技能或专业知识,并通过与不同的雇主合作来获取收入。
自由职业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自主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2. 创业创业是一种通过创造新的企业和就业机会来实现经济独立的方式。
创业者通常具有创新思维和商业技巧,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就业模式,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3. 远程工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远程工作的方式获取收入。
远程工作可以让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工作,免去了与传统工作相关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三、打破传统就业模式的挑战和机遇尽管新的就业模式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就业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根深蒂固,很多人仍然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工作方式。
其次,新的就业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某些人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能或资源来实现自主就业。
中国就业发展:从二元就业到现代化就业
中国就业发展:从二元就业到现代化就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发展的目标就是从一个落后的二元经济国家发展成为先进的现代化国家㊂作为经济发展基础之一的劳动力就业状况,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影响㊂据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经从过去的世界排名末流上升到1998年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66位㊂成绩的取得,人的因素自然是第一位的㊂从已经达到现代化标准的四项指标(人均拥有医生㊁人均寿命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成人识字率)来看①,中国劳动力的素质从总体上进入了现代化的行列,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㊂这说明,那种片面地认为中国目前的劳动力 性能 极其低下的悲观论点是站不住脚的㊂但是,新中国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50年,至今离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㊂其原因可以归于多个方面,但集中起来也体现在就业的发展上㊂这就是说,劳动力的个人素质大致是好的,问题出在劳动力就业的现代转型(农业和非农就业)㊁就业的产业结构(一㊁二㊁三次产业)㊁就业及其负担人口的城乡分布(城市化水平)㊁就业的后备力量(大学适龄入学率)以及就业的效果(人均产值)等方面的较大落后程度上㊂正是这些方面的落后,拖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后腿㊂因此,如何从政策和体制上对中国的就业发展状况加以促进,以带动整个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㊂①该项研究只提出了3项指标㊂但笔者根据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标分析发现,中国在1998年的人口增长率为9.58ɢ,达到低于10ɢ的现代化标准㊂所以,合计应当为4项㊂612就业 社会保障一中国二元就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缓慢发展经济学家W.刘易斯(1989)以其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概括了所有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或地区如何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富裕的工业国的共同的基本历程㊂所谓二元经济,是指在本国落后历史传统和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现实的共同影响下,发展中国家在原有的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的传统生产部门基础上,逐步发展起一个日益强大的以工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化的现代生产部门㊂按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的进程就是传统农业部门不断缩小直至保持一个很小的比例,而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直至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㊂在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中,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二元就业结构的变化是与二元生产结构的变化相一致的㊂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部门的产值和利润越来越大,能够雇用的社会劳动力越来越多,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因不断为工业部门的较高工资所吸引而下降,农业部门的产值比重也相对下降㊂①后来的发展经济学家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中发现了两个新的特点:第一,二元就业结构的转变相对于二元生产结构的转变,有一个滞后期,滞后期一般为1 3年㊂第二,现代部门的扩大,对于劳动力就业而言,更为重要的不是工业部门,而是服务业部门㊂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领域的转移主要发生在农业和服务业之间(H.钱纳里等,1995)㊂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结构随着生产结构的转型,及时从二元经济状态向现代化状态的转变,是经济顺利发展的基本道路㊂如果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进程的视角,选择一些与中国①当然,费景汉 拉尼斯和托达罗十分正确地补充强调了,保持农业生产不断上升和防止农业劳动力过度转移影响农业产量上升,对于向全社会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农业原料以保障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㊂具有可比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对照中国50年来二元就业发展的状况,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就业发展的变化趋势㊂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的较早时期的20年中,其农业的就业比重随着农业生产的比重的下降而发生变化的情况(见表1)㊂表11960 1980年部分国家农业生产及就业变化的比较单位:%国家及地区农业生产比重(占GDP)农业就业比重(占总劳动力)变化额比值1960年1980年变化额(A)1960年1980年变化额(B)(B /A)马来西亚41.0031.90-9.1063.0050.00-13.00 1.43韩国38.9017.10-21.8066.0034.00-32.00 1.47印度50.8038.80-12.0074.0069.00-5.000.42土耳其42.7024.40-18.3078.0054.00-24.00 1.31阿根廷17.4014.40-3.0020.0013.00-7.00 2.33巴西17.3013.50-3.8052.0030.00-22.00 5.79墨西哥20.8015.60-5.2055.0036.00-19.00 3.65以色列11.20 5.00-6.2014.007.00-7.00 1.13中国50.5(23.4)30.10-20.4083.5(65.7)68.70-14.600.72注: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农业生产中包含矿业部分,但占比很小且对变化额(A)影响不大㊂中国因为 大跃进 的影响,1960年的数字(括号内)没有代表性,因此采用1952年的数字作比较㊂资料来源:笔者依据H.钱纳里等(1995)第150 157页和‘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的数据计算得出㊂从表1的最后一列的数字可以明显看出,在经济发展早期的20 30年中,二元经济中的二元就业结构的转变落后于二元生产结构的转变的国家,即变化额相比值小于1的,只有中国和印度㊂而印度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不佳是世界共知的,在这段时期,印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5%左右,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在3% 6%㊂中国在此期间的相应经济增长率虽然不算低,为5%左右,但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极大㊁质量极差,为以后的712中国就业发展:从二元就业到现代化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传统与现代方式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传统与现代方式分析在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就业方式逐渐演变为多样化的现代方式。
本文将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传统与现代方式,并探讨其中的优劣势以及应对之策。
一、传统就业方式传统就业方式指的是毕业生通过招聘会、报纸发布等渠道找到稳定的工作,并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从事相关职业。
此种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 稳定性:传统就业方式以固定职位、稳定工资和福利为主要特征。
毕业生能够在一个企业中长期工作,享受到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
2. 就业保障:传统就业方式对于毕业生来说,通常会提供员工保险、住房公积金和退休金等福利,能够为毕业生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
尽管传统就业方式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就业市场也随之波动,传统的稳定就业也不再可靠。
其次,传统就业方式往往较为保守,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现代就业方式现代就业方式是指以互联网、创业公司和自由职业为代表的新型就业形态。
1. 互联网就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通过在线招聘平台,毕业生可以轻松找到符合个人能力和兴趣的工作岗位。
互联网就业的优势在于灵活性高、工作内容多样化,并且具有较高的薪资潜力。
2. 创业公司:现代就业方式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成为独立的企业家。
创业公司不仅能够给予毕业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精神。
创业公司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潜力。
3. 自由职业: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的优势在于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自由性、收入的弹性以及多样化的工作内容。
然而,自由职业也存在着收入不稳定和缺乏保障的问题。
传统就业方式和现代就业方式在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方面都有不同的优缺点。
传统就业方式稳定性高,但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现代就业方式灵活多样,但风险较高。
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转变
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转变
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不断发生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转变:
1. 从工作稳定到职业发展:过去的就业观念主要是追求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期就业,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可持续的学习和成长。
2. 从福利保障到综合待遇:过去,人们更注重工作的福利保障,如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而现在更注重综合待遇,包括薪资水平、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
3. 从固定制就业到灵活就业:传统的就业方式通常是固定制就业,即签订长期合同,按时上下班,而现在灵活就业方式逐渐兴起,包括远程办公、自由职业、兼职等。
4. 从实体经济到数字经济: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经济的兴起使得许多新兴行业和就业机会出现。
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例如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5. 从单一行业到多元化就业:以往,人们倾向于在某个行业专业从事多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不同行业间转换就业,以适应经济的变化和个人的发展需求。
总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工作的期望和需求的改变,同时也受到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就业理论与现代就业理论
就业是一个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关于就业的理论更是数不胜数,下面我想简单谈谈传统和现代的就业理论。
一、传统就业理论
1.萨伊(1767—1832年)就业自动均衡理论。
巴.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其代表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他抛弃了斯密劳动可以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决定的,所以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可以创造商品的价值。
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均衡论,认为供给能够创造相应的需求,所以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
也正是因此,萨伊对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2.经济周期波动论。
经济周期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种经济周期的波动对就业产生影响。
新古典理论认为,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完全一致,它假设劳动是一种可变要素,厂商可以随时根据产出水平调整劳动投入。
而国外最新研究表明经济周期与就业周期并不是一致的。
(1)经济周期中就业波动存在滞后与回滞现象。
(2)经济周期中的就业波动形态在不同部门间存在巨大差异。
(3)经济周期的不同冲击源对就业波动有着迥异的影响。
3.熊皮特的就业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创新活动所起的作用。
熊彼特认为我们应该探索新生企业家引入创新技术和新型商业理论的潜在动因,他认为危机扫清了改革的障碍,因此是必要的、是好事。
这样,经济周期就不像他们以前以及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罪恶的表现,或自发势力造成的不必要的痉挛,而是经济进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必然表现形式。
熊皮特认为资本主义是通过创新的竞争不断地创造并进而破坏经济的均衡结构的过程, 即创造性破坏的过程,而这种创造性破坏,会导致技术性的失业。
他同时认为岗位是创造的。
二、现代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西方各国带来空前规模的失业。
凯恩斯把经济危机归咎于自由市场制度,主张通过国家纠正市场的缺陷,解决经济危机,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含义是生产资源(人力、物力)得到充分利用。
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危机,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价格,也就
是企业家的生产能获得最大利润时的总需求价格。
因而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社会的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量。
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凯恩斯提出通过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息率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提高有效需求,实现整个社会的充分就业。
2.凯恩斯后的就业理论——菲利普斯曲线。
①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
凯恩斯之后,卡沃基于交错调整价格理论建了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这一模型提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期望价格依赖于整体价格水平和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偏差,期望相对价格在经济繁荣时上升,在经济衰退时下降。
②混合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通货膨胀预期是后向预期,而将后向模型与理性预期前向模型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混合的菲利普斯曲线。
这种曲线对经济现实的拟合效果较好。
③信息黏性模型。
曼昆和赖斯对新凯恩斯主义黏性价格模型沿另一方向进行改进,在分析卡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黏性模型。
信息黏性模型中每个厂商在每个时期都制定自己的价格,但是,厂商收集信息和重新计算最优价格的行动较为缓慢。
在每个时期有一部分厂商得到关于经济状况的新信息,并计算出最优价格的新路经,而其他厂商继续基于原来的计划和过去的信息来制定价格。
信息黏性的菲利普斯曲线提出:短期内产出和价格水平变动正相关,从而价格与失业变动负相关。
因此,政府仍可以在通货膨胀、就业之间找到政策平衡点。
3. 后凯恩斯主流派的就业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派,他们的宏观经济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他们着重研究了各类市场,其中对劳动力市场作了许多探索性研究,从多方面探讨了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粘,主要包括名义工资粘性和实际工资粘性两方面。
并由此来证明劳动力市场失业发生的必然性。
从而进一步强调政府干预具有稳定经济的作用,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4.货币主义就业学说。
货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理论。
该学派认为,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个与实际工资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菲利普斯曲线所证明的那种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相互交替关系是不存在的。
因此,要降低自然失业率,必须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由竞争的积极作用;相反,如果市场竞争存在很大障碍,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自然失业率便会上升。
以上就是我提取的传统和现代就业理论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