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李学东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4.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理解理论知识是实验的升华,实验和实践是理论的基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高茎……D—显性基因
1、相对性状
2、基因
隐性性状—矮茎……d—隐性基因
3、相对性状和显隐性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
DD、Dd: 表现显性性状
dd : 表现隐性性状
4、在Dd中,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会遗传下去。

二、禁止近亲结婚
1、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及意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示范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难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运用图解方式概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和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孟德尔和豌豆杂交实验的资料。

四、相关资源《【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孟德尔》知识卡片资源、《【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视频资源、《【知识解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微课)》视频资源、《【活动设计】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活动卡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游戏引入:展示两张图片(男、女各一张),让学生们从中找出最为明显的相对性状。

同步复习:1._________控制性状。

(基因)2.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精子卵细胞)3.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父母体内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的受精卵又重合为23对。

)展示图片“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若AA双眼皮,aa控制单眼皮,那后代会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早在19世纪类似的问题就已被孟德尔通过实验解决了。

【新知讲解】(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简介展示:【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孟德尔,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遗传学奠基人。

播放演示动画:【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上图为素材库中《【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演示动画资源截图)引导学生认识杂交实验现象:纯种高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植株全部都是高茎。

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总之,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培养他们运用遗传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繁殖等知识基础。然而,对于遗传学中较为抽象的基因概念及其显性与隐性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还感到困惑。此外,他们在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分析思路不清晰、推理方法不熟练等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引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通过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遗传规律。
3.教学内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在生物体的遗传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遗传现象?
-如何判断某一性状的显性或隐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如何解释遗传现象的?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学内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等概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课题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光靠推测,要象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介绍孟德尔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强调杂种高豌豆与上代高豌豆一样的高
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没有传给子代吗?
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可让学生回答)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少?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为什么子一代中没有出现白花植株,难道这一性状在子一代中消失了吗?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遗传规律
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仔细阅读讨论得出结论:1.孟德尔选择了容易区别的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矮豌豆高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孟德尔把开红花的植株与开白花的植株杂交,这两个植株叫做亲代,记作P。杂交后产生第一代即子一代F1,其植株全部开红花,没有开白花或其他颜色的花的。此结果不受红花做母本或父本的影响。
复习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花的颜色这一性状为例,开红花的植株自花受粉
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

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问题: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

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

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

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4.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认同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学生学习了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的实质是基因的遗传,因此新课前进行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出了六到链接题,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然后又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观看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之间的传递,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传递的桥梁,最后利用课本上的“想一想仪一仪”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实验,以问题推进方式分析实验结果,逐步得出结论。

第一步由豌豆杂交实验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子二代自交实验,理解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基因组合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的原因,激发学生用类比法理解能否卷舌上升理论高度。

由能否卷舌现象过度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教学内容,分析白化病这一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谈话引导法。

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有关豌豆杂交实验及隐性遗传病图片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个人事迹及豌豆杂交实验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如果AA基因控制父亲的能卷舌和aa基因控制母亲的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的个体能否卷舌?为什么?学生:能不能卷一半。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本节前两节解决了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以及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问题。

本节则重在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既综合了前面两节内容,又为后面学习《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需要构建的概念
1. 核心概念: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 本教学片段涉及的2个下位概念:
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②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显性性状。

三、教学对象
1. 知识上,初二的学生知道了基因控制性状,亲代一半的基因会传给子代。

2. 能力上,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阶段。

3. 生活经验上,对亲代和子代间的性状表现认识比较模糊,如:自己的基因来自父母,但自己不是所有的性状都和父母一样。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关系
②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 能力目标: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七、板书设计
八、设计亮点
1. 利用了“5E探究教学模式”,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逐步获得生物学概念,发展科学探究技能。

2. 充分利用塑料板这些感性材料,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学生更好理解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课前准备:
(1)、红色和透明纸片各两张,分别用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二、禁止近亲结婚。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掌握遗传表型的预测。

3.认识显性和隐性对基因遗传的影响。

4.了解稀有疾病和突变基因。

教学环节: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有关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图片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传授(30分钟):a.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以及遗传表型的预测方法。

b.讲解显性和隐性对基因遗传的影响,包括显性基因的表达和隐性基因的传递方式。

c.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常见疾病的遗传方式,如血型、色盲等。

d.介绍稀有疾病和突变基因,以及对个体和人群的影响。

3.案例分析(3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对遗传表型的影响,并预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

4.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愿者担任“家族长辈”,其他成员扮演“子代”,通过模拟基因的遗传传递,让学生亲身体验显性和隐性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情况,并讨论结果。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来传授知识,结合图片、案例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的传递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2.案例分析材料和小组活动指导手册。

3.白板、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中的模拟情景观察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理解和应用。

3.课后布置作业,考察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图片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引导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3.准备丰富的案例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教学设计3: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设计3: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自查近亲结婚的资料。

教学器材:(1)准备孟德尔生平介绍的资料,做成ppt文件。

(2)准备孟德尔所选的7种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

(3 )准备常见人类隐性遗传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表示出来就是遗传图解。

请同学们画出来。

由学生画遗传图解。

教师讲解:基因的传递、性状的遗传情况都可以用这样的遗传图解来表示。

请同学们再来分析几个遗传现象。

①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明却是单眼皮,这是怎么回事呢?②妈妈双眼皮爸爸单眼皮,小强却双眼皮,是不是小强只遗传了妈妈的基因而没有遗传爸爸的?由学生:讨论交流,分析有可能出现的原因,作出多种猜测。

小结:同学们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

科学家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

介绍孟德尔小时侯的故事以及他做的多种植物的杂交实验。

通过阅读孟德尔的简介,认识到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

问题导读:1.孟德尔为什么会选择豌豆?豌豆有什么特点?2.想一想为什么后代都是高的?矮的基因在哪儿?矮的性状为什么不见了?3.把杂种豌豆再种下去,后代却有高有矮,矮的又出现了,这说明了什么?总结:豌豆是闭花授粉、相对性状区别明显等。

矮的基因并没有消失。

也就是杂种豌豆虽然表现出高茎,但其体内含有矮的基因,只是矮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能够运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3.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4.学会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为什么子女会与父母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因素的作用。
3.引入基因的概念,简要介绍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4.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控制我们的性状的?为什么有些性状在父母和子女之间表现不同?”为学生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点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通过以下步骤为学生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基因显性和隐性关系的理解: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遗传现象案例,要求学生运用遗传图解进行分析。
2.各小组讨论案例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并尝试解释案例中的遗传现象。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运用遗传图解、实验报告等工具,培养学生整理、表达和交流科学知识的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课后巩固和拓展。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教学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重在解决相对性状与基因组成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因此我在引入时直接用了上节末对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解的内容,以作为本节学习的铺垫。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中,我选用了与教材不同花色性状。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遗传规律,我将实验过程分为两步进行讲授:第一步分析“纯种紫花豌豆与纯种白花豌豆杂交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基因的显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子一代杂种豌豆自交过程”,并让学生自行讨论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不同的基因组合后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分析遗传图解后,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去解释课前调查单双眼皮的遗传现象,并利用一个事例让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的现象,将知识从理解上升到运用。

四、教学准备:12、课前收集孟德尔实验为何能成功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显性基因1、相对性状控制隐性性状隐性基因2、如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AA、Aa 显性性状aa 隐性性状3、在Aa的个体中,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仍会遗传下去。

七、教学反思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本章内相对抽象而难理解的一节课。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对基因和性状关系的描述,我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主线,采用体验式的探究方法,遵循“问题——发现——归纳——迁移”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在具体教学中,我通过把实验过程进行图解的方式,使遗传这一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直观,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遗传规律后,放手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

2021年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2021年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推理,逐步得出结论。

(2)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2)关爱有遗传缺陷的人。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举例说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难点:
(1)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时安排:1 课时
三、教学过程

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 之 分 。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 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 其基因组成只有 dd 一种;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 DD 或 Dd 两种。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 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如亲代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 胞中的成对基因为 DD,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就为 D 。

4.基因组成是 Dd 的, 虽然 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 d (隐性基因)并没有受 D (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去,后代有高也有矮,并且矮的还和原来的矮豌豆一样的矮,其体内含有
矮茎基因。

讨论分析得出:
杂种豌豆虽表现出高
的性状,但含有控制
矮性状的基
因,只是未能表现
出来。

杂种高茎豌
豆体内既有高茎基
因,也有矮茎基因能够通过性状表现
出来的基因称为显
性基因,被掩盖的
基因称为隐性基
因。

高茎和矮茎这
对相对性状,高茎
就是显性性状,矮
茎为隐性性状。

)阅
读教材,加深理解
状,谁为显性性状,谁为隐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 少?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的解释 解决问题:父母是双眼皮而子女是单眼皮的
原因。

分小组讨论并
回答。

再分析:父母都是双眼皮,为什么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一典型事例:一对肤色正常的
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 学生回答:有可能。

学生回答:近 亲
阅读 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眼皮的单双并不重
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会怎么样?也就是说一对健康的夫妇有没有可能生
下有病的孩子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